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永遠不要做一個老好人,否則你會喪失自我

2020-12-21 騰訊網

人們對於「老好人」的評價都是——挺好的。每個人都喜歡老好人,卻不願意做老好人。

如果老好人真的那麼「好」,為何都不願意去做呢?答案很明顯,因為當老好人太累了,為他人之憂而憂,想他人所想。

雖然共情能力很強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遵循適度原則,老好人就是共情能力太強了。他們總會想:如果我不幫他們,他們一定很難過吧?

他們很在意別人想法,而忘記了自己。其實,有時候幫忙並不順路,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麻煩事。可本著不傷害人的本質,他們最後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老好人的特質

首先,從不對人說「不」,都回答「好」。

可以幫我帶個東西嗎?通常這時,老好人即使不順路也會說好。因為從不說不,所以大家都覺得這樣沒問題,麻煩了一次又可以有第二次。不會覺得給別人帶來麻煩,不說不就意味著可以答應。

第二,習慣向別人道歉。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只要覺察出對方的臉色或者話語不對,他們首先會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在生活中,他們也總是以低人一等的態度對人。

第三,永遠保持中立的地位。

不管是什麼觀點或者什麼想法,都不會有自己明確的態度。其實,他們是害怕自己選擇了戰隊而得罪了另一方人。內心很害怕爭吵,當有爭吵出現時往往選擇退讓,把過失都往自己身上攬。

生怕誤會產生,別人的一句話可以在心頭蕩漾很久,別人的一個動作也會使自己心神不寧。

討好型人格

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處處以他人需求為先,忽略自己的感受,總認為他人的情感訴求才是重要的,刻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去博得別人的開心。

這樣的人往往很累,什麼事都要先考慮他人,自己的生活都為他人佔了一半。即使自己有很多不開心,也不會向他人表達,往往憋在心裡,選擇隱忍。

在外人眼裡,他們脾氣好、性格好,也樂於助人。幫忙是人之常理,根本覺察不到他們內心也會有小脾氣,也會有不想幫的忙。

可老好人總是活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之中,為了維護好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形象,即使有再多的不願,也仿佛如魚刺哽咽般吐不出來。

這一切好像是他們的義務,是該做的。也許有的人會說聲感謝的話語,可這個世界的道德綁架太厲害,如果哪天老好人沒有幫助他們,他們便會說假惺惺,以前都是裝出來的。

為了不得到這樣的評價,老好人會一如既往地幫助身邊人,來獲得他們的那份認同感。

自我認知不足

他們認為自己的自尊很低,根本不值一提,而他人的自尊很高貴。從這一點來說,老好人是善良的,可以換位思考看到他人的需要,懂得尊重他人。

但是,他們對待自己是殘忍的,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小時候,我們都是不舒服了就哭,反而長大後把一切情緒壓抑至心中。壓抑久了,自己也就沒了,你不表達,便沒有人知道。

真正把你當朋友的人,了解你的苦,凡事為你著想。不會一味欺壓你,讓你做自己不想的事。懂得尊重他人的前提是他人也能懂得尊重你,尊重是互相的。生而為人,沒有誰活得比誰高貴。

太過於尊重他人只會讓自己失去了底線,也會被他人認為你是個沒有界限的人,可以提越來越過分的要求。

事實上,老好人真的沒有界限一談,迷失自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自我價值的實現也不該通過他人。

老好人在外人眼裡並不會很加分,只是他們的一個幫忙工具罷了。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想法,他們只會在意你有沒有完成他們所想。

看完上述分析,你還會選擇當老好人嗎?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善良很重要,是一個人不可以丟掉的為人之本,但此處的善是以不傷害自己的利益為前提,而並非老好人的那種「愚善」。

