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大使不滿土耳其演奏《喀秋莎》被嗆:戰勝法西斯使你沮喪?

2020-12-10 環球時報評論

綜合俄羅斯媒體報導,由於土耳其安塔利亞省阿拉尼亞市街頭舉行的一場移動演唱會上演奏了蘇聯歌曲《喀秋莎》,烏克蘭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西比加威脅要讓土耳其再也得不到來自烏克蘭的遊客。

西比加在推特上發文稱,「我想我們在阿拉尼亞的土耳其朋友被誤導了。阿拉尼亞市政府對這種挑釁行動的支持,無視數百萬烏克蘭人的感情。難道美麗的阿拉尼亞不再歡迎烏克蘭遊客嗎?」

烏克蘭駐土耳其大使推文截圖

他在推文中還附上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有幾名身穿蘇聯軍服的演員站在一輛插有土耳其國旗的小型公交車上,用俄語演唱蘇聯歌曲《喀秋莎》。移動演唱會舉辦時間是5月9日,為了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在烏克蘭大使發表上述言論後,有許多用戶在他的推文下面發表了評論。一些用戶表示支持烏克蘭大使,其中一人寫道,「我們不了解這首歌的含義,但是對您的不尊重使我們感到傷心。」

不過,大多數網友對烏克蘭外交官的立場表示了不滿和諷刺。一名叫Fuatcimen的用戶評論說,「尊敬的大使,據我所知,你的國家也慶祝勝利日。為什麼在我們國家慶祝戰勝法西斯就是針對烏克蘭呢?為什麼戰勝法西斯主義和希特勒使你如此沮喪?這很能說明問題!」

用戶Emre Eren Korkmaz強調說,「包括德國在內的整個歐洲都在慶祝戰勝法西斯主義,而大使先生卻對此感到失望。明年,應該在阿拉尼亞市更大的範圍內慶祝這個節日。」

一名土耳其推特用戶Gaffur Aga評論說,「因為有人唱了一首歌,您威脅不讓遊客去(土耳其)?您是土耳其的朋友嗎?您會因為土耳其出售託爾斯泰的書籍而感到憤怒。」

一名叫Pusislav-19的用戶用烏克蘭語寫道,「您在聽《卡秋莎》這首歌時,是什麼讓您感覺受到了侮辱?這怎麼就導致了不讓烏克蘭遊客來阿拉尼亞的決定?」

視頻截圖

土耳其用戶Doan寫道,「當法西斯主義被擊敗時,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蘇聯加盟共和國。難道烏克蘭人民不是這首歌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擔心?」另一名土耳其用戶YusufTac寫道,「蘇聯紅軍中有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犧牲。蘇聯紅軍將烏克蘭從納粹分子手中解救出來,5月9日對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來說是同一個節日。」

在阿拉尼亞市政府的支持下,當地的俄羅斯文化協會舉辦在5月9日舉辦了一場帶有舞臺的公共汽車移動音樂會。在5個小時的時間裡,這輛公交車駛過阿拉尼亞市的大街小巷,舞臺上有志願藝術家演唱戰爭歌曲。這場活動不僅受到了俄羅斯同胞的歡迎,而且受到了土耳其公民的歡迎。

