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火鍋市場背後:八成企業在「裸奔」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南方略諮詢

火鍋的競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的時候,差異化的、滿足用戶不同口味訴求的火鍋品類,會打開新的下一個十年的戰場。

沒有一道菜可以滿足所有人,但是火鍋可以。很多網友都說,人類最偉大的兩個發明,一個是火鍋,一個是空調。

《人民日報》公布了一組中國主要城市夜間消費數據:北京最「中年不易」,睡得最早起得最早;成都吃貨們最拼,一邊燙火鍋一邊吃健胃消食片;南京24小時書店夜間活躍度最高。

這組數據中,最令人吃驚的是,火鍋+消食片的組合。這個新奇的組合背後,也意味著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變化和消費市場的新趨勢。

數據顯示,火鍋已成為中國第一大美食,大眾點評收錄的火鍋商戶數量佔全國餐飲商戶比例達7.3%,高於江浙菜、川菜、粵菜、西餐等其他熱門菜系佔比。

火鍋,已成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餐飲美食。

在原始社會,人們每天吃燒烤吃到吐,直到新石器時代古董羹的出現,人們開始將食物投入沸水,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不過在當時,鍋並沒有被發明出來,人們通常用鼎來吃火鍋,因為鼎比火鍋大多了,所以想吃火鍋必須湊齊幾十個人。

到了漢朝,火鍋的體積變小了,變成了一個人幾個人都能吃的美食,後來三國時期有一個叫曹丕的吃貨,將火鍋分為了五宮格,做到了一鍋五吃。

圖片來源:網絡

到了南宋,煮火鍋的單一技法被打破,有了涮,將肉切成薄片燙熟了蘸醬吃。下至黎明百姓,上至皇親國戚酷愛吃火鍋。

在清朝,乾隆帝是最喜歡吃火鍋的皇帝,他下江南遊山玩水時,各地「招待部門」都知道他的嗜好,會提前準備好火鍋。

根據歷史記載,乾隆四十四年( 1779 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一月內,皇室就吃了 23 種火鍋,合起來有 66 次,具體說有雞鴨火鍋、舒意火鍋、全羊火鍋、黃羊片火鍋等等。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年)一年,乾隆皇帝大約吃了 200 多頓火鍋。

有次為慶賀自己年過七旬喜得元孫,又祈願四海承平,於是邀請了全國各地三千位老人進京赴宴,聲勢浩大,被稱為「萬古未有之舉」。

到了民國,重慶有了第一家毛肚火鍋,叫白樂天。從此有了以重慶火鍋,四川火鍋,潮汕火鍋為代表的南派火鍋。以涮肉火鍋,肥羊火鍋,肥牛火鍋為代表的北派火鍋。以長江為界,各自發展。

抗戰時期,四川火鍋特別興旺,很多人都愛吃,甚至軍政要人宴客都多以火鍋為席上珍餚。當時的軍統頭目戴笠,還曾擺過五百人的火鍋宴以示闊綽。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戈森法則:同一享樂不斷重複,其帶來的滿足感會不斷遞減;同一享樂不斷重複,第一次和第二次所獲得的滿足感最大。

按照這個理論:同一類型的餐館我們是不會經常去的,因為你在同一個餐館享受美食的快感只會越來越低。

但是火鍋店的出現,卻打破了這個理論。

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42716億元,其中火鍋行業的營業額達整個餐飲行業總營業額的22%,在中國飯店業協會《2018 年中國餐飲業年度數據報告》中,顯示火鍋行業每平米營收高達 2.63 萬元,快餐次之為 2.5 萬元,而正餐僅為 1.02萬元。

在2018年,中國吃貨們將海底撈吃出了千億市值,這似乎在顯示火鍋行業,正在成為高盈利模式下的優選賽道。

儘管火鍋現在已經遍布人們的飲食習慣中,但在改革開放以前,肉類匱乏讓人們不可能隨意吃肉,四川的王先生談到第一次吃火鍋的慘痛經歷:吃完人生中的第一頓火鍋,幾次重度拉肚子。

