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中國市場成為了不少外資企業爭相湧入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國品牌開始進入到中國市場,並且,無論是在哪個行業中,外國品牌都不少見。
就看服裝行業吧,之前,美特斯邦威、以純、森馬、海瀾之家等國產品牌還是非常受歡迎的。不過,在優衣庫、H&M、ZARA、FOREVER 21等國外品牌加入之後,國產品牌貌似就被壓下了一頭,並且隨著電商的崛起、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不少國內品牌都開始漸漸「衰落」了。
其中,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應該就是「海瀾之家」了,曾經憑藉著「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這一句廣告詞,海瀾之家可是成為了「國民男裝」。但是,在質量、款式等方面遜色於其他的品牌之後,海瀾之家的輝煌也已經不再了。
另外,曾經一度在短短幾年就成為了國內外市場休閒服飾的知名品牌之一的以純,現在也幾乎看不到多少商鋪了......可能很多人將其當作是外來品牌的「打擊」所導致的,殊不知,那些「遠道而來」的品牌其實過得也不好。
英國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因為其在國內的營業額和利潤大跌,所以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停止了和中國特許經營夥伴的合作;美國洛杉磯的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在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並且陸續關閉了國內的門店,正式退出了中國......
這幾年,服裝業「洗牌」嚴重。除了日本的服裝品牌「優衣庫」還在中國市場銷量業績良好之外,就連一度深受年輕人喜愛的「H&M」和「ZARA」也走起了下坡路。
這幾年,ZARA頻頻被爆出款式落後、質量也不好的消息。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影響,ZARA的母公司Inditex更是損失慘重,一個季度虧損了32億不說,據悉Inditex正計劃永久關閉旗下1000家到1200家門店,相當於其全球門店總數的13%至16%。
現在,ZARA最吸引人的就是清倉大促銷活動。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有大量消費者願意買單。但是,不少消費者表示,ZARA的產品質量真的是一般,一件商品穿一季就會被淘汰......
除了ZARA外,全球快時尚巨頭H&M就更加讓人議論紛紛了。一般來說,很多有賣不出去的庫存,商家都會進行打折銷售。例如ZARA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的時候,ZARA的一件衣服上能貼著好幾層的降價標籤。有些能從原價300多,降到50多。
不過,H&M就不這樣。據悉,H&M從2013年就開始存在庫存危機。但是,H&M處理庫存的方法不是促銷和捐掉,而是選擇焚燒掉。而之所以要這樣做,H&M表示,是因為他們覺得一旦打折促銷,產品品牌就會受損。殊不知,「燒掉衣服也不打折出售」,才讓H&M的形象大跌。
2017年,丹麥一個名為Operation X的電視節目指控H&M每年焚燒12公噸的未出售衣物,且自2012年至2017年已累計銷毀60公噸的衣物。據了解,該電視節目跟蹤調查了H&M的尾貨去向,最後發現全被運往了廢物處理公司。
這家來自瑞典的快時尚品牌,早在1947年就成立了。2007年,H&M進入了中國市場,在開起第一家門店時就引起了國人的哄搶。但是,H&M的輝煌沒有維持幾年,在新品牌的崛起、電商打擊、款式質量落後等因素之下,H&M就漸漸被國人拋棄了。
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在4月中旬,H&M集團旗下約80%的商店暫時關閉。說起來,現在不少快時尚品牌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在「H&M」和「ZARA」開始不受喜愛之後,只有「優衣庫」還依舊堅挺了。那麼,在國內市場的眾多外來品牌中,你覺得哪家品牌的綜合實力還「說得過去」?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