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不吃福建人」,他們讓最拿手的早茶點心遊過長江

2021-02-11 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點都德在上海中海環宇薈開業的時候,這裡一度引起了排隊兩、三個小時才能吃上的盛況。蝦餃的彈牙、蘿蔔糕的焦香、艇仔粥的齒頰間滋味豐富,上海人都想了解。

廣式早茶已不是新鮮事物。人們對此也不會陌生,香港電影、五星級酒店的中餐廳或者一些代表地域文化的藝術作品中。2008年,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製作的漫遊城市數字專輯當中,舒淇便是從香港的陸羽茶室開始,用聲音帶領聽眾遊歷香港——落座,夥計便上來問你,「幾多位,飲咩茶?」 點心此地擺在面前,冒著熱氣。

所以,花三個小時的時間等待吃一頓廣式茶點,或許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事實上,廣式點心在市場競爭之中,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面貌。「得閒飲茶」的傳統早茶生意,似乎正在以一種迭代創新的方式出現,外面的客人不再是起個大早趕早場的阿叔,對點心的期待也不止於「一盅兩件」。

點都德點心吸引眾多人排隊

廣式茶點的全新「打開方式」

首先改變的,是吃點心的時間。

點心以往只在上午出售,這也讓它收穫了「早茶」一名。事實上,這是粵式酒樓用來填補垃圾時間的策略,用一些客單價不高的點心吸引阿叔阿嬸在非正餐時間消費,運氣好的話,還能吸引他們來擺宴席辦酒——這才是傳統酒樓的營業大頭。

但點都德選擇全天茶市。「現在人們消費點心的時機比較隨心,」點都德的現任掌門人沈志輝解釋道,這位有過國外留學經歷的80後掌門人很懂得現在人的作息。「可能是下飛機突然想吃點東西,可能是睡到下午後,想吃點點心。」而且今天的人們越來越不願意正經吃頓飯,點心種類多,分量小,也吸引人們在正餐時間走入一家點心店。

當然食物才是更重要的。

一些老茶樓還保留著傳統點心,從用料便能感受到過於豐盛的油脂——魚肚與肥雞一同蒸製的棉花雞(有的地方更是用的豬皮),豬板油混合砂糖的豬油包,或是麵粉漿油炸後還要淋上一勺麥芽糖的蛋散等。這些點心配料裡少有素菜,塊頭也很大,或許和點心早期主要供應給大戶人家有關。

棉花雞

廣式點心裡最經典的蒸鳳爪

「蔡瀾點心專門店」選擇用山楂汁去除油膩,這是一家去年冬天才在深圳開業的新式點心店,主打創新點心,誰是這家店的生招牌,從店名一眼望穿。他們將酸甜的山楂汁加入到酥皮叉燒包中,以中和叉燒的甜和酥皮的膩。他們還有一款迷你版盅飯,切得細碎的臘腸、臘肉與顆粒分明的米粒混合,裝在還沒有一個拳頭大的石碗裡。

「傳統腊味飯太大了,消費者點一鍋後,不好再點其他點心,」蔡瀾點心專門店的市場經理Michael Wong介紹道,「我們希望消費者每樣點心都嘗一點。」

這還有一個好處,小份量的食物容易吃完,加上服務效率的提升,有助於提升翻臺率,現在蔡瀾點心專門店的翻臺率最高能達到14桌一天。

點心也需要創新產品。點都德的人氣產品金莎海蝦紅米腸便是它們的首創,紅米做成的腸粉皮裹上脆皮和鮮蝦,捲起來食用。與傳統腸粉相比,紅米蝦腸多了爽脆的口感,切成一塊塊的形狀也更加方便分享。他們還把三文魚和芥末放進了蛋撻。

蔡瀾則推出了款一口和牛漢堡,將小饅頭炸得金黃脆香,夾入和牛肉和青瓜蔬果,擺在細長的芭蕉葉上——比起吃,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拍照。

