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職」前」走出田地變工人 穩崗就業讓貧困戶端牢「鐵飯碗」

2020-12-21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最重要的「穩定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當前穩就業任務艱巨,農民工作為受疫情衝擊影響最直接的群體之一,更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業穩,則民心定、民生安。在疫情大考之下,國企、央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通過與地方政府聯動、精準對接、多渠道培訓等方式,積極創造社會就業崗位,讓農民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工在疫情之下端牢了「鐵飯碗」。

精準對接貧困戶穩就業

中建一局西安戶縣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木工、甘肅康縣貧困戶王樣勤(左一)正在進行模板支架施工(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放下手頭的工具,結束一上午的工作,王樣勤剛剛準備歇息一會吃個午飯,就被同伴們招呼著去領工資。「6月份工資如期發放,賺了將近七千塊錢。」作為一名出身鄉村的木工,疫情期間自己仍舊有活幹,且工資也沒有打折扣,公司還提供午餐。「這份工作不賴!」王樣勤對目前的待遇挺滿意。

今年42歲的王樣勤,曾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何莊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所在的康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山大溝深、交通閉塞,曾是第一批國家級貧困縣和甘肅省58個特困片區縣之一。2013年底貧困發生率高達37.04%,劣勢制約十分明顯,是甘肅乃至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貧困戶中因缺技術導致貧困的佔7227戶,佔比43.03%。

就在一年前,沒有穩定工作的王樣勤還為如何還清家裡欠下的大筆債務而一籌莫展。彼時因為修房子、替母親治病……家裡欠下15萬元外債。「沒錢,這可咋整?」正當王樣勤急得團團轉時,機會來了。

從2019年起,中建集團發揮國企優勢,嘗試將「穩就業」與「脫貧攻堅」精準結合,和康縣政府聯動,以33個「務工就業示範村」作為樣板先行,將「穩就業」與「脫貧攻堅」精準結合,形成「農民-農民工-產業工人」就業脫貧模式,將康縣作為重點勞務輸出基地。

同年7月,本著貧困戶優先的原則,王樣勤作為首批應招人員進入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西安戶縣管廊項目,從零開始學習木工技能。踏實好學又勤奮的他,很快成長為木工班組技術能手,工資月月攀升。

今年年初,因為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村裡此前不少外出打工的同鄉滯留在家,收入又成了問題。而今年3月,王樣勤便接到了項目復工的通知,並通過公司組織的跨省包車方式順利返崗。作為家裡唯一的勞動力,王樣勤如今每月的收入除了保障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外,欠下的外債也在逐步償還。「等還完了債,我就可以一心給孩子攢學費了!」王樣勤言語之間,有掩飾不住的興奮。

政府+企業 織牢就業網

像王樣勤這樣從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廣西百色平果市新安鎮吉祥易地扶貧安置點的扶貧車間裡,昔日的貧困戶、如今的產業工人農彩平正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工作。

此前去廣東務工的收入是農彩平一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遲遲沒有收到工廠復工通知,心裡很著急。像她一樣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並非少數,了解到這一情況後,該鎮積極開展就業幫扶活動。由鎮、村幹部主動當好就業信息員、崗位推介員、政策宣傳員,在深入村屯宣傳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面排查受疫情影響的務工人員,核清轄區所有返鄉務工人員和貧困勞動力情況,建立就業意向臺帳,通過對接企業、協調扶貧車間、組織推薦就近就業崗等方式,重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就業、穩定增收。

如今,農彩平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老人孩子,這讓她覺得十分滿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貧困戶外出務工受到影響。為此,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積極行動,及時採取有力措施,與企業及時對接,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

在浙江湖州,為有效緩解此次疫情帶來的用工難,湖州南潯鎮創新「扶貧+復工」模式,統計轄區內企業用工情況,羅列空缺崗位,藉助雲平臺,在扶貧對口地區優先發布招聘信息,開展遠程招聘會,打通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地域限制,助力脫貧攻堅。

浙江桐鄉則搭建起了線上線下用工對接平臺,通過移動端為企業提供免費線上招聘服務,舉辦系列網絡招聘會,為2000餘家本地企業發布了2萬餘個崗位信息,初步達成意向2.6萬餘個。

而企業通過與政府合作,也精準掌握了當地貧困勞動力的具體情況,以便進行精準幫扶。中建三局甘肅分公司總經理李世明表示,中建三局通過和當地政府的合作,精準掌握了康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青壯年勞動力的職業經歷、技能水平、意向崗位等信息,2019年已吸納97名當地勞動力、11名當地貧困戶勞動力在項目順利就業。2020年還計劃吸納500名貧困戶勞動力實現就業。

