父親,那雙飽經風霜的手

2021-01-13 印象黃陂

那一年,家信說,父親的身體不如從前,花甲才過幾年就常常生病。信中還說,家人在夜深人靜之時,常聽到父親在夢中呼喚我的名字——他惦念著很少回家的我。

遠離家鄉的我,何嘗不知父親的心結和心境。我請了幾天假回家探望父母,次日下午回到家鄉。夏至剛過,天朗氣清,小風拂衣,溫潤暖和,我沿著田野阡陌,抄一條丘陵近道,急匆匆地往家趕去。

走近老屋,遠遠地看見屋旁菜園裡,父親穿著一件舊的藍色偏襟單衣,正在修理菜園的籬笆——他用竹條、樹條、刺條對往年的籬笆仔細修補。看到父親,我便直奔菜園,想幫他幹完活一起回家。

我輕輕地喊了幾聲,他專注於幹活沒有注意到我,待聽到聲音,這才轉過頭來。看見是我,父親微笑著,輕輕地說:「你回來了!」父親用深邃的目光看著我,這是他期盼遠方的我歸來時流露的喜悅。

父親此時的微笑是愜意的,這一刻,是他天倫之樂的滿足和快樂。理著光頭的父親頭頂萌出花白的發樁,增添了幾許蒼老,歲月的滄桑在他臉上留下了刀刻般的痕跡,一道道褶皺在他褐紅色的瘦臉上分布著……父親瘦了,老了。

菜園裡種著白菜、茄子、辣椒,一行行的韭菜排列得整整齊齊。還有野生的草如卷耳、泥胡菜、斑地錦、黃鵪菜等長在路坎地角,被陽光雨露沐浴著,自然而和諧。車前草、金針、蛇苺、狗尾草、松果菊、繁穗花等,也都笑盈盈地或站或坐在籬笆附近,逗著蝴蝶、蜜蜂、蟲子玩耍。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突然想起陶淵明的詩句。但此時,在這裡的不是哪位詩人,而是我的父親,是我種莊稼的父親。父親不識幾個字,也不讀詩。事實上真正的勞動者並不像詩人描寫的那般浪漫、風雅,悠然的意境是詩人的雅興和率意。

父親就跟大部分農村的普通男人一樣,長期的勞動讓他過早地衰老,就像菜園裡低矮的包包菜,貌不驚人卻耐人尋味,歲月給他留下了斑駁的身影,他卻給歲月留下沁人的清香。

菜園裡的父親仔細地編織著籬笆,編織著他的內心,編織著一個傳統農人溫厚淳樸的情感,編織著豐收的希冀。

父親用他那雙褐紅色的手修補著籬笆,我發現他喘著氣,乾乾停停,動作緩慢。他是帶病幹著活,只要他能行動,父親就不會閒下來。我知曉,父親在他生活的環境裡,培植著他感受到安穩、樸實的意境。

正值初夏,還不是收穫的季節,菜蔬剛剛從暮春中走來,菜和菜苗以至於菜園內的土壤,都被父親那雙粗糙而溫和的手撫摸、問候過。父親還在菜蔬的根部松過土,培過土,以便它們在梅雨季呼喊和奔跑。

晚飯後,父親把擱在門檻上方的油燈拿下來,昏暗的微光跟著他走進房間。父親端著油燈走到堂屋,把油燈放在飯桌上,又拿來一根縫衣針,對我說:「你眼睛好,幫我看看,我這手指上扎了根深刺,疼得狠,幫我把刺挑出來。」

我接過針,在油燈的火苗裡燒了燒,用手捏緊那隻手指,在他說的地方小心地挑撥著有黑色印痕的肌肉,費了好一會才將那根約一釐米長的木刺撥弄出來。這時,我才清清楚楚地看到父親那雙粗糙布有厚繭的雙手,指頭由於常年的操作變得有些粗短和彎曲,溝壑布滿手背。

看著父親的雙手,心裡充盈著無以言表的內疚和酸心,這是一雙飽經風霜的手!

