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媽有一回說,林姨很慘。
林姨是位60多歲的阿姨,以前住在我家樓上,有個獨生女兒。
女兒成家後,也有了一個女兒。夫家求子心切,小夫妻間發生矛盾,差點導致婚姻破裂。
為了緩和矛盾,女兒選擇辭去工作,再生一個孩子。
但第二個仍然是女兒。
於是矛盾愈發激烈,林姨護女心切,把女兒接回自己家居住,好吃好喝好照顧,似乎要把女兒在婆婆家受過的委屈都彌補回來。
這一住就是兩三年。
女兒的小女兒都能到處亂跑了,女兒還在媽媽家住著,絲毫沒有要搬走的意思,也完全沒有要再出去工作的意思。
就連女婿也習慣了,偶爾登門看望一下,並不提接她們回家。
於是林姨的生活就成了:照顧丈夫,照顧女兒,照顧女兒的女兒,兼,生女婿的氣。
林姨的丈夫要調任去別的城市,林姨犯了愁:女兒和外孫女怎麼辦?又不可能帶她們一起走,又不捨得把她們攆回婆婆家。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她隨丈夫去新的工作地點,每個月給女兒三千塊生活費,讓她們住原來的房子。
儘管這樣,她依然放心不下,女兒是不是能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於是,六十歲的老人,為了女兒,每個星期都要在兩地間奔波。
如果是辛苦並快樂著,也還好。畢竟快樂可以衝抵一部分疲累。
但顯然不是,因為每次見到我媽,她所說的都是如何辛苦,如何擔憂,以及對女婿一家如何氣憤。
聽媽媽轉述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如果還能買到一本《巨嬰國》,一定要買下來送給林姨的女兒。
真的難以想像,連她自己都還需要被照顧,怎麼能撫養兩個孩子呢?
2
十多年前,這樣的群體被稱為啃老族。
直到武志紅的《巨嬰國》出版,才讓人確定,這些已成年,有勞動能力,但仍一味向父母索取的人,都是實實在在的巨型嬰兒。
看到一條讓人感覺啼笑皆非的新聞。
一名32歲的瀋陽男子,接連兩次在路上搶奪他人手機。
落網後,他供述的犯罪動機居然是:「是為了和家裡人賭氣。」
(監控畫面)
他口中的家裡人,不是妻子,而是父母。
原來,他和妻子兩人多年來都沒有工作,靠雙方父母接濟度日。
不知積聚了多久的勇氣,下了多大的決心,也或者是終於感覺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這男子決定找份工作。
他所能想到的,也只是像送外賣這樣的工作。
送外賣也不是沒有門檻的,比如,要有一輛電動車和一部手機。
他沒有,便習慣性向父母要。
嶽父母很支持,找了一輛電動車給他。
接下來是找自己父母要部手機。
但是,這個願望沒能立刻被滿足。
說起這事來,這男子很是委屈:「他們答應得好好的,然後又不給我買了……哪怕給我買個一千塊錢出頭的便宜手機也行啊!」
那就,賭氣,去搶。
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3
以前在報社的時候,我曾接待過一個來訪者。
那是一位75歲高齡的農村老人,握著幾張皺巴巴的紙頭,說要控訴兒子。
老人的控訴信內容如下:
為了給兒說媳婦
勸人莫學我教子
我有一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長大了更是不聽話。
為了給兒說媳婦,我忍氣吞聲、挨打受罵20多年(被兒子打),受傷多處。
家醜不可外揚,怕不好說媳婦。
農曆97年24日因一點小事,(兒子)打斷了我的左胳膊,為了給兒說媳婦,我不敢張揚,對人說是我上平房頭暈不小心摔下樓梯的。
2000年給兒找了對象,10月1日結婚。
但後來媳婦聽說他打斷了我的胳膊,再也不願跟他過,離了婚。
因此事,他硬說是我朝外說的,更是變本加厲地打我。
兒在外打工,一年回兩次打(收麥和過年),我得挨兩回打。
一到收麥和快過到年,我都膽戰心驚。
一次幹農活,我被打傷了胯骨,從地裡爬回到的家門口(兒和他娘只管幹活,不問我的死活),不敢進家,是支書等我把我抬回了家。
從此我成了瘸子。
兒揚言,因我才離的婚,說不上媳婦,早晚要打死我,逼我快自殺。
大年初三,他砸壞了我燒飯的鍋,打碎了我屋門玻璃,要進房打死我。
打的我血流了一地,染紅了大衣。
為了給兒說上媳婦,我還是忍了。
為了給兒說上媳婦,我曾想去南京大橋跳江自殺(為了的不發喪好省錢),因錢不夠,又從高鐵回來啦。
為了給兒說媳婦,我一忍再忍.
