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寶雞】扶風縣西周豐姬墓出土玉器資料與圖錄有細節圖哦

2022-02-07 暢明軒

收錄於話題 #3西周春秋出土玉器圖錄 20個

 

【背景】

據《扶風縣文物志》載,1972年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劉家村發掘了西周豐姬墓,出土銅器16件、鉛器3件以及一些玉器和珠飾。其中出土玉器有鸚鵡佩(玉鳥)一對,一套組佩包括玉蠶2件,玉獸形佩1件,玉兔佩1件,玉蟬、玉璜形佩各1件。瑪瑙管珠、綠松石珠、白料珠佩飾一串。以及玉魚六條、梯形玉飾1件,和幾件貝殼飾件。

今天咱們就分享一下該墓出土的幾件玉器,本期有拍細節圖哦~


此墓沒有發掘報告,且玉器在墓中擺放位置不明。組佩原本是在博物館的庫房零散沉睡,目前展出的組合方式與串法,是其參加2012年臺灣《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時臨時組合成串。到底古人是如何穿戴的還是可以繼續探討與研究的。

此為一對大小相同的玉鳥佩,也有專家稱其為高冠鸚鵡佩,我只拍到了一個。應該是從中間剖開一分為二,雙陰線勾勒的「臣字眼」是典型的商代對眼睛的一種藝術表現方式。

該墓一共六條魚,兩兩相似,這是其中較長的兩條,長12.4 寬1.8 厚0.4釐米。(上圖摘自《西周豐姬墓出土玉器初探》,下圖同。)

這是其中兩條棒棒形的魚,圓柱形,長9、最大直徑0.9釐米。本期資料搜集分享就到這了。

【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玉器圖錄 

 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金玉文物圖賞

韓城梁代村芮國遺址出土金器玉器欣賞-與天久長特展掠影

「創製垂法」陝西出土西周青銅器、玉器掠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天久長特展資料分享

