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缺口出現,棉花真的被低估了嗎?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供需缺口出現,棉花真的被低估了嗎?

  過去的一年對於棉花軟市而言是較為難熬的一段時間,從年初內憂到年尾外患,一場疫情打亂了棉紡市場原本的節奏。如今,伴隨著相應措施的嚴控及疫苗的接種,全球棉市也正從供應過剩向供應不足開始轉化,而作為率先控制並有力恢復的中國也收穫了應得的紅利,國內面內棉企訂單開始回流出口逐漸旺盛,再加上今年國內籽棉較高的成本收購,棉價下方保持有力支撐,而其自身的價值對應目前的期價而言,或將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進口成本下滑,外棉有望上漲拉動內棉

  宏觀政策方面,12月21日,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其中包含繼續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施滑準稅,並進行適當調整。而根據對棉花滑準稅的起徵點和計徵從量稅均下粗略計算,進口一噸棉花可以便宜200元以上。該方案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而隨著1月份國內1%關稅配額的逐步發放,內外棉存在的價差或以外漲內跟的方式來彌補。對應的以ICE棉花為例的外棉,從12月22日收盤的74.77美分連續8連陽,昨日最高漲至79.90美元,漲幅6.42%,距80大關也僅一步之遙。

  所以,偏高的內外棉價差或以外棉上漲,鄭棉逐步跟漲來修復。

  另一方面,12月初,歐洲央行將1.35萬億歐元的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再增加5000億歐元,並至少延長9個月至2022年3月底。

  12月21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表決通過總計9000億美元的針對新冠疫情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

  此外,根據摩根史坦利的預測,未來2年,全球四大行(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貨幣增發規模高達5萬億美元。

  不斷寬鬆的貨幣環境以及疫情危機後商品更容易暴漲的可能都將有助於棉價的進一步走強。

  全球棉花出現缺口,供應關係開始轉變

  據USDA12月報告顯示,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480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了179萬噸,主要是美國和印度棉花產量減產所致,而全球消費量預計上調34.88萬噸為2517.6萬噸,全球棉花的供求關係轉變為短缺37.6萬噸。而這也是自2019年6月份產銷差為正值以來,首次為負值,未來供應過剩的局面也或將改變。

數據來源:中國棉花網、新世紀期貨

  國內方面,據中國棉花協會預測,2020/21年度全國棉花總產593.15萬噸,同比增長0.44%,較去年基本持平,而新疆加工企業已進入收尾階段,截至12月30日,新疆地區皮棉累計加工總量490.01萬噸,當日增量為3.40萬噸。

  寒潮來襲需求向好,下遊囤貨看好後市濃烈

  今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預警,未來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將普遍下降6~8,其中華北西部、黃淮東部、江淮東部和江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以上,南方多地區也快速進入冬季。

  隨著寒潮來襲氣溫的急劇下降,各大紡企訂單也開始回暖增多,再加上春節臨近內銷市場訂單增加,外貿接單也略有好轉,目前多數下遊紡織企業訂單充足。對於目前較好的需求,下遊庫存處於較低水平,節前仍有備貨補庫需求。另外,在部分產區,資金充裕企業因看好年後行情,在外調籽棉同時外調一些皮棉。同時部分企業因看好後市外調皮棉也不準備銷售。

  綜上,一方面受進口政策傾斜,鄭棉價格或受外棉上漲帶動,加上全球棉花供需缺口的出現,未來棉市仍有機會可言,但需要注意的風險在於,一是近期國內疫情的突發,多地升至中風險甚至高風險地區,二是受海運費上漲影響,薄利多銷的紡服企業成本壓力偏大。反映在盤面上來看,鄭棉期價短期或將維持偏強走勢,下方較為接近的成本價格也將對棉價起到支撐。

(文章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責任編輯:DF134)