一口和牛漢堡

馬拉糕

「視覺呈現也是我們要考慮的部分,」Michael Wong說,「我們希望產品不僅好吃,也要好看。」

這是一種很流行的產品思維,在好味道已不稀奇的時候,需要賦予食物食用之外的更多意義。這從產品研發時就要改變思維。Michael Wong參與了以往只由廚師負責的產品研發過程,以更了解食材情況,方便後期宣傳,他也會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告訴廚師用什麼食材更受市場歡迎。

最終,蔡瀾出產的點心個個都自帶記憶點——如熬製了3小時的山楂汁、需要發酵三天的馬拉糕,或是十五年陳皮做成的牛肉球等。

不僅後來之秀超前,老字號趕時髦起來,衝勁更足。

廣州酒家1939年成立,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宣傳語,是商務部認證的「中華老字號」。其分公司利口福,專門做廣式餐飲的零售產品,點心便是其重要的產品系列。將以往只能堂食呈現的蝦餃鳳爪送進工廠,做成速凍點心,徹底顛覆傳統點心的消費方式。

廣州酒家的速凍點心

做速凍點心的想法來自四年前。廣州酒家電商總經理李典壕告訴界面新聞,當時集團的營收以月餅為主,季節性太強,想做一些日常化的產品,便開發了速凍點心。

目前它們主要瞄準家庭裡的早餐場景,推出了蝦餃、燒賣、叉燒包等150款品類。下一步他們還想開發針對B端的點心產品,「餐飲店的點心市場很大,一些店沒有條件準備點心,就可以用我們的速凍點心代替。」

叉燒包研發9個月,蝦餃要有13褶

點心的創新並不容易,它是水和麵粉的藝術品。不像蒸魚煲雞有直接的食材,點心的形狀、餡料、味道,全需要師傅在麵粉的基礎上調試。

以叉燒包為例,點都德的師傅們需要提前一天發酵好麵團,在第二天五點便開始揉面、加糖、拌粉,還要從一塊五花肉開始,刷醬、烘烤,把它做成叉燒,完成後切成肉丁,塞入麵團重新蒸製,一個叉燒包才能出爐,整個過程需要數小時。

複雜的工序和依賴人工的製作過程,一些點心已經失傳,更讓點心的創新步伐緩慢。

蔡瀾點心專門店加了山楂汁的酥皮叉燒包,就研發了9個月。一開始師傅想把酥皮叉燒包想做成小豬的形象,但一旦改變形狀,酥皮和麵皮的配比就要改變,太厚影響口感,太薄包點不能成形,找到完美配比需要經過反覆的調試。

酥皮叉燒包

不僅如此,在寸土寸金的購物中心,蔡瀾點心專門店還要把50%的店面面積撥給廚房,不太符合商業規律。這是因為點心不像其他餐飲一般,可以在中央工廠裡操作成半成品再送往門店。

點心對運輸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運輸時間過長,環境太幹或太溼,都會對產品產生影響,而且不同種類的點心對環境的要求也不一樣,門店無法做到為每款點心單獨定製運輸環境。為了保證口感,最保險的做法還是在門店中完成點心製作的全部流程。

可惜廣式點心烘、炸、蒸、煎樣樣齊全,還有揉面、塑形、擺盤等步驟,這些都需要單獨的操作空間,蔡瀾點心專門店只得將購物中心門店裡的二樓大面積全部用做廚房。

正是因為太麻煩,就有商家為了節省成本而偷工減料。

點心屆四大天王之一的蝦餃,就與傳統做法有很大差距。

「蝦餃皮要用澄面,我們那時都是用筋麵粉加工洗出麵筋,濾幹,將沉澱的粉曬乾後得到的,這樣的澄面加工後是半透明的,軟滑帶爽。」從1947年便開始做點心的何世晃回憶道,「但現在需求大了,該用焙乾替代,就要加入大量澄粉,就欠爽口了,和以前相比,現在的工藝其實還退步了。」

已成為粵點泰鬥的何世晃還有一個絕活,將手背在身後捏出標準的13褶蝦餃,但現在,不僅少有廚師願意仔細捏褶子,還有將彎梳形狀的蝦餃,捏成了屁股模樣。

點都德的蝦餃

點都德不願與之為伍。

出身於酒樓世家的沈志輝在產品工藝上堅持老一派的觀點,開出超過40多家連鎖店的點都德到現在都沒有中央工廠,從揉面開始,每一個步驟都在門店完成。在做法上,他們也嚴格按照老配方,沈志輝有幾大本厚厚的祖傳食譜,他希望復興那些遙遠的味道。