找到真正實現自己價值的東西,才是一個人存在的意義。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對於很多老好人來說,他們一直不明白,自己已經足夠善良寬容,卻很少得到別人的回報。 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們的過度寬容和善良,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心理學家指出,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樣的人算是好人。從行為心理學角度,「好人」指的是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人,他們一般具有以下八個顯著特徵。
  • 醒醒吧,老好人!千辛萬苦做一個"老好人",反而是一種暴力
    這一形象在我們的辦公室、家庭、朋友之間無處不在,你一定不會陌生:「老好人」願意聽從任何人的意見——除了他們自己的。長期做一個「老好人」是疲憊而痛苦的,因為那意味著長時間忽略自我需求,這無異於對自己實施暴力。這種情感暴力是我們缺乏意識的後果,往往暴力本身也會隨之轉嫁到別人的身上。在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師、人際關係培訓師之前,律師託馬斯·德·昂桑布爾就是一位十足的「老好人」。
  • 職場上不做「老好人」,3招教你聰明擺脫,否則會被瞧不起
    在職場中,「老好人」很多,他們為了討好別人,總是將別人的需求放在前面,不管做什麼總是先考慮別人,最後慢慢消耗自己所有的精力,失去自我價值感,丟失了自己。生活中,我們不免會發現有被貼上「老好人」標籤的人,他們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不懂得拒絕,沒有脾氣,總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缺少主見,他們融入一個群體的方式就是「討好別人」。
  • 每一次喪失都是自我覺醒的契機 |《分手心理學》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分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就像我的朋友小A,這已經是她第N次在分手後來找我哭訴,雖然每次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核心思想翻來覆去只有一個,「我是個不幸的人,我得不到幸福」。為了開導她,我特別找來《分手心理學》一書,這本書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作者曹學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全書從「走出傷痛」、「應對生活」、「尋找真相」、「看見自我」、「關係重建」,這五個必經階段,引導我們走出傷痛,理性療愈自我。
  •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和老好人做朋友?
    有一種男人,是全世界的大好人,卻是家人的「壞人」,這就是老好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我勸你永遠不要碰,那就是老好人。小時候覺得,老好人是一種特別友善的人,他們對誰都彬彬有禮,他們懂得人情世故,給人如沐春風的溫暖。
  • 做人有底線,不做老好人,你的善良也需要鋒芒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底線,懂得適可而止,不要做沒有原則的老好人,否則,你幫過的人非但不會感謝你,還會認為你傻,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01.一人難成百人願,總想著取悅別人,就是虧待自己。做好人也要有度,做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幫不了的忙不要逞強。
  • 心理學:不建議你和一個脾氣太好的人做朋友,因為他會隱形地傷害你
    我們經常說要做一個情緒飽滿的人,要做一個真實的人,要做一個有點自己脾氣和性格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更符合心理學意義上的「人」。這樣的人心理更健康,人際關係更和諧,不委屈自己,心理邊界清晰,也不容易讓別人感到累,那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論述這個話題。
  • 拒絕做老好人!討好型人格的8個心理跡象,看看你中了幾條?
    我們生活中出現的老好人,在心理學家中被稱為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內心害怕與別人起衝突,努力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儘可能地滿足別人提出的要求。討好型人格的人,對於別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存在,但對於自己而言卻是痛苦的,長期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會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你可以做個善良的人,但不要總是傻傻的做「老好人」
    但這封號,就好比古代女子的「貞潔牌坊」,一旦受封,你就要恪守本分,不能「寡婦門前是非多」,而要維護這一稱號,你就要做更多的好事,而且一件壞事也做不得!而這個「壞事」,並不是你自己認為的壞事,而是別人眼中的的所謂的壞事,而別人眼中的所謂的壞事,究竟是什麼事,沒有人知道,就和圓周率究竟有幾位數,一樣難猜!電影《芳華》的主人主:劉峰,就是一個「老好人」!
