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合作及交流請添加微信:15648912133.投稿郵箱:15648912133@163.com。
清晨,《漠北勁草》伴隨第一縷陽光,第一縷輕風,為您送上一份清新、自然、環保、純綠色的早餐。願這盤視覺小宴給您一天留下馨香久遠。
品讀是享用的最好姿態,無需加鹽無需添糖,伴隨每一個音符,我用心編撰,您用心品讀,我的真誠換取您的真情便是最美的相遇,請跟隨我的筆觸品讀優美的文字吧!
憶 臘 八
作者:譚妙業
又一年臘八將至,不由想起小時候第一次做雪人,過臘八那年的情景。那時我六七歲,我四哥十二三歲。臘七做雪人,臘八吃紅粥,是從老輩一直傳下來的習俗。臘八是過大年的開頭,小孩子們盼過年就是從盼臘八開始的。每個人都懷念小時候的時光,儘管少吃沒穿的。只要過時過節,對於小孩子們來說那是高興得不得了,因為過時節能吃一頓好的,是重要原因。臘八節做雪人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做事。
我們小時侯大多數是吃莜麵、山藥,我們本地人管土豆叫「山藥」。有時收成不好還得吃玉米面。過時節了或來客人才吃點白面做的食物。米類豆類食物很少,只有每年快過大年的時侯才能享用。黃米麵做糕,紅豆做豆餡。黃豆、綠豆、生豆芽,小米熬粥。我們後山地區只種大田作物,大面積種殖莜麥、草麥、山藥,小麥和胡麻也是少量的種一些。每年吃的米類豆類都是去川底往回換。我們那裡的人叫呼市郊區那一帶就叫「川底」他們那一帶的人叫我們這裡叫「後山」。每年吃一點米很不容易。那時候大概是包產到戶的前一兩年,當時還是農業社大集體。村裡派兩三輛馬車,拉上莜麥去川底換小米、黃米、紅豆、綠豆、黃豆。因為小田作物產量不高,又難作務,所以折價下來,兩大車莜麥只能換回一大車米類豆子。每家每戶也只能分一點點了。所以每年臘八吃一頓紅粥是稀罕飯中的稀罕飯了。
臘月初七這天后晌,母親在家裡準備第二天做紅粥的食材。我蹦跳著,要跟著四哥,相跟上村裡住的近一些的親戚家的一些大孩子們,拿著鐵鍬去西梁上裁雪塊、做雪人。
我四哥提著鍬,我拿著做飯燒火用的火鏟,走出院子和他們相跟上。我們呼吸著清涼純淨的空氣,伴隨著歡笑聲、口鼻上呼出白白的呵氣。我們一起走在厚厚的雪面上,腳底的雪踩得嗄吱吱作響。塌覆了一冬天的雪已經很厚很實了,踩在上面有一種硬硬沙沙地感覺。冬日西下的陽光,斜著照射過來,在滿眼銀白的雪面上,形成許多很碎很亮的光點,金閃閃的真晃眼。每年臘八正值數九寒天,雖然晴天大亮,但是也十分寒冷。不過毫不減弱孩子們做雪人的熱情!