當時成都沒有火鍋,只有毛肚店,只有有錢人才能吃,有點像涮羊肉,火鍋一詞並沒有現在這麼普遍。

不過在1989年之後,《南風窗》雜誌刊登了一篇記載川渝火鍋的經歷,其中提到:

「火鍋是成都街頭一大奇觀。赤日炎炎,火鍋店生意依然興隆。分社門前的陝西街,長不過50米,20來家飯館,火鍋店就佔了10來家。」

而最初將火鍋走向到全國的,是以小肥羊為代表的北派火鍋企業。

1999年,小肥羊的創始人張鋼到張寧平的老家通遼去散心,晚上去吃火鍋。不知道是張鋼真餓了,還是羊肉真的嫩,他一上桌就停不下來,一連吃了5盤,「怎麼這麼好吃?」

這讓張鋼突然對店主的火鍋秘方來了興趣,一個月後,張鋼湊到50萬現金,直接拎到老闆面前一次性買斷配方。

1999年8月,小肥羊開業,主打宮廷配方+錫盟羔羊+不蘸料。結果,當天晚上連羊肉渣都沒剩下。兩個月後,小店擠滿了,一天晚上要翻5次臺。4個月後,張鋼順勢開出第二家、第三家,結果還是好評如潮。

到了2000年,張鋼決定開小肥羊連鎖全國加盟店,「在各省設立總代,由總代向下發展加盟店」。

首先是統一質量。小肥羊的火鍋湯料全由張鋼統一配置。為此,他跟錫林郭勒肉業加工廠籤訂合作協議,確保小羔羊均來自錫盟大草原。第二是統一口味。100個廚師會做出100個口味,而「小肥羊」僅需湯鍋底料和錫盟羔羊,沒有廚房加工,自然口味統一。

圖片來源:網絡

放權的加盟制,使得「小肥羊」店面不斷成幾何倍增長。

於是,更多的小肥羊店出現在包頭,出現在內蒙,甚至走出草原,來到北京、上海、深圳和港澳臺,以及大洋彼岸的洛杉磯、多倫多。

巔峰之時,小肥羊在國內平均每3天就新開一家店。到2004年,小肥羊連鎖店已達700餘家,數量超過了麥當勞。

2008年,小肥羊在香港上市,成為了「中華火鍋第一股」的光環。

當「小肥羊」海外擴張計劃正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時,諸多業內人士卻並不看好。「中國餐飲業擴張海外,比如在美國、澳大利亞、韓國開個單店,其意義都不大。不能形成客戶連帶作用的海外擴張,也不能形成規模經營,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連鎖。

一個強大的統一配送系統是連鎖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僅在中國就有7個配送和採購中心,支持著他在中國的將近600家餐廳,保證每家餐廳的日常供應和統一品質。而深圳小肥羊的原料,還得千裡迢迢由內蒙古送去。

一些專家認為,飲食服務連鎖業的業務擴張必須建立在有系統的平臺上,以把觸角早已伸向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麥當勞為例,無論哪一個國家的麥當勞分部,都必須在當天夜晚12時之前,將包括當天銷售收入在內的所有財務數據,通過計算機網絡送回美國總部核對。

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2008年兩年美國小肥羊分別盈利15.1萬美元及20.1萬美元,但到2009年截至10月底,其淨利潤僅為8.5萬美元。而其日本公司在此前經營的2006年12月到2007年12月一年間,損約為人民幣121萬多元。

2012年2月,百勝以46億港元現金收購小肥羊全部股權,宣布私有化退市,張鋼和管理團隊息數離場。「中華火鍋第一股」成了「中餐退市第一股」。

全面接收後的百勝,將原有系統與小肥羊對接,專註解決小肥羊體系鬆散、管理缺乏標準化、繼續擴張瓶頸三大問題,並對品牌形象和運營標準進行了升級,試圖讓小肥羊再創奇蹟。

遺憾的是,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小肥羊便陷入關店潮。

為了全面提升小肥羊的餐廳環境、菜品和服務質量,百勝在傳承和發揚小肥羊品牌「一鍋湯、一盤肉」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堅持「立足中國、融入生活」的總戰略,對小肥羊做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和運營標準的升級。

