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佔領日本後,麥克阿瑟為何要把天皇改造成基督徒?效果如何?

2020-12-26 歷史逆時針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當時的美國,是一個評價兩極分化的人。

不少美國人認為麥克阿瑟自負,自戀;桀驁不馴,心血來潮;譁眾取寵,華而不實;好出風頭,語不驚人死不休。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日本盟軍司令。在此後的六年中,麥克阿瑟用他華麗而招搖的方式,成功取代了日本天皇的位置,成為日本的「新天皇」。

當時,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了《日本本土投降後軍政府基本指令》,要求麥克阿瑟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行嚴厲清算。

在德國美軍佔領區,大量的納粹分子被逮捕、起訴、入獄、處死,幾百萬納粹黨員和積極分子受到強迫勞動、沒收財產、開除公職、剝奪選舉權和賠償受害者損失等處罰。

對比德國,日本顯得風平浪靜。

自認為足智多謀的麥克阿瑟,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聲稱:未來的世界中心,將在太平洋沿岸,東亞將不可遏制地崛起。至於歐洲,雖然和美國有血緣和信仰的紐帶,但那裡發生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些花邊新聞。

他說,實施嚴厲的佔領政策只會帶來各種問題。如果美國以公平、慷慨的態度對待日本人,「我們將贏得東亞人民的友誼與合作,並使美國在下一個世紀,繼續主導世界。」

麥克阿瑟認為,神道教是日本的國教,天皇是日本的國家象徵,二者是日本軍國主義及侵略行為的根源。如果不找到替代的信仰,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清算和削弱,無疑是徒勞的。

於是,他讓天皇公開放棄神道教主的地位,遠離神道教;停止向神道寺廟發放補貼。

為了在日本國民中普及基督教,他鼓勵基督教傳教士來日本,給予他們資金支持。

麥克阿瑟的計劃得到了上層的贊同。杜魯門總統在這份計劃書上簽字:「這是一份非常有趣的文件,我很高興擁有它。」

麥克阿瑟通知美國聖公會:「由於神道教衰落所造成的真空,日本已到了轉變信仰的最佳時期。這裡已無法滿足人們對《聖經》、聖約書和福音書的需求……數百萬日本人,對基督教的教義產生了抑制不住的興趣。」

於是,1,000多萬本日文版《聖經》陸續運進日本。

麥克阿瑟還敦促美國教會負責人,趕緊派「一千名傳教士」過來。

一陣忙碌過後,事與願違,在日本民眾中普及基督教的計劃,進展緩慢。

這時,博學多才的麥克阿瑟,想起一個歷史典故。1,600年前,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一直受到嚴厲打壓。但自從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以後,基督教就在歐洲迅速普及了。

1946年初,麥克阿瑟和天皇裕仁談了自己的想法。他曾經這樣評價過裕仁:「按現代文明標準,他的年齡只有12歲。」

在麥克阿瑟雄辯口才的遊說下,天皇裕仁對他的「天皇接替者」表示:假如這可以給他的人民帶來好處,他會這麼做。

事後,麥克阿瑟告訴福音傳教士比利 · 格雷厄姆: 「天皇還提出,讓基督教成為日本的官方宗教。」

麥克阿瑟讓人聯繫了羅馬教廷的使節,讓他們前來面見天皇,讓天皇裕仁儘快投入梵地岡教廷的懷抱。

不久,羅馬教廷駐日本大使和教廷的3名使節,來到皇宮門口,卻被駐日盟軍司令部民事情報部部長、負責天皇安全的埃利奧特·索普將軍擋在門口,不讓進去。

索普馬上找到麥克阿瑟。

索普:「長官,一旦天皇真的變成基督徒,我們就麻煩大了。」

麥克阿瑟:為什麼?

索普:」因為,一旦天皇皈依天主教,美國數千萬新教徒就會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麥克阿瑟:有道理。

過了一段時間,一群美國新教高級牧師來到皇宮門口,要求與天皇會面。不料又被索普攔住。在一番激烈的爭吵之後,悻悻而去。

索普再次對麥克阿瑟說:

」長官,如果天皇皈依天主教,新教徒就會不滿;同樣,如果天皇皈依新教,就會惹惱數千萬美國天主教徒。「

「這不光會引起教派衝突,而且會使其中一派對長官失去好感,影響您的聲譽。我覺得我們承擔不起讓他改變宗教信仰的後果。」

麥克阿瑟嘆了一口氣,本世紀最大的一樁改變宗教信仰的事件,就在自己手指縫中溜走了。

1948年8月,天皇裕仁在接受澳大利亞墨爾本太陽報採訪時稱,他有一段時間,出於對西方文明的興趣,與基督教聯繫密切,但並非是要成為基督徒。

1951年4月16日,被解除「聯合國軍」司令職務的麥克阿瑟,從日本啟程回國。這六年多來,他基本上都住在日本。中間去視察過「聯合國軍」13次,但從未在那過夜。

當天,日本媒體上,又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NHK的社論是:麥克阿瑟「幫助日本擺脫了戰後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貧窮」。

從他下榻的官邸到厚木機場,上百萬日本人,眼含熱淚,站在街道兩旁,鞠躬送行。橫幅寫著: 我們愛你,將軍,帶著真誠的遺憾,再見!

