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日內瓦講話: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01-14 中國綠髮會

尊敬的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先生,

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

尊敬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總幹事穆勒先生,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我剛剛出席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達沃斯,各方在發言中普遍談到,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史,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巨大的進步。上世紀上半葉以前,人類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那一代人最迫切的願望,就是免於戰爭、締造和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覺醒,他們最強勁的呼聲,就是擺脫枷鎖、爭取獨立。冷戰結束後,各方最殷切的訴求,就是擴大合作、共同發展。

這100多年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就是和平與發展。然而,這項任務至今遠遠沒有完成。我們要順應人民呼聲,接過歷史接力棒,繼續在和平與發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奮勇向前。

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

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霍金先生提出關於「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個人類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這個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還是個未知數。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瑞士聯邦大廈穹頂上刻著拉丁文銘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們要為當代人著想,還要為子孫後代負責。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縱觀近代以來的歷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係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

主權平等,是數百年來國與國規範彼此關係最重要的準則,也是聯合國及所有機構、組織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則。主權平等,真諦在於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內政不容幹涉,都有權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電信聯盟、萬國郵政聯盟、國際移民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各國平等參與決策,構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主權平等,推動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日內瓦見證了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最後宣言的通過,見證了冷戰期間兩大對峙陣營國家領導人首次和解會議,見證了伊朗核、敘利亞等熱點問題對話和談判。歷史和現實給我們的啟迪是:溝通協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談判是解決衝突的根本之道。只要懷有真誠願望,秉持足夠善意,展現政治智慧,再大的衝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堅冰都能打破。

「法者,治之端也」。在日內瓦,各國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就政治安全、貿易發展、社會人權、科技衛生、勞工產權、文化體育等領域達成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和法律文書。法律的生命在於付諸實施,各國有責任維護國際法治權威,依法行使權利,善意履行義務。法律的生命也在於公平正義,各國和國際司法機構應該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真正做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包容,築就了日內瓦多邊外交大舞臺。我們要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不能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1862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憶》中追問:能否成立人道主義組織?能否制定人道主義公約?「杜楠之問」很快有了答案,次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應運而生。經過150多年發展,紅十字成為一種精神、一面旗幟。面對頻發的人道主義危機,我們應該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為身陷困境的無辜百姓送去關愛,送去希望;應該秉承中立、公正、獨立的基本原則,避免人道主義問題政治化,堅持人道主義援助非軍事化。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我認為,國際社會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餘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的先輩建立了聯合國,為世界贏得70餘年相對和平。我們要完善機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衝突。

瑞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說:「不應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應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只要堅持溝通、真誠相處,「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把深海、極地、外空、網際網路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各方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近年來,在歐洲、北非、中東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當前,難民數量已經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歷史紀錄。危機需要應對,根源值得深思。如果不是有家難歸,誰會顛沛流離?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等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動員全球力量有效應對。中國決定提供2億元人民幣新的人道主義援助,用於幫助敘利亞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問題都同地緣衝突密切相關,化解衝突是根本之策。當事各方要通過協商談判,其他各方應該積極勸和促談,尊重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禽流感、伊波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世界衛生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疫情監測、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衛生事業的支持和援助。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於各國。各國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兼顧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釋放社會創造力。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如果搞貿易保護主義、畫地為牢,損人不利己。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本世紀初以來,在聯合國主導下,藉助經濟全球化,國際社會制定和實施了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11億人口脫貧,19億人口獲得安全飲用水,35億人口用上網際網路等,還將在2030年實現零貧困。這充分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當然,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也客觀存在。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們要正視並設法解決,但不能因噎廢食。

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歷史學家早就斷言,經濟快速發展使社會變革成為必需,經濟發展易獲支持,而社會變革常遭抵制。我們不能因此踟躕不前,而要砥礪前行。我們也要從現實中尋找答案。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啟示我們,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

去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聚焦全球經濟治理等重大問題,通過《創新增長藍圖》,首次將發展問題納入全球宏觀政策框架,並制定了行動計劃。

——堅持交流互鑑,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工業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裡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瑞士軍刀是瑞士「工匠精神」的產物。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軍刀時,我就很佩服人們能賦予它那麼多功能。我想,如果我們能為我們這個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軍刀就好了,人類遇到了什麼問題,就用其中一個工具來解決它。我相信,只要國際社會不懈努力,這樣一把瑞士軍刀是可以打造出來的。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來,很多人關心中國的政策走向,國際社會也有很多議論。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回答。

第一,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不戰。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裡。

數百年前,即使中國強盛到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30%的時候,也從未對外侵略擴張。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100多年裡,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第二,中國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1950年至2016年,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款4000多億元人民幣,今後將繼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加大對外幫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堅持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始終把人民權利放在首位,不斷促進和保護人權。中國解決了13億多人口的溫飽問題,讓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這是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大貢獻。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享發展。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一大批早期收穫項目落地開花。中國支持建設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第三,中國打造夥伴關係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中國率先把建立夥伴關係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同9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國將進一步聯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中國將努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夥伴關係,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夥伴關係。中國將繼續堅持正確義利觀,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實現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中國將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同周邊國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國家共謀發展,推動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實現新發展。

