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費高在哪裡?忠告職場新人:看懂這7點實情,心裡就有數了

2020-12-13 職場火鍋

有人問:我即將到北京找工作,北京消費高在哪裡?我作為北漂能混下去嗎?我從三線城市調入北京工作已經12年了。當時,我也覺得北京房價這麼貴,不知道能不能紮根下來。奮鬥多年之後,總結一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很多看似解決不了問題,只要努力經營,慢慢都能解決。所以,關於北京消費問題,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學(教育)這五個方面,不管有錢沒錢,誰都繞不過去這五個主要剛需。忠告即將北漂的職場新人,看懂以下這7點實情,你的心裡就有數了。

【一】住。買房成本高、租房成本高,高得讓人望而生畏。

買房,大家都知道,就不詳細寫了。當年來北京的時候,年薪20萬,公司附近民房價格為2萬元。12年過去了,年薪翻了一倍,房價翻了5倍。如果與收入相比,房價真是一座大山,壓得別人喘不過氣來。所以,不要著急,先踮起腳尖,買個小房子,慢慢置換大房子,保障生活質量不要因為房子降低到一塌糊塗。

租房,是每位北漂繞不過去的「心痛」。曾經為了孩子上名校,租了一間筒子樓,50平米,月租5000元,估計現在要7000拐彎了。很多年輕人都是合租,在貴賤和遠近之間糾結。住在五環內,就要忍受巨高的房租,住在五環外,就要忍受痛苦的通勤。

五環內,大多數人捨不得租一居室,稍微好的一居室要5000元以上,單身公寓要7000以上了。這個價格,隨著環數減少而遞增,比如,五環邊一居室5000元,四環邊要6000元,三環邊要7000元,在國貿等繁華地區則要8000元。敢這麼租房子住的,基本都是企業高薪白領了。

大多數普通打工族,就是合租,租單元房的一間房子。主臥帶陽臺帶衛生間的要3500元起了,次臥要3000元起,小房間(也就能擺一張床一張桌子)2500元起。也是隨著環數減少而遞增的。

住的費用,是最剛性的。別的能省,這個支出你想省,房東不答應啊。

比較幸福的一群人是,公務員、優質事業單位、央企、國企,基本提供宿舍,或提供合租房。不提供宿舍的,也給予較為豐厚的租房補貼。見過最高的租房補貼,中層幹部月補6000元,可以讓你租一個不錯的二居室。你租的差一點,差價就落自己口袋了。

【二】食。吃飯是一項剛性支出,你想省,肚子不答應。

食,是比較分化的剛性支出。北京高消費的樓堂館所比比皆是,八規之後,收斂了很多。天價餐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一頓飯吃上百萬的並不少見。如果再去某某人間(已被打掉)消消食,一晚上再砸幾十萬也很正常。所以,我們不寫那些奢靡之風。

就說普通百姓的吃飯問題。我說真話,北京吃飯真不貴。參照系有兩個:一個是吃飯與收入對比,一個是吃飯與其他城市對比。這兩個指標,都不算高,甚至比一些小城市都便宜。

第一指標,吃飯與收入對比,北京吃飯可能控制在收入的10%,比如,你月薪1萬,吃飯控制在1000元也能挺好的。你在小城市,這個比例降不到10%,你月薪3000元,你吃飯不會少於20%。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北京吃飯還是比較便宜的。

第二指標,吃飯的物價。

有三種層次:

一層:精品超市。比如,華貿地下的某聯精品超市,高檔樓盤下面的某某好、某某某美等精品超市。有機蔬菜要比普通超市貴一倍以上,關鍵是精品超市裡有各種各樣貴重的食品,比如某菌2兩就幾千元,進口大車釐子一斤300元,有的稀奇古怪的水果也是幾百元一斤。

二層:普通超市。比如,某隆、某輝、某發、某家等平價超市,以某輝最接地氣、最親民,有些蔬菜比大市場都便宜。有經驗的大媽,專門等打折和優惠時候去買,估計能省一半錢。說真心話,某輝超市的食品比小城市的都便宜。

三層:菜市場、菜攤。北京的特點就是各種檔次的賣場共存。比如,我家附近方圓一百米之內就是一套組合拳,有精品超市、某輝超市、某菜市場、菜攤遍地都是,它們和諧共存,各得其所。菜市場和菜攤的蔬菜水果,真心比小城市便宜,質量還不錯。估計是得意於消耗量大、批發價格低吧。

