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英雄改時局,風雲際會的時代總是英雄輩出,而英雄對歷史進程的節點,同樣有著巨大的作用,有些人物甚至是對歷史的走向起了決定性作用。
中國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進入了空前的亂世,在周天子的名義統治下,大大小小存在著幾百個諸侯國,他們之前相互攻伐,為了生存下去,各個國家之間不停的打來打去。
春秋時代的戰爭還沒有那麼殘酷,殘存的一點禮儀還在,戰場上大家也沒有趕盡殺絕的念頭,但是到了戰國時代,那完全就是一副血雨腥風的場面了,一場大戰下來流血漂櫓斬首數萬的記錄開始出現在歷史記載中。
在這段你死我活的歷史大混戰中,最早發跡的是魏國,堪稱戰國初年第一軍事強國,而這個稱號的獲得,跟一個人有關,他就是龐涓。
(01)師門內鬥強國隕落
戰國開始的標準就是韓趙魏三家分晉,曾經強盛的晉國,被自己的家臣韓趙魏一分為三,變成了三個國家春秋五霸也變成了戰國七雄,而這個戰國七雄最先崛起的卻是魏國。
魏國有多猛,大家都知道秦國有多厲害吧,但是在戰國初期,硬是被魏國壓著打,牢牢的佔據著河西之地,死死的把秦國東擴的野心給按在地上摩擦,你說這個時期的魏國厲害不厲害。
這其中著名的有著名的魏武卒,可以稱得上是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其戰鬥力非常強悍,屬於魏國傾力打造的一隻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待遇優厚的部隊。
這裡面魏國因為有一員大將,帶領魏武卒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讓魏國在戰國初年出盡了風頭,在當時可以說是傲視群雄。
你是不是覺得哪裡不對勁呀,怎麼你印象中的龐涓都是吃敗仗呢,是麼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呀,你說的沒錯,因為龐涓有個比他更牛的同門師弟,導致了龐涓的赫赫戰功,在他這個師弟面前顯得微不足道,而且還因為龐涓個人的問題,導致現在人們想起龐涓,就覺的他不怎麼樣,死有餘辜。
龐涓這個同學就是比他更牛的,名氣也更大的孫臏,孫臏不但寫了孫臏兵法,他之所以在民間很出名,更主要還是因為他和龐涓之間的故事。
龐涓和孫臏是同學,他們都拜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龐涓這個人有點急性子,感覺學的差不多了,就要下山闖蕩,好男兒志在四方嘛,於是龐涓就帶著給老師學的一身本領來到了魏國,成了魏國的一員大將。
事實證明,鬼谷子的確很厲害,教出來的龐涓很快在魏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時候,他的同門孫臏也要出山了,他也來了魏國,畢竟龐涓在這裡已經站穩了腳跟,如果沒有後來的事,這將是一段千古佳話,魏國雙壁絕世無雙。
但偏偏龐涓這個人小心眼,有嫉妒之心,他知道老師鬼谷子的本事,自己這個同門孫臏多學了這幾年,本事一定比自己大,到時候自己在魏王面前可就失寵了。
這是典型的心胸小氣量小的行為,不久孫臏就被龐涓陷害,被挖去了膝蓋骨,成了廢人,不知道這是龐涓良心發現還是龐涓這個人做事不夠絕,反正就是只要孫臏 沒有死,哪怕是成了廢人,照樣也能弄死龐涓。
果不其然,裝瘋的孫臏逃亡到了齊國,很快成了田忌的門客,就是那個田忌賽馬的田忌,並且利用這種身份,在齊國展露頭角,多次利用自己兵學知識打敗魏軍,並最終在馬陵之戰中,設計殺死了龐涓,報了仇,一段同門恩怨就此了結。
你以為這在鬼谷子門中,就算是傳奇人物了,跟他們後來的小師弟相比,他們兩個都算是小兒科,這兩個小師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蘇秦和張儀。
(02)合縱連橫不過是家事
通過不斷的打來打去,到了戰國後期,情勢已經越來越明顯,那就是戰國七雄分兩派,秦國最強,其他六國都沒有能力單獨與秦國對抗,而秦國正在不斷向外擴張,一點一點把自己的領土往東邊推進。
