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陪伴人類千年,遠在萬裡之遙,為何會讓古人「虔誠祭祀」?

2021-01-14 網易

  引言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唐代詩人張若虛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展現了一種浩瀚江水明月冉冉升起的壯麗景色。月亮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就象徵著思念、希望和美好的祝願的美麗寄託,古代詩人以月寄相思鄉愁的古詩有很多,甚至現在的人們也會用「月亮還是家鄉的圓」來表達內心一種家國情懷的情感。

  

  月明星稀

  然而,月亮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它不僅僅只是詩人臆想之中的相(鄉)思物語,它更是一種無上榮耀的「月亮之神」的象徵。《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就是講的就是古人懷揣著敬仰,用一顆顆真摯的心來對月神的祭拜。祭月的禮儀和文化,在周朝起就已經盛行並深深印記在我國歷史的每一幀美好畫卷裡。

  什麼是祭月?怎麼樣去祭?

  說到祭月,我們從字面上或許就能理解這是一個祭拜月亮的過程,但我們所不能了解的就是祭月有它一套成熟的準備和文化體系,它在我們的文化瑰寶中佔據著重要的席位。

  1、祭月的概念和簡介

  古代的人們由於科技認知的限制,認為天地之間世間萬物都是有神明的存在和眷顧,在《西遊記》中就生動形象的描繪著各種各樣的天地神明,上至天宮下至地府,每一片寸土都有相應的神仙各司其職。為了能夠得到這些神明的降福,人們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希望神明能夠滿足人們平安健康、萬事順遂等等的願望。

  

  掌管一方的仙靈

  所以人們非常重視一年中所有的祭祀活動,而祭月只是其中的一種。在紫禁城的故事當中,就有很多關於祭祀的章節,其中著名的「京城九壇」中就包括祭祀日月的神壇。「九壇八廟」是我國明清兩朝期間陸續建立起來的皇家祭祀場所,而其中之一的「夕月壇」又稱作「月壇」,夕月就是指祭拜月亮的意思,可見祭月文化在我國的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麼重要。

  2、祭月的流程和形式特點

  

《北京歲華記》中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這裡不僅描繪了月宮裡的玉兔仙樹各種仙靈,也涵蓋了祭月的準備和工具,同時又描繪了人們對於祭月拜月的認真嚴謹的態度。古時的祭月活動一般都是以家族為單位,過程也和現在很多宗教的活動相似,有著自身一套完整的流程,祭拜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拜月活動

  

第一要準備好一張尺寸適宜的祭桌,然後鋪好事先準備的桌布。祭桌擺放的位置也是非常有講究和說道的。因為月亮升起和降落和太陽的路線是一致的,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所以當月亮出現的時候,祭桌的方向一定要衝著月亮的方向擺放,這是祭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第二要在祭桌的正上方中間的位置擺上香爐,香爐的位置一定要擺正。然後在香爐的左右兩邊各擺放一隻蠟燭並點燃,之後再把之前準備好的祭品依次擺在祭桌上。隨後在距離祭桌一點五米遠的地方鋪上墊席,也可視情況在墊席上鋪上軟墊。第三這時執事和贊禮就可以陸續就位了,執事是指主祭的助手,也就是主祭的助理一樣幫著主祭打打下手。而贊禮就相當於現在一場活動的主持人,幫助整個祭月活動能夠順利的有序運行。而古語中常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一般贊禮和執事都是男士來擔當,而主祭一般由家裡年長的女性或者家庭主婦來擔任。

  

  祭月活動

  

第四當贊禮唱「祭月」的時候,主祭就來到祭桌旁邊開始祭祀,著手上香、祭酒、讀祭文、焚祭文等等。「傳於先古,達於王候。春朝詠日,秋夕拜月。時際八月,適值望夜。天高路遠,月白風清。」這是節選的「祭月祭文」的一部分,祭月時念祭文就像是佛教祈福時念誦經文一樣,是一種希望與神明溝通並表達自己的願望的一種方式。第五就是行拜月之禮,拜完後再從參祭者開始行獻祭之禮,按照參祭者的長幼順序依次行禮上香,等所有人都上完香以後,贊禮唱「禮成」。這時一套完整的祭月活動就算是基本完成了。

  祭月活動和它的一套程序,在我們現代人的眼中可能更多了一絲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正是這樣一些看起來繁文縟節的事物和行為,才能夠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物質財富和歷史研究價值,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充滿古老色彩的歷史文化,這樣才能夠在歷代的精神文明中汲取最大的營養精華。

  

  中秋祭月成常態,西方也出現月亮女神

  祭月文化隨著朝代的不斷更替和時間的慢慢流逝, 總是發揮著它在人們心中的神秘力量,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嚮往。

