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車騎行小技巧,新手不妨學習一下

2021-02-14 自行車騎行

1、騎行技巧

對於不怎麼熟練騎山地車的小夥伴來說,怎麼才是正常的姿勢呢:

上體較低,有點俯視,俯視前方路面10米處,頭部稍傾向前伸;兩個手自然彎屈,不能太直了,兩個手太直了容易手麻,疲憊,雙手彎曲,方便便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兩個手輕而有力地握住車把,屁股坐穩車座。

2、蹬踏技巧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腳尖朝下和自由足踩、腳跟朝下這三種

2.1、腳尖朝下:

這種踩車的特點是,在整個騎行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這種方法腳踝關節活動範圍比較小,更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比較小的地方

建議加速時用,騎行舒適度★★★

2.2、自由式踏蹬:

目前,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採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圓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建議常用,騎行舒適度★★★★

2.3、腳跟朝下: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作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建議少用,騎行舒適度★★★

3、轉彎技巧

3.1傾斜法:

車體為一線,往彎內傾斜。身體重心基於車上往彎內傾斜,人車保持同樣的傾斜角度。伸直外側的膝蓋並且下意識的加點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腳踏踩下來似的(不過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來的話注意別滑了,避免摔倒)。用內側的膝蓋頂著橫梁,這是一個調節你的軌跡的好方法,減少壓力就可以縮小彎度。外側的手稍稍拉起車把。

運用傾斜的兩個好時機: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轉彎處(少於45度)加速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彎處

溼瀝青路上,傾斜的兩個缺陷:

在雨天,儘管這種轉彎技巧能給你一個很好的牽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於溼滑路面;傾斜技巧沒有相應的扭轉來得靈敏。

3.2.把向法

車子保持直立些,身體往彎內傾斜。向前挪動,直至鼻子和剎車把成一行。保持車子直立,身體往彎內傾斜(足以讓外側的手臂伸直)把車把往彎內一側歪。彎曲內側手臂的手肘把車把拉回,同時外側手臂把車把推出以轉動車把方向。保持兩邊膝蓋內扣,繼續蹬踏。

4、上下坡技術

上、下坡騎行技術是山地自行車的一種重要的基本技術。

4.1:上坡騎行技術

上坡騎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動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況下,不宜採用站立式騎行或提拉式騎行方法,否則會過多地消耗體力。

遇到短距離坡路,應充分利用物體運動的慣性原理,輕鬆地踏蹬,快到坡頂時可採用站立式騎行,把速度儘可能提高,給下坡加速創造有利條件。

遇到漫長的上坡,要根據自己的體力狀況及時調整傳動比,不要等到騎不動和速度完全降下來時才改變傳動比,要堅決避免重新起動的現象出現。坡路較長或有陡坡時,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騎行方法,調劑用力部位,讓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時跟車不要太近。由於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車常常左右擺動,跟車過近,可能發生碰撞。再者,上坡時速度顯著下降,跟車反而會使自己的騎行方法受到限制。

4.2:下坡騎行技術

下坡騎行要達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機智,膽大心細,精力集中,兩眼密切注視前方路面,隨時準備果斷處理路面上出現的任何情況;不僅要充分利用車子運動慣性滑行,而且要敢於主動踏蹬,加大速度。

轉彎時,身體和車子要保持一致,向裡傾斜,上體和車子保持一條直線,以克服離心力。傾斜角度根據速度和彎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過28度,否則就有滑倒的危險。

轉彎前要控制車速。用點閘的方法逐漸減速,剎車時,儘可能前後閘同時使用,前閘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閘,要求前輪的方向和車子前進的方向相一致,否則,會因騎行者的體重和車子慣性受到限制而導致摔跤。進入彎道後將閘放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減速。彎道上使用後閘不要過猛。否則車子可能掉頭或滑倒。

5、剎車技巧

前剎車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動力,但是也可以讓你變成空中飛人,下面我們告訴你如何剎車。使用前剎車的時候將重心往後移。

當你使用前剎的時候,你的重心會因為慣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須練習當你開始剎車時,有意識地將你的重心向後移動(身體放低,屁股往後移)。重心往後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剎車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點溼滑的平地上練習,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壓下你的前、後剎車,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剎車。或在騎行的時候詢問高手他是怎麼使用剎車的。

轉彎時減低前剎的力量

和駕駛汽車一樣,在轉彎的時候你必須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轉彎的時候使勁地壓下你的剎車,你將會產生側滑而失去控制。在轉彎的時候同時使用你的前、後剎車來降低你的速度。當剎車的時候你前輪的反應會降低,所以減少前剎車力你的轉彎將會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個下坡的急轉彎,需要使用到剎車時,儘量使用後剎車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後一刻剎車時將重心往後降低以前面30%後面70%的剎車力量,來作剎車的動作。

不要過度的壓下前剎

"慣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過巖石及障礙。不然輪子將會停止轉動,將你拋過把手。過度的壓下前剎會使你的重心前移,導至車頭下傾。

