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是看自己的心 永恆神父

2020-12-23 走向迦南福地

弟兄姐妹們,主內平安!

今天的聖言選自聖瑪竇福音6:7-15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蒙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的父,在你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我們在天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我們的日用糧,求你今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因為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

祈禱是由傾訴和聆聽組成。

耶穌說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因為父已經知道你心中的願望,也知道你需要什麼。祈禱需要聆聽內心的聲音,特別是攪擾的、不願面對的內在感受,看一看是什麼在不停地糾纏著自己的心?

這段聖言中出現最多的詞彙是寬免二字,足以說明祈禱時的核心在哪裡。

寬免別人的過犯,自己就被寬免;不寬免別人的過犯,自己也不被寬免。天父不願意我們生活在怨恨中,希望我們能彼此接納,彼此寬免。能夠彼此寬免,就是愛的表達。

若我們不寬免就是永遠地停滯,不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將阻礙我們與天父的關係。

寬免必須從面對自己的內心開始。寬免別人的過犯,是內心的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轉變。挑戰是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會束縛內心的自由,無法進入內心深處,看清真正的自我。轉變是接納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傷害,不只是語言上的安慰,思想上的默認,而是看到真實的自己,認識自己的軟弱和需要,把一切交託給天父,讓天父來幫助自己。所以,寬免是接納別人的過犯,同時接納自己的傷痛,真實地放在天父內,任由天父安排。

接納就是愛的一部分,接納別人的過犯和自己的傷痛,就是愛的開始。真正的寬免來自天父的大愛,療愈我們的傷痛,用愛滋潤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像他一樣愛人。

