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眾所周知,在努爾哈赤未統一女真之前,女真人分為不同的派系,有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等,此時的他們基本上都過著以漁獵、採集為主的生活,與同時期的明朝相比,生產力可以說是很低了,並且內部混亂無比。但是,自努爾哈赤出現以後,他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結束了女真內部分裂混亂的情況,實現了各部的統一;與此同時,他採取了許多措施發展滿族的經濟和文化,為滿族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就包括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促使奴隸制度向著封建制度的轉變。
一、統一後的女真生產力迅速發展時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這一時期的經濟和之前相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農業有了明顯的發展。
首先是耕地面積的擴大。在赫圖阿拉附近,耕地已經達到了「無野不耕,至於山上亦多開墾」的局面;萬曆三十三年,在明朝撤出寬甸六堡之後,努爾哈赤命人在這塊綿延八百裡的廣闊地區,種植莊稼;萬曆四十二年,努爾哈赤還派五百餘人進入漢區汛河、劉家、孤山等地擴耕,雖然經常被明朝驅逐,但依然堅持耕種。
除擴大耕地面積外,農作物的種類也在增加,「旱田諸種無不有之」,小麥、高粱、山蹈等農作物相當齊全。另外,除了農作物外,經濟作物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努爾哈赤還專門頒布布告,開始養蠶,播種棉花等。努爾哈赤的這些措施,使當時滿族的農業生產量不斷提高。
其二,這一時期的畜牧業也相當發達。如申忠一曾在努爾哈赤轄區內見到,家家都養雞、豬、鵝、鴨、羊、犬等。天命四年,朝鮮人李民寏也說後金:「六畜唯馬最盛,將胡之家,千百味群,卒胡家亦不下數十匹。」
其三,手工業的迅速發展。萬曆二十七年,為了促進鐵製農具和兵器的製造,建州開始大規模炒鐵和開採金銀礦;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徵討葉赫部,所統率的四萬軍隊「盔甲鮮明,如三冬冰雪」;當努爾哈赤進入遼東以後,接管了明朝在當地的鐵礦、冶鐵設備和大批的「炒鐵軍」,更加使滿足的制鐵業有了新的發展。
以上這些記載,說明滿族在這一時期的手工業發展極為迅速。
其四,在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這一時期的商業貿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貿易的地區在不斷擴大。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在統一建州本部後,即在撫順、清河、寬甸、靉陽四處關口與明朝互市,用女真傳統的人參、貂皮等物品來換取耕牛、農具等生產資料和糧食、布匹等生活用品,同時還派人到海西、哈達等地去收買貂皮和海珠,然後在撫順的馬市上轉賣。
由此一來,在撫順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貿易市場。天命三年,以撫順馬市為例,就曾有三千人前往該地區,就連明朝人也感嘆道,僅撫順一市,努爾哈赤就可「歲市貂、參,利不下數萬金了」。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商業貿易的興盛。
另外,隨著商業貿易的迅速發展,鑄幣也開始了。天命元年,努爾哈赤鑄「天命通寶錢」,在轄區內通行。「天命通寶錢」的發行,標誌著這一時期貿易的發展開始走上正軌。
天命通寶錢
因此,以上這些措施,不僅是滿族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的見證,同時也為和明朝的對抗奠定了基礎。
二、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時期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努爾哈赤時期的舊有的奴隸制的生產關係逐漸開始被淘汰。奴隸的反抗鬥爭出現了新的高潮。在這種情況下,努爾哈赤開始對女真社會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滿族逐漸建立起了新的封建制的剝削方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牛錄屯田。努爾哈赤建立屯田制後,實行勞役地租。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下令每一牛錄出丁十人,牛四頭,開始用於空地耕種。兩年後,他又重申,每一牛錄出十丁四牛耕種空地,收穫糧谷,充實倉庫。這種屯田制以牛錄的組織為基礎單位,要求出丁出牛,在空地上耕種,全部收穫作為課賦。如此一來,滿族民眾就被束縛在了土地上,為封建政權提供勞役,成為依附農民,而八旗的各級額真則成為了大小封建主。