引起我無比心疼的那雙辛勞的手,這雙原應豐腴、光滑、紅潤的手,經過了常年的辛苦勞作後,已寫滿滄桑。不難想像,作為一家之主,父親不僅要為全家的吃喝穿行用操心,還要耕田種地。

春天,家中責任田裡,父親趕著牛,扶著犁,老牛不緊不慢地配合默契,十分嫻熟地在犁溝裡走出一條條筆直的痕跡。父親用這雙手辛勤耕耘,播種希望的種子。

夏天,藏在歲月深處的鋤頭被季節喚醒,父親那雙手緊握著鋤把,胳膊均勻地揮舞,一招一式地除去莊稼地的雜草。月光下那雙手把生鏽的鐮刀磨出鋒利刀刃,收割莊稼一下就是一大把。

秋天,這雙手收穫著勞動果實,花生、芝麻、稻穀堆在屋裡,長得撐破土埂的紅薯要在土裡沉澱一時,雪白的棉花還得及時採摘,忙碌的秋收喜悅掛在眉梢。

冬天,這雙手將高粱、麥子、稻穀摻合在一起,經過發酵後放進蒸桶,蓋上大鐵鍋,鍋裡裝滿冷水,灶堂裡塞上木柴,火舌一下子升起來,清醇的酒流進陶缸,自蒸的農家酒味香醇濃。幹活累了,喝上一小杯,既消疲倦又提精神。

父親,那雙飽經滄桑的手,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歲月,無論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他總是用這雙手支撐著。雖然,那雙粗糙的手不再強勁有力,但經歷了歲月的歷練,父親那布滿老繭逐漸蒼老的手,在我眼裡卻是另外一種剛毅和堅強。