就業扶貧推出多項「硬舉措」

實際上,中建集團的例子只是眾多央企、國企穩就業、助脫貧的一個縮影。

據記者從國資委了解,為確保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幫扶更精準,國資委對央企定點扶貧縣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進行了詳細統計,包括就業意向行業、意向地等。不少央企採取線上直接投放具體崗位,線下與定點扶貧縣進行供需對接等方式開展招聘活動。包括中國建築、中遠海運、中國化工等企業已多次在定點扶貧縣舉辦專場招聘會,設置了挖掘機操作工、裝載機操作工等專門技術崗位。

具體來看,保利集團預計2020年將新增就業崗位近千個,新增用工需求6萬餘人。其中,農民工用工需求同比增長36.3%。

作為用工大戶,中國中鐵等建築央企在穩就業方面發揮了主力軍作用——3月中旬,中國中鐵所屬單位使用農民工65.5萬人;截止6月中旬,中國中鐵所屬單位使用農民工109.5萬人。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按照「貧困戶優先、本地優先」的原則,出臺幫助因疫情影響滯留農民工就業措施,在招工過程中優先錄用當地農民工,不斷吸納從事物資搬運、坑洞開挖、電桿組立、地面基礎作業等輔助工種,最大限度保障和增加農民工收入。

為實現疫情期間農民工「無接觸」式上崗,中國電建河北工程公司還利用網上學堂對農民工進行「雲培訓」。該軟體是專門應對疫情防控而快速開發的培訓軟體,對新入廠的農民工採用手機培訓平臺的形式進行入廠教育、安規培訓、視頻指導,讓那些「放下鋤頭、拿起扳手」的農民工快速、便捷地掌握工作要求。

此外,今年以來,中國海油已撥付超過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對口幫扶縣市開展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和貧困人口就業技能的培訓力度。在深度貧困地區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國海油與當地企業共同出資1000萬元,在臨潭縣建成了生產工服、工鞋等勞保用品的扶貧車間。

