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人時不時要製作的法國美食,我還是敬而遠之。據說品嘗過的人會念念不忘,他舅快來嘗一下,哈哈哈。
韃靼牛肉(Steak tartare),又稱他他牛肉、野人牛肉,是新鮮的牛肉、馬肉用刀剁碎而成的一道菜式。傳統吃法通常加上鹽、鮮磨的胡椒粉、塔巴斯科辣椒醬(Tabasco)、喼汁(Sauce Worcestershire);義大利式吃法又加上洋蔥末、續隨子(Câpre)、酸黃瓜(cornichons)、西洋香菜末(persil)、大蒜末、橄欖油,最後打上一顆鮮生蛋黃。
原為韃靼族食物,將肉塊壓於馬鞍之下,經過長期的壓力而肉質變得鬆軟,或將肉條掛於馬鞍,經過長期拍打馬體而改變肉質,以作長久保存。經蒙古西徵傳至西伯利亞、俄國及德國等地而成,其中傳至德國後,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漢堡 (食物)。
此菜仍然流行於法國、比利時、丹麥、瑞士等地,習慣上佐以一盤炸薯條(在比利時稱為美國牛柳並佐以吐司)。
歷史
韃靼牛肉的名稱來自「à la tartare」的縮寫,一說為「佐塔塔醬食用」。
現代與生雞蛋同食的韃靼牛肉於20世紀初期在法國出現,而現時的韃靼牛肉當時被稱為「steack à l'Americaine(美式牛排),韃靼牛肉則是「美式牛排」的變種。1921年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所著的《烹飪指南》指出「美式牛排」一側配以塔塔醬,且不添加生雞蛋。
後來,「美式牛排」及其變種的區別逐漸消失,1938年編訂的《Larousse Gastronomique》已將韃靼牛肉描述為配生雞蛋黃的生牛肉末,且未提及塔塔醬。
韃靼牛肉一名可能與中亞韃靼人有關,但實際上與現時的韃靼族飲食並無關係。「À la tartare」或是「tartare」這一表述現時對一些菜餚的意義仍為「搭配塔塔醬食用」,主要針對炸魚。
健康問題
由於可能造成的細菌和寄生蟲汙染,韃靼牛肉在部分地區的盛行程度有所下降。然而,在符合衛生規範且使用鮮肉的條件下,韃靼牛肉受細菌汙染的可能性會降低。即便如此,韃靼牛肉仍然不適合孕婦,免疫系統較弱或患有慢性病的人食用。
在食用生肉上的文化差異亦可能是不同地區間弓形蟲病流行程度不同的原因(法國55%,英國僅10%)。嘖嘖,法國明顯比較衛生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