反正,我家是三個層次都去,我老婆都是高手,知道買什麼去哪裡,資源配置很準確。比如,我要買那種大蛤蜊,就去精品超市,貴一倍,但質量真好。買牛奶麵包等日常食品就去某輝。買時令蔬菜和水果就去菜市場。這三個層次是來回切換。

如果年輕人自己做飯,一天30元,能解決溫飽和營養問題,一天50元就可以保證質量了。前提是你要會買會做。

如果年輕人不開火,那麼,一天夥食費起步價60元,早餐8元,中餐20,晚餐20萬,水果牛奶飲料12元,至少60元。如果再省,就降低了生活質量。

最舒服的那群人還是體制內,公務員、優質事業編、央企、國企,基本都有食堂,要麼是免費,要麼只是象徵性收一點。象徵性收一點的單位,往往有夥食補貼,省下來就是自己的錢。有些單位的夥食不要太好哇,相當於50元的自助餐了,而且乾淨、衛生、有營養、還方便。

【三】行。主要是時間成本太貴,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前不久,我同學來看我,我請他們去三裡屯玩。我有車不敢開,有些外地同學不理解。我本來想打的,後來決定不打的,外地同學也不理解,覺得我摳門,因為窮家富路嘛,有位同學說我打的吧。我只能請他們打的。結果呢,晚高峰我們打的過去,用時3小時,打的費98元。回來時候,同學都理解我了,乖乖跟著我去坐地鐵。

北京的通勤費,以前是全國最低的,公交車4毛,地鐵2元能跑遍北京城,現在漲價了,但總體不貴。所以,年輕人完全做公共運輸出行,一天十幾塊錢足夠,一個月400元左右可以包住。

我有車,但上班基本不開,主要是周末郊遊使用。原因是時間成本和停車成本太高。假設我開車上班,一是堵車耗費時間,二是找車位耗費時間,三是停車費,長期停在路邊,與收費大爺搞好關係,每天30元。如果按小時,哪怕一小時10元,一天就80元。

如果去繁華地區玩,比如開車去三裡屯、後海、王府井、西單等商業區,找車位難,找到車位,第一小時30元,第二小時40元。真心是割肉疼,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是不?

另外,停車費也與「智商」有關係。我就知道哪些地方停車又便宜又方便。比如,你去天安門,你如果停在路邊,又遠又貴,每小時收你20元就算便宜你了。但是,你停在大劇院地下停車場,離天安門最近,每小時才6元。

所以,對年輕人來說,自己沒有車,在北京通勤費還是比較低的,就是時間成本太高。如何辯證地處理房租和通勤的關係,我建議在公司附近租房,哪怕差一點,每天節約2-3小時通勤時間,你會幸福感大增,利用這2-3小時做做自媒體,也能賺回一兩百元。

【四】衣。服飾支出並不剛性,彈性空間大。

衣服等日用品,消費絕對是彈性巨大的非剛性支出。名牌包包幾百萬一支,在地攤上20元買一個也能背。衣服,也是如此,貴的上天,便宜的入地。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日常消費。對於年輕人來說,某庫的衣服,基本都能穿出去,不會掉價。一百元到幾百元都有。從內衣到棉衣都有,基本滿足需求,消費不高。各大商場一樓,經常擺滿了「地攤」,一折兩折的服裝有的是,大牌子也就幾十到幾百不等。當然了,從某寶、某多買衣服,也可以應付日常消費,一個月平攤1000元,不算太LOW,不至於抬不起頭。

二類:自我安慰。年輕人不想辜負青春年華,也想「對自己好一點」,怎麼辦?北京這一點比小城市要好幾倍,各種名品折扣、奧特萊斯等等,一折兩折,也能買到大牌子正品。大商場的專櫃,有時候搞活動,會逛街的女孩子總能找到「低折扣」。比如,我老婆給我買T恤,咱也不趕時髦搶新品,專門等它打折時買呀,原價3000元,趁它兩折時買才600元。

說真心話,北京買名牌衣服,真的真的比小城市便宜很多很多。我在家鄉時買某馳襯衣,2000元一件,根本不打折,你愛買不買,沒得選。到北京後,發現某弛襯衣,經常打三折以下,幾百元就可以輕鬆買到。