而朝日新聞的一篇尖銳批評文章稱:對長期以來習慣了「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的天皇的日本人來說,麥克阿瑟作為半神的代理人填補了這個空缺。但他對日本的治理,幾乎類似於殖民主義……把美國的生活方式強加於日本人身上,讓日本女性接受「性開放」觀念。他使日本人變得不負責任、諂媚奉承、無精打採;無法直截了當地看待問題,導致了扭曲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戰敗後,美國將軍質問日本天皇為何不破腹自殺,天皇的回答真無恥
    美國投了兩個原子彈日本啞了,再也不敢提日本天皇戰無不勝了,美國之所以要投放原子彈,還有一個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侵佔日本本土,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僅僅過了五天美軍就準備派軍佔領日本全境,1945年8月30日,麥克阿瑟帶著42萬大軍分批次登陸日本,日本不僅沒有抵抗,還打開大門歡迎美軍的到來。麥克阿瑟是個什麼樣的人?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曾下令日本說英語,天皇大臣慌了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於1945年8月30日飛抵日本。9月2日,在組織名垂青史的密蘇裡號投降儀式後,麥克阿瑟開始了戰後改造日本工作。日本投降籤字儀式他的第一道命令在9月3日上午10時籤署。
  • 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將天皇拉下神壇,為何臨走被百萬人追捧
    就像美國政府授予的麥克阿瑟的勳章上寫的那樣: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徵服者,朝鮮的捍衛者。他的一生可謂被榮光所籠罩,其中在日本的徵服和統治,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閃光的時刻。麥克阿瑟在日本這六年,不但將高高在上的天皇拉下神壇,還剝脫了他的特權和地位,更是通過一張照片,讓天皇顏面掃地。
  • 揭秘:麥克阿瑟曾想火燒靖國神社,為什麼後來又放棄了?
    1945年,美國陸軍部拍攝的一部名為《認識你的敵人日本》的影片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起源。影片中清晰地說道:「天皇對日本人來說是神,他一人獨享各種大權。所以日本人相信戰死的靈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國神社,這是戰死後軍人的最高榮譽」。可以說,靖國神社實際上充當了天皇籠絡愚民的工具,驅使著日本軍人在戰場上「悍不畏死」。
  • 日本戰敗後,裕仁為何沒被懲處,還保住了天皇地位?全靠此人力保
    緊接著8月30號,美國太平洋區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乘坐專機抵達日本,「一代老兵」的麥克阿瑟作為盟軍駐日最高司令長官,不僅要代表盟軍籤訂降書,還要對日本進行戰後改造。麥克阿瑟好比手拿聖旨的欽差大臣,擁有對日本的絕對權力。裕仁天皇意識到,為了保住眼前的錦衣玉食,就必須討好麥克阿瑟。
  • 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回了4字
    熟悉日本或者看過抗日劇的讀者都知道,日本人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日軍都比較重視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如果自己作戰失敗被敵人俘虜,或者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軍隊損失的話,那麼有「尊嚴」的日本軍人便會剖腹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為何不遵守武士道精神呢,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
  •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何會被杜魯門總統公開解職?
    胡佛總統就職後,麥克阿瑟被得到重用,擔任了陸軍參謀長,開始推動美國陸軍的改革。參謀長任期屆滿後,麥克阿瑟擔任了菲律賓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負責籌建美軍的駐菲律賓部隊,提前防備日軍並積極部署美軍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12月的第一周,許多軍部高官和官僚們被添加到了「甲級」戰犯嫌疑人的行列,包括前首相近衛文 和天皇身邊最親近的內大臣木戶幸一等人。12月6日,杜魯門總統任命的首席檢察官約瑟夫·基南(Joseph Keenan),帶領40名部下抵達東京。兩天後,麥克阿瑟為日益臨近的審判設立了國際檢察局(IPS)。依照日本歷,這一天正是珍珠港襲擊4周年。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這種決定是要多大的勇氣,要知道這個是內戰還並未全部結束,全國各地未曾解放之地也還眾多。例如海南直到1950年五月才正式解放,西藏直到1951年5月23日才和平解放。因此此時滿目瘡痍的中國是如何做到去朝鮮支援的呢?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和美軍的作戰之中。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只能成立自衛隊