西梁上還有好多早來的,裁雪塊的半大孩子們,大多數都是哥哥領著弟弟或妹妹出來做雪人的。我們也選好地勢,也開始往下裁雪塊。大點的孩子們用鍬裁出一米長,七八十公分寬的大雪塊,互相幫襯著往起撬。我們這些小點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圍在旁邊,也學著用火鏟在雪地上亂畫道道,亂裁雪塊。哥哥們嚇得直喊,讓我們去雪薄的地方玩,別破壞了他們選好的厚雪地。這些十來歲的孩子們往起撬那麼大一塊雪,也挺費勁的。雪塊還得厚實一點,要不然,往回搬的時候容易裂爛。
等把長方形的雪塊裁好了,撬起來,做雪人的身子。再用鍬旋一個圓形的雪塊也撬起來,做雪人的頭。那天我別出心裁的建議再給雪人做上腿吧。於是,四哥就又裁一塊長方形的雪塊來做雪人的腿。這樣引逗得別人也都給雪人做腿。一群小孩那種高興和新鮮勁是無以言表。尤其是我第一次參與做雪人,高興得一點也不覺得天氣冷,腳也不凍、手也不凍的。
雪人的頭、身子、腿全準備好就往院子裡搬,四哥搬不動,也指不上我。四哥就叫出來二哥三哥每人給背一大塊,四哥搬那個圓形的小塊往回走。其他的孩子們或者是哥哥,或者是父親也都給搬回去了。我一手拉著鐵鍬,一手提著火鏟,跟著哥哥們走回院中。二哥三哥把那大雪塊輕輕的立在牆根,就各自忙去了。把雪人能做成啥樣,就看我和四哥的「本事」了。
四哥為了雪人立的穩當先把第一塊長方形雪塊靠著院牆立起。第二塊要立在第一塊上面連接住。可是我們倆根本搬不動、也抬不起那雪塊。四哥說雪人的上身用不了那麼高,就杷第二塊用火鏟小心翼翼地劈掉一截,然後我倆就差不多能抬起來了。四哥用火鏟在立起的那塊雪上,順著中間鏟成凹槽,讓我把父親給準備好的半桶水舀上一瓢,倒進凹槽中。我伸手拿瓢,瓢都和水凍住了,雙手使勁一扳,才把瓢拿起來。用瓢打了幾下桶裡的冰凌茬,舀起來慢慢倒進去,四哥讓我少倒點,倒多了兩塊雪塊合立時會擠出多餘的水來,流下去的水凍成冰影響雪人的美觀。四哥很吃力得搬起第二塊雪塊,我放下瓢趕緊也和四哥往上扶,我倆用上吃奶的勁終幹把第二塊雪端端正正立在第一塊雪上面。用手稍稍護了一會兒,那天氣是真給力!一下就凍得嚴絲合縫的。兩塊大的立好了,剩下那圓形做雪人頭的雪塊,雖然小輕省,但是往最高處立放,也挺費勁的。
四哥讓我回家裡取出來小板凳,他好登上安雪人的頭。順便再把爐鉤子拿出來給雪人掏嘴、畫眉眼、畫身上其他部分。我趕緊往家裡跑。一進門看見母親正在浸紅豆呢。做紅粥用的紅豆不能用大火煮,等水開了,下一小撮鹼面,然後把洗好的紅豆放到鍋裡,再用小火慢慢的浸,這樣做出的紅粥才色澤鮮紅,口感香甜。母親正坐著小板凳、一手拉著風箱、一手往灶火裡加麥糠。火鏟被我拿出去了,母親正用爐鉤子扒拉火呢。我正要說我回來拿小板凳和爐鉤子呀,不知道了是被鍋裡剛騰起的鹼味嗆得,還是外面寒冷,一進門吸上熱氣刺激了鼻子,連著打了五六個噴嚏。母親見我凍得青嘴哇臉的,一進門嚏噴連天、清鼻涕都打出來了。讓我二姐快給我擦擦鼻子,我二姐正趴在小柜子上寫作業呢,她從練習本上撕了一頁兩面都寫過字的紙,用手團了幾下,還怕硌我鼻子,又把紙團兩手揉了幾下。我低著頭走到二姐跟前,二姐一隻手護著我的頭,另一隻手給我擦鼻子。一張本子紙沒擦淨,準備再撕一張。我一來嫌本子紙上的墨水味,再有就是心急著出院做雪人。索性用袖子把鼻子一擦說:"擦淨啦!擦淨啦!我四哥叫我回來取小板凳和爐鉤子呢。」母親連忙站起身來,拍打掉手上的麥芒子。我拿起小板凳和爐鉤子又跑出院裡。