此前在5月2日,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安德烈·梅爾尼克拒絕參加為陣亡蘇聯士兵敬獻花圈的儀式,原因是俄羅斯駐德國大使謝爾蓋·涅恰耶夫也會參加。這位烏克蘭外交官稱,「即使在最糟糕的噩夢中」,他也無法想像自己與俄羅斯代表一起參加儀式,並指責俄羅斯讓烏克蘭處於困境中。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紅場閱兵看點:三軍儀仗隊齊唱的《喀秋莎》靈感來自中國
    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驚豔了俄羅斯街頭,被中國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喀秋莎》對中俄兩國都是一個經典歌曲,不屬於俄國民謠,靈感發源於中國。」俄羅斯問題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走近普京》作者王曉偉向記者介紹。
  • 史達林的管風琴,蘇軍的戰爭利器,生產了1萬門的喀秋莎火箭炮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遇害之後,喀秋莎火箭炮的項目由蘇聯大炮兵主義奠基人,察裡津炮王——庫裡克接手主導,因此也得以延續。 可任誰也沒想到,這種武器剛剛列裝一天,蘇德戰爭就爆發了,連油漆都是全新的BM-13火箭炮,也就是喀秋莎火箭炮這就要經受實戰的檢驗了。
  • ...喀秋莎「 但是你知道她的有來嗎?二戰蘇軍」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俄語:Катюша,俄文羅馬化為Katyusha),又譯卡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
  • 土耳其發展巡航飛彈,與烏克蘭進行技術合作,不怕美國阻撓嗎?
    如今大家聽一下有關消息,可能有一點懷疑了,一直傳說土耳其自造巡航發動機,現在的最新消息卻證明,這根本就是一個假消息了,別弄虛作假,別以為不知道靠烏克蘭供應。 巡航飛彈 從烏克蘭提供的信息,土耳其購買了約200臺AI-35渦輪噴氣發動機,這是為高速無人飛機系統和巡航飛彈研發的動力,第一批將交付12臺,預定在2021年向土耳其交付發動機。
  • 帝國行將覆滅時 | 戰勝德國法西斯75周年
    1945年5月8日,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斯特,朱可夫接受納粹德國投降的一幕按:2020年5月8日是戰勝德國法西斯75周年紀念日。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正式籤字儀式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斯特舉行。在蘇軍元帥朱可夫的主持下,德國政府代表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就這樣,希特勒建立起來的法西斯「第三帝國」在人民勝利的歡呼聲中徹底地崩潰了。因此,歐美國家將5月8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勝利日」,而蘇聯及其繼承國俄羅斯聯邦則將5月9日作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又稱「衛國戰爭勝利日」。
  • 烏克蘭總統訪問土耳其,埃爾多安又噁心了次俄羅斯,膽子這麼大?
    土耳其看樣子是非要跟俄羅斯對著來啊。烏克蘭總統訪問土耳其,兩國籤署了包括軍事合作的雙邊協議。應該是烏克蘭下了不少的訂單,讓埃爾多安高興地表示:土耳其從前、現在、以後都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包括克裡米亞在內,永遠不會承認被吞併的克裡米亞。
  • 土耳其想與烏克蘭聯合研發運載火箭,到底誰佔便宜呢?
    在這種情況下,別人都看不上的烏克蘭火箭技術被土耳其相中,現在土耳其依然對烏克蘭的軍工技術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特色,在2020年12月的時候,雙方竟然要研究搞運載火箭的事,按烏方的說法:「我們現在正在尋找認真的合作夥伴,包括與土耳其進行對話,就共同製造運載火箭的飛彈工業商業化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 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誕生地探究
    在蘇聯最危難的時候,《喀秋莎》給了蘇聯前線戰士熱情和勇氣,激發了他們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給了他們戰勝法西斯德國的巨大動力。 《喀秋莎》雖然成名於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但它創作於1938年,也就是衛國戰爭爆發兩年前。關於《喀秋莎》的誕生地和創作依據,詞作者伊薩科夫斯基沒有詳細說明。早在蘇聯時期,關於《喀秋莎》歌詞的創作背景就流傳著多個版本。
  • 偉大的衛國戰爭:你不知道的喀秋莎
    熟悉前蘇聯衛國戰爭的朋友對喀秋莎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喀秋莎」,在俄語裡是俄羅斯女人常用的名字葉卡捷琳娜的愛稱。這本是個很普通的名字,但由於一首《喀秋莎》歌曲和「喀秋莎」火箭炮,這個名字響遍了全世界,備受人們喜愛。歌曲《喀秋莎》是蘇聯著名作曲家瑪·布朗介爾和詩人伊薩柯夫斯基於938年合作完成的。
  • 美媒:「抱團」跟俄作對,烏克蘭可能不買美國貨,從土耳其買戰艦
    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報導,最近幾年是土耳其和俄羅斯關係持續緊張的時期,包括:雙方在敘利亞和利比亞的衝突中支持對立雙方,安卡拉以莫斯科不歡迎的方式幹預納卡衝突,以及土耳其投入巨資加強與烏克蘭的關係。【土耳其阿卡級巡邏艦】2014年實施親西方政策的新烏克蘭政府上臺以來,烏克蘭和俄羅斯一直存在著難以彌合的分歧。