②計丁授田。這一措施主要表現在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地區以後,面對該地封建經濟已高度發展的條件,繼續實行封建制的措施。明天啟元年,努爾哈赤頒布「計丁授田」的命令,宣布將海州、遼陽一帶明朝丟棄的一百八十萬畝土地收歸後金,分給滿族人耕種。每丁種糧三十畝,種棉一畝,每三丁種官田一畝,每二十丁中以一丁充兵役,一丁服差役。
所謂的「計丁授田」制,簡單來說,就是土地所有權歸後金政權所有,整個土地分為官田和份地兩種,滿族人丁要在官田上為後金政權提供無償勞役,而份地則可經營自己的經濟。
這種「計丁授田」的方式,和之前的「牛錄屯田」一樣,都是一種封建勞役地租形式。
③按丁編莊。天命十年,努爾哈赤下達「按丁編莊」的命令,規定:「一莊男子十三人、牛七頭、田六百畝,其中120畝為貢賦,480畝為自己食用。總官兵以下,備御以下,每備御給一莊」。這種田莊的土地分為納糧和食用兩部分。這種按丁編莊的剝削方式,仍然是勞役地租,直接勞動者的身份仍然是封建依附農民。
總之,努爾哈赤採取的「牛錄屯田」、「計丁授田」、「按丁編莊」等封建化措施,使滿族社會開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最終確立了封建生產關係。
三、封建統治思想的確立伴隨著封建生產關係的確立,後金社會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識也在發生著變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①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的確立
努爾哈赤時期,後金形成了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它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首先,在八旗中,等級是非常鮮明的。努爾哈赤是最高統帥,其子侄作為他的代表,分統八旗,稱為八和碩貝勒。他們是每一旗的所有者,也是最高的管理者。每旗的固山額真是管理本旗所有事務的最高官員,其手下分別立梅勒額真,作為副手。以下依次為甲喇額真和牛錄額真。牛錄額真以下又設二代子漢語副職。等級森嚴,上下有序。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設立理政聽訟大臣五人,都堂十人,規定:「凡事,都堂先審理,次達五臣,五臣再達諸王,如此循序問達。令訟者跪於太祖前,先聞聽訟者之言,猶恐有冤抑者,更祥問之,將是非剖析明白」。
意思就是,凡遇到軍國大事或者刑事案件,都堂先審理然後上達五大臣,五大臣覆核後再上報諸貝勒,最後由努爾哈赤定奪。而努爾哈赤則五日一朝,聽匯報,發布指示,下達命令。這種行政和司法程序,清楚地顯現出了封建等級制的特點。
後來,受漢族封建制的影響,努爾哈赤又沿用明朝的軍官職稱,設總兵官、副將、參將、遊擊、備御等。表明滿族封建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
努爾哈赤與貝勒
②封建思想成為統治的主導思想
眾所周知,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變遷往往伴隨著思想領域的變遷。努爾哈赤時期的滿族社會,封建主義思想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
努爾哈赤時期,和漢族統治者一樣,封建思想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宣揚「天命」、鼓吹「君權神授」,這是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慣用伎倆。
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對後金的大臣們說:「天任命汗,汗任命諸大臣。」天命三年,他又在訓諭中說:「人君即天子也,貝勒諸臣即君之子也,民即貝勒諸臣之子也。」意思就是,在後金統治者看來,天是有意志的,它是人間萬物的主宰,而努爾哈赤是代表天意行事的,理應掌握一切權力,凌駕於臣民之上。同時八旗的各個貝勒,各級官吏都是努爾哈赤任命的,必須聽從指揮,服服帖帖。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將封建君主視為封建統治的最高代表,以便欺騙和愚弄民眾忍受封建統治,以保證封建政權長治久安,表明封建思想已經成為後金的主導思想。
總結努爾哈赤的作為那一時期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僅提高了滿族的生產力、促進了生產關係的轉變,從而確定了滿族由奴隸制向著封建制的轉變,更為滿族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有利於統治的穩定,社會的發展。總之,他的這一系列措施,是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的。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典章制度》《清朝史話》《清史稿》《論後金牛錄屯田、計丁授田和分丁編莊與滿族社會的農耕化》等相關資料
名詞解釋:額真:滿語,又稱厄真,意思是主人。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