四哥登上小板凳先把安雪人頭的地方用火鏟掏個坑,再倒進點水,然後把圓形的雪人頭安上去!桶裡剩下的水,最後都澆到雪人的腳下,和地皮凍在一起,立的就更牢固了。雪人的雛形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整形畫五觀、四肢,和身上的服飾等。四哥先把雪人的頭用爐鉤子颳得圓圓的,再畫出眼框、鼻子,最後掏出一個大大的嘴。修完頭部又修上身,先畫出兩隻胳膊,再畫衣領、衣兜,下身就是在大雪塊中間畫一堅道就分開兩條腿,左右再畫上褲兜子。全畫好了,還需要一些黑色的東西安眼睛、安衣服上的扣子。
四哥讓我去涼房地下撿些碎煤塊。我進了涼房, 旮旯裡堆著一些生爐子用的煤塊,那個太大,得撿底下的碎的才能用。那時太陽已落山,天快黑了,涼房裡很暗,看不清楚。我只能摘了棉手套,用兩手扒拉著,那時的手套是母親給縫製的,就分出一個大拇指,剩下的四個手指是連通著的。兩隻手套用一根布帶連著,挎在脖子上。所以捏點小的東西不利索,更重要的是撿煤塊怕弄黑了手套。我撿了一大把煤塊捧著出去,讓我四哥挑著用了。我四哥先挑兩塊最好的給雪人安上眼睛,再挑五塊差不多大小的給雪人安上扣子。剩下的煤塊我也沒捨得往院子裡扔,又跑進涼房扔到煤堆上。這會兒才覺得很凍手。一看兩手黑得像糞叉子了。我那一雙手早就皴得皮皮層層、風乾變裂的,再加上剛才在冰冷的煤堆裡刨了半天,覺得手有點疼,想趕緊戴上手套,又怕把手套沾黑了。又「忙」得顧不上回家洗,兩手拍打幾下,還是黑的,乾脆抹在我那打補丁褲子上了。那會兒的小孩子沒那麼多講究,主要是大人太忙了,管不了那麼多,餓不著凍不傷就行了。我把黑手在褲子上抹了幾下,也不管有沒有黑了,就把手伸進手套裡了。
一個雪人總算做好了!自己親手做的,遠瞅近看都覺得好看!父親和二哥從外面回來了,我問雪人好看不?他們說好看!我又吆喝母親、三哥、二姐出來看雪人好看不?他們也說好看!我和四哥高興得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雖然天已黑了,但是高大潔白的雪人站在矮矮的院牆旁,瞪著黑黑的眼睛、張著大大的嘴巴,上身穿四個兜的褂子,下身穿斜插兜直筒褲子,神情兼備、憨態可鞠的,越看越可愛!
屋子裡已點上煤油燈,父親坐在炕頭上,抽著自卷的旱菸棒兒。母親煮的紅豆在鍋裡飄出了香味。
做臘八的紅粥得湊齊八種食材。紅豆快煮熟了,鍋裡又放進了黃豆、麥子、綠豆,讓這四種食材慢慢浸著。莜麥快熟,等第二天和小米黃米這三種食材一起下鍋。最重要和誘人的就是紅棗了,這也是我愛吃臘八紅粥的原因了。每年過臘八也買不了多少紅棗,買回來先給我吃一兩顆,再留一些大年蒸棗扇用,剩下的才做紅粥用。
母親把黃米泡上,是為了做出來的紅粥粘稠香糯。二姐寫好作業了,幫著撿莜麥、洗紅棗。小米不用泡,第二天淘了直接下鍋就行了。其實紅粥主要食材是小米、黃米、紅豆,別的少放一點就行了。是為了臘八這個節日,要湊八種食材,當時想紅棗能多放一點更好!
