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輝】連結夫妻情感 滿足依附需要

2022-01-31 愛對新路

愛對引言:熱戀初期的情侶,都會自然而然且不由自主熱烈的回應與投入地關注對方,並刻意營造情感專注與心靈相通的時刻。然而時間一久,很多人就變得較不體貼、懶散,甚至厭倦對方。

若要建立或者維持穩固的關係,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創造正向的互動,跨越鴻溝,接近並回應你的愛人,連接兩個孤獨個體的終極橋梁,始終如一地強烈關注我們的愛人,建立安全感的情感連結。情感連結有兩大部分:

一、我最害怕些什麼?

為了更清楚了解彼此的情緒,你必須進入情緒的最底層,進一步探索、延伸,找出情感依附的優先順序。看看自己卡在哪裡?什麼事情讓自己無法注意到自己的情緒?

當放下自己的感受,進到腦子裡就會看見那個重要時刻,並找出「施力點」。就是鮮明的畫面、用詞與用句,能夠開啟心門,進入你最內在的感受與脆弱之處。

最重要的是,請記住這是一種敏感的對話,你們兩人都在坦誠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請務必尊重彼此所承擔的風險。請記得:你們之所以跨出這一步,是因為你們在彼此心中的獨特地位,也是為了建立一種獨特的連結。

二、我最需要從你身上得到什麼?

只有你的伴侶當下才能滿足你的情感依附需求。因為我們渴望連結,而且不斷地防衛與孤立是一種可悲又空虛的生活方式。

這對那些在人際關係中少有安全感的人而言,這極為關鍵,是極大的一步是婚姻重塑的臨界點,關係著兩人能否毫無保留且條理分明地述說自己的需求,並吸引伴侶和你展開具有可及性、回應性及投入的新對話。

無論是對個人或兩人的關係而言,藉由認識並相信自己的情緒,同時超越恐懼,都能使他們變得更加強壯。夫妻倆一旦學會這件事,就比較容易修復衝突與裂痕,塑造一個充滿關懷與愛的關係。

愛的神經化學物質

每當情侶之間以同理心互相回應時,他們腦部前額葉皮質中的特定神經細胞,就會開始發出信號,這種神經細胞稱為「鏡像神經元」。它使我們得以看見他人外顯的情緒,並且在生理上感覺到對方的感受。

在情感投入而產生回應的過程中,我們的腦部會充滿催產素,又稱為 擁抱荷爾蒙。它似乎會製造一連串愉悅、舒適與平靜的感覺。光是想著我們所愛的人,就會刺激催產素分泌,同時,催產素也會降低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例如皮質醇。

關係緊張的夫妻如果能夠不斷向對方敞開心房,也就是反覆創造這種令人滿足且耳目一新的感受。這種互動模式能夠啟動,這種歷經數百萬年演化的愛的神經化學物質,催產素仿佛就是大自然促進情感依附的管道。我們要感受到面對伴侶時心靈渴盼…

我需要感受到愛人…

我在你心目中擁有特殊的地位,你真的看重我們的關係。我需要你向我保證,我在你心中是排在最優先的位置;對你而言,沒有任何事比你我的關係更重要。

你要的人是我,既是夥伴也是情人,我的快樂對你而言很重要。我很安全,因為你在乎我的情緒、傷痛與需求。我可以指望你的支持,可以確定你不會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丟下我。

我是被愛與被接納的,包含我的弱點與不完美在內。我無法因為你而變得完美無瑕。我可以要求你抱我,還要你知道,提出這樣的要求對我而言非常不容易。

我說的話有人聆聽而且受尊重。請不要隨便打發我,或把我想得很糟糕,給我機會學習與你相處。我知道你會聽我說話,而且會把其他所有事情暫放一旁。

培養感情重渡愛河

冒著可能遭到拒絕的風險,說出心裡的話,直到對方能夠回應:「我從不知道自己對你那麼重要,能夠傷你那麼重。我尊重你的分享,它讓我感覺與你更親近。」有能力顧及伴侶所表達的心裡話,就是相互回應與投入的開始。

如果你覺得這樣坦言太難,請跨出小小的一步,談談要你明確表達並說明自己的需求為何那麼困難。請告訴你的伴侶,他能夠用什麼方式協助你。

婚姻重塑模式是一種困難又令人著迷的對話。由此對話所鍛造出來的情感連結,是許多夫妻即使在全身充溢著情慾激素的初戀時,也不曾有過的體驗。它能夠促使兩人更容易親近,更具有情感回應力,更投注心裡在對方身上。

婚姻重塑模式是一種培養感情的正向過程,是一種全面轉化關係的對話。每當你們創造出情感共鳴的時候,彼此的連結就會更穩固。。它的作用很明確,就是為了連結並且轉化我們的關係。作為一帖解藥,他能夠補救裂痕,消除負向漩渦,幫助你們共同面對這個世界。