這個時候一個大牛人悄然走出了鬼谷,他就是蘇秦,在未來的國際局勢中,他將徹底改變這種秦國不斷蠶食的局面。
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兵法和謀略,下山之後通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硬是把六個互相仇視和不和的國家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反秦聯盟,蘇秦身帶六國相印,反秦聯盟就此成立。
六國聯軍把秦軍死死的按在了函谷關以西,讓秦國無法再往東擴展,這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六國之前那種不知道多少代之前,結下的各種仇怨,讓他們聯合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就拿上面提到的魏國和齊國,兩國幾次交手,魏國實力大大降低,這筆帳你說魏國能善罷甘休嗎,但是蘇秦就是有這樣的本事,說動六國合力抗擊秦國,他把這種策略叫做合縱。
有一種說法叫做養寇自重,意思就是官兵要想過得滋潤,就必須有盜匪可剿,要是沒有盜匪了,官兵也就散夥了,所以很多官軍暗地裡都偷偷放縱甚至是扶植盜匪。
據說張儀的出現是蘇秦故意的,也有的說是這就是命運,但不管怎麼說,蘇秦的對手出現了,這個人叫張儀,巧的是他跟蘇秦是同門,但也是死對頭,因為張儀要幫助秦國擴展,於是張儀提出了一個策略,叫做連橫。
你蘇秦不是把東方六國穿成一條線嗎,我張儀就是要打破這條線,找個國家和秦國合作,一起欺負別的國家,在地圖上有個很形象的比喻就是連橫。
你說六國的人就那麼傻嗎,這麼簡單的計謀都看不破嗎,這個跟人心的貪婪有關係,在利益面前,什麼禮義廉恥,什麼深思熟慮都會變得不堪一擊。
連橫的好處顯而易見,秦國和一個國家合作,很容易就可以瓜分另一國的領土,就這樣戰國最後的風雲激蕩就在這合縱與連橫之間左右搖擺,血雨腥風又颳了幾十年。
而不管天下局勢怎麼變動,遠處總有一個眼睛冷冷的看著,他就是戰國時代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最神秘的人物,鬼谷子。
他從不出山,卻實實在在的影響了整個中國的命運走向。
(03)天下大事一盤棋而已
不管之戰國初年的龐涓和孫臏,還是後來叱吒風雲的蘇秦和張儀,他們全都是同門師兄弟,他們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
關於鬼谷子的傳說很多,但是比較確切的史料卻不多,因此在他身上總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他的神秘主要是教出來的徒弟太厲害,這也就讓人們對他產生了無數的遐想。
鬼谷子本人不願意下山,但是卻有一本《鬼谷子》傳世,全書全面總結了他的思想,可以說是集謀略之大成,比後世的許多書都要強百倍。
比如說《論語》,也就是上學的時候讀一讀,把全社會都想像成好人,也就學生時代相信這種假設能夠成立。
《孫子兵法》有完全是軍事著作,你如果不領兵打仗,說實話用處有限,《韓非子》雖然說是名滿天下,那都是給帝王出的狠招陰招,作為普通人我們只能說是知道了皇帝的陰招,但很多時候也無可奈何。
但《鬼谷子》這本書不一樣,他集合了中國最傳統的智慧,熔煉出人性最深處的底層邏輯,只要看透了人心,懂得了謀略,你將來可以在各行各業都能混的如魚得水。
現代人尤其要讀一讀《鬼谷子》,在感慨古人智慧的同時,你會對很多事情豁然開朗,很多看山去很複雜的現象,只要你能穿透到底層去看,瞬間就能明白這裡面的癥結所在,並能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這就是鬼谷子,一個影響了中國命運的人,如果你想認真的了解一下這個人,讀一讀他的著作是最好的辦法,看一看最神秘的人物的內心,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