沈志輝承認,沒有中央廚房的點都德無法保證每家店的出品一致,他也考察過國內外不少優秀的中央廚房,但目前食物的還原度、物流、冷鏈、配送等諸多方面還都在企業能力範圍之外。

現在他們需要至少三個部門的配合,監控點心製作的每個流程,儘可能保證標準化。也因此,點都德面臨著巨大的人力成本,今年,沈志輝打算提高師傅效率,淘汰一些表現不好的店鋪,將資源集中到發展明朗的門店。

這方面挑戰最大的,是廣州酒家——畢竟他們需要挑戰用流水線製作點心。

利口福工廠

部分速凍點心,廣州酒家採取的先高溫蒸製,再零下18度冷凍的方式製作,這容易影響點心的口感和賣相,「肉和骨頭會軟爛,變成糊糊的。」李典壕解釋。哪怕是稍微適合工廠線一些的包點,也容易出現發酵不夠,麵皮發軟的困難。

但為了保持點心系列的完整性,廣州酒家只能不斷嘗試。他們的鳳爪就研發了兩年,才找到解決方式。而且即便入了工廠,大部分的點心,廣州酒家採取的依舊是人工製作的方式,機器只用來最後的包裝,於是速凍點心的人力成本,絲毫不亞於餐館。

得閒飲茶,不止是茶與點心

如果你去過香港的蓮香樓,就會發現老酒樓的經營是多麼不適合今天——地方狹窄,食客往往要與人拼桌;不要期待服務,沒被不耐煩的阿叔罵已經是幸運;這裡甚至沒有具體菜單,點心用車推出來,搶到哪籠, 推點心車仔的阿姨就在計費紙上給你劃一筆價格。

蔡瀾點心專門店就想換一個方式。

從店名就能感受到,他們主打「蔡瀾」這個美食屆大IP。店內如同蔡瀾粉絲的朝聖地,老先生親筆的書畫遍布餐廳,還有一整面牆都塞滿了未拆封的蔡瀾書籍。不僅如此,餐廳的招牌、裝飾風格、甚至餐具,都是找設計過八達通的香港設計師蔡楚堅重新打造,只為保持同一調性。那個顯眼的廚房,也考慮到視覺呈現,選用了更美觀的器具。

蔡瀾點心專門店的開放式廚房

它還將招牌產品做成拼盤,推出了一人食套餐,並在店內設置單人座,這是為了迎合單身消費趨勢,擁有大圓桌的傳統茶樓可不適合一人前往。但年輕人不太專一,蔡瀾點心專門店需要保持產品更新以吸引年輕人。

點都德則希望能維持傳統和現代的平衡。相比老茶樓隨意抓個碟子就上菜,點都德特意搜集了幾十款餐具,以搭配不同的點心造型。不過點都德保留了老茶樓的大圓桌和功夫茶具,沈志輝希望他的顧客可以在這裡找回「得閒飲茶」的樂趣。

得閒飲茶,才是廣東點心的魅力。

點心是典型的廣東餐飲,選擇豐富、好吃、平價、沒有架子,茶樓允許老街坊早上5點就提著鳥籠晃悠悠來坐一天,食客與夥計沒有拘束地飲茶講笑。久而久之,早茶變成一種偷閒的代名詞,和富有人情味的情懷。

年輕人走入茶樓,更多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一抹偷閒樂趣。哪怕只是在飯點匆忙趕來,但功夫茶一泡,幾籠點心擺好,似乎就成了能閒看花草的老西關人。因此,香港蓮香樓即將倒閉的消息引發社交媒體的一陣緬懷,比起那幾籠點心,人們緬懷的更是現代生活中幾乎消失的閒散心情。

但某種程度上,這成為了點心走出去的阻礙。

食在廣州,點心走出去會怎麼樣?