相關焦點

  • 今年全球錫供需缺口達到約5200噸
    原標題:今年全球錫供需缺口達到約5200噸   全球各地的經濟封鎖促使家庭囤積耐用食品,購買更多家用電器,提振了鍍錫板和焊錫中的
  • 前瞻熱點:偏光片供需缺口巨大
    目前我國偏光片的自給率仍然很低,中國偏光片的供應存在較大缺口,國產替代空間較大。LCD產業轉移+OLED產能增長使得偏光片需求空間巨大。LCD方面,隨著韓國廠商的退出和國內幾條高世代線的投產,我國LCD產能佔比大幅上升。根據測算,滿產情況下國內LCD偏光片需求達3.82億平米,在建產線仍有0.69億平米的需求。
  • 國都期貨:供需缺乏亮點 棉花區間震蕩持續
    基本面情況:2020/21年度全球棉花市場供大於需,儘管受到拉尼娜現象及非洲蝗蟲的影響,但疫情導致的棉花消費的下滑抵消了供應的不足。11月USDA供需報告顯示,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531.20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2486.29萬噸,供大於需44.91萬噸。期末庫存2211.39萬噸,較上年增加40.33萬噸,較10月預估增加6.76萬噸。
  • 沿海煤炭供需缺口擴大 或點燃新一輪上漲行情
    原標題:沿海煤炭供需缺口擴大 或點燃新一輪上漲行情   本周,產地、港口煤價、海運費均出現大幅上漲行情。
  • 棉花:短期缺乏新驅動,關注月間反套
    今年新疆天氣整體正常,尤其是南疆地區,棉花產量增加明顯,但是北疆由於前期有低溫多雨災害,後續部分地區又出現乾旱病蟲害,影響棉花產量,不過整體來看,今年新疆地區棉花產量仍舊樂觀,目前新棉採收臨近尾聲,就調研反饋情況來看,由於今年新棉衣分普遍偏高,預計新疆棉花產量增幅可能在5%以上約550萬噸。
  • 疫情或在5月出現拐點 棉花期貨底部區間已清晰
    一、走勢回顧:4月觸底反彈4月份,市場從極度悲觀中逐步緩過來,疫情的情緒衝擊期已經過去,但疫情導致消費的下降,對供需的影響還沒有消退,價格呈現低位震蕩走勢。3.疫情對棉花需求的影響目前國內需求恢復較快,整體看,影響國內需求在2個月左右;預計影響80萬噸左右消費;國外解封的進度尚不明確,如以5月逐步解封來看,預計影響全球消費2個月左右,影響消費達400萬噸;棉花消費受影響後,消費會直接減少,也不會出現報復性反彈的情況
  • 世界鉑金投資協會:鉑金供需顯著回升,第三季度出現巨大供應缺口
    與第二季度相比,鉑金供需在2020年第三季度都出現了顯著回升,但總體而言,依舊疲軟的供應和強勁的投資需求是造成第三季度和2020年全年分別出現超過-70萬盎司和-120萬盎司巨大供應缺口的原因。我們預測,2021年的市場短缺將超過-22萬盎司。
  • 蝗蟲虛晃一招 「棉花糖」行情曇花一現
    南華期貨棉花分析師萬曉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輪棉花漲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棉價整體仍處在偏低水平,資金相對關注;疫情緩和,紡企陸續開工,需求將逐步恢復;印巴地區蝗災預期炒作,市場擔憂供應。  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借蝗災炒作棉花期貨的原因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棉花佔全球棉花產量35%左右,如果蝗災重創印度及巴基斯坦棉花生產,全球棉花將出現大缺口。
  • 棉花和橡膠價格預將震蕩上行
    USDA 12月供需報告顯示美棉主產區得州作物下調近20萬噸,綜合產量減少25萬噸至347萬噸。印度產量下調11萬噸至642萬噸。二、需求方面全球消費量調增160萬包,為1.156億包,同比增長13%。
  • LED供需改善漲價了,真的嗎?
    是否顯示LED產業供需結構改善、因此出現價格反彈曙光?引起關注。企業坦言,照明白光LED技術門檻低端,臺灣廠商早已淡出白光LED市場,因此對於白光LED漲價消息暫時無感。不過,如果這一波白光LED價格漲勢有能力延續至少一季以上,或許有機會促使LED廠商產能配置重新調整、甚至推動背光LED或高端應用LED供需和價格向上。
  • 25%缺口出現,臺中旅遊業者:撐不下去
    他表示,陸客禁令實施後,瞬間產生25%的缺口,雖然臺當局交通旅遊主管部門有提出「秋冬旅遊補助」措施,以彌補陸客不來的短差,但只能短期治標,無法長期治本。他認為,兩岸交流若持續被政治意識形態框住,雙邊觀光互動勢必無法改善,未來4年臺灣觀光業者要設法振作轉型,將危機化為轉機。
