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我還沒被社會淘汰,我還年輕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杭州三墩鎮,金禹社區,一間十幾平方米大的活動室裡,齊刷刷地坐滿了35位老人。

  他們一邊聽課,一邊擺弄著各自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戴著500度老花鏡,67歲的邵榮珍坐在第三排,謹慎地在手機上亦步亦趨地操作著,她時不時把眼鏡摘下,抬頭看看屏幕上的指示。耗時五六分鐘,她開心地看見,手機中果然多出一個名為「杭州城市大腦」的APP。

  「老師只講過一遍,我就記住了,感覺自己越老還越聰明了。」邵榮珍笑著說。手中這部手機,用了四年了,她還是第一次自己下載安裝APP。

  這裡,一場「銀齡潮課」正在上演。前後兩小時,在三位老師的輔導下,這群銀髮老人如願開啟了他們的「數字生活」。

  15公裡外的和家園社區,30位老人展開了一場「數字生活擂臺賽」。購物、打車、坐公交、找廁所……圍繞各種數字生活場景設題,他們在分組比賽中提升著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本領。

  邁入老年的他們正試圖擺脫「數字鴻溝」的困境,跟上社會的腳步。這其中,也包含著他們複雜的心情。

  失落:不知微信是何物

  得意:如今是社區群主力

  儘管「觸網」已達6年,但在邵榮珍眼裡,揣在兜裡的那部智慧型手機,依舊是個複雜且潛在諸多風險的設備。

  2013年,為了幫兒子兒媳帶孫女,她和老伴從湖州的鄉村搬到杭州生活。第二年,她擁有了第一部智慧型手機。她喜歡跳舞,在居住的白馬尊邸小區裡,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廣場舞圈子。不時有一起跳舞的人和邵榮珍說,「我加你個微信吧。」

  她愣住了,「一開始不知道微信是啥,後來知道了,可我兒子說那部老年機裝不上微信。別人都有微信,可我沒有……」

  邵榮珍回憶說,當時,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

  2016年,兒子為邵榮珍買了部OPPO手機,她才有了自己的微信號。兒子幫她在手機上下載好各式APP,也教會了她怎麼在手機上用微信、手寫打字、聽歌、看視頻,卻唯獨沒幫她開通行動支付,「我小學畢業,沒什麼文化。他擔心一旦給我綁定了銀行卡,我會上當受騙。」邵榮珍說。

  於是,儘管拿著個智慧型手機,但買菜時,邵榮珍還要滿兜找零錢;出去吃飯,別人都手機支付,她還在掏現金,「那種感覺不舒服,覺得自己很落伍。」

  於是,她又花了一個月時間研究,明白了微信、支付寶的使用,「現在,出門買東西都不用帶現金了。」

  手機用得越來越熟練,邵榮珍在大大小小的微信群裡也活躍了起來。逢年過節,她和大家在微信群裡接力發紅包;群裡有人遇上困境,她還會成為發起人,號召大家一起捐款幫忙。就連月初社區裡開設的那場「銀齡潮課」,也是邵榮珍把報名連結轉發進群,帶動不少人一起報名參加。

  「現在,我在社區的這群姐妹中,還挺有號召力呢!」邵榮珍拍著胸脯說,「覺得自己還沒被社會淘汰,好像還年輕著,有價值。」

  如今,她覺得自己終於真正地融入了兒子安家落戶的這座城市,「晚上,我的手機叮叮咚咚地響,老伴就在一旁說我,『就知道擺弄手機』。」

  邵榮珍能聽出74歲的老伴言語裡的羨慕,「他嘴上說著不要學,其實心裡也想會用。」

  不過,邵榮珍還是有「盲區」——

  她每周要去一次省中醫院,想預約醫院掛號,可兒子兒媳出于謹慎考慮,一直說,「去醫院掛號是一樣的。」

  這次,邵榮珍把這個問題帶到了「銀齡潮課」上。在這裡,她自己動手下載安裝了「杭州城市大腦」APP,當場學會了在手機上預約掛號。

  盲區之二是購物——至今,她仍被擋阻在網購之外,「他們不太想教我網購,擔心我搞不清楚尺寸或者付錯款,太麻煩。」

  兒子兒媳的憂慮也不是沒有道理——兩年前,老人在微信上玩小遊戲打發時間,不知不覺購買了100多元的道具;去菜場買菜,原本是付17.8元,老人不小心打成了178元……對於手機背後所隱藏的那個複雜世界,邵榮珍心生膽怯,「我用手機一直很謹慎,在淘寶上從沒點過『購買』;微信上,別人發來的連結,我也幾乎從不敢點開。兒子兒媳一再和我說,網上騙子太多!」

  適應:智慧型手機得心應手

  烏龍:刷臉兩次重複付款

  和邵榮珍相比,75歲的潘水鳳和77歲的老伴張季雄,對於使用智慧型手機卻更得心應手。

  西溪裡瑾園一幢兩室一廳的房間內,從茶几上擺放著的香榧和餅乾,到廚房裡新鮮的冬筍,再到衣櫃裡掛著的黑色連衣裙,以及身上穿的加絨褲,都是銀髮蒼蒼的兩人網購的。

  退休前,張季雄在杭州一家家用電器廠進行技術管理,潘水鳳則負責行政後勤。五六年前,喜歡琢磨的張季雄就摸索著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寶,並教會了老伴潘水鳳用智慧型手機。

