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社區活動、協調居民糾紛、管理區域環境……這些看似「居委會阿姨」的基層工作,竟被清華、北大的學生「包」了?
據杭州市餘杭區委政府官網招聘公示顯示,2018年屬地街道辦共錄取八人,均為清華北大的碩博研究生。
這樣的情況並非偶然。據北大最新的就業報告顯示,2019屆本校(含本碩博及醫學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籤約三方就業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比例為49.79%,去國有企業的佔27.14%。這意味著,超過3/4有工作意向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
自2009年連續11年,每年報名國考並通過審核的人數均過百萬,而錄取率從未高過2%。2020年,因疫情、企業經營環境等因素,人數較上一年再增20萬人,共有157.6萬人通過國考資格審查,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61:1。[1]
從單個崗位來看,競爭則更為激烈。2017年,民盟中央辦事廳接待處公開招聘「主任科員及以下」 1名,卻有9000人報考。
目前,熱門崗位多位於經濟發達省市,報考條件也相對寬泛,對專業性要求較低。每年也有許多崗位無人問津,這些職位通常有定向要求,需要有相關工作經歷,或地點偏遠、工作環境艱苦,多為鐵路、公安、消防系統,招錄「基層四項目」人員。
公務員是眾所周知的「鐵飯碗」,公務員的職業優勢在於工作穩定帶來的安全感、較好的社會地位與關係、有更多的下班時間可以自由支配。[2]
當然,公務員也有一定劣勢。例如:公務員的收入相對較低,工作內容較為單一,體制內的成長速度較慢。所以,也會有人在辛苦「上岸」後,卻後悔選擇了這種「一眼就看得到頭」的生活。
據報導,2019年,華為公司已經裁減了在研發體系48%的部門。就在2020年初,華為也表示了,至少有10%的高管將被裁員。不僅是華為,近兩年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紛紛開始了大規模的裁員。[3]
網際網路行業內,「35歲危機」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美國調查機構PayScale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蘋果公司員工平均年齡31歲,Google是30歲,Facebook和LinkedIn則只有29歲,中國的騰訊和華為等企業,員工平均年齡都在28歲左右。[4]
對於注重創新與前沿科技發展的網際網路行業而言,年輕血液有著更強的吸引力,而中年員工無論是精力還是思維都已經開始下滑。於是,除了及時回頭「進體制」,許多網際網路人自嘲「只能去開滴滴了」。
雖然如此,2020屆應屆生最想去的行業仍是網際網路。原因自然是——錢多!以一線大廠為例,阿里、騰訊等校招生的年薪為30-60萬,拼多多為40-80萬,華為更是開出了本科生100萬的高價。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應了馬雲的那句「能夠996,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但是,福報的最大代價就是健康問題。
2008年,華為員工胡新宇因長期加班導致腦炎而搶救無效去世,據悉其幾乎每天加班到2點,最終因勞累過度暈倒在衛生間。[5]2015年,騰訊互娛技術研發中心語音引擎組副組長李俊明也因長期加班過勞導致猝死。[6]
《中國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近98%的網際網路從業者認為工作影響健康。長時間的高壓工作造成了身心的巨大負擔,即使公司配備了健身房、營養餐、按摩推拿等一系列配套服務,健康問題仍較為突出。
如此看來,相比同樣火熱的網際網路工作,公務員的保障體系顯得更「香」一點。其他行業,特別是新興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形勢嚴峻、吃青春飯、缺乏未來保障的情況下,公務員成了面對今後壓力的避風港。與其挖空心思提高業績卻朝不保夕,不如朝九晚五來得更實在。當「聰明人」都選擇「躲」進體制內,那些兢兢業業的普通人,又該如何才能走得長遠呢?
參考文獻:
[1] 國家公務員局官網公示
[2] 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到底好在哪? 知乎
[3] 《華為高管媒體發聲實錄》第七冊
[4] 《Top Tech Companies Compared》. PayScale
[5] 25歲華為員工之死.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6] 騰訊互娛員工猝死,妻子懷孕即將當爸爸.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