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英雄情懷,在京口北固亭盡顯,還有那報國無門的詠嘆

2021-01-13 微雨憑瀾

宋詞是我最喜歡的古代文體,其中不少名篇都非常熱愛,其中有一首堪稱豪放派的巔峰之作,一直在心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雖然江山代有人才出,可是歷經滄桑的歷史,卻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自己還能吃飯嗎?

情懷:

英雄心事,千古浩嘆。在南宋投降派佔主流的政治氛圍中, 儘管辛棄疾滿腹經綸、熱情如火,但他想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機遇卻幾近於零 。夢繞魂牽的北伐中原的恢復之念,註定了辛棄疾要成為歷史和國家的殉道者 。

宋朝在接連不斷的內憂外患之中窩窩囊囊地苟活了 300年,只逼出了一批又一批以失敗而告終的英雄 。建功立業、恢復故土對辛棄疾來說,乃是一場仲夏夜之夢。

這是辛棄疾的悲劇,是所有業已失敗的英雄的悲劇。不久,整幕悲劇慘痛的閉幕。南宋之國,唱出了他們的最後的長歌當哭:「世事莊周蝴蝶夢, 春愁臣甫杜鵑詩 。」辛棄疾的英雄夢只能懷古而不能向前。

相關焦點

  • 古詩詞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衝關品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南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悲涼之感、悵惘之情、愛國之心,溢於言表。上片懷古傷今,通過正面懷念歷史英雄孫權和劉裕,以此表明自己北伐抗金的期盼。開篇以「千古江山」起筆,緬懷三國時的吳帝孫權,感嘆山河長存和人世滄桑,展現出了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斜陽草樹」六句,追憶東晉時的劉裕,流露出詞人殺敵報國的決心。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何以成為辛棄疾的巔峰詞作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豪放派詞人,其詞的藝術風格多以豪放為主,在雄壯豪邁中又不乏細膩婉約之美。既有「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沙場秋點兵」裡展現男子漢立志報國,戰場殺敵的英雄氣概,又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裡展現女性的柔情蜜意。
  • 江南文脈|詩詞篇 25 辛棄疾《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懷古》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注釋 南鄉子:詞牌名。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 望:眺望。神州:這裡指中原地區。
  • 古詩文101:九年級下冊,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的北固山上,下臨長江。②〔神州〕中原地區。③〔年少萬兜鍪(móu)〕指孫權年輕時就統率千軍萬馬。兜鍪,古代作戰時兵士所戴的頭盜。這裡指代士兵。④〔坐斷〕佔據。⑤〔曹劉〕指曹操與劉備。⑥〔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軍容整肅,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 你還沒去過北固亭?辛棄疾都去了兩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出生於金國佔領區,年輕時抗金歸宋,畢生力圖恢復中原,但因受朝廷主和派壓制,中年以後長期賦閒。從北側江面仰望北固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創作於鎮江任職期間,並且用了5個典故,活生生的一本歷史教科書。當時朝廷正在籌劃北伐,辛棄疾倍感振奮,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擴軍萬餘人,想要象孫權和劉裕一樣為國立功。
  • 詩詞內外皆英雄:辛棄疾
    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 南宋朝廷甘心向北方稱臣議和,使得辛棄疾報國無門。而作為「歸正人」的辛棄疾,更是受到歧視和懷疑。八年後,朝廷準備北伐,辛棄疾懷著建功立業的希望再度出山,可仍然未得到重用。兩年後,66歲的辛棄疾回到鉛山,68歲含恨而逝。 辛棄疾詞中的英雄形象 辛棄疾的自身經曆本身就可以被視為英雄,並且他也是渴望成就英雄的事業,成為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英雄事,曹劉敵。」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的寄奴、元嘉、佛狸都是誰?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極為著名。尤其是那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更成千古名句。但這首詞裡涉及到的人物相當之多,有孫仲謀、寄奴、元嘉、廉頗。還有一位,不看注釋估計讀者都不知道這其實指的是一歷史人物:佛狸。大家對孫仲謀和廉頗二位是耳熟能詳,但剩下幾位則鮮為人知。
  • 辛棄疾豪放詞十首代表作:倚天萬裡須長劍;天下英雄誰敵手?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此輯其代表作十首,以窺辛詞之美。0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 著名詞人辛棄疾:一個想做將軍的人,陰差陽錯成了文豪,值得思考
    有了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上片先描述軍旅生活,表現詩人十分熱愛百軍中生活,希望從軍殺敵,建功立業。
  • 唐人來北固山成就精彩唐詩,宋人來到北固亭,一首豪放詞更顯悲壯
    不過在文學史上,這個地名因為一首唐詩,還有一首宋詞,體現出它卓爾不凡的氣度來。盛唐開元初年,一個北方詩人來到了北固山下,被這裡的景色深深迷住。寫下了一首唐詩,非常精彩,在當時就有很高的名氣。這首唐詩當中的精彩詩句,更是被當時的宰相做成對聯,掛到了政事堂上。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這首詞就是辛棄疾最著名的那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是辛棄疾66歲時懷著一腔壯志、擔憂等複雜的心情時寫下的。辛棄疾66歲時,韓侂胄執政,積極籌劃北伐,即使年近古稀,辛棄疾依然一腔熱情。辛棄疾被重新啟用為漸東安撫使,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棄疾固然想要收復河山,可是,對於韓氏冒進的做法又十分擔憂,懷著複雜的心情,他寫下了這首名作。
  • 【好詩】辛棄疾: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韻譯 江山如畫、歷經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東吳英雄孫權在此的定都處。昔日的舞榭歌臺、顯赫人物,都被風吹雨打化為土。斜陽照著草和樹,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們說,武帝劉裕曾在這個地方住。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裡如猛虎。
  • 辛棄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話十個典故,均出自四書五經,千古奇詞!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個「用典狂魔」,他的詞作,不但意境絕美、氣勢磅礴,而且底蘊深厚、技法高超。 比如,辛棄疾的知名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到「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到「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不僅名句輩出,而且是句句有出處
  • 讀解中華古詩詞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上)
    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而在稼軒詞中,用典最為出神入化和經典作品之一,無疑便有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無論是用典數量還是質量,都臻於一流,可以說是辛棄疾用典語言藝術的代表之作。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66歲時,韓侂胄執政,積極籌劃北伐,即使年近古稀,辛棄疾依然一腔熱情。辛棄疾被重新啟用為漸東安撫使,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棄疾固然想要收復河山,可是,對於韓氏冒進的做法又十分擔憂,懷著複雜的心情,他寫下了這首名作。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辛棄疾,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濟南府歷城縣人。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