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7月14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剛鑫雨 高乙萍)「要不是扶貧政策好,俺咋能享受全家低保?一年下來各種補貼都有一萬多元,真是幫了大忙了!」近日,汝州市風穴路街道下程村貧困戶黨見軍說起享受的幫扶政策,話語中滿是感激。
今年已過6旬的黨見軍是家裡的頂梁柱,大女兒正上學,妻子和小女兒因智力殘疾沒有勞動能力。這些年,生活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2016年,黨見軍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起,全家低保、殘疾人補貼、教育扶貧、「六改一增」、公益性崗位等政策一樣不落的「照進」他家,從根子上解決了生活保障問題。如今,黨見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還加入了合作社發展肉兔養殖,成功實現脫貧。
在風穴路街道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黨見軍的故事不是一個特例。
針對轄區貧困戶老弱病殘傻多、勞動力少且弱的情況,風穴路街道多方考察,為他們量身打造增收途徑。從弱勞動力可做工的線繩扶貧車間到「周期短、操作易、見效快」的肉兔養殖,再到有本土技術的生薑種植項目,一直全程指導、跟蹤服務。
「去年俺種了兩畝地的姜就淨收了10000多元,今年種了3畝,估計收入不低於20000元。有辦事處請的專家指導著,俺心裡有底氣兒。」貧困戶馬會坡說起種姜滿眼希望。目前,下程村的生薑種植達到500畝,生薑收入持續走穩,姜農們幹勁十足。
與此同時,風穴路街道開發了宣傳員、保潔員等弱勞動力崗位,鼓勵貧困戶通過勞動實現自身價值。並組織貧困戶參加志願服務勞動,不僅可以賺取積分兌換生活必需品,也能參與村裡環境整治、助力集體經濟發展等事務中來,這些舉措都進一步提振了貧困群眾的生活信心。
據介紹,近年來,風穴路街道通過普惠政策、人居環境改善、產業幫扶、社會扶貧等途徑,扶志扶智又扶志,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2000元增加到現在的8000元,紅紅的脫貧光榮證見證著風穴路街道扶貧人的一路耕耘。
「貧困戶臉上有精氣神了,錢袋子鼓起來了,生活安穩了,扶貧工作才算做好了,我們將為打造貧困戶增收『鐵飯碗』持續努力。」風穴路街道工委書記劉建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