三類:裝範提神。誰沒有年輕時候,誰不想裝裝樣子?都能理解。在大城市裡生活,誰沒有一兩個「鎮宅之寶」?年輕人買幾件奢飾品撐撐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北京,既可以到大商場買正品的名牌貨,也可以去某庫之類的二手店買正品,可以代購,可以海淘,可以跨境,種種方式,肯定比你在小城市買的便宜,也買的放心。

說完衣食住行等剛需消費之外,北京還有一個超級貴的消費支出,就是教育。

【五】教育。無底洞,沒有天花板的剛性支出。

我在北京的同學,沒幾個瀟灑的,主要原因就是全部耗在孩子的教育上了,一是時間,二是費用。花錢如流水,冤枉錢花得譁譁響,但是毫無辦法,誰敢「賭」呀?為了讓自己心理過關,該砸的錢一點不敢含糊,明知道不一定有用,反正就圖個心安吧。

從幼兒園就開始砸錢,花錢如流水。公立幼兒園搶破頭,每月也要大幾千。私立幼兒園,彈性空間太大,每月幾千一直到每月幾萬。從幼兒園到大學(留學),簡直就是持久的金錢消耗戰。

綜合培養的費用消耗驚人。主要有興趣愛好、藝術修養、特殊才能培育、補習、特訓、比賽。個個都是花錢的無底洞。而且都是組合式的消耗,有的小孩,簡直就是全能賽,什麼都不能少,花錢沒有數了。

咱不說,馬術、高爾夫等教育投資吧,就說尋常百姓家的教育投入。鋼琴,好的老師一小時一千。補習,優秀教師一小時一千。英語,厲害的機構一小時還是一千元。參加個比賽,沒有幾千元包裝,自己都不好意讓孩子上臺。參加個出國訓練營,沒有幾萬都報不上名。

如果孩子從初中就要留學,簡直就是大出血啊。梅國一年40萬支出打底。英國35萬打底。不說了,寫起來都是淚。反正,我是給孩子補習,託人請的名師,一小時一千元,還送了不少禮。

【六】其他消費雜項。

北京看病難,但總體不貴,因為有醫保。優質單位一般也給員工買補充醫療保險,基本可以保險到95%。北京的醫療資源,這是全國得天獨厚的。

文化消費。你在北京,不可能不旅遊,不可能不看演唱會,不可能買點書。這些消費,不是剛性的,但你避免不了,這個文化氛圍在這兒呢。

健康消費。你的鍛鍊方式,就是散步跑步,消費不高。北京公園多,健身器材也多,自己免費玩玩不花錢。但凡你有其他愛好,基本也要燒錢。打羽毛球吧,場地費每小時起步價40元。打籃球,好的場地每小時600元。你去健身房,辦張卡也是大幾千元。

娛樂消費。年輕人在北京,難免要看電影,雖然不是剛需,但每年也不少消費。

聚會應酬。你不可能不聚會不應酬吧。北京下館子,檔次千差萬別,但只要你不燒包,這項支出可控,總體也不貴。一般聚會,人均200元就夠。如果輪流坐莊,相當於AA制,一年幾千元可以包住。

通訊雜費。租房也會產生水費電費,手機通訊費,一個月300元就包死了,可以忽略不計。

人情往來。主要是結婚隨禮、回老家送紅包。這個沒有辦法統計,因人而異,少的一年幾千元,多的一年幾萬元。不管怎麼樣,掙錢了,就要想著給父母寄點錢,不要當月光族。

【七】消費與投資是相對的,北京是一個讓人升值的地方,不要被消費嚇倒。

北京這座城市,我奮鬥居住了12年,感覺到,北京除了房價高和教育投入大之外,其他都不叫事兒。房價高,也有對衝的辦法,就是努力掙錢,凡是用錢能解決的難題,就不是難題。

北京是最公平的城市之一。幹事創業的機會多,競賽機制公平,另外,就是賺錢的渠道多元。

只要你努力幹,可以多渠道賺錢。比如,你業餘時間開滴滴、擺地攤、跑跑腿,都能日入兩三百元。這在小城市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麼大的市場和空間。

最重要的就是競賽機制公平。我有個同學年薪兩百萬元,他就是技術專家,一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他這種人,在小城市就是一個小職員,根本不容易混起來,但是在北京,在大公司裡,他埋頭苦幹,有乾貨有實力,身價就值幾百萬,不用考慮他是不是圓滑世故。