  • 棉花價格存在被低估可能?長線看多預期增強
    如今,伴隨著相應措施的嚴控及疫苗的接種,全球棉市也正從供應過剩向供應不足開始轉化,而作為率先控制並有力恢復的中國也收穫了應得的紅利,國內面內棉企訂單開始回流出口逐漸旺盛,再加上今年國內籽棉較高的成本收購,棉花價格下方保持有力支撐,而其自身的價值對應目前的期價而言,或將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 全球呼吸機供需缺口大, 矽膠面罩供不應求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呼吸機的供需缺口越來越大,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態勢,各國正在大量引進呼吸機設備。呼吸機配套使用的呼吸面罩和其他矽膠配件也列為全球供應緊張物質。
  • 長供需 短金融——解析銅的雙重世界
    二、銅與其商品屬性  商品屬性的重要特徵即價格由銅的供需來決定。從銅價的歷史走勢來看,供需的錯配決定著銅價的長周期。但近幾年以來,銅的供需匹配程度已經較為成熟,供需缺口很小,銅價中短期的波動與其金融屬性關係更大。
  • 經濟日報:供需並無缺口,有能力端牢飯碗
    糧食供需並無缺口日前,有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到2025年,我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產需缺口,其中穀物產需缺口約為2500萬噸,一些人士據此認為中國將面臨缺糧。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習銀生告訴記者,糧食產需缺口與供需缺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產需缺口是指年度產量與需求相比存在不足的情況,不足的部分就是產需缺口。
  • 業內人士:政策主導玉米市場供需格局
    「玉米市場上,各家平衡表的數據存在千萬量級的差別,其對明年供給缺口的評估在2000萬—1.2億噸。」據郎旭秋分析,假設供給短缺6000萬噸,則要填補缺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其一,擴種增產。國家政策主導+提高種植收益+提升科技單產,任重道遠,前路漫漫。其二,上年結轉。主要是臨儲餘糧,預估3000萬噸。其三,進口補充。
  • 成本與供需背離下 化工品如何演繹之MEG
    一方面,由於MEG供應格局並非完全由國內市場主導,因此相關性不單一與供需驅動相關,而是受綜合驅動影響,例如進口依存度、供需缺口、國內產能增速、行業利潤等,共同影響MEG價格與油價的相關性表現。另一方面,MEG成本即要考慮油制工藝,還要考慮煤制工藝。
  • 棉花逼近歷史底部 這是熊市的開端還是牛市的前夜?
    目前05合約已經跌破成本,遠月合約也存在價值低估區間,綜合兩方面看,棉價已經處於長期低點區域。熊濤:貿易戰對棉花的價格影響長達大半年,等到中美稍有緩和,棉價也有所反彈,沒想到疫情又來,而且是由先國內,再國外,且目前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在中美貿易戰時,美棉在60美分,鄭棉在12000元一線的低位經受住了考驗。
  • 中原期貨:棉花:乘風破浪終有時 只待化鈍為利形成勢
    市場樂觀情緒升溫和供需局面偏暖將給予棉價明顯支撐,後期需重點關注國內棉農下年度植棉意向對行情走勢變化的影響。策略建議1、2021年度棉花期貨市場受較強的基本面支撐整體將保持交易重心上升的特徵。但也存在季節性波動,通常在3-4月份會出現較大概率的回調,一般會持續到6-7月份,隨後8-9月份進入穩定期,十一之後至春節前通常較大概率保持強勢。
  • 疫情打亂供需平衡 白糖期貨近月偏強遠月下跌
    研究結論首先:中國白糖需求大於產量,長期需要靠進口彌補缺口,缺口大概一直維持在1/3。由於國內價格遠高於國外,目前現貨價格偏高,外盤價格暴跌,進口優勢明顯。其次:2020年2月底,19/20年度本期製糖全國累計產糖882.54萬噸;全國累計銷糖401.72萬噸;銷糖率45.52%(去年同期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