顯然,百勝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體系、標準、管理等西方企業最擅長的方面,卻忽略了企業的基因、人的因素和行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因而,這場洋快餐巨頭與中式火鍋霸主的結合,似乎磕磕絆絆。

被百勝牽走的小肥羊,最終也迷失在市場大潮中。

十年前,率先以一己之力撬開全國火鍋大門的是北派火鍋,小肥羊、東來順、南門涮肉這些北派火鍋都是中國火鍋TOP10上的常客,覆蓋面積和開店數量,都是拔得頭籌。

隨著「吃辣」風潮的興起,川渝火鍋迅速席捲全國。再加上川渝火鍋相對人均低、食材更為豐富,更受年輕人歡迎。據統計,現在國內的火鍋店中,川渝火鍋佔比已經超過60%,而海底撈也以2000億的市值,位列中國餐飲之首。

如今,潮汕火鍋,小火鍋,甚至粥火鍋都出現了,火鍋從標準化正在走向個性化時代。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行業數據,2018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46億元,同比增長23% ;在線訂餐用戶規模達3億人,同比增長18%。外賣成為餐飲行業的新增長點。不到兩年時間,火鍋外賣市場不斷堆高,成為了火鍋行業加快發展新的突破口,海底撈、淘汰郎、巴奴、呷哺呷哺等品牌都逐漸向新領域延伸,並受到了年輕消費人群的認可。

小肥羊的衰落,也跟人們的餐飲習慣發生著變化息息相關。

根據《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火鍋行業的總收入達到了8757億元,佔據了整個餐飲行業總收入的20.5%。

這一數字還在持續擴大,2019年市場規模將近9600億,2020年預計突破萬億。如此瘋狂的市場份額背後是快速增長的火鍋店鋪數。

2013到2017年期間,火鍋店從40萬家增長至60萬家,平均每年新增5萬家火鍋店。把火鍋稱為餐飲第一大品類,毫不為過。

地域菜系風味和食材種類是當前絕大多數火鍋定位的主要維度。但在消費人群的細分上,火鍋行業顯然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有人說,火鍋是最沒用技術的行業,的確當小肥羊之類的大企業、大品牌的創新動力不足時,80% 以上的中小火鍋企業在「裸奔」。

大多數中小火鍋企業想的是如何短期火爆,如何快速擴張,如何快速變現加盟費,急功近利自然無暇進行品類創新,進行品牌建設。

重慶市火鍋協會發布的首個火鍋行業紅皮書中,有一組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重慶火鍋企業在廣告推廣上的費用極低,年均費用支出一般在 1000 元及以下範圍的,佔比達到46.1% ,沒有品牌營銷觀念的火鍋企業,就像在光腳裸奔,陷入價值鏈的低層次競爭,自然跑不贏品類增長。

中國人愛吃火鍋,是因為它熱鬧且自由。一桌人圍坐在一起,熱氣騰騰的邊吃邊聊,各種食材可以融匯在一起,愛吃什麼吃什麼,沒有什麼複雜的用餐規矩,是交流感情舒適的方式。

火鍋的競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的時候,差異化的、滿足用戶不同口味訴求的火鍋品類,會打開新的下一個十年的戰場。