點心的「平靚正」,給了其廣大的受眾基礎,這些吃刁的顧客要求食品好吃實惠,一旦商家提高檔次和價格,老食客就會離開,這種勢利的消費習慣,讓廣東點心少有品牌。

同時,傳統的廣東餐飲人普遍草根出身,沒什麼企業管理經驗和野心。樸實的他們在乎的更多是做好眼下的一方生意,把食物做到極致。不說走出廣東,在同城開另一家分店可能都不在他們的計劃中。

但沈志輝就認為點心要走出去。

他在2018年開出了點都德上海的第一家店,目前已經運營到第三家。這些店從產品到裝潢全部複製廣東的模樣。經營之餘,他注重推廣點心文化,為店內的叉燒包和蝦餃申遺,建立點心文化館,還即將與廣東教育局建立點心師文憑,希望設立點心培養標準。「只有文化自信了,點心才能走出去。」沈志輝解釋。

點都德

但他也經歷不小的挑戰,沈志輝直言,從家族企業變為管理幾十家店的家族管理企業,過程非常痛苦,「一家店我還可以天天蹲在店裡調整經營,十家店就不可能了,每天都有非常多的變化要應對。」他稱點都德每年都會調整發展戰略,菜品配料等細節則幾乎每天更改。

走出去的困難也不小。

廣州酒家通過電商,商超,和經銷商的冰櫃,源源不斷地將點心送到更多餐館難以觸及的市場。但這些產品只能冷鏈運送,成本是普通物流的兩倍。而且由於冷鏈不發達,廣州酒家等待了兩年才向廣東省外推廣速凍點心。如果消費者不懂蒸製時間,也會影響呈現,集團只得在電商上加大教育力度。

點都德的物流麻煩則與點心工藝複雜的特色一脈相承,為了確保出品,它要從廣東運輸大部分食材,包括最基礎的麵粉。笨重的麵粉按斤計價,成本很高。而且上海的氣候,溼度,甚至是水的酸鹼度都和廣東不同,需要時刻調整產品的配方以維持出品。另外人工、鋪租的提高,也增加了餐廳的運營成本,點都德在上海提了些價格,以減輕運營壓力。

眼下,點心們還在尋找最佳的發展道路。

點都德打算繼續擴展一線城市,並進入更多省會城市。蔡瀾點心專門店想先在深圳扎穩腳跟,再向其他地方發展。廣州酒家下一步打算增加工廠線,發展料理包類大速凍產品,擴充市場容量。

其實點心從民國起源時開始,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食物。發展初期,商家吸納中西糕點、八方小吃,化為自己的點心菜單。物資缺乏時,點心師傅用番薯代替,保證供應。點心的靈活讓其一路流傳,在今天走出廣東,保持生命力。