如果你在險峻下坡的轉彎中使用前剎,這時你必須同時控制你的前後剎車,不可過度地用力一直的按著,這時你可將剎車作一放一按的動作,以防止剎車鎖死的現象發生。

文章內容摘自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山地車騎行技巧,小白車手的吐槽
    我進入騎行界也有一年有餘,在資深騎行者面前我仍然是小白,不過本人通過一年的騎行,掌握了一部分騎行技巧,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較我還是小白,這些技巧和經驗也許還不夠成熟,就當我是想吐槽一下吧,不要見笑哦。
  • 怎麼挑選山地車騎行短褲?
    我們測試了8個山地車騎行短褲頂級品牌的8款產品,從中發現了幾個你在購買騎行短褲前應該考慮的重點,在此說明。首先,我們要思考山地車騎行短褲應該由什麼構成?(與公路車騎行短褲或運動短褲對比)我們定義山地車騎行短褲是一種不修身的,寬鬆的短褲,比緊身萊卡公路車短褲提供更多的防護性能和功能。與其它運動短褲的區別是,這種短褲有一塊襯墊(chamois)被縫在短褲底部的內襯上。
  • 山地車:騎行是一個不錯的健身運動
    偶然的機會,在鏡子裡仔細地端詳了一下自己,感覺胖老,無精打採。怨不得最近總是覺得昏昏沉沉,頭腦一點也不清醒。這是一個超重的青年男士,慢慢騰騰,拖拖拉拉,幹什麼事情也積極不起來,甚至百家號也懶得寫了。特別是疫情期間,沒有運動,沒有目標,一切都非常的頹廢。
  • Hey,你是不是小看了山地車變速器的作用?
    騎行圈的人都知道,山地車都是帶有變速系統的,這也為我們的騎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你以為山地車的變速器就是簡單地提高速度?其實不然,變速器的作用只是幫助騎行者將踩踏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直觀體現就是速度有所提升。當然,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會覺得調節變速器太麻煩了,而且也不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齒比。
  • 9個小技巧,快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騎行鞋
    放輕鬆好嘛,拿好板凳坐好,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如何選擇一雙適合你的騎行鞋。不管你平時偏愛什麼形式的騎行,涉及到購買騎行鞋的話,總有一些相同點是要注意的;不過不是從「這鞋比另外一雙要好」的角度來考量的,而是說你需要的鞋子一定是能最大化滿足你騎行需求的。我們今天就從公路車和山地車兩個角度,分別講一講如何選擇騎行鞋。
  • 技能攻略:沒騎行經歷的新手能騎川藏線嗎?需要注意些什麼?
    有很多朋友經常問我,沒有任何騎行經歷,一點騎行基礎都沒有的新手,是否能騎行川藏線?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今天我就來為廣大新手朋友們寫一個攻略,這個攻略是技能攻略,而非路線攻略。我第一次全程騎行318時就是絕對是青銅級小白新手,出發時,我連自行車的種類都分不清,因此,我騎了一輛單盤旅行車就上路了。什麼是山地車,什麼是旅行車,什麼是公路車,長途該用什麼樣的車,應該帶些什麼,我一點不懂,完全是憑著感覺做準備的,所以我帶了至少60斤行李,當然,經過兩個月的艱難騎行,我總算是完成了我的騎行處女作。
  • 入門山地車購買推薦
    山地車的起源我也就不說了,想必大家在生活中也都是見過或者騎過山地車,也都知道山地車是個什麼樣子的,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嘮叨一下,如果你想買一輛入門級的山地車,應該注意哪些事情,為那些剛買了山地車或者是準備買的朋友做一些參考。
  • 迷人的山地車·2020《騎行家》第9期
    山地車是我們雷打不動,每一年至少要有一本的雜誌專題。即使是在國內山地車市場逐漸萎縮,某些品牌不備貨山地整車的環境中,我們還是能看到國內舉辦的正兒八經的山地車耐力賽,也能看到那些原先在堅持著的從業人員依舊在堅持,當然,幾年前玩車的萌新慢慢變成了老炮兒,也不斷有新人推著自己嶄新的Enduro站在山頭,為了他們,我們也沒有不堅持的道理。騎車畢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 值得推薦的一款入門山地車
    很多新手在剛剛開始接觸山地車的時候,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山地車根本不知道選擇哪輛,怎樣去選擇做適合自己的山地車,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世界級品牌的入門山地車——捷安特ATX777。捷安特ATX777捷安特ATX777這款車是近年來推出不久一款入門級山地車,其前身是ATX770-D,無論在配置上,還是在性能上,相比於舊款的ATX770-D來說改變是比較大的,新款的ATX777,車子的通過性對於ATX770-D來說也是很大的提升呢。