相關焦點

  • 萬億火鍋市場新機遇 初壹食午共享單身火鍋引領餐飲新潮流
    但是提到最受大眾歡迎的餐飲品類,火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NO1。據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為42716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而2018年全國火鍋業市場收入8757億元,單是這一個品類,就佔據了餐飲市場總份額的兩成以上。  更值得關注的是,從2014年到2018年,火鍋市場份額增長了52%,遠高於其他大眾餐飲品類。有業內人士預測,2020年火鍋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別。
  • 海底撈、巴奴、盒馬等各展所長,萬億火鍋市場打響「突圍戰」
    餐寶典此前的數據則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並將快速達到萬億級別。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市場格局卻相對分散。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火鍋市場的CR5僅為5.5%,低壁壘和高利潤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入場,發力品類、服務等多個細分賽道。但一場疫情強行按下的暫停鍵讓紛紛做加法的火鍋企業倍感壓力,龍頭之爭變為生存之戰,但從商業來看,前景或仍美好,但戰場著實慘烈。
  • 八部門聯手重磅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萬億級市場CR10不到5%亟待破局
    其招股書數據同時顯示,除少數龍頭企業外,行業內企業營業收入一般不超過20億元,與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相比體量較小。僅以紙包裝行業為例,中國紙包裝行業CR10不到5%。 「政策+標準+舉措+實施」多管齊下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了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
  • 螞蟻森林背後的萬億市場:你走的每一步路,都可以賺錢!
    螞蟻森林背後,潛藏著萬億商機「你今天給梭梭樹澆水了嗎?」說起螞蟻森林,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支付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絡購票等行為,就可以減少碳排放量。事實上,螞蟻森林背後,潛藏著萬億商機。這個商機就是碳交易市場。什麼叫碳交易?有一說一,想出碳交易這個點子的人簡直就是鬼才。
  • 火鍋宴江湖背後:四川火鍋店已超10萬家,「00後」成主力消費人群
    就連火鍋中平淡無奇的黃喉,也因蘇東坡詩句:「菊花開時乃重陽」被精心切割成菊花形狀。東坡宴上的「菊花黃喉」在其他桌上,做成麻將一樣的豆腐、像孔雀開屏一樣的毛肚、玫瑰花一樣的牛肉片……各類火鍋菜品圍繞著咕嘟冒泡的紅油,通過大廚們的巧手,被搭配成一桌桌主題各異的火鍋宴,讓人嘆為觀止。
  • 餐飲進化論,升級是萬億餐飲市場的新機會
    11月28日,由熊貓星廚和人大文化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同主辦,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青年聯盟共同支持的「2019餐飲進化論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圍繞「共創、共享、共贏」這一主題展開探討,旨在通過尋找品牌迭代升級的新路線和新模式,不斷推動餐飲行業創新發展,促進餐飲品牌升級。
  • 巨頭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卻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海底撈布局到家市場,延伸外送業務。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不過,就在巨頭加緊布局火鍋外賣的當下,大多重慶火鍋品牌卻在淡出火鍋外賣市場。
  • 中國企業把握全球商採「萬億藍海」機遇正當時
    據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與我國貨物貿易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同時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在這其中,跨境電商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態,特別在疫情發生以來,在傳統外貿方式有所萎縮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B2B跨境電商,外貿出口增長背後的動力在出口貿易數據增長的背後,B2B跨境電商新模式也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全民直播帶貨或成萬億級市場:超6成網民為直播用戶
    來源:央視全民直播帶貨或成萬億級市場!超6成網民為直播用戶 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買它買它買它!」2019年喊出這句深入人心的「買它」的知名網紅主播李佳琦,讓大部分人認識了直播帶貨。網紅、明星、企業董事長、市長、縣長紛紛加入直播帶貨行列,直播賣房、賣車,甚至工程機械、火箭也能賣。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佔網民整體的62.0%。今年2月以來,A股網紅直播指數漲幅超過20%,遠超上證指數的上漲幅度。有業內人士稱,今年預期直播帶貨行業規模大概近萬億元。
  • 索菲亞深度布局「大家居」,進擊萬億整裝市場