那次回家,是我與父親的最後一次相見。

父親那雙飽經風霜長滿老繭的手,是普天下無數父親的代表,那雙手雖然粗糙而蒼老,滿是溝壑,還有洗不掉的汙漬印色,但,我為這雙手驕傲和自豪。

本文作者李克勝授權印象黃陂發布

關於作者 李克勝,出生於黃陂蔡店李家衝,現居荊州。初中肄業,1969年入伍,後入學進修,曾工作於油田,現已退休。

相關焦點

  • 發現生活的痕跡之那雙粗糙的手
    我特別喜歡泰戈爾的這句話,或許一個生命的消失真的不會留下什麼痕跡,但是會在他的身體上永遠的留下生活的痕跡,那雙皺紋橫生又布滿老繭的雙手就是生活最好的見證。那晚的夜空很美,天空中掛著好多好多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好像要對我說話的樣子。可是我的心情卻很沉重,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曾有人跟我說過,如果有人去世,天空中的星星就會隕落一顆。
  • 部編教材語文六上園地八《飽經風霜》小練筆
    以「飽經風霜的臉」為例,首先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比喻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的磨練。其次學生充分發揮了想像,入情入景,通過描寫主人公的的外貌、神態來詮釋什麼是「飽經風霜」。摘取了學生的優秀片段,與大家分享。片段一:老漢平舒了他那擠成疙瘩的眉頭,長嘆一口氣。老漢衣衫破爛不堪,像是被狗啃過一般,臉色蒼白,嘴唇也失去了往日的紅潤。
  • 父親的手
    望著父親蒼白的臉,撫摸著他那軟弱無力的手,往事歷歷在目。在我心目中,父親的手寬厚、有力而溫暖。小時候,父親常常用大手將我高高託起,歡笑聲、尖叫聲立刻在半空迴蕩;我拉著父親的手,在小河邊徜徉,房前屋後閒逛;工作了一天下班後,父親拿起鐵鍬挖地種菜;周末顧不上休息上山打柴…父親的雙手為兒女遮風擋雨,為我們撐起一片藍天,兒女在父親的關愛下茁壯成長。
  • 每次看到爸媽飽經風霜的手,我的眼淚就會忍不住奪眶而出……
    而媽媽,說地裡不忙,那應該只是說說,她還是到地裡收拾那些乾草去了。十點鐘回來,二老拾拾掇掇後,就把我弄上電動三輪車。睡上去的一剎那,我就覺著和躺床上不一樣,又讓爸爸來來回回挪動了我幾次,才出了門。到姥姥家後,本想著把我搬到屋裡床上去的,可我想著吃完飯就回去了,來來回回的搬搬弄弄挺麻煩的,就在過堂下的車上躺著吧。爸爸給我翻了個身,讓我緩了緩。
  • 祈禱的手
    亞爾伯·杜勒,1471年5月21日生於德國紐倫堡,1528年4月6日卒於紐倫堡,是德國中世紀末期、人文主義初期著名的畫家及藝術理論家。「祈禱的手」是他1508年的作品,這一雙長滿老繭、指甲破損、指節粗大且布滿了皺紋的手,曾握過畫筆,也曾握過工具,曾飽經風霜,歷盡艱辛,為人類創造了幸福;如今卻合起來舉向天主,作聖潔而虔誠的祈禱。
  • 名畫《祈禱的手》背後的故事
    「祈禱的手」是他1508年的作品,這一雙長滿老繭、指甲破損、指節粗大且布滿了皺紋的手,曾握過畫筆,也曾握過工具,曾飽經風霜,歷盡艱辛,為人類創造了幸福;如今卻合起來舉向天主,作聖潔而虔誠的祈禱。這雙手的姿勢顯得多麼安靜與美麗,它的構圖非常簡單,但卻十分感人。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住了一個有十八個孩子的家庭。
  • 父親的那架座鐘
    然而我卻發現,父親話雖然這麼說,可眼神始終沒有離開那架鐘,一隻手不停地在表身上撫摸著。稍後,直起身子東瞅瞅,西看看,最後將目光落在堂屋正面的五鬥櫥上,用手一指,說,就那兒合適。二妹當即把鐘擺了上去。這一擺,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來,鐘不分晝夜地運轉,一直嘀嗒到今天。父親隨著鐘的運轉,也走到了今天。父親與鐘相互依賴著一起步入了老年。
  • 父親的手是溫暖如初,還是布滿老繭,抑或皺紋深深,我全然不知
    父親的手是溫暖如初,還是布滿老繭,抑或皺紋深深,這些我全然不知。多年來,我從未牽過父親的手。記憶裡,那雙溫暖有力的手,總在我跌倒時穩健地伸出;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總會握住一家人的幸福;那雙皺紋深深的手,演繹出父親一生的心酸與悲苦。那一日,一家人走在大街上散步。過馬路時,我很自然地牽起6歲女兒的小手。60多歲的父親就在一旁。女兒看看爺爺,高興地發出指令,讓我牽著爺爺的手過馬路。
  • 情暖父親節,關愛父親健康」體檢活動,為父親送健康
    6月21日,又是一年父親節。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愛上你的男人是父親。父愛無邊,他為家庭飽經風霜,為兒女煞白鬢髮,當我們漸漸長大,他卻一天天老去。在這個感恩的日子裡,對父親最好的祝願和關愛,莫過於父親的快樂和健康。
  • 《我給父親抓癢》
