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天初創企業要發48顆雷達星:幾分鐘內提供最新地物圖像

2020-12-1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美國商業航天初創企業PredaSAR日前宣布將發射48顆商業合成孔徑雷達(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衛星構成星座。PredaSAR稱,這將成為全球最大商業SAR衛星星座。

&nbsp&nbsp&nbsp&nbspPredaSAR成立於2019年,計劃建立和運營全球最大商業SAR衛星星座,讓客戶能在幾分鐘內拿到地物最新圖像。這家佛羅裡達州初創公司的執行長Roger Teague曾為美國空軍少將,公司今年3月宣布獲得2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nbsp&nbsp&nbsp&nbsp合成孔徑雷達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是一種高解析度成像雷達,它可以安裝在飛機、衛星上。其發射的雷達波束以一定俯角射向被測繪的地域,存儲反射回波供後續分析處理。

&nbsp&nbsp&nbsp&nbsp區別於「所見即所得」的光學成像,基於SAR的遙感成像是一種電子成像,可在雲、霧、霧霾等能見度較差的氣象條件下得到類似光學照相的高解析度雷達圖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多視角、穿透能力強、解析度與作用距離無關等優點。SAR衛星對標準型的人工地物及金屬地物反射強烈,由於是側式成像,它甚至可以「數清」樓層和窗戶數。

&nbsp&nbsp&nbsp&nbspPredaSAR 並未透露衛星大小,但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Marc Bell表示,PredaSAR頭兩顆衛星正在研製中,公司正在與美國運載火箭公司供應商談判,計劃2021年初開始送衛星入軌。

&nbsp&nbsp&nbsp&nbsp通過衛星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衛星網際網路星座正在國內外如火如荼建設中,遙感衛星星座也未被忽視。2018年1月,芬蘭雷達衛星運營商冰眼公司發射首顆重量不到100千克的商業SAR衛星。

&nbsp&nbsp&nbsp&nbsp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初創企業Capella Space公司計劃今年發射重100公斤的SAR衛星。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商業航天企業Umbra Lab也計劃於今年發射50公斤重的SAR衛星。

&nbsp&nbsp&nbsp&nbsp在中國,商業遙感應用企業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四象愛數」)COO劉雨婷對澎湃新聞表示,四象愛數自主研製的200公斤重SAR衛星,目前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衛星與載荷技術接口設計、機載飛行試驗,預計於2021年6月發射公司首顆SAR衛星。