    然而在最近一年,房企又逐步從精裝房回歸到毛坯房,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購房人對精裝房不買帳了,而根源正是開發商並沒有真正將精裝房作為一種產品在打造,反而是為了漲價而做精裝,最終提供給消費者的精裝修房完全匹配不了上浮的裝修標準。
  • 鍋圈食匯成「國民火鍋」,背後軟硬實力大揭秘
    作為一站式火鍋食材連鎖超市的明星企業,鍋圈的飛速發展,得益於其背後強大的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礎,軟實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硬實力不足以勝,沒有軟實力不足以久。那麼,鍋圈食匯到底有怎樣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 翻滾的火鍋市場,遇上疫情寒冰
    現金流大概夠撐兩個月,如果到第三個月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林海平準備出售自持物業。在虧損的6000萬裡,有2/3是硬性的損失,比如門面租金、人工費用和宿舍成本。與門店配套的養殖場、屠宰場和中央廚房也跟著停業,又是一大筆錢。他還心疼他的牛——由於春節期間物流不通暢,八合裡在年前運了很多未宰殺活牛到屠宰場。那些牛原本是越肥越好,油脂含量最高的胸口朥和五花趾是最受歡迎的兩個部位。
  • 報告顯示:火鍋成餐飲業新增市場主力軍 高性價比產品或更受歡迎
    與此同時,行業間不斷湧現的新模式、新技術、新經營理念,促使市場格局不斷變化,也孕育了新的發展機遇。火鍋成餐飲業發展標杆據中國烹飪協會5月發布《2019年度中國餐飲企業百強和五百強門店分析報告》中顯示,火鍋佔據將近三分之一的席位,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帶動行業增長明顯。
  • 掘金萬億生鮮B2B,哪類企業能勝出
    國內生鮮市場巨大環節冗長,B2B需求強勁 (一)生鮮市場規模巨大,農貿市場為主要渠道我國人口眾多,生鮮需求量大,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內億元以上交易市場農產品交易規模已經超3萬億。考慮到國內農產品很多流通環節是發生在中小交易市場的,所以國內農產品總體交易規模一定遠高於3萬億,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18年農產品市場交易額將達10萬億。在國內,農貿市場是生鮮採購的主要渠道,佔生鮮總體規模的73%。
  • 新消費風口爆發,萬億市場紅利你能抓住嗎?
    市場火熱背後:無負擔健康生活方式的崛起民以食為天,生活在舌尖上的中國,大部分人都逃避不了一個現實:既想健康身材,又想吃。在這種悖論下,絕大部分選擇了吃,「高糖、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更是讓愛吃的億萬國民身體承受著高負擔。
  • 江西省為什麼唯獨季季紅火鍋榮登2019年全國十大火鍋品牌
    南昌市餐飲烹飪協會秘書長鄧丹表示,「江西、也包括南昌餐飲企業在全國叫得響的還是屈指可數,本地餐飲企業在全國範圍內的知名度相對偏弱,這次季季紅榮膺殊榮,對於提升江西餐飲企業的知名度是有幫助的。」南昌餐飲協會秘書長鄧丹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總收入突破4萬億元,其中火鍋業總收入達8757億元,預計將在2020年超萬億元。巨大的市場吸引了無數入局者。
  • 百餘火鍋企業雲集西博城 四川首屆國際火鍋美食文化嘉年華開幕
    數據顯示,我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年均複合增速11.34%。2019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近5295億元,火鍋店總量近35萬家。火鍋類型主要以川渝火鍋為主,川渝火鍋佔整體火鍋市場比重達64%,主要以海底撈、德莊、呷哺呷哺、小龍坎、劉一手等行業Top5品牌累計市場份額為7.2%。
  • 7000家企業入局萬億市場!冰雪遊為何離大火總差點火候?|邁點觀察
    萬億市場下沉 「一件滑雪服七八千,一副雪鏡兩三千,更別提聯名款、限量款了。」 高端玩家帶起尖貨價格,普通玩家帶動整個市場大盤。根據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 年)》,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屆時將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企查查數據則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滑雪相關企業超過5000家,近十年來,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逐年攀升,2019年新增企業824家,同比增加15%。
  • 吃火鍋!一份舌尖上的研報,首席分析師帶你了解不一樣的火鍋攻略
    火鍋是餐飲行業的最優賽道,聚集了口味接受度高、範圍廣,易標準化,具擴張性,有社交屬性強等特徵。預計至2022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將近8000億元,龍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中信建投證券社服行業團隊推出火鍋深度系列報告:《火鍋深度報告之一:餐飲行業的最優賽道》《火鍋深度系列二:舌尖上的萬億市場》,帶你追蹤火鍋的發展現狀及產業鏈情況,預測火鍋未來的市場空間及發展趨勢。
  • 先破後立,萬億企業服務市場迎來「生死局」
    但與此相對的是,企業服務作為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被譽為有萬億級規模。而如何在資本的寒冬中,找到企業服務市場的春天?圍繞著這一話題,近日,在2019年鋅財經「產業向上」第二屆新產業經濟峰會上,來自行業的大咖展開了以「企業服務的破與立「為主題的圓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