    說來慚愧,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給父親抓癢。看著父親瘦骨嶙峋的腿腳和丘陵般疙疙瘩瘩的粗糙皮膚,心中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我驀然想起宋人安子順的一段無限感慨:「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我真想扇自己耳光——看見父親飽經風霜又倍受病毒侵害的腿腳而不墮淚的兒子,其人大逆不道啊!
  • ​史克己 | 父親有雙丹鳳眼
    父親腦部三個部位大面積出血,其中一個部位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父親那雙美麗的丹鳳眼泛出了病態的潮紅,久久不肯閉上。剛躺上病床,他還有意識,我攥著他的手,他也回握著我,並拉著我的手在他的褲腿上寫著字,這是他的習慣——他當兵時被炮彈震聾,寫字交流,看圖說話,是我們弟兄幾個和他談心的方式。我約略感覺他寫了一個「在」字,他一定是在問:我這是在哪兒,孩子們,你們都在哪兒呢?
  • 獨眼浙江美女飽經風霜逆襲嫁摩洛哥迷弟
    這位來自浙江義烏,今年29歲的女孩在鏡頭面前非常自信介紹了自己雖然年紀尚淺,但已經是飽經風霜。王佳瑩說:我從小到大,經歷了很多危險的時刻,在我十九歲那年我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那個決定讓我頹廢過,消沉下過。
  • 那雙好看的手(小小說)
    「媽媽,你看我們陳老師,上課時一個手寫字,另一個手插在兜裡,就這樣,多瀟灑!」八歲的博宇一邊表演一邊對劉茵說。這一點,劉茵也注意到了。還是在劉茵當小姑娘時,鄰居的嬸子大娘們就說:「看茵茵這手,秀秀溜溜的,多好看!」劉茵的手十指細長,皮膚潔白細膩,伸縮轉動中,透出一種美麗優雅的光澤。
  • 夜讀|那雙如松柏樹皮的手,讓我難忘
    那一雙手作者/ 鄭燕玲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五年前,我到一個偏遠山鄉駐村鍛鍊。在這裡我握過許多勞動者的手,其中有一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我到一戶農家走訪。臨近中午,我看見一個瘦瘦高高的人,著格子上衣,藍布褲,扛著一大捆柴火,緩緩走進院子。那人放下柴,脫下鬥笠,我才看清,她竟是位女子——膚色如小麥,但俊秀好看。她麻利地抽出毛巾揩了揩臉,雙手將頭髮往後攏了攏。我想這應該就是村民老蘇經常誇讚的他那勤勞的兒媳小翠吧。
  • 「他們是神秘的遊吟詩人,擁有飽經風霜的靈魂」
    他們是神秘的遊吟詩人,擁有著飽經風霜的靈魂。這個樂隊名叫Amazarashi。Amazarashi在日語中寫作「雨曝し」,意為曝身雨中。樂隊主唱秋田弘曾說過,如果將日常生活中的苦痛與悲傷用雨來比喻,那我們都是被雨淋溼的人,但即便如此也要昂首向前,這個信念也成為了樂隊名「amazarashi」的由來。
  • 王者榮耀:頭髮斑白飽經風霜的姜子牙眼神中卻有些致命的傷害!
    那咱們今天講的是輔助姜子牙,不知道為啥姜子牙的出場率根據統計來看普遍很低呢但是被大神們ban的還挺多的。看到很多網友在吐槽說用姜子牙每次都會被罵,隊友一看到自己選擇他直接就炸毛了很奇怪,還有就是每次碰到用他的隊友恰好都是不會用的,這個讓人很無奈啊,明明是個挺厲害的英雄的!
  • 父親的那把菜刀
    作為農村大廚的父親同樣也有幾件專用工具:菜刀、炒勺、肉鉤子、大笊籬等。而在這其中,相對來說父親最珍愛的應該是自己用的那把菜刀。父親用的那把菜刀個頭比普通的菜刀大了很多,刀背也厚很多,拎在手中沉甸甸的,這把菜刀可切、可片、可剁、可削,功能十分齊全,而且無比鋒利。每次要給別人做席前,他都會認真仔細地把菜刀磨一遍,讓刀鋒更加鋒利。小的時候,父親總是叮囑我們不要隨便動他的那把菜刀。
  • 【982文學】父親的那一畝三分田
    聽著頭頂聒噪的知了叫,就會有眼尖的同學用手一指,興奮地大叫:喏,這裡!立即便有一兩個膽大的男同學悄悄地爬上去,把手伸到知了的背後抓住它。有的知了爬得高,用手夠不著,就用一根竹子,頭上綁一個彎曲的竹片,再到角落裡找個粘性大一點的蜘蛛網,粘在竹片上,像一個球網,看到那隻知了,便用蛛網去粘住。有時準備工作剛剛做好,還沒來得及粘上去,父親的哨子就響了。
  • 我的父親是屠夫
    我的父親樸實無華,是一位平凡不能再平凡老實巴交的農民。在滾滾的人流中,想一眼找到我父親很難,可在億萬雙手中,我一眼就可以認準父親那雙非常特殊的手。父親那雙枯槁的手,粗糙而瘦削,斑斑痕痕,五指向手掌裡彎曲,有一點兒像農村摟柴草的耙子,還有點兒很像小雞的爪。父親的手突兀顯現的筋骨、微弱顫動的脈搏、色澤暗淡的肌膚,就像一條被饑渴土壤用力吮吸而枯竭的河流,蒼白而脆弱。每一次,望著他用顫抖的手柱著拐杖,輕輕顫抖地撫摸著我們幾個子女和他最疼愛的孫男孫女,我的心就疼得酥酥的,淚水模糊了眼帘。我家住在哈爾濱的近郊區。
  • 盧陸磐║《一雙舊皮鞋》引發的回憶——獻給父親節
    每次回家,都是我最高興的日子,一是見到了久別的父親,倍感親切。二是父親總是給我帶點禮物。父親每次給我帶的禮物,大多數已經記不起來了,但能使我至今難忘的是大約在我剛剛記事五六歲的時侯,那次父親回家居然帶給我一雙綠色的塑料凉鞋!要知道,那個年代的小孩夏天基本上是不穿鞋的,光著腳在田野水溝摸爬打滾。這雙小涼鞋成了我孩時最珍貴的禮物,一時間,幸福感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