據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中央企業還將持續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局穩定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以工代訓」助力穩崗促就業
    這是鹽城市有效應對疫情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對就業影響,做好「穩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業是民生之本。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就業壓力顯著加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只有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才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榮昌區發放工代訓補貼助力企業穩崗就業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 通訊員 郭 恆)近日,區人力社保局向重慶華森製藥有限公司等70多家企業發放以工代訓補貼,這是我區落實企業穩崗專項支持計劃後發放範圍最大的一次。「目前企業有9名職工屬於享受申領以工代訓補貼的群體,組織人員邊工作邊培訓,可以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申請以工代訓補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郭桃紅端上了「鐵飯碗」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郭桃紅端上了「鐵飯碗」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 通訊員 陳曉巍沿著綿延的山路60歲的郭愛仲在花椒林裡正幹得起勁,澆水、施肥、剪枝……2017年,他家還是貧困戶,年收入不到3000元。如今,靠著兒子郭桃紅在甘肅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酒泉輸電運檢中心玉門運檢站上班,再加上自己種植花椒,以及在合作社打工的報酬,不僅還清了妻子劉昌環患癌住院欠下的一大筆債,而且穩穩地脫了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致富路 信息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09 09:19 【字體:大中小】 過去的龔漢科和哥哥住在老房子裡,靠著幾畝田地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一場意外車禍讓龔漢科的人生徹底陷入了困境,生活變得更加艱難。2015年,龔漢科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泥房老舊失修,他又被確定為易扶搬遷戶。 「年紀輕輕,怎麼就成了貧困戶?」
  • 河南商水縣:援企穩崗促就業 本報記者 楊子佩
    「縣裡出臺多項惠企政策,為企業發放穩崗、職工技能培訓、以工代訓等補貼,保障就業人員達4000多名,幫助我們渡難關。」河南商水縣的阿爾本製衣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錢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商水縣為降低疫情影響,出臺多項舉措,力保企業穩、崗位穩、就業穩。「減扶免補」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商水縣積極落實階段性減免2月至6月中小微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政策。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趙虹是十字鄉金家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搬動同心小區後,她一直在這裡做錫箔紙。 扶貧車間是幫助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的重要途徑,承載了眾多困難群眾脫貧的「大夢想」。同心小區非常重視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安置工作,從健全機構設置、搞好就業培訓、組織勞務輸出三個方面強培訓促就業,增強貧困戶脫貧信心,實現了全部脫貧。
  • 重慶巫山:聚力穩定就業 築牢民生之本
    2020年,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5500餘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9000餘人次;通過包機、包車協助勞動力返崗4700餘人;城鎮新增就業3320人……翻開就業工作的「成績單」,一串串鮮活的數據折射出重慶市巫山縣穩中向好的就業形勢。
  • 福州市勞動就業中心關於福州市穩崗補貼系統升級項目的詢價公告
    ,擴大困難企業穩崗補貼發放覆蓋面,確保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所涉及發放數據的安全性、保密性、一致性,減少工作人員的手工風險,加強失業保險基金的安全,及時了解相關資金的發放情況,福州市勞動就業中心擬開展福州市穩崗補貼系統升級項目: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模塊二期項目
  • 黑龍江省建投集團多措並舉推進穩崗擴就業
    為強化穩就業舉措,企業在充分研判路橋市場特殊性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復工復產的艱巨性,直面施工隊伍穩定問題,採取了非常規保障手段,制定並在部分單位實行了《疫情期間農民工工資管理辦法》。&nbsp&nbsp&nbsp&nbsp龍江安裝集團:屬地就近 吸納用工&nbsp&nbsp&nbsp&nbsp日前,龍江安裝集團的部分重點項目陸續復工,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全面強化穩就業的舉措,通過採取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措施,解決眼前用人短缺的問題。
  • 我市送出6600萬穩崗「大紅包」
    開欄的話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市人社部門積極應對,啟動實施近年來惠企力度最大、紅利釋放最多的「穩企穩崗穩就業行動」,通過減免緩繳社保費、穩崗返還和補貼補助,援企減負近10億元、穩定崗位超50萬個、惠及企業數千家。
  • 「難忘的2020年」保就業穩就業築牢民生之本
    李近遠就業是民生之本。2020年,這份感受格外深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無數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工廠停工、商場停業、交通停滯,被迫待在家裡的人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格外期盼能儘早出去工作,有一份收入以養家餬口。
  • 廣陽鎮穩產業保貧困戶就業
    河南方城訊(段守毅 餘海濤)在實施到戶增收、金融產業帶貧、光榮社、光伏、扶貧車間(基地)、公益崗位等產業就業措施的基礎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積極探索如何增強群眾「造血」功能,讓產業良性發展,持續帶動群眾致富。
  • 汝州:打造貧困戶增收「鐵飯碗」
    近日,汝州市風穴路街道下程村貧困戶黨見軍說起享受的幫扶政策,話語中滿是感激。今年已過6旬的黨見軍是家裡的頂梁柱,大女兒正上學,妻子和小女兒因智力殘疾沒有勞動能力。這些年,生活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2016年,黨見軍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起,全家低保、殘疾人補貼、教育扶貧、「六改一增」、公益性崗位等政策一樣不落的「照進」他家,從根子上解決了生活保障問題。
  • 織密產業「就業網」,穩住收入「基本盤」,貴州省菸草專賣局交出穩...
    連日,筆者在省內各地走訪中發現,貴州省菸草專賣局在關鍵時刻,立足產業優勢,體現國企擔當,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著力織密產業「就業網」,穩住收入「基本盤」,用鮮活的事實和故事將「穩定產業是帶動穩定就業之根本」詮釋得更加生動。
  • 昭平:就業有保障 脫貧有底氣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平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昭平縣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多措並舉,千方百計讓貧困勞動力端穩就業飯碗。
  • 德陽市推行穩崗返還「免報直發」
    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德陽市就業服務機構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加強部門協同,強化數據共享,推行穩崗返還對30人及以下的中小微企業,市縣兩級就業服務機構根據條件通過內部數據比對篩查,符合條件的,採取網上審核的方式,讓符合享受政策的 企業「不見面、不跑腿」「免申報、免填表、免交材料」。 資格審核嚴。
  • 撥付2.6億元穩崗補貼資金為企紓困
    為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渡過難關,疫情期間哈市財政籌措撥付穩崗補貼資金2.6億元,惠及中小微企業1.6萬戶。 據了解,穩崗補貼資金主要用於哈市中小微企業職工生活補助、單位或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穩定就業崗位相關支出。
  • 以訓「穩」崗 穩住民生幸福線
    據了解,目前,三門峽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930人次,組織開展以工代訓1010人,涉及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資金224萬元,極大地安撫了職工情緒,穩定了職工隊伍,進一步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穩住民生「底盤」。
  • 大餘:轉移就業有序有力 美好生活有聲有色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來自浮江鄉的小吳說,一開始他對於進廠務工有些猶豫,幫扶幹部多次上門介紹就業政策和工作環境後,他決定試一試。去年他通過轉移就業來到贛州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如今每月有3800元收入,小吳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出家門、走進工廠掙錢。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餘縣人社局把穩就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人民日報海外版:穩就業組合拳 為勞動者解憂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穩就業組合拳,為勞動者解憂(銳財經·一手抓防疫,一手促發展(21))近來,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多措並舉幫助農民工返崗、社區工廠復工,確保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漢濱區共有社區工廠78家。圖為3月5日,漢濱區五裡鎮李灣社區一家毛絨玩具廠工人正在車間內加工毛絨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