程光輝

抓住機會,了解詳情請回複數字「8」

相關焦點

  • 一個愛的視角 | 如何滋養與維持一個更加安全的情感連結 {We connect people with EFT}
    例如:詢問伴侶們如何維持住他們努力這麼久而得來的情感連結。伴侶們被鼓勵去檢驗他們是如何經由安全連結來建構自己的生活。舉例來說,一對夫妻的日常生活可能是:妻子6:00起床,為她的家人準備早餐、送孩子們上學,然後她自己才去上班。丈夫8:30起床,然後在他的辦公室裡工作。
  • 依附理論的十個中心原則
    它讓人能有信心去冒險嘗試、學習與調整對自己、別人和世界的看法,然後產生面對新環境的適應方法,安全依附讓一個人更有能力站在一個比較超然的立場觀察自己,省察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況。當關係使人感到安全,就能讓人向外開展,去給別人支持,積極正向地解決衝突與困難。這樣的關係通常會比較幸福、安定,讓人感到滿足。伴侶間對情感安全連結的需要,也就是對能給人庇護和安全的關係,這是夫妻困境和關係修復的主題。
  • 這就是愛的力量 | 安全依附是一個人向外探索和冒險的安全基地 {We connect people with EFT}
    安全依附讓一個人更有能力站在一個比較超然的立場觀察自己,審察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況。當關係使人感到安全,就能讓人向外開展,去給別人支持,積極正向地解決衝突與困難。這樣的關係通常會比較幸福、安定,讓人感到滿足。伴侶間對情感安全連結的需要,也就是對能給人庇護和安全的關係,這是夫妻困境和關係修復的主題。
  • 心情按摩椅:了解不同的情感依附類型
    或許父母的教養只是稍微不符合孩子情感上的需求(但會隨著時間愈來愈惡化),再加上孩子本身的性格,因而造就出不一樣的安全類型。I. 安全依附型安全依附者從小的情感需求可能都會得到父母正確及迅速的回應,他們通常會正面看待自己和他人。一般來說,他們相信他人,不會擔心對方提出分手或自己遭到遺棄。
  • 探索你和伴侶之間的情感連結
    對/錯我的伴侶會讓我知道我在他╱她心中位居第一。對/錯我在這段感情中不覺得孤單或者被拒於門外。對/錯當我需要他來到身邊,我的伴侶會響應我發出的訊號。對/錯焦慮不安時,我知道自己可以倚靠他。對/錯即使爭吵或意見不合,我仍知道我對他而言很重要,也知道我們終究會和好。
  • 找出情緒罩門 減少夫妻衝突
    這些情感罩門反應好像已預設好的:瞬間迎向對方、疏遠對方或與對方敵對,所需時間可能少於二百分之一秒。情感罩門來自昔日創傷關係,通常是與重要他人,還有過去與現在的親密愛人的互動痛處。也可能來自巨大的轉變或危機,如生育、生病或失業,迫切需要對方支持,卻得不到回應時。得不到所需要的注意、關心與安慰,無法在情感上與愛人接觸。
  • 情感連結
    不是共同的事情,不是共同的利益,而是情感。什麼是情感?情感是你內在的感受,是他人內在的感受。你知道感受是什麼嗎?感受是你內在的喜怒哀樂等等表現你內在心情的詞。你能感覺到你內在的感受是什麼嗎?你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是什麼嗎?如果你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能夠說出他人的感受,恭喜你是一個活著的人。作為人,我們不僅僅有物質的軀體,更有看不見的內在。
  • 滲透在關係中依附模式 | 每周一談
    依附關係是指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對主要照顧者所產生的依戀情感,這樣的依附模式伴隨著人們成長滲透到人們的關係之中,而不同依附類型的人在關係中擁有各自習慣的表達方式,在心理諮詢中來訪者的依附模式也會投射到諮詢師的身上,本次業務學習王孟儒諮詢師介紹了家庭互動模式中的主要議題,與四種不同的依戀類型,並針對個案為諮詢提供了建議,具體內容如下:家庭互動模式中的主要議題
  • 『心智化:依附關係 情感調節 自我發展』第七章 標記性情感鏡映,以及在假扮遊戲中發展情感調節 1
    第七章 標記性情感鏡映,以及在假扮遊戲中發展情感調節在第六章中,我們用精神分析式的架構來解釋個體如何發展出完整的主體性。
  • 【曦之湖·941婚戀大講堂】6.27日曦之湖售樓處——夫妻相處之核心:建立正向情感連結
    FM941紹興交通廣播 戀愛婚姻情感書籍多如牛毛,即使你都看完,你也未必能和另一半相處好。都說感情是處出來的,可更多的感情是相處相處就沒了的,這相處之道之奧妙,幾人能悟透? 其實夫妻相處說簡單又很複雜,其奧妙就是在於建立正向的情感連結,很多夫妻相處的痛苦也是在於彼此沒找到正向的情感連結,如何建立正向的情感連結,讓婚姻像陳年的酒,越陳越香,是本講座的目的。
  • 不同依附型態對性愛關係的影響──依附理論系列(17)