為了給兒說媳婦,我大年初一沒敢吃他娘倆包的餃子(因我有病,不能包)。
為了給兒說媳婦,我不願透露姓名。
為了給兒說媳婦,苦勸獨生子的父母不要學我,教子無方,趕快猛醒,不要再嬌慣獨生兒子啦。
可怕天下父母心。
奉勸年青人也要對老人好一點。
——一個75歲老人的真實自述
這段文字雖前言不搭後語,但讓人非常心酸。
75歲的老人,一再被兒子暴打,胳膊和腿都斷過好幾次。哪怕是大年初三,也會被掀翻鍋灶,拳腳相向。
而這兒子打老子的唯一理由就是:你要讓我娶上媳婦!
最可悲的是,這老人也堅信,給兒子娶上媳婦是自己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我問老人,他打你,你報警了沒?找司法所了沒?
老人囁嚅著:也報過……但還是不報的好。(讀者們自行腦補原因)還得給他娶媳婦不是?
這句回答,幾乎讓我淹死在巨大的無力感之中。
也許對一位農村老人來講,只要能讓兒子娶妻生子傳宗接代,自己什麼委屈都可以忍受。
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就寫下來發洩一下。
他這樣寫:苦勸獨生子的父母們不要學我,不要再嬌慣獨生兒子啦。可怕天下父母心,奉勸年輕人也要對老人好一點!
他寫了「可怕」,我相信這不是筆誤。
對,可怕天下父母心。
事後我聯繫了老人家所在的鎮街相關部門。
有個熟悉的朋友告訴我:姐,你沒在基層待過,你知道這樣的事有多少麼?
原來,雖然典型,卻非個案。
《廣州日報》曾做過全媒體調查,結果表明,36.1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現在或者曾經啃老。30.95%的受訪者表示,啃老是為現實所迫,無可奈何的選擇。
而這僅是能調查到的人群。
廣大農村呢?
那些出於家醜不外揚心理而忍氣吞聲的老人呢?
4
以前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總能這麼理直氣壯地,要求父母為自己做這做那。
……
仿佛一切都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真要刨根究底,找到事情的源頭處,原來是父母自願的。
孩子還小的時候,幾乎都會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怕摔著,怕碰著,怕衣服穿少了,怕吃飯不可口,怕在外受人欺……各種怕、怕、怕疊加在一起,便恨不得把一切都為孩子包辦起來。
這是保護,也是控制。
在父母的強烈控制下成長的孩子,成長的只是身體,而非心智。
他們漸漸失去了自己去處理問題的生物本能。遇見事,只剩一個念頭:找爸媽!
而父母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控制力的反噬。
因為當孩子知道不需要自己去處理問題時,便會用自己的方式操控父母以達到目的。
孩子在成長,力量增強,欲望增長。
父母卻在衰老,步履遲緩,能力越來越弱。
唯一沒有改變的,是他們之間的關係:一方無盡索取,一方拼盡全力給予。
於是,成了這麼荒唐的場面:巨大的嬰兒吸吮著乾癟的乳房,直吸出血來。
可惜,血無法滿足巨嬰,也無法讓巨嬰真正長大。
不如趁巨嬰還是孩子時,父母就把他當成獨立個體去培養。而不是事事操辦,過度寵溺。
在孩子成年後,則堅定地告訴他:你要記得,你是你,我是我。
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我可以陪伴,但我無法替你負責。
所以,想要媳婦,自己娶;想要手機,自己買;想要房子,自己購;想要安逸的生活,自己去賺。
我能做的,就是在你成年離開家門後,一路目送,從此放手。
從此江山萬裡,道路漫長,都是你自己的風光。你得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創造。我就不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