  1、我國祭月文化的發展歷史研究

  我的祭月文化是非常悠久和成熟的,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祭月的習俗,在每年的秋分時節開始祭月,並建立祭壇,以珪璧禮神。後來發展到秦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祭祀一類的活動,極其看重各種自然神靈的祭祀。

  

  中秋節

  隋唐時期,就又將祭祀文化更為細緻和考究了。而宋朝和明朝時期,我國的祭月文化就已經非常完整和完善,在地理位置和準備工作,以及祭拜時間和祭拜禮儀已經構造出一整套非常全面的體系。所以,從我國曆朝歷代之初,祭月文化就已經在我國的歷史中生根發芽,並逐漸綿延千年傳承至今,成為我國史書記載中非常重要的考察研究材料。

  祭月一般開始於秋分的時節,也是一個莊稼即將成熟的季節,更是一個月圓清朗的時節,所以農曆八月十五就經常與祭月活動相重疊融合。所以,在我國北宋時期,國家就正式將農曆八月十五確定為中秋節,並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祭月祭祀活動,我國的祭月文化也在這一時期有了自己的官方身份,並在以後的朝代中得到了認可和關注,成為了我國歷史文明裡非常重要的一章。

  

  夕月壇祭祀

  2、亞洲、歐洲的祭月文化發展

  我國古代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亞洲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經常和周邊的國家會有一些經濟和貿易往來。受我國文化的影響,一些東南亞國家也會有一些祭月一類的活動。但由於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祭月活動在結合了當地的特色以後,祭月的表現形式和執行方式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和不同。

  西方的文化和我們亞洲的文化又有差異非常大的歷史背景,所以在他們的文化中是這樣來描述他們眼中的月亮之神的。傳說中有一個有一個叫阿爾忒彌斯的女神,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是月亮女神和狩獵的象徵,她是宙斯和泰坦女神勒託的女兒,是奧林匹斯山上十二主神之一。

  雖然東西文化中對月神和祭月文化的表達不一樣,但他們對月亮的崇拜和敬重之心是一致的,都是對未知事物和對大自然文化的一種憧憬和希望,通過對月神的祭拜來表達著一種深切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正是這種崇敬之情,才能夠讓我們看到古人們心中那種至純至簡的熱忱和純淨之心。

  

  阿爾忒彌斯

  祭月讓古人找到安全感,給我們以文化財富

  祭月文化是我國歷史中出現比較早又流傳比較久遠的一個文化體系,其遍及程度也非常廣泛,是古時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對古代文化和民俗生活的影響

  古代人們的生活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所以遇到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都會將之歸為神明的創造或懲罰。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迷信的程度確實發生一些讓人心痛的,類似用鮮活的牲畜或生命來祭祀河神等等各種神明以避免各種天災人禍。

  但是,正是這些充滿質疑的行為,才能夠推進我們一步一步不斷向前進步和發展,讓我們能夠吸取落後失敗的教訓,才能夠有探索生活的真相和面對事物的本質的動力和勇氣,我們應該以辯證和多面的角度來看待和接納生活中遇見的各種事物。

  

  聊齋志異劇照

  另一方面,也是祭月文化這樣的歷史精華才能夠給我們帶來《西遊記》《聊齋志異》等等精彩紛至美妙絕倫的精神文化財富,才能夠讓我們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充滿了驚喜和趣味、豐富多彩、繁榮飽滿,才能夠讓今天的我們能夠看到古時候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和文化之魂。

  2、祭月文化對今天的我們的重要意義和積極影響

  古代的文明對今天的我們來說,總是充滿了一種獨具特色又非常耐人尋味的神秘色彩。我們總是會好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帶來的無限猜測和遐想,尤其是祭祀文化本身就具有的宗教信仰的神秘,而祭月文化的完整和成熟就充分的滿足了我們對祭祀文化的好奇心,為我們對歷史祭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和寶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總結

  或許今天的我們沒有研習古人的祭月活動,但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始終和我們的老祖宗一樣,始終對「月神」對天地萬物懷揣著一顆敬仰和愛戴之心。只是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我們只是換了一種探索的方式去祭奠去發現「月神」的經驗和存在。或許對於千萬年以後的子孫後代來說,今天的我們也將是另一種形式的「祭月文化」的一部分,和我們的老祖宗一樣,共同書寫著同一種信仰同一種文明的歷史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春江花月夜》