第四,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路徑。長期以來,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做了大量工作,為維護世界總體和平、持續發展的態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中國將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已經正式投入運營,中國將把資金優先用於聯合國及日內瓦相關國際機構提出的和平與發展項目。隨著中國持續發展,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力度也將越來越大。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對中國來講,日內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記憶和情感。1954年,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日內瓦會議,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共同討論政治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停戰問題,展現和平精神,為世界和平貢獻了中國智慧。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內瓦國際機構後,逐步參與裁軍、經貿、人權、社會等各領域事務,為重大問題解決和重要規則制定提供了中國方案。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伊朗核、敘利亞等熱點問題的對話和談判,為推動政治解決作出了中國貢獻。中國先後成功向國際奧委會申辦夏季和冬季兩屆奧運會和帕運會,中國10多項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申請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支持,呈現了中國精彩。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國古人說:「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1月28日,中國人民將迎來農曆丁酉新年,也就是雞年春節。雞年寓意光明和吉祥。「金雞一唱千門曉。」我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轉自:求是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礎與內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為全球治理和人類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是習近平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理論體系的基礎與關鍵內核。生態環境資源為全球配置,收益為全球共享,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譬如,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保護三江平原溼地,不做改變溼地形態的經濟開發。
  • 張利華:《道德經》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
    一、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發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他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7-3860-8定價:130元內容簡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部專題文集,以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講話的要點《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
  • 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重維度
    [20] 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  論時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5-09-29(02).  [23]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EB/OL].[2017-01-19].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19/c64094-29034230.html.
  • 從人類語言的差異與共性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從傳統利益觀來看,國際社會的利益關係曾被認為是一種排他性的零和關係,然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問題,人們對共同命運和利益有了新的認識。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有了更深刻理解,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
  • 多邊主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制度之基
    原標題:多邊主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制度之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進入新一輪動蕩時期,如何維護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再次擺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就如何應對疫情擴散、鞏固多邊主義、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做了精闢闡釋。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 思力網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2020年,面對疫情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電話、信函等形式密集開展「雲」外交,出席多場重大多邊活動,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重大倡議,給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 從十大「金句」看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從十大「金句」看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日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講話。從其中十處精彩表述,或可一窺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青少年參與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項目在...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馬佳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青少年參與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項目啟動儀式20日在北京舉行。該項目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發起。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深入理解這一顯著優勢,需要搞清楚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哪些重大貢獻、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如何認識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怎樣發揮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國際關係丨聯合國再次高票通過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空軍控決議
    【編輯/作者 崑崙軍志欄目 INU/不暗】導語:日前,據新華網記者報導,在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關於設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控軍控的決議被各方高票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多數國家共識在面對該次聯合國大會的記者提問,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積極應對記者進行發言,趙立堅表示,從17年開始,關於"不首先在挖空部署武器"的重要決議就寫入了關於聯合國防止國際社會搞外空軍備競賽的條約裡面,並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 日本前首相: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論壇)鳩山由紀夫當前,世界多國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日本也有不少人感染新冠肺炎。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大家也命運與共。我想把這句話送給武漢、湖北乃至全中國正在同病毒頑強抗爭的朋友們,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希望所有人都能渡過難關。作為友邦,我們將共同面對,並肩作戰。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日中友好的根基在民間,日中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裡。保持兩國民間和文化交流,特別是增進兩國青少年相互了解和往來,對維護雙邊關係長遠發展十分重要。
  • 新論:天下情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植中華文明,正在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鮮明旗幟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展現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的姿態 中國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巨大貢獻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
  • 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新冠肺炎...
    這是一幅風雨同舟的畫卷——在抗擊病魔的全球戰「疫」中,國際社會守望相助、攜手並肩,合奏出一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闊樂章。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命運與共 大道不孤「你們的一元錢,甚至比一百萬都要珍貴。」2月5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中國駐加納大使王世廷對加納政府代表說。
  • 白皮書:推動構建全球交通命運共同體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魏玉坤 周圓    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的《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提出,推動構建全球交通命運共同體
  • 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巡禮
    4月8日至11日,來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嘉賓在博鰲這個海濱小鎮上交流互鑑,議共促亞洲和世界繁榮大格局,商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大計。  國際形勢的歷史關口,高瞻遠矚的戰略擔當。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讓我們堅持開放共贏,勇於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兩會光明視角】   在疫情照鑑中 在世界期待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光明日報記者 餘曉葵 李曾騤  風雨如晦,風雨同舟  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面對尚未解除警報的全球疫情,中國在對外馳援的同時,主張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好人類唯一可生存的星球,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共享
    【光明學術筆談】  編者按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將不同民族、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如何構建一個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 中國與聯合國:為和平發展與和諧合作風雨同舟
    一直以來,中國堅決支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始終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講話時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