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老好人」的評價都是——挺好的。每個人都喜歡老好人,卻不願意做老好人。
如果老好人真的那麼「好」,為何都不願意去做呢?答案很明顯,因為當老好人太累了,為他人之憂而憂,想他人所想。
雖然共情能力很強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遵循適度原則,老好人就是共情能力太強了。他們總會想:如果我不幫他們,他們一定很難過吧?
他們很在意別人想法,而忘記了自己。其實,有時候幫忙並不順路,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麻煩事。可本著不傷害人的本質,他們最後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老好人的特質
首先,從不對人說「不」,都回答「好」。
可以幫我帶個東西嗎?通常這時,老好人即使不順路也會說好。因為從不說不,所以大家都覺得這樣沒問題,麻煩了一次又可以有第二次。不會覺得給別人帶來麻煩,不說不就意味著可以答應。
第二,習慣向別人道歉。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只要覺察出對方的臉色或者話語不對,他們首先會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在生活中,他們也總是以低人一等的態度對人。
第三,永遠保持中立的地位。
不管是什麼觀點或者什麼想法,都不會有自己明確的態度。其實,他們是害怕自己選擇了戰隊而得罪了另一方人。內心很害怕爭吵,當有爭吵出現時往往選擇退讓,把過失都往自己身上攬。
生怕誤會產生,別人的一句話可以在心頭蕩漾很久,別人的一個動作也會使自己心神不寧。
討好型人格
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處處以他人需求為先,忽略自己的感受,總認為他人的情感訴求才是重要的,刻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去博得別人的開心。
這樣的人往往很累,什麼事都要先考慮他人,自己的生活都為他人佔了一半。即使自己有很多不開心,也不會向他人表達,往往憋在心裡,選擇隱忍。
在外人眼裡,他們脾氣好、性格好,也樂於助人。幫忙是人之常理,根本覺察不到他們內心也會有小脾氣,也會有不想幫的忙。
可老好人總是活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之中,為了維護好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形象,即使有再多的不願,也仿佛如魚刺哽咽般吐不出來。
這一切好像是他們的義務,是該做的。也許有的人會說聲感謝的話語,可這個世界的道德綁架太厲害,如果哪天老好人沒有幫助他們,他們便會說假惺惺,以前都是裝出來的。
為了不得到這樣的評價,老好人會一如既往地幫助身邊人,來獲得他們的那份認同感。
自我認知不足
他們認為自己的自尊很低,根本不值一提,而他人的自尊很高貴。從這一點來說,老好人是善良的,可以換位思考看到他人的需要,懂得尊重他人。
但是,他們對待自己是殘忍的,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小時候,我們都是不舒服了就哭,反而長大後把一切情緒壓抑至心中。壓抑久了,自己也就沒了,你不表達,便沒有人知道。
真正把你當朋友的人,了解你的苦,凡事為你著想。不會一味欺壓你,讓你做自己不想的事。懂得尊重他人的前提是他人也能懂得尊重你,尊重是互相的。生而為人,沒有誰活得比誰高貴。
太過於尊重他人只會讓自己失去了底線,也會被他人認為你是個沒有界限的人,可以提越來越過分的要求。
事實上,老好人真的沒有界限一談,迷失自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自我價值的實現也不該通過他人。
老好人在外人眼裡並不會很加分,只是他們的一個幫忙工具罷了。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想法,他們只會在意你有沒有完成他們所想。
看完上述分析,你還會選擇當老好人嗎?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善良很重要,是一個人不可以丟掉的為人之本,但此處的善是以不傷害自己的利益為前提,而並非老好人的那種「愚善」。
找到真正實現自己價值的東西,才是一個人存在的意義。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