四哥溫暖了一會兒,得趕緊寫作業。放學回來吃了飯,被我纏磨著做雪人,沒寫作業。四哥上炕,和三哥一起趴在炕桌上寫去了。三哥初中快畢業了,加緊學習。二姐也上初中了。四哥上小學作業不多,一會就能寫好。二哥坐在後炕,把收音機音量調到最低,耳朵貼上去聽廣播,怕影響他們寫作業。大哥、大姐都成家了,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大哥這會也剛做好雪人,和侄女侄兒歡聲笑語地走進家門,一起上了大嫂浸紅豆燒熱的炕頭上。大姐肯定也在準備做臘八的紅粥呢。外甥、姐夫還有他們的家人,一家其樂融融的坐在炕上拉家長呢。大哥大姐就不和我們一起過節了。尤其是大姐,即便來了也成客人了。
我坐在父親跟前,讓父親再給講個故事,儘管有的故事重複了好多遍,我仍然愛聽……
臘八這天,天還不亮母親就輕手輕腳起床了。老輩人的習俗是:臘八要早些起床,太陽上來之前吃紅粥。如果起的晚了就捂成紅眼兒了。母親為了我們能在太陽上來前吃上臘八紅粥早早的起來了。母親點起煤油燈,把爐子捅旺,灶膛裡的柴火早就燃盡,她又重新把火點燃。舀一勺鍋裡的紅湯,揚一揚,顏色正好。撈一顆煮好的豆子,嘗一嘗,香味濃鬱。
母親又在鍋裡添了一些水,把灶前的麥秸往灶火裡加了一把。麥秸平時是捨不得燒火用的。是每家每戶從農業社分回來,為保暖苫房頂用的。麥秸、麥糠牲畜不愛吃所以每家每戶分了。麥糠是春天和到泥裡抹房子抹牆用,麥秸除了苫房頂,剩下的過大年壘旺火。人們平時做飯用的燃料是牛馬的糞。牲畜吃莊稼秸稈,拉下的糞便一部分用作肥料,種地使用。一部分可當燃料,就這樣利用,一點也不浪費。
母親把小米、黃米、和一點莜麥下到鍋裡,灶火裡不停地加著麥秸,為了讓我們能多睡一會兒,不吵醒我們,母親不拉風箱。她把麥秸在灶火裡上下晃動,灶膛裡的火苗就一跳一跳往鍋底貼,紅紅的火苗從灶火口一亮一亮照在母親慈祥而蒼老的臉上。鍋裡的米、豆子隨著紅湯在沸騰著,白騰騰的熱氣夾雜著各種食材混合的香味飄滿整個屋子,同時也鉤著我的「饞蟲子"。我睜開眼只能看見白白的氣霧,和紅紅的燈火。母親在地下來回走動也是聽聲音辯別的。紅粥越熬越粘稠,就不能用大火了,灶膛裡麥秸的餘火正好。等紅棗一下鍋,那味道香得讓你一點也不瞌睡了。鍋裡的紅粥在「撲"一下「撲"一下冒著大大的氣泡,母親不停地用鍋鏟翻動著,生怕糊了鍋底。紅粥越熬越濃的香味,在叫醒每個熟睡的人。那天我早早起床了,肯定捂不成紅眼兒了!
往年到了臘八這天,哥姐們早起床了,就我一個人起不來。儘管也很想吃紅粥,但就是瞌睡得起不來。母親和二姐叫我好幾遍,四哥也在耳邊喊:你起遲了就捂成紅眼兒了。我這才不情不願,磨磨蹭蹭起來了。那天不僅早早起來了,還和四哥搶洗臉盆洗臉,催著二姐快些給我梳頭辮辮子。
天已經亮了,屋裡從上面窗戶紙上映進來青藍色的亮光。母親把煤油燈吹滅,端著燈塑子放到水甕和鹹菜甕中間的空隙裡。父親把紙窗下面玻璃窗上的棉窗簾從外面捲起。屋子裡一下亮了好多。處面天氣冷,屋裡的白氣雖然比剛做粥那少了很多,但是還有熱氣。玻璃窗上一下就結冰了。那漂亮的冰花迅速從玻璃窗底邊往上長。有的像耶子樹,有的像芭蕉樹,還有許多形狀各異、晶瑩剔透的冰花馬上就"長"滿了整個玻璃。過了一小會兒,那晶瑩的冰花上又長起了白白的一層雪"絨毛"。玻璃窗也和上面的紙窗戶一樣了,只能透進亮光,完全看不見外面了。