還有一點就是收入多元化,這一點在小城市不可能實現。我認識一位朋友,體制內的小職員,他喜歡讀書,他組建了讀書社群,每周雙休日給各大書店搞活動,一天能掙一萬元,一個月掙8萬元。他在單位不聲不響的,仕途有限,但他通過自己的愛好實現年入百萬。如果他在小城市,他就是一個書呆子,基本沒有出頭之日,還被人譏笑。

綜上,從我奮鬥12年的經歷來看,北京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房價這一座大山。上帝關上一扇門,但是打開一扇窗。北京給你提供了更多可實現的彈性空間和實現夢想的平臺。北京充滿了生機活力,同時提供公平競賽的機制,只要你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多元化增加收入,當你買得起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北京生活,消費不高,且豐富多彩。

相關焦點

  • 職場攻略:職場新人的入門忠告,學會了你就能變得更加優秀
    每個人,在走出校園之後,緊接著就要進入職場。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尤其是當你迷茫、消極的時候,如何調整自己的步伐,前進,將決定你的未來。這裡有一些給職場新人的入門建議。如果你學會了,你的職場生活會變得更好。
  • 職場新人的入門忠告,不要不懂裝懂,成為職場中最不受歡迎的類型
    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會被分配到一些瑣碎無聊的工作,這大概是每個新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你總是抱怨公司敷衍、抱怨同事麻煩,但你要知道,一開始,沒有人會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一個剛畢業的新人。所以進入職場的一些基本原則還是要懂得。
  • 職場新人最重要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態度,新人要知道的入門忠告
    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普遍有一種驕傲的態度,他們什麼都不注意,他們經常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級的錯誤,這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職場新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下面我們來看看職場新人的注意事項和必要的入職建議!
  • 職場新人攻略 避過90%的人都會犯的錯 打怪逆襲為職場達人
    另外就是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收入不高,該怎麼解決生存的問題?這一刻我看見朋友圈裡有人發了一條狀態,說十年後你回頭看今天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真的。然後我給他回覆說,哪裡需要十年?有些職場新人能夠快速接受,而有些人在這些問題上總是摸不清楚頭腦。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職場新人入門忠告!
  • 為何老銷售帶新人時,都說要提前找好下家了,真實原因是這3點
    為何老銷售帶新人時,都說要提前找好下家了,真實原因是這3點相信很多人對於銷售這個職業都是帶有很多的主觀色彩。很多覺得它好的人就會覺得銷售工作雖然底薪不多,但是能拿到的提成很多,其實能夠賺到更多的錢。讀者當時完心裡咯噔一下,還以為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結果發現這位銷售之前帶新人的時候,都會說這樣的話,後來讀者就仔細思考了一下,可能這是師傅對他的忠告,這背後原因其實是這些:一、工作辛苦銷售的工作是很辛苦的。
  • 作為職場新人被打壓、被排擠?這3點告訴你該怎麼做
    有網友問:作為一名職場新人,初入公司總是面臨被打壓和排擠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沒什麼經驗,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其實,新人在職場上被打壓,被排擠不奇怪,因為現實是殘酷的,弱肉強食,都想生存的好!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職場。
  • 初入職場的新人切忌越級匯報,這是職場加分的根本所在
    初入職場的新人切忌越級匯報,這是職場是否加分的根本所在。組織領導把崗位職責、工作職責及薪酬福利安排交給你,一定是你職責範圍內該做的工作。領導交給你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全權委託給你,你自己再儘自己的本職工作,根本做不好。他辦公肯定找其他人問你,那其他人怎麼辦?
  • 給95後職場新人的3個忠告:既然麻煩可以避免,建議還是圓滑點
    但是今天,我想給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們一些職場小貼士,有些麻煩既然可以輕易避免,就還是圓滑一點吧。八卦閒聊適當參與參與辦公室裡的八卦閒聊,能夠快速拉近你與同事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新人,和同事搞好關係可能確實不會帶來太多的好處,但絕對能夠讓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障礙和刁難。
  • 自然堂最新「神廣告」發布,帶你去看這一代的職場新人