  • 職場心理學:爭做老好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作為旁觀者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便對朋友說道:「以後不要隨意幫助別人,更不要自己的事情沒做完就隨意去幫助別人,你人再好有什麼用,來者不拒,別人不僅不會感謝,還會將這一切當作是理所應當。做事情要有原則、有底線,不要爭做老好人,不然吃虧的只有自己。」朋友聽完之後說到:「我害怕不幫助他們就會得罪他們!」
  • 心理學:永遠不要撩一個,四十歲的女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年紀越大的女人越難追,因為她們什麼都經歷過。雖然膠原蛋白已不再似二十出頭時那般飽滿,但身上必定散發著閱覽人間的魅力,她們就像一壇老酒,隨著歲月流逝越發香醇,令人回味無窮。對女人來說,二十歲時青澀懵懂,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三十歲時便變得從容,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而四十歲是一個非常迷人的階段,它充滿了故事、真實、通透,對人性、世界都有一套獨特的深刻見解。如果你對這個年紀的女人動了心,那少不了要經歷一場腥風血雨的洗禮。
  • 心理學家:老好人屬於壓抑型人格!經常下去後果很嚴重
    壓抑型從性格角度來分析,老好人這個類型在日常生活中考慮的和比別人承受的要多的多。自身也承載著很多壓力。這就是壓抑性人格。心理學創始人佛洛伊德認為,人的體內有著正向性力和負面的攻擊力這兩種驅動力,假如這兩種力量是平衡狀態的話, 那麼就是屬於非常正常的狀態了。
  • 心理學解讀:善良的人沒有朋友,也沒有真正的自我
    如果有一天,別人告訴你,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大部分人並不會為此感到歡欣鼓舞,更不會為此感到幸福開心,只會覺得原來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老實人」。 有意思的是,往往越是善良的人,在這個社會當中,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相反善良的人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 《心理學與個人成長》系列:害羞會造成自我孤獨
    請你相信孤獨是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必須面臨的事情,中年期的變故和老年期的喪失,也都讓我們在某個時刻深深的體會到了孤獨。生活中的我們通常會向周圍的人隱藏起自己的孤獨感。不少人不願意將自己內心的孤獨感顯露出來。我們完全有理由對孤獨感到恐懼。可孤獨帶來的寧靜也可以促使我們深思和觸碰那些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
  • 職場老好人,我的心酸你不懂
    大學生初入職場無非兩種狀態:一種人是硬剛上線,只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不高興我就離職。第二人是對同事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像個乖乖小綿羊,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那麼我今天就來講一講,第二種人「職場小綿羊」,也稱為職場老好人。
  • 好人沒好報,我還是做壞人吧!職場上的你不要被「老好人」毀了
    點擊關注,讓我用最走心的文字,帶你品味不一樣的職場。「你可以憤怒、難過、失望、痛哭、破口大罵,咋的都行,但是你不能說好人沒好報,那我還是做壞人吧,那我們就真的徹底輸了!」,這一段話是最近讀到的,一段特別有感觸的小短文,當然,這段話和今天的話題沒有多大關係,因為今天米糊要告訴大家,在職場中不要做「老好人」。因疫情的緣故,拖了好久的工作在前幾天也開始重新拿起了,正好去政務大廳辦理一些事物,沒想到碰到之前財務部的同事,兩人一番交流之後才發現,她最近過得和之前一樣,還是在職場中過得很不愉快。
  • 人生潛規則:老好人的下場,通常會很慘
    可能你表達一個觀點時,會有人反對,但如果你連表達立場的勇氣都沒有,身邊人也不會多麼尊重你。有的人,就只敢做個老好人。其實誰不懂這個道理,人活著,不輕易傷人是智慧,但一旦涉及你核心利益的時候,還做老好人,就是錯。
  • 心理學:請記住,永遠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
    導讀:心理學:請記住,永遠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為什麼不能做「老好人」
    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來樣樣好,像中藥裡的甘草,每個方子都用得著它,可是對於一件事情,問他有什麼意見時,他都說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的反對意見,他也說不錯。反正不著邊際,模稜兩可,兩面討好。只要你是生活於一個群體,那麼你總會和別人有利益衝突,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老好人並不見得如他本人所願——討好一切人的願望是不切實際的。
  • 千萬不要學習心理學,否則容易沒朋友
    誤解:千萬不要跟心理諮詢師做朋友昨天晚上,一個七八年未曾見過面的高中女同學給我打電話,說最近心情不好,想找我聊聊。本著多年的同學友誼與專業的態度,我告訴她說:「那你說說你現在的情況吧。」同學卻說:「你不是做心理的麼?」我說:「是啊,我做心理很多年了,並且成立了一個心理諮詢與培訓心理諮詢師證書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