  •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為烏優秀漢語師生頒發獎學金
    中新網努爾蘇丹12月17日電 基輔消息:12月16日,中國駐烏克蘭大使範先榮為一直以來默默耕耘的烏克蘭漢語教師和學習漢語的優秀烏克蘭學生頒發「大使獎學金」。範先榮表示,烏克蘭漢語教學源遠流長。在60多年前烏克蘭就開始進行漢語教學實踐。
  • 《喀秋莎》是誰創作的,名字是什麼意思,為何現在的版本眾多?
    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喀秋莎》的旋律是少不了的一環。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至少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在戰爭之後的漫漫歲月之中,有無數個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對它進行不斷的翻唱改編。
  • 尼加拉瓜選邊站,徹底惹怒烏克蘭
    克裡米亞事件已經自2014年發生以來,已經過去了6年的時間,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關於克裡米亞問題,依然存在著嚴重的分歧與爭端。11月10日,克裡米亞首個外國領事館開幕,這一領事館是由尼加拉瓜共和國開設的,而烏克蘭方面則對尼加拉瓜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 土耳其總統在疫情中度過忙碌的2020年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中斷了許多面對面的活動,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又度過了忙碌的一年。據調查數據顯示,埃爾多安共進行了13次國外訪問,他分別兩次訪問了卡達和亞塞拜然。埃爾多安應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的邀請訪問了德國,並討論了利比亞的事態發展。
  • 英雄城勝利閱兵,喀秋莎響起,重型突擊炮曾讓德軍膽寒
    塞瓦斯託波爾勝利閱兵中開上街道的「喀秋莎」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可以說是衛國戰爭中蘇聯炮兵的象徵,第一次出戰就以密集的火箭彈雨打垮了德軍。隨著「喀秋莎」火箭炮的駛過,著名的蘇聯歌曲《喀秋莎》也響徹這座英雄的城市。
  • 烏克蘭女翻譯在土耳其住所離奇死亡,雙手被銬,頭上套著塑膠袋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1年1月4日報導,日前,一名烏克蘭籍女翻譯被發現死在其位於土耳其的公寓裡,她的雙手被銬在背後,頭上還套著一個塑膠袋。當地時間1月2日,30歲的女翻譯克裡斯蒂娜·諾維茨卡婭(Kristina Novitskaya)在土耳其愛琴海沿岸博德魯姆市一個度假村的公寓中被發現,前門鎖著,鑰匙插在屋內一側,窗戶也緊閉著,現場沒有任何掙扎的痕跡。根據初步調查,她當時已經死亡好幾天了,死因成謎。當地警方說,他們調查此案的主線是自殺,但克裡斯蒂娜的朋友們都說,她熱愛生活,活潑開朗,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
  • 伴著《喀秋莎》 「中國第一男團」昨驚豔莫斯科紅場
    在預演上,中國隊員高唱《喀秋莎》引起全場合唱。 「《喀秋莎》是俄羅斯的名曲,它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選擇唱這首歌曲,是為了表達對反法西斯老戰士的尊重和緬懷,也藉此向整個衛國戰爭的老戰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李本濤說。  據介紹,三軍儀仗隊隊員在平時訓練時,以每分鐘行進112步和116步為主。
  • 一個盛產美女的國度:烏克蘭,你有去過嗎?
    烏克蘭地圖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總面積為603,700平方公裡,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面積最大的國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立國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烏克蘭人屬於東斯拉夫族,人口約為4800萬,與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血緣密切。一、 地理定位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東連俄羅斯、南接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東西長1316公裡,南北長893公裡。
  • 小樂雜記——開端烏克蘭助孕
    一個普通的周三上午,楊叔給我打電話,說:「小子,聽說你在深圳,混的怎麼樣?」「怎麼說呢?有了媳婦,開始事業,別的不缺,就是缺錢。楊叔要不要投一點?」我回答。「投就不用了,有事可以去找你媛媛姐呀,你們都是做投資的可以相互溝通。我找你有別的事。聽你爸說你現在搞了一個輔助生殖生意?
  • 烏克蘭的標槍飛彈啞火後,俄羅斯的S-400也疑似發射失敗
    也就是在這麼大的場面下,被烏克蘭寄予厚望的美制標槍飛彈,卻讓烏克蘭臉色極為難看。 在演習中,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甚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都在現場!結果,一枚美制「標槍」反坦克飛彈出現了故障,沒發射出去。這可是烏克蘭花重金向美國購買的,還指望他來對付俄羅斯龐大的坦克軍團呢。不過有意思的是,難不成「失誤」還會傳染?烏克蘭還沒從尷尬中回過神來呢,俄羅斯也鬧了出類似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