主耶穌,求禰增加我的信德,完全信靠天父,敢於把一切都交託給他,特別是自己不願面對和不願接納的傷害,願天父的愛治癒我,阿門。

相關焦點

  • 一個神父的心聲
    所以呢,神父自然應該像這些退休養老的人一樣,有許多空閒;有太多打發不出去的時間。記得還有一個教友說過:「神父多好啊!不像我們:六天工作,一天休息。你們是一天(星期天)上班,六天休息。」 我可以理解這些委婉的怨言。因為他們的確需要神父的陪伴與幫助。有哪個宗教像我們天主教這樣,把信仰依賴於神職人員身上呢?缺乏神父的地方,教會就停滯不前了,甚至會消失。
  • 一位女士和神父的對話!看完沉默了...
    一位女士向神父說:神父,我不會再參加任何教會聚會了...神父說:我可以問為什麼嗎?
  • 【問問神父】64|神父為什麼不能結婚?
    我將我的婢女放在你懷裡,她一見自己懷了孕,便看不起我。」(創16:5),所以,在舊約中,獨身生活的傳統是不存在的。到了新約,我們看到耶穌以獨身為榜樣,並召叫宗徒們放棄一切來跟隨他。宗徒們雖然大部份已娶妻,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沒有帶著妻子去與耶穌共住。就如伯鐸向耶穌所提問的:「看,我們捨棄了我們的一切所有,跟隨你!」
  • 懷念瑪利諾會畢尚華神父(1946-2009)
    有位我們不認識的在吉隆坡修院的修生告知我們,他患上嚴重抑鬱症,有自殺傾向,畢神父得悉後,立即放下一切,到他身旁陪伴他、為他祈禱。他的謙遜仁愛,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心靈深處,也讓我們藉著祈禱和畢神父的芳表,與基督的心連心!
  • 吸菸時的祈禱,和祈禱時的吸菸,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個教徒在祈禱時來了菸癮,他問在場的神父:「祈禱的時候,可不可以抽菸」?神父回答「這是對神不尊敬,不行」。另一個教徒也想抽菸,他問在場的神父:「吸菸的時候,可不可以祈禱」?神父回答:「這是時刻不忘禱告,可以」。於是就有人總結:同樣一件事情,要看怎麼說,這是語言的藝術。同樣一件事情,有的人就可以辦成,有的人就辦不成,這就是個人的智慧。
  • 神父就該禁慾不婚嗎?西方文學中,神父也有曠世絕戀
    提到神父,我們的腦海裡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在莊嚴的教堂內,一對新人正在舉行婚禮,為他們主持婚禮、代表上帝給予新人最真摯祝福的人就是神父。我們中國人大多是無神論者,對神父感到有些好奇:神父是一種什麼樣的職業?神父為新人主婚,他們自己可以結婚嗎?
  • 一個為非作歹的少年犯,意外披上了神父的服裝
    而《基督聖體》則恰恰相反,它是關於一個為非作歹的男孩從少年監獄裡出來,意外披上了神父的服裝,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的奇妙歷程。   丹尼爾在服刑期間每天都要在一位神父的帶領下祈禱,神父風趣也親切。丹尼爾有些動念想去考神學院,但前科累累的他不可能被神眷顧。假釋之後,他被神父安排到一個鋸木廠工作。
  • 崇高神聖的祈禱經文
    她決定請聖道明神父指導她的靈修生活,便請聖人聽她告解。聖人教她念一串玫瑰經,作為贖罪善功,還建議她每天誦念玫瑰經。她卻藉口沒有時間念經,因為她已經有自己習以為常的熱心神工,例如她每天參加集體定期聚會祈禱(Stations of Rome),她穿著麻布衣服,還有粗糙苦行的苦衣(hair-shirt),每星期自打苦鞭幾次,更經常禁食守齋,以及做其它的贖罪善功。
  • 教宗向服務阿根廷首都貧民區感染新冠病毒的神父們發表視頻訊息...
    教宗方濟各向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本堂神父們發表視頻訊息,表達對他們的關懷親近,這些神父們在深受新冠病毒疫情打擊的貧民區工作,其中已經有三位神父感染病毒。教宗說:「我以祈禱陪伴在你們身旁。」
  • 耶穌教給我們最美祈禱文——天主經
    所以,我們每次祈禱,團聚,就是在普世教會內,以教會成員基督徒的名義分享教會大家庭的共融。我們不是屬於某個地域或小團體,而是屬於普世教會。因此,即使教會因為人及其它的因素有分裂,但在祈禱是,我們因著同一的信仰,同一的洗禮而邁向合一。在祈禱中我們意識到教會的普世性。
  • 為什麼神父修女不能結婚、不能生兒育女?
    點擊藍字 天主教中文網 立即關注講中文的神長教友都在看
  • 神父為什麼不結婚呢?
    看似支持神父可以結婚的呼聲日漸高漲。有人認為,獨身不是一項信理,而只不過是源自中世紀的一種法規;又指它相反自然,並損害人格身心的平衡;更有人提出,假如神父可以結婚,我們便會有更多聖召。Arturo Cattaneo神父是教會法及神學教授,亦是 「Preti sposati?」(結婚的神父?)一書的主編。以下便是Cattaneo神父對獨身問題的看法。
  • 你不會祈禱嗎?聖施禮華神父送你12句話
    聖施禮華論祈禱1:沒有祈禱的行動是毫無價值的:而祈禱偕同犧牲才更有價值。2:首先是祈禱;然後是補贖;在第三位,只是在「第三位」,才是行動。3:主曾說:「人不只靠麵餅生活,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聖體和祈禱。假如不是如此,你是不會有超性生命的。4:你不會祈禱嗎?將自己放在天主的臨在中,當你開始說:「主啊,我不會祈禱...!」 那你已經開始祈禱了。5:祂變得那麼小,你看:耶穌,變成一個嬰孩!為了讓你放心地去接近祂。
  • 禮儀知多少之十——你注意到神父舉行彌撒時穿的衣服嗎?
    (詠 138:8)領:上主,我要全心稱謝你,因為你俯聽了我懇切的祈禱。我要在眾神前歌頌你,向你的聖所伏地致敬。答:上主,你的仁慈永遠常存;求你不要放棄你的作品。領:我要頌揚你的聖名,因為你信實而又慈愛。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並增加我的力量。
  • 天籟之音《祈禱》,祈禱2016年一切吉祥!
  • 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為什麼不能結婚?答案很震驚!
    維基百科:修女(英語:Nun),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以及信義宗的女性修行人員,通常鬚髮三願(即「絕財」、「絕色」、「絕意」),從事祈禱和協助神父進行傳教。在中國,修女有時稱為「姆姆」。此外,要正式成為修女,需經過誓發初願、復願、終身願等過程,表示自己對天主的獻身。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修女是基督宗教中離家進修會的女教徒,並非神職人員。正式而言,神職人員三級制度包含:主教、司鐸(神父)與執事。~~~          ~~~~~~~          ~~~
  • 《內在美》安宰賢被李多喜強勢告白,真的還能踏上神父之路?
    《內在美》安宰賢被李多喜強勢告白,真的還能踏上神父之路?《內在美》目前的甜度已經是不能用胰島素來控制了,乃至我看完後一小時內都是保持著姨媽笑,這是中毒很深的表現,想問問網友們,我還有救嗎?或者說根本不需要治療,中毒也挺好的。
  • 與神父做同行
    這次我總算聽明白了,「你是位神父!天主教神父!」怎麼最近忽然感覺神父到處在?一位來訪者的男友,是退出修會的前神父。上周六參觀賽珍珠(Pearl S. Buck)在賓州的故居,了解到她的父母都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幾十載的傳教士。看的一出英劇《倫敦生活》,直譯原名Fleabag的話,可以表述為「諸事不順的人」。
  • 陸達誠神父追憶三毛與耕莘的那段日子 II
    三毛大吃一驚,發現有惡魔侵入她和荷西的溝通管道,立刻停止書寫,命令惡魔離開,抓著十字架整夜祈禱、發抖。第二天下午,她來耕莘文教院找我,告訴我事情經過,並且給我看前晚寫下的交談紀錄。我看到那粗大的魔鬼籤名,也是嚇了一大跳。為了安撫她,我為她奉獻了一臺彌撒,並讓她戴上隆重祝聖過的法國帶回來的顯靈聖牌,她戴了之後,情緒逐漸安定下來。
  • 靜默的祈禱
    沒有他,我們不能祈禱。他把平安帶進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聆聽天主,這是必須的。但我們怎能知道自己是在聆聽天主呢?我們怎麼知道不是在欺騙自己呢?答案是靠我們的善意。如果我們是寧靜和平安,努力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天主上,我們一定能聆聽他。天主在對我們講話,雖然我們沒有要答覆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