&nbsp&nbsp&nbsp&nbsp對於SAR衛星星座建設趨勢,劉雨婷表示,SAR衛星特殊的成像優勢彌補光學遙感的不足,但SAR衛星本身受制於成本和數量,在商業航天的應用受到嚴重製約。「通過星座建設將有效降低數據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數據應用能力,擴展應用領域,這也是商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航天黑馬SpaceX:從顛覆式創新到星際旅行
    美國:2015 年美國通過了《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法》,內容涵蓋商業航天發射、商 業遙感、外空資源探索與利用等方面,全面推進美國商業航天企業的科技創新,提 升國際競爭力。在商業遙感領域,美國先後四次修正法案,允許商業公司向市場銷 售的光學衛星圖像解析度由 1m 提高到 0.25m,顯著提升競爭力。
  • Brex:面向初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提供商
    Brex的客戶指向性和福利指向性十分明確,將客戶群主要定位於科技初創企業和生命科學企業,具體服務包括企業信貸、費用管理、現金管理和欺詐防護業務等。目前,Brex的企業用戶已超過了1000家,公司估值約26億美元,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獨角獸」之一。
  • 銀河航天首發星完成3分鐘視頻通話測試——衛星網際網路來了
    不久前,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航天」)首發星首次實現3分鐘以上通信應用試驗。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連接銀河衛星終端提供的WiFi熱點,通過這顆5G衛星實現了3分鐘視頻通話。  這次通話註定將在中國商業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說明,中國商業公司自主研發的首顆低軌5G衛星真的要來了。
  • 英偉達談「初創加速計劃」:創造成長動力 提供更多支持
    據了解,英偉達初創加速計劃已經成立了4年,孵化企業數量超過7000家,遍布全球92個國家,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在中國扶持的企業超過800家。據Jeff Herbst介紹,英偉達初創加速計劃是AI領域初創企業的最佳平臺之選,能夠加速很多AI初創企業的發展。
  • 巨頭雲集的工業網際網路 初創企業還有機會嗎?
    而以華為為代表的ICT企業,搞B端市場的經驗顯然比網際網路公司更多,但ICT技術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需要與OT技術融合創新,並且在適應性上也需要做出優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初創企業還有機會嗎?具體到初創企業的機會,海爾數字科技相關人員認為,在打造精而細的具體場景中,初創企業還是有很大空間的,而頭部企業的大平臺、全流程解決方案,一樣是靠具體場景構建起來的。
  • 高恩宇 - 高恩宇:我希望微小衛星企業齊頭並進共創未來_新華訪談...
    過去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一直在體制內發展,靠的是國家和軍隊的牽引,大部分的需求來自於大衛星這種大型的國家任務的需求。進入2015年、2016年,咱們整個商業航天、商業衛星的需求呈現一種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由於這種新的需求的誕生,也使我們這種小衛星的應用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
  • 歐萊雅發起中國首個美妝科技初創挑戰賽,共創美妝科技生態圈
    「創造營」以初創挑戰賽為形式,「雲邀請」全國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共同探索和孵化革命性的美妝科技解決方案,開啟了中國美妝科技領域初創挑戰賽的先河。本次賽事開闢「玩美新體驗」、「引領新運營」、「預見新產研」3個賽道,聚焦美妝科技創新的3個關鍵領域,即消費者體驗、供應鏈運營、和新形態、新功效、新體驗的未來產品。創新成果以最快在1年內投入商用為目標,希望迅速落地服務中國消費者,並有望推廣至全球其他市場。
  • 一網公司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36顆衛星
    前3次分別是:   2019年2月27日在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太空中心發射的「6顆」原型試驗衛星;   2020年2月7日和3月21日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分兩次共發射的「68顆」衛星。   截至目前,一網在軌衛星數量已達「110顆」。   此前,一網初步規劃是要建立一個衛星總量「650顆」的低軌寬帶網際網路星座。
  • 初創企業股權架構的設計方法
    現金和實物 在企業平穩發展的上升期,前景比較明朗、良好,因此很多投資機構願意為其提供資金支持。這時,企業運營中資金的重要性反而相對降低。但是,在企業初創階段,公司發展前景比較模糊,很少有投資機構願意冒險為其提供資金。因此,對於創業企業的初期發展來說,資金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問題之一。
  • 差不多是地球三倍大,太陽附近飛著巨大可疑物,SOHO捕捉到圖像了
    自進入2020年,全世界範圍內,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明顯變得頻繁,無數次點燃人們熱議和猜想,這究竟是受到美國官方公開承認明飛行物存在的影響?還是說不明飛行物訪問變頻繁了?反正它們越來越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焦點,它們究竟是什麼,來自於何方,又或者只是一個還沒有調查清楚的人造物而已。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
    榜單中,國務院國資委出資的中央企業共有48家入圍,地方國資委出資的國有企業共有32家入圍。今年排行榜上,中國大陸的企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大陸(含香港)入圍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美國(121家)。加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企業上榜。而1997年,中國大陸只有4家企業上榜。
  • NVIDIA 助力初創公司通過 AI 平臺幫助人類進行垃圾分類回收
    Hassan Murad 和 Vivek Vyas 開發了世界上最大的垃圾數據集 WasteNet,並提供了 AI 驅動的垃圾分類技術。當人們準備扔垃圾,並靠近垃圾箱時,初創公司 Intuitive AI 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來檢測人們手中的垃圾。
  • 初創企業如何招人?投後HR視角下的幾點感悟
    一家創業企業最重要的因素無非「人財x物」三點,這其中最大的痛點還是「找人」。這是一項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工作。在我們看來,相比於單個的創業公司,投後HR在流量方面的優勢主要有三點:1、人才庫:創業公司一次可能只需要招聘一兩個高級職位,但投後HR是同時在幫幾十家被投企業招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廣闊的人才「流量池」,覆蓋到行業內的各個層級,這種勢能上的高度差或許是初創公司很難具備的。
  • NASA的巨型相機以單幅圖像捕捉到了29顆系外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一張令人驚嘆的大量突顯我們世界之外的系外行星的高解析度圖像中捕捉到了蜿蜒南半球天空的銀河系。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英文縮寫為TESS,也稱苔絲,是一款巡天衛星,旨在兩年內捕捉整個天空影像,並將其分解為26區,以每個角度為96度來測量24個角度。
  • 航天信息「平臺+產品+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信息技術產業板塊的旗艦企業,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始終肩負信息化建設「國家隊」的責任,依託「平臺+產品+服務」優勢,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政企客戶帶來「非接觸、不見面」的遠程服務,為企業復工復產送上「定心丸」。  線上平臺遠程協同,宅家防疫不誤工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都通過遠程辦公,實現防疫復工兩不誤。
  • 航天信息發布企業服務平臺 瞄準數字經濟時代構建企業服務新生態
    平臺依託航天信息財稅服務的核心能力,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以客戶為中心「聯接企業,匯聚服務」,連通企業內部數位化管理、企業上下遊、企業與合作夥伴,構建企業互聯的智能生態,為企業客戶提供「線上平臺+線下網絡+生態聯盟」三位一體的專業、高效、優質一站式服務。
  • 「空間杯」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出爐
    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具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經濟性優等特點,可通過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發射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好的航天商業發射服務。4.快舟火箭六個小時內兩次發射,創下中國航天新紀錄2019年12月7日的6個小時內,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先後發射兩枚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10時55分,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B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智慧物聯·夢想無限——訪深圳市航天華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澤...
    從RFID技術被引入我國至今,企業間對ISO標準下的產品市場爭奪已近乎白熱化,RFID標籤和讀寫器的價格被殺得一低再低,然而「瘋賣」產品並不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反倒撐大了用戶的胃口。那麼,如何在別人搶肉的時候,悄悄吃牛(hang)排(ye)呢?這家企業將告訴我們答案,它就是本期要報導的對象——深圳市航天華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航天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