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夜之間,杭州貝殼、鏈家等下架了所有二手房的成交記錄。
經查詢發現:貝殼APP上房源的「歷史成交」功能消失不見了,無法查詢各個小區的歷史成交價。
我們都知道,一套房子的掛牌價和成交價,在樓市平穩期,成交價基本是掛牌價的95折左右,而在平臺上顯示的網籤價格往往為了省稅費而故意做低。
一般來說,買房要交1-3個點的契稅,賣房不滿2年要交5.3%的差額增值稅,所以一般裝修過的房子為了交更低的稅會做低20%。
對於圈內人來說,平臺上的房源網籤價格僅可供參考,不能確保其準確性。
大部分購房者認為網上如此「低」的成交價格,會影響對樓市行情的判斷。
這次貝殼下架杭州二手房的交易記錄,讓歷史成交價無跡可尋。
如今,平臺上沒有了過往的成交記錄,只有房東隨心亂掛的掛牌價,對於新買房客而言,也就摸不清市場行情和房源真實可信的成交價,這樣一來,只能從網上轉到線下,實地和中介、房東交談,來獲取最終的成交價。
2
深圳市住建局已經於去年12月18日發布了《關於嚴厲打擊哄抬房價等違規行為切實規範我市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告》。
內容中明確提出:對部分集體惡意炒作房價的小區暫停辦理二手房網籤手續,對於經查實的違法違規人員,將由房地產主管部門將其列入信用黑名單。
2019年一手房、二手房價格指數年漲幅原則上不超過5%,如有市民發現二手房價漲幅如超5%,就可以向區房地產主管部門投訴」。
早在今年4月,監管部門就對深圳二手房市場進行了「幹預」。
在上半年,深圳二手房市場進入了復甦的快車道,二手房價格領跑全國。
為對整個二手房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管,針對掛盤價異常漲幅房源進行重點監控!
當時,處於輿論風口的深圳光明區,在樓市專項整治行動中打出第一槍。
光明區住建局對區域內的四個熱點樓盤口頭傳達了6.3萬元/平方米「指導價」。同時,這一輪整治並不限於光明區,二手房熱點片區裡價格異常、明顯偏離市場行情的二手盤源,均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對象。
與此同時,也向各大房地產中介機構傳達一個要求:下架高價房源。
監管部門通過中介機構對異常房源限流,將房源掛牌價與該小區平均報價進行橫向對比;另一方面,調取近30天該小區報價以及成交價進行縱向對比。「如果掛牌價漲幅超過15%,則將被納入重點監管。
當然,通過這樣的監管調控方式,最終把購房需求導向符合正常市場價的樓盤。」這才是此番行動的主要目的。
3
雖然杭州貝殼、鏈家APP下架「歷史成交」功能的原因,暫時還不得而知。
但市面上個別樓盤確實存在炒作現象,二手房價格漲得都比較厲害,或許下架「歷史成交」功能,也是想撇去跟部分房源的關係。
平臺也不願意留下過去的歷史成交價格,被拿來跟接下來的掛牌價相比較。
或許,此次杭州貝殼、鏈家等平臺集體下架二手房成交信息,也是市場將被規範的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