  2、《禮記》

  3、《北京歲華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月亮為何會成為中秋祭拜的神?揭秘:月亮有不死特質和生育特質
    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人們對月亮的認識逐漸深入,不再相信那些虛幻的神話傳說,但與月神崇拜有關的習俗,卻流傳至今,滋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一、月神崇拜 早期人類都有對大自然的崇拜,在各種崇拜中,月神崇拜的地位是很高的。月亮的陰晴圓缺等月相變化,在古人看來充滿神秘色彩。尤其是月亮由虧到盈,古人就認為月亮有自我更新和死而復生的能力。
  • 古代為什麼不讓女人祭祀灶神?衝撞了灶神會引來大災難!
    所謂的老一輩祭祀規矩其實就是一輩一輩從先那裡傳承下來的。古人們一直相信鬼神的存在,深信它們可以主宰人類的命運以及生活中的吉兇,所以古人們對神明的崇拜都是有禁忌的。每年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的時候,人們都會祭祀灶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祭祀灶神有這樣一個禁忌,那便是——「女不祭灶」。那麼,是怎樣的原因使得古人們認為女人祭祀灶神是不吉利,故而有此禁忌呢?
  • 人類登月50周年,是什麼讓我們對本來遙不可及的月亮如此渴望呢?
    一直以為關於月亮的浪漫和神秘只有古人熱衷追尋,但近年頻頻看到科研人員不斷發布月球的信息和登月的計劃,去年更是距離1969年阿波羅10號成功登上月球已經50周年的紀念日。前人常說,「鏡花水月」,仿佛追求月亮就是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但自從人類成功登月以後,月球變得沒有那麼神秘遙不可及了。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古人為何對「月」情有獨鍾?
    明月作為一個在數個朝代流傳下來最廣泛的意象,在數千年的詩歌之中,佔據了將近五分之一的篇幅。然而在跨越了數千年時間跨度之中,月一直被人所喜愛,並且在表現的層面上,這些詩人們都有著一個相同的共識,那就是月象徵著思念、愛情、友情以及親情。然而為何在諸多時代之中,古人卻偏偏對月情有獨鍾,並且還有著相同的共識呢?
  • 「日月盈昃」,同時看月亮,古人為何這麼秀?
    短短八個字,揭示了人類的作息規律。每當抬起頭,仰望天空時,白天中離不開太陽,晚上中離不開月亮。人類從起源之初,就與太陽和月亮息息相關。作為一個文科生,排除偏科的原因之外,我一向英語都不怎麼好,但我還是記下了一首英文詩歌,也是我唯一記得的一首。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採。
  • 金字塔中隱藏了什麼秘密,相隔萬裡,為何塔頂圖騰與中國有關?
    金字塔中隱藏了什麼秘密,相隔萬裡,為何塔頂圖騰與中國有關?從古至今有很多古建築和遺蹟遺留下來,這些建築大多會背負著很多的傳說。這些古人通過自己智慧創造的建築,存在著很多讓現代人不解的謎團。作為最古老的七大文明建築之一,金字塔當之無愧,埃及金字塔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只是因為它的裡面存在著很多人類無法探索的秘密。金字塔在埃及是一種象徵,傳聞金字塔在埃及代表的是權力的象徵,而且金字塔的存在就和外星人存在是一樣的問題。
  • 引領時尚潮流,暗藏未解之謎,全人類為之痴狂的竟是月亮?
    奧黛麗赫本曾說: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來。不攀附月光,不仰慕月亮,而是自己活成比月亮還美的樣子,一代女神的風採可見一斑。月亮不僅受人類偏愛,對於自然界的動植物也是影響深遠。就拿潮汐來說,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因此會產生潮汐。
  • 引領時尚潮流,暗藏未解之謎,全人類為之痴狂的竟是月亮?
    月亮不僅受人類偏愛,對於自然界的動植物也是影響深遠。就拿潮汐來說,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因此會產生潮汐。潮汐會對生活在海洋裡的動植物產生重要影響,比如說海龜就是靠著潮汐的力量衝上海灘進行繁殖的。
  • 古人也吸貓?來看人類與貓的千年之戀
    往歷史上細細打量,你會發現,與主子們打交道了幾千年,其實,我們從未佔過上風。 01、貓虎一回事 02、迎貓神西漢的《禮記·郊特牲》中寫到:"古之君子,使之比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貓"是古八臘之一,古人在臘月農事結束後,迎祭貓神。古人深知糧食對生存的重要,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糧食。老鼠偷糧,自古便成為人類大敵。
  •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時間:2020-10-01 10:48   來源:讀書工 企鵝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中秋節秋高氣爽,又有皎潔的圓月和馥鬱的桂花相伴,因此在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裡,它就像春節一樣格外地受到人們的喜愛
  • 「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為何說沒有月球,就沒有今天的人類?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在又一次酒過三巡、詩興大發後,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類似的問題,除了李白之外的無數古人,也都曾經深深地思考過。直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似在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實則已經越來越困惑……古人眼中的月亮在古代,西方人將月亮想像為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阿爾忒彌斯。正因為如此,美國新一代的月球開發計劃被命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而在中國,關於月球則有著更多美麗的傳說。