    不懂規則、愛抱怨、眼高手低、意氣用事……但這真的是這些職場新人的模樣嗎?就在本周,自然堂上線了2020入職季「神廣告」——《衝吧!小朋友》,為這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發聲。撕掉標籤,主張自我視頻中,初入職的新人小白就被領導、同事冠以「小朋友」的標籤。這個「小朋友」要強、勇敢、熱血,也很坦率。
  • 北京買房:老公房能不能買,看懂這三點你就懂了
    老公房存在的基礎,缺一不可: 1.上車需求的擠壓 2.大量無法轉移的人口 3.低總價,高得房率、得功能率 從這點上來說,基本只有北京和上海的老公房才有買入的價值基礎。 廣州由於上車容易擠壓不強,且人口轉移; 深圳城市年輕,年輕人口眾多,且有大量低總價,得房率高的次新房上車盤。 老公房的價值,和上車需求緊密相連。
  • 職場新人,掌握這三大成長策略,脫穎而出不再是難事
    ;大部分年輕人,在平時工作中,與公司裡的老員工是有很大區別的,老人可能更傾向與做好自己的工作過,而新人表現的可能更積極一些,但是大家的目的同樣都是掙錢。 職場中的大部分小白,她們一般都有比較高的學歷和素養,這是她們在公司裡能夠獲得好人緣的原因,可能每一個年輕人都明白踏實努力的工作,但是因為自己的工作習慣,不僅不被領導重視,反而會讓自己在公司裡吃各種虧
  • 淺談職場新人如何適應環境不斷提升自我
    剛剛走入社會步入職場的新人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一些明爭暗鬥,它同校園裡單純的同學關係不一樣,因為它增加了利益關係,而這種利益是和金錢分不開的,只要有利益就一定會存在著爭鬥,那麼該如何面對這種複雜的關係和爭鬥呢?
  • 職場新人,為開會的領導倒茶倒水,在心裡?怎麼辦?
    對於職場新員工來說,不僅要在會議期間為領導端上茶水,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很難展現他們的才華,尤其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他們感到非常沮喪,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每個人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所有人都來自這個階段。職場新人通常被稱為「最積極的廢人」,具有積極的態度和工作認真,然而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力量無法發揮,實際上,「象牙塔」中的規則與工作場所中的規則不同。在校園裡,所有的評價標準都是你的成績,當你進入社會,進入工作場所,標準和規則就會改變。
  • 職場高手的忠告:身在職場,並非越積極越好!(好文)
    這種心理狀態非常普遍,尤其在「有你無我」的政治職位上。能幫皇帝打天下的人,也有可能取代皇帝的位子,這種未來潛在利益衝突,埋下「功高震主」的陰影。會使得皇帝想要先下手為強,免得噩夢成真。工作積極一向被人們認為是職場鐵律,但有時這條鐵律卻遭遇挑戰。
  • 作為職場新人如何快速成長,做好這幾點,你將受益無窮
    為一個職場新人,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這是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無論你是在國企還是外企,現在就提出幾點小建議:第一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我們必須接受它的存在,但我們絕不能插手其中的過程。
  • 職場新人在剛進入職場時,有哪些一定不能做的事情?
    每年都有大量的職場新人進入到市場當中,他們為各個行業增添了青春活力。但同時,對於一個新人來說,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對自己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校園裡時,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可能是課本當中讓人頭疼的方程式,但進入職場之後,就會發現,面對的難題和在學校時候大不相同。
  • 初入職場的新人,這4點細節問題別忽視,你都知道麼?
    我國每年都有800多萬應屆生畢業,這也就意味著每年有八百多萬人步入職場。進入職場前,我們首先需要填寫好簡歷,然後投遞給意向公司,接下來就是面試環節,通過後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職場。作為職場新人,我們需要注意一些細節。而說起細節我突然就想起一件小故事。
  • 數據報告|《令人心動的offer2》:直擊新人痛點,還原職場真實面貌
    在這樣的背景下,直擊職場年輕人痛點、引發強烈共鳴的律政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強勢回歸,引發熱烈討論。 截至11月21日,《令人心動的offer2》已播完面試篇+正片共3期節目,豆瓣評分為7.3,微博話題閱讀量為47億,討論量達655.5萬,骨朵數據綜藝周榜排名第4,較上周上升13名。
  • 給職場新人的5個建議
    在給出建議之前,先來解決一個問題:「職場新人」該如何定義?我本人自畢業到現在也不過六年,嚴格來說,還算是職場新人的一份子,相比很多在職場中打拼了十幾年、幾十年的人,在很多方面我還是差了很多。那麼,怎樣的人才算是職場新人呢?
  • 新人剛入職場,有哪些是應該注意的?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步入職場,在公司裡,我常聽到一些老員工或者一些領導對這些95、00後的抱怨聲,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實在「太難了」,為此我將自己剛步入職場時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1、 整理自己的外在形象很多剛剛邁出校園的年輕人,手裡或多或少有一點點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