    對安全依附來說,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自我價值,並不需要用性愛來作為感到被愛,或是自己是有價值的、被接納的管道,他們能夠單純的享受性愛的歡愉。但對於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來說,可就不是如此了。對焦慮依附的人來說,性和愛是緊緊地被綁在一起的,透過肉體的接觸,使他們的不安全感得以被滿足。但同樣的,他們的愛情品質也很容易被性關係的品質影響。
  • 成功的情感連結給予我們安全感《人生沒有回頭路》10
    隨著生命的誕生,個體的人進入了他自己的生活,儘管還是有所依賴,但他已經與母體分離,雖有連結,但已不再融合於母體之中。
  • 四種依附類型從何而來?讓我們從童年談起──依附理論系列
    在比較早的教科書裡面會提到,逃避依附又可以分成排除型逃避依附 (dismissing attachment) 和恐懼型逃避依附 (fearful attachment),但事實上,就我的理解來看,所謂排除型逃避依附和恐懼型逃避依附,其差別並不是過去所說的「我好,但世界不好/我不好,而且世界也不好」,而是「我不得不強裝自己很好,因為世界太糟了
  • ──依附理論系列(七)
    這件事情有可能正反映了,安全型依附的人比較不會認為配合對方是一種犧牲自己、讓自己變得很糟糕的方式,而是同理對方、和對方產生緊密連結的方式;但對於不安全型依附者來說,如同前面文章所提到的,他們對於自己的看法較為負面,為了要保護好自己脆弱的自尊,因此不會做出這樣的調整。
  • 焦慮的攻擊者 VS 恐懼的逃避者:不同依附關係伴侶如何相處
    中國的離婚率在全球排名第十,我們似乎也活在對自己關係的焦慮和擔心中。更鬱悶的是對於愛的描述是那麼的縹緲,很虛,很玄。讓我們感覺抓不到根本,有時我們知道我們的關係有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去修復愛。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很多哲學家,社會學家,詩人都想弄明白愛。而在科學界裡,愛原本被認為是一個不科學的主題,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去理解。
  • 婚姻的起跑線 | 親密關係中你是哪種依附類型?
    親密:一種與伴侶親近、連結的、歸屬感、心與心交流的感情經驗,屬於愛的情感向度。(心理性層面);愛的三部曲:友情、愛情、婚姻。激情:強烈渴望與伴侶結合,混著浪漫、外表吸引力及性趨力的動力,屬於愛的動機向度。(生理與情感性的強烈吸引力);女性認為愛和性應該是一致的,如果兩者分開是很悲哀的事。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欲望是焦慮實質
    看似已經生存在食物鏈頂端的她們,擁有別人羨慕不來的權力和金錢,生活近乎完美,可這群媽媽們依舊被焦慮折磨,需要依靠安眠藥和酒精才能助眠。而這焦慮的原因,正是因為上流社會的媽媽們在欲望和依附的婚姻關係裡,因缺乏理性而失去了自我。
  • 【感恩直播課】情感連結與情感撫慰——因為懂我自己,所以我懂你
    —— 題記這是一堂愛的練習功課:了解每種痛苦的情緒,都有被理解、被連結的需要;了解高質量的陪伴不僅僅是有個人在身邊;了解你可以安撫自己的情緒小孩,讓他得到照料。比如,憤怒、悲傷、無助和脆弱,都是人生裡必然經驗的情感歷程。就如同人生有悲有喜,有高低起落。負面情緒和正面情感,都是環境和我們個體互動之後,回饋而來的信息。當每一種痛苦的情緒,完成被聆聽、被懂、被連結的需求,它便不再緊繃,獲得調節和釋放。
  • 有助戀愛的高冷知識:(愛情)依附理論
    下面介紹一下依附實驗,將母嬰引入一間有玩具的房間,觀察母親離開一會兒再回來過程中嬰兒的反應,發現了四種典型的表現:a.安全型依附:母欲離去時嬰欲挽留,表現出不快樂,母不在時無心玩玩具,母回來後張手希望被抱,被抱一會兒後就要下地接著玩兒。這樣的嬰兒長大後在戀愛中表現較好,包容、諒解、易相處,尊重愛人,不論你需要個人空間還是親近時,他/她都可以給你。
  • 實用心理學:依附理論
    為什麼有外遇時丈夫對元配會冷若冰霜、面若閻羅,但對並不及元配的情人卻曲意討好、柔情似水?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他是通過研究母親與其1歲孩子的互動提出的,因為母嬰關係與戀人關係有著很大程度的類似:在一起時的心理滿足和所謂的分離焦慮;"被無條件接納"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視"的心理需求(如果嬰兒發現母親不理它,就會哭鬧來引起母親的注意,期望母親產生內疚來更好的滿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