  • 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遺址,驚現多件詭異文物,神秘面具為何至今無解
    我們自以為知之甚多的的事情背後,無不潛伏著等量的未知因素。——村上春樹自人類誕生起,社會就在鬥轉星移的變幻中循序發展,在已有的認知中,人類是高級動物,人類可預測並徵服一切。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而這個埋藏地下數千年且驚為天人的古墓也將悄然面世,那個令人惶恐的臉影也將公諸於世。古墓得以證實,傳言不攻自破,沒有所謂的「神靈嘆息」,而是真實的古墓穿風導致聲響,每當風雨之夜,山風伴隨著墓室之風湧向廣漢縣,其聲類似於「嗚咽之聲」,這和廣漢縣的地理位置緊密相關。臉影來源於墓室巨大銅像面具在光線下若有若無的折射影像,並非冤魂作祟。
  • 月亮
    圓圓的月亮皎潔明bai亮,如du一盞夜燈掛在天上,給黑漆漆的zhi夜晚dao帶來了一絲光亮一絲溫暖。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給出答案,古人早已試過
    孔子有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為天」,也成了歷代許多君王的治國要領。那麼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呢?原來李時珍早就給出答案,古人也早已試過。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貓肉,性溫,味甘酸,無毒」,「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由此我們得知,人們之所以不喜貓肉,是因為貓肉味道酸柴,口感不佳,中國地大物博,能替代貓肉的食材很多,既然貓肉不好吃,就不必大費周章,因此吃的人就少了。
  • 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遊記:月亮之城的千年魅力
    講真,香格裡拉是一個如天堂般的地方,到香格裡拉你會發現身體不由地馳騁,心靈驀然變得很純淨,它仿佛一個未經開發的原始之地,每個地方都會讓你或驚嘆、或讚美、或歌頌,或血脈膨脹。梅裡雪山的純淨聖潔,普達措公園的原生態,巴拉格宗的神奇,雨崩村的遁世,虎跳峽的驚險磅礴,還有獨克宗古城的千年古韻,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香格裡拉這座千年的月亮之城,讓你領略其「理想國」的理想魅力。
  • 古神話中,為何古人普遍認為,人類祖先是泥捏的,別的材料咋不行
    中華文明泱泱幾千年,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古人也曾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人類自始至終便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的解釋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問題,古人只得採取開腦洞的方式,嘗試將這個問題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在古人的認知裡,天地本就是混沌在一起的。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前兩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詩人為什麼多寫月亮而忽略太陽呢?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其一,月亮溫柔似水,太陽耀眼暴烈。顯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華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種安寧嫻靜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們所青睞。古人對月亮是特別關注和偏愛的,除了詩人們留下的大量吟誦月亮的詩句,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根據月亮變化而編撰的曆法:「陰曆」。月亮有什麼變化呢?當然是非常有規律的圓缺變化,這是人類能夠用肉眼觀測到的最明顯的「天文現象」了。而這樣的變化被文人們與人生命運的起伏不定聯繫起來之後,就更有了非同一般的哲學和文學意義。
  • 古人定一斤為16兩,而現在卻定一斤10兩,為何古今差別會如此之大
    現在許多中國人都在享受著古人的智慧,甚至有時候在考古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些連現代科學技術都無法解釋的東西。比如秦朝時的軌道交通,簡直是開創了世界的先例。但是在計量單位上,為何古今差異會如此大呢?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正是由於秦始皇的深明大義,才使得中華文明歷經千年而不斷絕。在計量單位上,秦始皇採用了秦朝原先的技法,規定一斤等於十六兩。所以現在的我們都說半斤八兩,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常常好奇地問半斤為什麼會等於八兩,不是五兩嗎?其實這和一斤的起源有關。
  • 古人眼中的月亮——合成的月亮
    月亮可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哦。」話說唐太和年間,書生鄭某與好友王秀才相約遊玩嵩山。兩人攀蘿越澗,興致頗高。滿目草木青蔥,耳畔是悅耳的鳥鳴和潺潺的溪水,草木的清香溢滿鼻端。二人心曠神怡,邊走邊聊,不覺間走了很遠。這邊雖然風景正好,無奈卻日已西沉。兩人慾歸去,卻發覺迷路了。這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