  手機豐富了他們的退休生活。每天,他們在手機上可能會花費四五小時,「退休後,我們也不需要幫忙帶孩子,空閒時間很多。他在手機上聽課,拍照P圖,寫美篇,我玩小遊戲,看看新聞或視頻,時間過得很快。」潘水鳳笑著說,「有時,我們兩人玩手機玩得一抬頭,都1點了,還沒吃午飯。」

  他們也享受在手機上購物的便捷,為兩個孫女網淘「寶貝」,成了他們表達寵愛的新方式。

  「我打字慢,這些購物軟體拍個照就能買東西。」潘水鳳隨手把手機攝像頭對準了擺在茶几上的餅乾桶,手機淘寶中隨即彈出了同款產品。不過,提到「雙十一」,潘水鳳搖了搖頭,「這種時候我們不會去湊熱鬧,花裡胡哨的規則搞不懂。」

  儘管手機操作嫻熟,老兩口平時卻大多只在網上買食物,「不太敢買衣服。買來穿上身,總和網上看見的不大一樣。我們又不會退貨。」——四年前,潘水鳳第一次嘗試網購,買了一件條紋長袖襯衫,此後卻從沒穿過,「根本穿不出去。」

  在熱情擁抱「數字生活」的過程中,潘水鳳也鬧出過烏龍。她曾與時俱進地開通了刷臉支付功能。可前不久,在手機上購物時,卻不知為何連續刷臉兩次,導致重複付款。

  「感覺手機太靈敏了也不好,還是老老實實地輸密碼付款安全。」從此,潘水鳳又將使用不久的刷臉支付功能默默關閉。(記者 張蓉 通訊員 朱銀玲 陳健)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楊朝清近日,四川成都市一家老年大學開設公益講堂,為老年朋友普及智慧型手機基礎知識和使用技巧,講師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軟體在網上購物。有老年人參加培訓課學會了網購,表示網購「省錢又省時」。在生活中,不少老人在電子產品面前遭遇了束手無策的困境,例如:不會網絡購物,不會手機預約看病,不知道如何線上發紅包,等等。當老年人成為數字時代的邊緣群體,不僅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不利於激發社會活力。開設智慧型手機培訓課的初衷就是消弭「數字鴻溝」,讓這些與網際網路時代脫節的老人重新與時代接軌。
  • 老年人:我真的想學會發微信、搶紅包、去網購
    63歲的合肥人劉紹敏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他隨身攜帶的是一款帶按鍵的老人機,口袋裡總裝著現金。有一回,他的皮夾不知是被偷了,還是丟了,這讓劉紹敏備受打擊。看著年輕人用手機支付,還能用手機預約做各種事,他一度有點消極,覺得自己老了,快要被「淘汰」了。他不服老,但又不想給兒女增添麻煩。
  • 社區開辦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3年教了100多個「老學生」!82歲老人:我...
    她在4年前就買了智慧型手機,但只會基本的打電話發簡訊拍照,其餘功能都不會。看到別人手指在手機屏幕熟練滑動,她有些不是滋味。特別是得知 " 數字經濟 " 這個詞彙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我不要成為社會淘汰品。」袁泳賓想要改變,而社區正好有為老人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堂,至今已舉辦了3年。
  • 「網」住老年人!網絡社會適老化如何突破梗阻
    然而,在移動互聯時代,越來越多普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這些問題:「你幫我看看我的健康碼在哪裡」「這個優惠一定要用手機註冊才行嗎」「你們在手機上種樹養雞是怎麼回事呀」……數位化車輪滾滾向前,碾壓過後,是當下中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老齡化「數字鴻溝」「數字孤島」「數字難民」。這種情況在疫情期間凸顯,部分「無碼老人」只能閉門家中,成為網絡社會「新留守」。
  • 記者體驗|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出行仍有很多不便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 「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
    老人認真學習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連日來,本報刊發了「破解數位化社會『老來難』」追蹤系列稿件,聚焦網際網路智能化時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不便,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12月14日下午,不少讀者致電晚報諮詢社區老年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堂的具體位置和上課時間。為此,本報積極對接廣武門派出所彭裔涵警務室、五泉街道、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廣武門街道新華巷社區、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出「益起來」老年人學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為社區老年人群體就近提供智慧型手機教學服務,探索社區老年人群體發展需求。
  • 老年人不方便用智慧型手機?北京:保留傳統的「非智能」綠色通道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提問,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但是還有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會上網,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他們的生活難度,在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中,針對這個問題北京將如何解決?對此,市老齡協會副會長孫立國回應表示:「我們也注意到很多老年人對手機等智能產品不太會用,我們將兩條腿走路,一要幫助老年人學會這些產品,今年重陽節,即10月25日北京市老齡辦發出了智慧助老的倡議,讓全社會幫助老年人,享受智能生活。」
  • 老年人居家 「親密」 接觸智慧型手機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史傳芝 史漓莎)網上購物、行動支付、線上掛號、掃描健康碼......隨著時代的進步,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並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居家的日子裡,許多認為智能互聯技術與自己無關、曾經牴觸行動支付的老年人,也走近了智慧型手機,共享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 處處掃碼 處處碰壁——手機掃碼時代老年人尷尬如何解?
    進門掃碼、掃碼點餐、手機在線繳費、看病自助掛號……如今,一部智慧型手機在手,吃穿住用行,全部都可以完成。數位化快速融入生活,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成為了不少老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那麼,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手機技術遇到的「難題」,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幫助老年人破解這種尷尬?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大富社區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