    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自己的軍隊,而日本只能成立自衛隊?兩個戰敗國在戰後的武裝力量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盟國在戰後對德日兩個戰敗國完全不同的處置方向。
  • 日本投降儀式上,麥克阿瑟用了6支鋼筆籤字,分別都是送給了誰?
    而投降儀式的主角,以盟軍統帥身份代表盟軍各國籤字的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卻表現得出奇冷靜,日本代表在投降文本上簽字後,麥克阿瑟在籤名的時候,竟然變戲法似的,先後用了六支鋼筆。麥克阿瑟籤名為什麼用了六支筆,他這樣做有何深意?
  • 日本戰敗後的恥辱:為美軍提供慰安服務!
    戰敗前的日本,有很多人從來沒有見過西洋人,加上軍國主義者常年「英美鬼畜」的宣傳,儘管麥克阿瑟很快發表聲明,稱將不進行任何「野蠻,針對個人的報復」,幾萬名美軍即將進駐的消息,還是給這個島國帶來了極大的恐慌。日本當時的社會調查表明,對美軍佔領的恐怖和擔心中,最重要的是食糧不足,復員人員失業,以及佔領軍對婦女的凌辱,其中擔憂婦女遭暴行凌辱的比例遙遙領先,被列在第一位。
  • 平成最後的日子裡,與日本人談天皇
    在東京千代田區的皇居前,明仁天皇攜皇后,在一片日丸旗的海洋之上揮手致意,臺下激動的民眾為天皇流出熱淚。這是人們透過電視媒體看到的21世紀的今天,日本人與天皇之間的關係。但是,現代日本人和天皇真的是這樣嗎?明仁在位的最後一個生日 / IC Photo提起天皇,如今日本的民眾究竟是如何思考的?
  • 麥克阿瑟,一生戎馬,折戟朝鮮戰場,晚年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而人過中年之後的麥克阿瑟所取得的榮譽與輝煌更是遠超年輕之最。二戰期間,麥克阿瑟被任命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帶領美軍與日軍展開殊死戰鬥,1944年,64歲的麥克阿瑟更是被授予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因為美國沒有元帥軍銜,所以五星上將實際是美軍最高的軍銜。
  • 聽說過「慰安婦」,日本竟然還有「慰安夫」!
    不過,令人震驚的是,日本在1945年投降後,竟然在國內招募了一批本國的慰安婦。目的自然是為了緩解美國對於日本的強硬態度,希望延續日本民族的純潔性,從而幫助天皇和戰犯們逃脫嚴懲。➤ 美國人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倒是很誠實...日本籤署投降書後,1945年9月8日,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隨美第一騎兵師8000名官兵進駐東京。
  • 日本貴族有10大姓氏,可天皇卻為何無姓無氏?3字揭開真相
    日本貴族有10大姓氏,可天皇卻為何無姓無氏?3字揭開真相大家好,今天阿素要為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日本姓氏的故事。 姓氏代表著一個家族的血緣關係,是一個人的符號。同一個祖先所繁衍下來的後代,通常都擁有相同的姓氏。在人類最初階段,姓氏取自部落或者落首領的名字。
  • 日本投降秘史:日本人在投降書上改了一個字,麥克阿瑟哈哈大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日本天皇裕仁的《終戰詔書》,注意此書是面向日本國內的版本,用的還是「朕」有末精三帶著天皇裕仁的親筆詔書,去盟軍總部拜見麥克阿瑟。(有末精三,日本陸軍中將,是終戰聯絡委員長)這一歷史時刻,各戰勝國代表都在場,大家傳閱裕仁的投降詔書,難掩激動。打幾年仗,不就為了日本天皇這封投降詔書嗎?中文版的降書突然,美國軍官惠特尼提出了異議。這位美國律師出身的將軍,一向具有法治精神,對投降詔書上的措辭不滿。
  • 日本陸軍第一美男子,打敗過麥克阿瑟,戰後央求寧可槍斃不要絞刑
    這兩個司令官性格氣質完全不同,山下奉文是魯莽武夫,打仗勇猛,後有「馬來之虎」的綽號;本間雅晴則缺乏實戰,被認為是外交型的軍人,日本陸軍中不少人認為他不是個稱職的司令官。
  • 真假天皇風波:中年雜貨鋪老闆自稱正統,要求裕仁退位,結果如何
    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真假天皇」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真假意義不大的政治事件。 在世界各國的君王中,日本天皇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雖然有不少人抱著「主辱臣死」的念頭而毅然自盡,但天皇的威信還是受到了無法彌補的巨大影響,甚至還出現了「真假天皇事件」。1946年1月18日,也就是日本投降後的第二年,美國軍方報紙在頭版刊登了題為「他是日本真正的天皇」的報導,照片中有一男子身穿印有天皇家族紋章——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的和服,站在有印有同樣紋章的幕布前,聲稱自己才應當是日本的「合法天皇」,並要求裕仁退位。
  • 二戰時,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還要扒光衣服羞辱?
    二戰時,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還要扒光衣服?雖然日本一開始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但由於兩軍實力懸殊太大,後來日軍損失慘重,落荒而逃。在戰鬥中,每當美軍抓到日軍俘虜後,會強令他們脫光衣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把戰火燃向菲律賓,跟駐守在那裡的美菲聯軍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