正如何世晃總結的點心發展要訣,「一是要有文化內涵,二是廚師要肯鑽研,最重要的是點心發展千萬不能死板,水多了加一點面,水酸了就多加些鹼,才能一直創新發展下去。」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廣東人的小巧早茶點心,感覺自己都變精緻了!
    廣東人的早茶文化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早高峰之前第一波高峰就在早餐店,廣東人的早餐店尤為熱鬧,廣東人是很注重早茶文化的,在早餐時間,點上一壺茶點上幾份點心,不急不緩地吃完就去上班了,當然對於退休人士來說,他們更是不著急,能從早茶開店吃到收鋪。
  • 飲早茶,廣東人的飲食文化
    食在廣東,比福建人還好吃的早茶,是我們嶺南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到廣東不嘆一頓早茶,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早茶起源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清朝時早已開始在廣州盛行,具體起源沒有明確說法。據傳同治時期華人買辦在招待西洋人用早餐時,礙於禮節不方便獨享中國大餐,但又吃不慣西方人的牛奶加麵包。突然間靈感爆發,想到用紅茶與糕點、點心代替。首先糕點、點心比較常見,其次又適合大眾口味。這很快掀起了一股時尚潮流,早茶逐漸變得多樣化、大眾化。
  • 廣式點心十分講究,今天帶大家了解廣東人的早茶習慣
    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廣東人吃早餐十分的講究。他們將早餐成為早茶。廣東吃早茶的習慣是一種地方飲食特色,是以茶餐為主要形式的飲食習慣。其次,吃早茶並非單純的喝茶,而是在茶餐廳裡面吃各種特色的小吃,再配以一壺茶。
  • 廣東早茶大盤點,來廣東喝早茶必點的八大點心
    喝早茶相信廣東人都不陌生,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飲食風俗,廣東早茶又分為早茶和晚茶,廣東人喜歡在閒暇之時約上一家老小或者親朋好友一起去茶樓喝早茶,點一壺茶,再點上幾道點心,大家一邊喝著早茶一邊聊天,而作為地道的廣東人,我也是非常喜歡去喝早茶,今天和大家介紹一下來廣東早茶必點的八大點心
  • 飲早茶——廣東人特有的早茶文化
    在廣東的閒暇的早上,人們都會選擇去茶樓「飲早茶」來享受悠閒時光。老廣稱吃早茶為「嘆早茶」,嘆就是享受的意思。廣式早茶俗稱「一盅兩件」,也就是一盅茶,兩件點心。「兩件」種類豐富,其中的「四大天王」是指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和蛋撻。
  • 東北人第一次喝廣東早茶,一家人點了5份點心,上菜後發現不夠吃
    東北人第一次喝廣東早茶,一家人點了5份點心,上菜後發現不夠吃導語:前年我去了一趟東北旅遊,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北菜分量十足。去年他們一家去了廣東旅遊,早已聽聞廣東早茶很出名,所以一大早就去茶樓品嘗點心,一家三口就點了6份點心,發現根本就不夠吃,完全就吃不飽,看看他們都點了些什麼菜吧。
  • 廣東人所謂的飲早茶到底是怎麼樣的
    廣東人的飲茶 相信很多人來到廣東之後,發現廣東人喜愛飲茶,而且他們口中所說的飲茶根本就不是自己所理解的單單泡茶喝,而是去到茶樓點上一大桌的點心,選擇自己喜愛的茶葉,就這樣能享受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甚至晚上也還有夜茶的說法。
  • 茶知識|廣東飲茶(早茶)模擬考試,沒50分不要說自己是廣東人!
    話說我們廣東人,在吃這方面已經被貼了不少標籤,包括但不限於:「廣東人什麼都吃」、「其中尤其愛吃福建人」、「廣東人絕不吃辣、」「論廣東人對青菜的執念」、「廣東人一天煲三頓湯」……但其實,在廣東,早茶比胡建人更受歡迎 !
  • 廣東早茶,你想吃的小點心它都有,幾百種,選擇恐懼症患者慎點
    北方人大都不解何為「早茶」,先看百度是如何解釋: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食在廣州,味在西關。西關是三百多年來廣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最正宗廣式點心的發源地,廣州的十大名小吃皆是出自西關地區。
  • 廣東早茶必吃的4種點心,簡直好吃到爆,沒吃過怎敢說是本地人!
    廣東早茶必吃的4種點心,簡直好吃到爆,沒吃過怎敢說是本地人!廣東早茶是一種當地的民間傳統飲食方式,廣東人喝早茶,可以作為早餐,一般可以從早上吃到中午。不少退休老人家以早茶打發時間,約上幾個好友,邊吃邊聊,一般吃到中午才離開。
  • 在廣東喝早茶,一定不能錯過的「6種點心」,每吃一口都是幸福
    在廣東喝早茶,一定不能錯過的「6種點心」,每吃一口都是幸福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理解為什麼廣東人愛喝早茶,一大早喝茶就能飽肚子嗎?能!能!能!廣東人早茶一分意在喝茶,九分是衝著美味的點心去的,包你喝完早茶,午飯都吃不下。那麼,在廣東的早茶中,哪些點心最受歡迎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廣東最好吃的幾種「經典早茶」,去廣東遊玩的時候,可別錯過了。
  • 砍人都攔不住廣東人吃早茶