    但是老人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懂網際網路等,導致他們不僅不能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便車,還在無形中形成了生活中的門檻。為回應社區老年群眾智慧型手機使用需求,增強長者智能時代社會適應能力,日前,觀瀾街道大富社區組織開展「金色夕陽,分享美好」長者智慧型手機學習系列活動,共吸引100餘名轄區老年群眾參加。
  • 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鄭州銀髮族在社區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班...
    張東海老人笑著說,退休前他是國棉六廠的技術人員,社會發展太快,當年的「老技術」不學也會落伍,因為不會用智能導航,他最怕出門打聽咋坐車,現如今,輸入起點和目的地,咋坐車一查就知道。  「我最常用的是生活繳費,不用擔心欠費了。」66歲的徐公明老人打開手機演示說,家中北郊房子的電費、燃氣費繳費,智慧型手機上都能輕鬆搞定。
  • 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啥?調查結果……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現在的老年人,幾乎都有智慧型手機了,可智慧型手機在他們手裡,總是沒那麼智能,一些磕磕絆絆總在等待著他們!填寫問卷的老年人中,年紀最小的63歲,年紀最大的87歲。問卷中,只印有幾個簡單的問題:您使用的是不是智慧型手機?為什麼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使 用中不方便的地方。
  • 我終於會穗康碼了!這堂手機課獲居民點讚
    隨著老齡人口增長,數位化、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幫助社區長者和居民融入智能化時代,通過智慧型手機掌握各種應用軟體,12月10日,廣報老年大學「健康小屋系列活動之手機應用課」在白雲區京溪街再次搖響上課鈴。廣報老年大學手機課進社區,助力街坊消除數位化鴻溝。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龍田鎮:「老有所樂,出彩夕陽」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學習小組
    (通訊員:徐自立,胡書鳳)為增添老年群體的生活樂趣,讓老人享受智能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提升老人的動手能力,12月16日,寧鄉市龍田鎮社工站協同龍田鎮社會事務辦舉辦了「老有所樂,出彩夕陽」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學習小組,邀請志願者闕麗玲為大家授課,7名志願者一對一為社會賢達和離退休幹部講解演示
  • 智慧型手機課上來了82歲老人:「想跟上『數字經濟』的步伐」
    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我不成社會的淘汰品了嗎?」12月6日,她第三次參加社區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我不要成為淘汰品,現在82歲,還能活幾年,要好好提高自己。」老人說。她在4年前就買了智慧型手機,但只會基本的打電話發簡訊拍照,其餘功能都不會。看到別人手指在手機屏幕熟練滑動,她有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特別今年疫情期間得知「數字經濟」,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我不成社會的淘汰品了嗎?」「我不要成為社會淘汰品。」
  • 酒泉路街道友鄰空間,為轄區老年人開展智慧型手機學習專場
    新來參加智慧型手機學習的羅阿姨迫切的問簡社工。昨日下午兩點,在酒泉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友鄰空間,轄區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學習活動開始啦,這是友鄰空間為老人們專門組織的智慧型手機學習活動。當前,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在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中,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也給廣大老年人在生活中帶來了許多的不便和困擾。
  • 蘭州丨街道社工一對一服務,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一樣玩得轉
    新來參加智慧型手機學習的羅阿姨迫切的問社工。昨日下午,在酒泉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友鄰空間,轄區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學習活動開始啦,這是友鄰空間為老人們專門組織的智慧型手機學習活動。當前,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在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中,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也給廣大老年人在生活中帶來了許多的不便和困擾。
  • 府前社區至尊門第網格黨群服務站舉辦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培訓班
    培訓班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磊磊 見習記者 邢嶽強 通訊員 孫洪元 濱州報導近日,府前社區至尊門第網格黨群服務站第一期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培訓班在開課。為老年人講解智慧型手機如何操作智能化時代,老年人是不容忽視的網絡用戶群體。「我們的黨群服務站會一直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幫助老年人補上智慧型手機應用這一課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家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府前社區主任許雲濤說。顏忠作為一名黨員志願者,在培訓班上擔起了業餘老師的重擔。
  • 手機購物看病 老年人搞不掂
    「用手機購物不只是優惠,主要是方便。」作為一名90後,徐璐平時購物習慣用各種智能軟體。她覺得對於老年人來說,用智慧型手機聊微信都顯得很費勁,再讓他們用智能軟體購物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了。「我就遇到過,老年人因為不會用手機購物結帳,急得滿臉通紅。然後像個孩子似的,求陌生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