  • 新手必須學習自行車快拆輪組的知識,拆卸後輪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家好,上一期有講解到拆卸輪組的方法和技巧,這一期還是講解關於快拆方面的知識,主要是關於後輪組的知識,講一下在拆卸後輪的時候,傳動的速別應該怎麼調,還有具體調到哪個檔位等等需要注意的細節。輪組的拆卸先來講解山地車的啦,山地車相對於比較簡單,山地車的後輪拆卸在平時的騎行中是可以比較比較頻繁的,不僅僅是騎行,而且在平時保養呀等等都需要接觸到後輪的拆卸滴。在進行後輪拆卸的時候,首先是對傳動系統進行調節,因為不同級別的傳動是會影響到後拔的張力大小的,張力大小跟我們在拆卸後輪組的時候又有一定的關係,首先小夥伴們先把後拔全部都釋放。
  • 小米打造小學生山地車,讓孩子體驗騎行樂趣
    這款XC200是今年重點打造面向兒童的一款山地車,筆者有幸從極客爸爸平臺拿到這款最新潮的小學生山地車。其實家裡寶寶今年剛8歲,也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男生,對於騎車的興趣還是從外公買的兒童車開始,今年過年一直跟我吵著要一個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我藉此機會也算圓了孩子的一個小夢想,話不多說,來看看這款XC200表現如何。
  • 山地車騎行的5個小技巧,讓你迅速脫離菜鳥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腳尖朝下和自由足踩、腳跟朝下這三種這種踩車的特點是,在整個騎行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這種方法腳踝關節活動範圍比較小,更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比較小的地方
  • 山地車的速度為什麼一直跟不上公路車?
    既然提到了速度,有必要先簡要的講一下山地車和公路車的區別:從設計上來說,山地車以通過性為方向,公路車以速度為方向山地車的優點是適應各種路段,避震,騎行舒適,操控性能好,長途騎行穩定、安全性高;缺點是輪子著地面積大,速度相對較慢;公路車的優點是阻力小,輪子著地面積小,速度快;缺點是對路況適應能力差,只適用於在平坦的公路。
  • 山地車究竟有哪種魔力?蒙蔽了你的需求,紛紛掏錢購買?
    總之,都在圍繞著快,不過山地車來說,越貴的山地車,其實反倒越不適應我說到的這些人的使用習慣。越貴只會越專業,越會回歸到山地車本來的樣子。你要說不輕,那絕對是胡扯,但是山地車付出了這麼多在自己的專業上,你卻只關心它可以在柏油路上跑多快,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需求了呢?可能你要說了,我還偶爾去越野一下呢?
  • 新手開始騎行前的12個建議
    所以如果你要獨自出現,最好學會一下怎麼補胎換胎,不然只有坐貨拉拉了。4.購買一些必要的騎行裝備你若問一個騎行經驗豐富的人「騎行需要什麼裝備?」他可能給你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但其實有些裝備是隨著你對騎行的喜愛在購買的,比如你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專業,那麼一套緊身的騎行服、鎖鞋、鎖踏不可少。
  • 騎行後伸展操:預防蘿蔔腿和運動傷害
    其它方法:    辛苦騎完單車後,由於大小腿經過長時間踩踏後,容易造成疲勞不適,因此,除腿部伸展運動外,也分享幾招小撇步供騎記汽油參考:       本文來自騎記往期文章精選回復【騎行語錄】|史上最全最勵志的騎行語錄全集!
  • 山地車的這些部件要及時更換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每天都會騎行打卡,一年下來我們的山地車損耗達到一定程度後,會影響我們騎行的體驗,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影響到安全,有很多山地車零件該到了「退役」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換新的了,比如最常見的消耗品:輪胎、剎車等需要經常維護和更換。
  • 騎行手臂酸痛?這幾點輕鬆解決!
    輕微的手臂酸痛在騎行中很常見,所以我們往往會忽略,但持續地手部酸痛會影響騎行,危害人身安全。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造成手部酸痛的原因及解決辦法。每個人都要特定的身高、腿長、臂長等要素,鍛鍊的目的不一樣,適合的自行車也不一樣。裝備的不合適是引發手部酸痛原因之一。車架尺寸過大、坐墊設定過高、車把太長或太短,這些因素會導致身體前傾,將上身重量全都壓在手臂上。
  • 比較推薦的一款AM級別的山地車車架,兩千元之內車架的首選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款AM級別的山地車車架——X-cobra 586 ,就是眼鏡蛇的586車架,如果你想組裝一臺AM級別的山地車,可以說,是你不錯的選擇,這款車架售價是1800左右,重量在兩千克多一點,沒有太重,對於AM級別的山地車來說。
  • 21速、30速的山地車就是「娛樂式」山地?你怎麼看
    今天看到一段這樣的話「山地車本身就是山地使用的,在中國確有大群用山地來壓馬路的,為了市場才有了你說的27,30這些速別的這些娛樂山地」以上這段話是在評論裡看到的,「在山地使用的山地車才叫專業山地車」看到這個「新概念」出現,我情不自禁反思了一下,是我的知識領域不對,還是我一直處於娛樂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