「民之初生」陝西境內的先周文化遺存-《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1》

一座只有玉器陪葬品的越國貴族墓配該墓出土玉器高清細圖

相關焦點

  • 「陝」出土西周珠珠串飾高清圖片寶雞旭光M19M20
    今天把旭光村墓地M19&M20出土的飾品串串整理完後,拍攝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旭光墓地的出土玉器,就全部分享完了。這批玉器分別來自M2/M3/M4/M19/M20/M26/M32等8處墓葬,以下連結是之前兩次分享的連結:1、旭光M2,M4,M8;2、旭光M3,M26,M32。總的來看,這批玉器無論從器形、材質、工藝都算不得上乘,和一些同期的出土玉器比起來要差不少,且由於坑口原因品相多數也不太討喜。相比較玉石類出土器物,實際這個墓的青銅器和金器更有名。
  • 考古出土的改制玉器
    這新舊兩類風格,肯定會在玉器的造型、紋飾、色澤等方面有所反映,便為我們甄別改制玉器、斷定原器年代創造了條件。需要指出的是,改制玉器尚有當世改制當世玉器、當世改制前代玉器之別,唯本文不擬作特別的說明。下面以出土玉器的墓葬、遺址年代為序,對考古發現的部分改制玉器作些分析。安陽殷墟5號墓屬商代晚期遺存,墓主系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
  • 「陝」出土高古玉標本高清放大細節圖示旭光M2
    2018年至2020年間,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先後在旭光村共發掘古墓葬78座,出土文物500件(組),質地有瓷、陶、青銅、金、玉、骨、瑪瑙、綠松石等。旭光墓地發掘時間較晚,還未見出土報告。之前也分享過M4&M8的出土玉器與串飾。
  • 中國國家博物院藏西周玉器欣賞
    養蠶和絲織 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已經知道養蠶和利用蠶絲。商代蠶絲業已經很發達,在商 代墓葬中出土過玉雕蠶。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養蠶業已經很普遍,遍及東西南北廣大地區。許多墓葬均出 土大量玉雕蠶,形狀有直身形,有彎曲形、璜形等。有的墓還出土了絲綢殘片。這些實物資料充分說明這段時 期蠶絲業一直很發達。
  • 「蘇」南京仙鶴觀6號墓出土玉器資料圖賞
    其中3座東晉墓偏於墓地西側,據出土墓誌等分析,為東晉名臣廣陵高崧家族墓葬。個人比較喜歡其中M6出土的一套玉具劍,當時在朝天宮也拍了細節照片,所以今天先將6號墓出土玉器文物的圖片和大家分享。(另M2出土玉器15件。有豬、帶鉤、心形佩、珩、璜、珠、司南佩等)仙鶴觀6號墓墓室內發現兩具木棺遺痕,骨殖則不存。
  • 衢江驚現3000年前西周土墩墓群!墓主人是誰?有什麼瑰寶?
    衢州市衢江區驚現3000年前西周時期最高等級墓葬群墓主人究竟是誰?墓中驚現怎樣的瑰寶?去年12月至今年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衢江區文廣旅體局對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南面的三座西周時期的大型土墩墓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已經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其中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孟姜三號墩,墓坑長約14米、寬7.8米。
  • 古玉:西周玉器鳳鳥紋特徵
    無論是天子王室,還是公、侯、伯、子、男爵位者,以及卿、大夫、士之有官位者,對其使用玉器的等級、組合、形制、度數都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成為等級身份的標誌,任何人不得僭越。  精美的玉器當然也是彰顯財富的象徵。據西周青銅器「衛」銘文記載,貴族「矩伯」為了攜璋參加周王舉行的典禮,用「十三田」與「裘衛」換得一件玉瑾璋和幾件小皮貨。有專家認為這「十三田」相當於一千三百畝地,時玉器價值之高,可見一斑。
  • 百花齊放-淺談東周玉器雕琢工藝
    同樣作為中國歷史上獨特文化標誌的玉器在春秋戰國時期亦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此期玉器由西周注重禮儀性,轉向注重裝飾審美性,禮器較前朝明顯減少,而佩飾用玉大量增多。造型上突破了西周時期的單調而富於變化。玉器的圖案紋飾也日趨繁縟華麗,細膩精美,足見琢紋工藝有了很大的發展。
  • 春秋玉器上的龍首紋
    但細審此期常見紋飾的圖案特徵,不難發現它們大多具有相同的母題,即龍首紋,又被稱作虺龍紋、蟠虺紋。這些龍首紋均作翹鼻、張口(或吐舌)的側面形態,不同之處則表現在工藝形態的差異上。下面試對春秋時期玉器上的各類龍首紋做些簡述。1.雙線龍首紋:龍的鼻、顎、口、角等部位,皆由長尾蝌蚪形紋樣單元表現,這些蝌蚪紋為平面雙鉤陰刻技法琢出。
  • 玉石之魂:商周玉器
    朝享會盟,玉器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西周時的命圭制度,更是王室諸侯間確立和維護相互關係的重要儀式之一。用玉器祭祀,可與神祇溝通感應,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思想在中國古玉器上充分表達出來,並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商周時期的玉器種類豐富,按用途大至可分為禮玉、武器和工具、裝飾品及雜品類,其中裝飾類玉器是這一時期出土玉器的大宗,新出現了俏色玉,圓雕工藝發展成熟。
  • 西周「創新型玉器」極為突出,種類豐富多樣,造型與紋飾多彩紛呈
    在玉器發展歷史中,創新型玉器極為突出,尤其是西周。主要特點是,數量多,造型與紋飾豐富優美,標新立異,多彩紛呈。
  • 古玉界:飽滿靈動 冠絕周邑,西周人龍佩評析暨龍元素符號探考
    夔龍臣字眼俯視下方,口微張,神色默默似有話欲講;鳳鳥振翅引頸翹望,杏眼迷離似有歌要唱;神人目光平視淡然,表情莊重,一幅龍鳳呈祥,天人合一的祥和之象。神人髮絲雕琢細膩,鳥嘴剛勁有力,充分表現了西周玉器「寬窄均一,飽滿靈動」的雕刻理念。此玉器線條複雜,圖案「分明清晰」未見西周晚期「融合互用」的設計思想,其應為西周中期玉器。此佩雕刻手法「巨細靡遺,一絲不苟」是西周中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中國古代玉器-高古玉收藏知識大全
    夏代玉器的材質主要有青玉、白玉和獨山玉等。夏代時期不僅僅是使用這些玉材,綠松石大量使用也是一大顯著的特色。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發掘觀察,出土的玉器多以綠色玉為最多,而白色玉則比較少見。2.商代玉器的遺址分布有哪些?
  •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眾所周知,陝西省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先後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陝西建都,因此陝西地下埋藏的大墓不計其數,所以陝西省也是一個文物大省。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
  • 西周禮制的體現-「大型組玉佩」
    20世紀90年代,國墓地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尤以青銅器和玉器為大宗。特別是晶瑩溫潤、雕琢精美的玉器令人大開眼界。玉,作為當時的一種時尚,滲透到虢國貴族生活的各個領域,上至國君,下至貴族,都以佩玉作為對君子風採的追求。禮儀玉有玉琮、玉璧、玉環、玉鉞、玉戚、玉戈等。佩玉不僅數量多,製作也精美。
  • 中國12件頂級國寶玉器
    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 3、清大禹治水圖玉山——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4、大玉戈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1974年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的大玉戈,出自商代前期,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見。該器長94釐米、寬14釐米、厚僅1釐米,屬禮儀用玉。
  • 中國古代玉器知識點總結,玩收藏的一定不能錯過!
    最具代表的是安陽殷墟婦好墓,該墓出土玉器755件,以其數量之多、工藝之精、質料之佳而在中國玉器史上獨樹一幟。 商代後期的玉器,人物動物形玉器大量出現是這一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 廣漢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來看,大致可分為禮器、象徵性武器和工具及裝飾品3類。
  • 商周玉器特點對比介紹
    尤其是玉器的發展更為春秋戰國玉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周玉器雖然有共同點,但是也有不同點,可以說各有特色,各有所長。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對比商周玉器特點,使您對商周時期的玉文化特色有更為細緻的了解。一、商周玉器-玉器種類西周玉器主要出土於我國陝西、山西、河南等地,而且數量眾多,品種豐富。但是總體的玉器品種並不如商代豐富,尤其是玉璧、玉琮、玉刀和玉戈等禮儀玉器,數量非常少。
  • 徐良高:由葉家山墓地兩件文物認識西周木胎銅釦壺及相關問題
    隨州葉家山西周曾侯墓地M27、M65出土了兩種青銅釦件,青銅蓋內和底部尚保留部分木胎殘片,為我們研究西周時期這類獨特的銅木組合器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資料。  我們知道,在考古發現的西周容器類文物中,最常見的當屬銅器、陶器,如鬲、鼎、簋、罍、豆、罐、壺,等等。
  • 在玉器上做工筆畫的神奇技藝:遊絲毛雕
    紋飾圖案猶如國畫中的白描技法,重在勾勒細節,刻畫動態美。但是遊絲毛雕的"毛"卻不是指毛髮一類圖案,雖然乍一看遊絲毛雕的技法特點應該是應用在刻畫毛髮這些細微之處,但其實像是獸紋的五官輪廓線、肢體屈曲部分、服飾褶皺處、雲紋、幾何紋、花枝紋、網格紋、細微文字等刻畫上,皆有應用到遊絲毛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