    高湯熬製的時間,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製作總結出來的經驗@林魚不吃魚鴨:看到酸豆角我真的哭出聲@你猜我的暱稱起了多少遍122:米粉啊啊啊啊,必須要等著出鍋碼子淋上去吃第一口最熱乎的,吃一口開心一整天再比如廣式早茶,種類多到目瞪口呆,食不厭精,「一盅兩件」,「飲左茶未」的晨間問候只是早茶深入生活的第一彈
  • 廣式早茶必點的6款點心,第3款經典之王,沒吃過的別說是廣東人!
    對廣式早茶的了解真的是來自TVB電視劇裡,早茶文化在廣東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清代同治、光緒年間。那個時候廣東人民就有早起就去吃早茶的習慣,那有的朋友又要問啦,大早就喝茶,有點對胃不好吧?其實他們的早茶不單單是喝茶,早茶有茶的同時還有搭配飲茶的小點心,小菜,小面點,滷肉,那可比我們吃的早餐還要豐富呢。近幾年,西式糕點也出現在早茶的菜單上,也很受歡迎。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那些迷死人的廣式早茶吧。炸春卷這道菜在大陸餐館也能吃到,外皮炸的酥脆金黃的春卷,裡面裹著各種餡料,有葷有素,咬上一口,湯汁四溢,外皮趁熱咬下去,那個酥脆甭提啦,容我先擦擦口水。
  • 廣東早茶點心,必點清單TOP8!有一味很多廣東小夥伴都沒吃過!
    廣東早茶點心各式各樣,琳琅滿目。那麼廣東小夥伴們喝早茶的必點清單是什麼呢?其他地方的小朋友看著各式的點心,是否會不知從何選起?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我心目中的廣式早茶必點清單吧!首先,廣東茶點的頭牌當然非幹蒸莫屬。
  • 廣東的飲食文化,不一樣的早茶文化
    而廣東的飲食文化,就有不一樣的早茶文化。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飲食風俗。廣東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早餐的,全家老小圍坐一桌,共享天倫之樂;有的則以此消閒,消閒族大多為街坊退休老人,他們一般來得最早,離得最遲,從早上茶館開門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檔」。
  • 早茶不只廣東有!揚州早茶也別有風味,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旅行不只有沿途的風景,還有當地的特色美食,對於身為吃貨的我來說,可能風景只是次要的,能吃到當地美食才是出行的最主要目的,世界那麼大,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在春夏秋冬中尋找詩意,在柴米油鹽中安放人生,一日兩人三餐四季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狀態。
  • 廣東早茶,這是每個廣東人從小到大都必經歷的,一起去飲茶吧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靚女來說,去喝早茶是我們每天都已習慣的事情就好像你們熟悉的來到廣東一定是叫靚仔靚女這個梗一樣,早已深入人心。不管是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和朋友們都很喜歡去喝早茶,因為不止可以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還能閒聊,超放鬆的狀態。接下來,就讓白白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 廣東早茶點心,四大天王之首叉燒包的做法
    叉燒包是廣東早茶點心「四大天王」之首。叉燒包、蝦餃、幹蒸燒賣、蛋撻就是被譽為四大天王的四樣點心。在廣東人人皆知,吃早茶的時候幾乎桌桌必點。老廣的叉燒包尤為聞名,紅遍整個珠三角地區,今天讓我們來探秘一下如何做好叉燒包的秘笈所在。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餡而得名。
  • 廣東早茶,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
    說起廣東,人們經常會想到廣東的早茶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的一種飲食風俗。廣東人吃早茶,一般都是幾個人圍成一桌,一起邊聊邊吃。吃早茶剛跟吃早餐一樣,但並不會像平常早餐一樣快速吃完,而是幾個人坐在一桌點了點心邊聊邊吃,並不會著急吃完就走,是享受早上的休閒時光,所以在廣東吃早茶也叫「嘆」茶。嘆就是享受的意思。吃早茶的很多都是全家老少或者是親朋好友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或者是退休的老人談家常,聊聊天。
  • 廣東早茶必吃的6大美食,精緻又美味,你最喜歡哪一個?
    在廣東,早上必須要享受到的美味早茶,已經形成了當地的文化了,他們把早茶叫做「嘆茶」,至今仍流傳著「嘆一盅兩件」(即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之意)的口頭禪。廣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最盛,由於飲早茶是喝茶佐點,因此當地稱飲早茶謂吃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