紅粥熟了,第一碗給雪人"吃"。母親把綠豆粒大小的四五顆糖精放在碗裡,用少量開水溶化了,倒進紅粥裡,用鍋鏟攪勻。然後盛了半碗,再拿雙筷子,讓我和四哥出院子裡餵雪人。我們穿戴好,四哥端著粥碗,我跟在後面。清晨寒氣襲人,每家每戶低矮的土坯房上,粗粗的煙囪裡冒出的白煙,被冷氣頂得忽忽繞繞、歪歪扭扭,那白煙只能忽繞一米多高,再往上已經被寒潮帶得無影無蹤、看不見了。屋門口上方,屋簷椽頭上,還有苫房柴邊上撲著厚厚的一層白霜。
院中高大潔白的雪人靜靜的佇立在牆邊,張著大大的嘴巴,憨憨地微笑著,好像就在等著吃第一碗臘八紅粥呢。我們走到雪人跟前,四哥先夾了一大筷子紅粥餵進雪人嘴裡,我讓再餵點,四哥又餵了一筷子,還沒餵滿雪人的大嘴,四哥索性踮起腳尖,把碗端高挨住雪人的大嘴,用筷子往雪人嘴裡扒拉紅粥。碗裡的紅粥全扒拉到雪人的大嘴裡。剛拿開碗,粥就從雪人嘴裡流出來了,我和四哥看著雪人那滑稽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母親聽見我倆的笑聲,推開門出來說:"這兩個灰娃娃,大清早起的,不嫌外頭冷?不趕緊回家愣笑甚了」?我說;「媽,您看我們把雪人餵得過餘多了,粥從嘴裡溢出來了"。母親笑了一下說:"不咋些,餵多了就多了。雪人吃粥從嘴裡頭流出來,那就是吃飽了。那咱們過年糧食就越富裕了!你兩快點回家哇,看凍壞的"。
我們隨著母親回家,我和四哥脫鞋上炕,父親和哥哥們已坐在炕上,二姐和母親張羅著往上端臘八紅粥!母親給我挑了四五顆紅棗盛了半碗粥,又給四哥挑了兩三顆棗盛一碗粥。鍋裡一共也就零星的幾顆紅棗,全家人僅 著我吃。四哥也是小孩,也給挑著吃,但每次都比我吃得少。剩下的每人盛一碗,裡面的棗是很少的。鍋裡的不用往出盛,以免涼了。二姐和母親也上了炕,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了這香甜可口的臘八紅粥。我端起這冒騰騰熱氣的粥,邊吹邊吃。那米軟軟糯糯的。,紅豆吃在嘴裡有一種沙綿沙綿的感覺。麥子是皮很厚很筋,牙齒使勁一咬,厚厚的皮破了就吃到筋筋的麥仁了。紅棗煮得水水飽飽的,輕輕咬開皮皮,裡面的棗肉甜甜香香的。那時一點也不覺得紅棗皮硬,連棗肉帶棗皮全吃了,那棗核上的棗肉也一點不剩得全用牙啃淨。才把棗核丟了。粥裡雖然只下點糖精,但是也覺得十分香甜。母親的碗裡偶爾看到一粒紅棗,她沒捨得吃,又夾到我碗裡了。全家人美美地享用了這頓,每年只吃一次的臘八紅粥……
太陽從東天邊剛升起,紅彤彤的。陽光照在了白絨絨的玻璃冰花上,覺得好亮、好溫暖。屋裡的爐火旺旺的,玻璃窗上的冰花慢慢融化了,一眼望見雪人站在陽光下,更潔白耀眼了。大大的嘴巴裡,吃得滿滿的……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雖然沒受過餓,沒受過凍,但是物資還是匱乏。不過那時我們不挑三撿四,很容易滿足,所以我們覺得小時侯很快樂、很幸福!如今我的孩子們更幸福!穿的衣服雖不高檔,但也整潔漂亮。,想吃米飯吃米飯,想吃麵食吃麵食。每天雖然不像過大年或坐席有多少盤,但是每頓飯也有菜有肉的。希望她們到了中年或老年,回憶起童年,應該是更滿足更幸福!
今年臘八節了又到了,吃啥不吃啥也還得給孩子們做一頓紅粥吃!
長按二維碼關注《漠北勁草》平臺,更多美文等著你。歡迎關注《漠北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