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心」有嗎?有了即可開悟

2020-12-23 禪說佛語Gmtoon

「清淨心」:什麼也不想(無念、無住、保持知覺),這樣的打坐就是修行的秘訣。有一人去拜師傅,被師傅點化的當天問自己要做什麼?回復給你就是打坐,什麼也不要想。問還要做別的什麼嗎,回復別的什麼也不用做。那就不用做什麼了嗎?怎麼可能,這時候有疑問的會問很多遍,但得到的結果都是同樣的答案。再後來那人再問做一些其他的事可以做什麼?師傅只回覆說念誦心經、佛號,除了這些還可以抄寫心經,別的就不用做了。在那幾個月時間內那人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他當然忍不住了後來又反覆問著同樣的問題,回復還是一樣的,後來那人就不問了,他打從心底覺得修行沒有這麼簡單。當然那人也沒有用心去打坐。看來真的是大道至簡——生清淨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可開悟。

《金剛經》中佛陀說他成佛什麼也沒有得到,直到現在,那人終於領悟到其含義,我們本自具足,還在索取什麼?要想證得本有的能量,放下一切的外衣(妄想、分別、執著)即可證得。這是達摩祖師說的從根本上修,心為根本。也是六祖所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相關焦點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開悟,是修行者對自心真空法性的覺知,是一種感覺到思想認識的飛躍。這種飛躍,不是通過後天思維——第七識的作用所能達到的,更不可通過第七識所產生的意念——第六識的作用來實現。開悟的實現,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礙的清淨與客觀理智的增長)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結果。
  • 不學佛經也能打坐開悟嗎?
    原創 上果下空禪師學員問:師父好,請問不學佛經也能打坐開悟嗎?上果下空禪師:這個問題其實提的挺好的!密宗講次第,說必須修行能夠達到 有這個福報了,才可以走到禪宗這一塊兒,否則的話是不可以的,那麼這福報是什麼呀?這福報就是說 你有這個福報你才能夠接觸到禪宗這一塊兒;你沒有福報,你是接觸不到禪宗這一塊兒的,那雖然你一開始你沒有念經文和咒語,可是你現在接觸到了,對不對?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不必把「開悟」搞的太神秘,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一、心中無事、心無掛礙,不生任何雜念妄想。佛教禪樂《春歌》裡寫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個人最大的福氣不是家財萬貫,而是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意思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都可以通過修行成佛,只是眾人被貪婪心、怨恨心、不明理之心所蒙蔽,所以才不能夠成佛。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悟道那開悟真的那麼玄乎嗎?有衡量開悟與否的標準嗎?
  • 佛教: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 《金剛經》最富含哲理的幾句話,讀通此經,即可開悟
    《金剛經》裡有幾句有名的話,是我們開悟的助緣。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什麼是有為法,它是相對於無為法來說的,一切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叫「有為法」,沒有因緣做作而產生的事物叫「無為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 修淨宗念佛法門,清淨心是根本
    我們同學,特別是發心學講經說法的同學,你們要發大心,要發作佛的心,十法界我們走佛的道路,不走其他的道路,你才會有成就,你才能真正續佛慧命,廣度眾生。如果這裡面夾雜自私自利,不但不能廣度眾生,不能續佛慧命,怕的是自己免不了墮落,免不了三途果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
  •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02心靜是一種淡然《神照本如開悟詩》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 用清淨心修行對嗎?什麼是無記業、無記心?
    用清淨心修行,對嗎?
  • 佛教:已經開悟的人,身上會有4個特徵,你有嗎?
    開悟的狀態分為多種,如果你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道理,就會有小的開悟,如果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就會有大的開悟,若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能夠明本心,見本性,那就是大徹大悟。學佛之人千萬多,開悟之人能有幾個?我們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悟,可以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一般開悟的人,身上都會有這四大特徵,看看你有幾個?
  • 《楞嚴經》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燃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阿難!
  • 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憨山大師 著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痴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謂妙圓覺心,本無五蘊,良由無明業幻所作,全從妙心所現,故如摩尼隨現五色。眾生不了真心,但認五蘊幻相,故如痴人執珠體實有五色也。以錯認五蘊為我,以覆蔽真體,故為幻垢。今以觀智照破五蘊皆空,故名菩薩。以對待未忘,猶是無明,故真體未顯,若對待一忘,能所雙絕,乃顯絕待真心也。
  • 禪宗的「開悟」到底是怎麼回事?開悟就是得道嗎?
    實際上禪宗和正統的佛學文化,也就是釋迦摩尼佛的教化,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金剛經》裡面,佛對須菩提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金剛經)出。而其實整部金剛經,就是講了兩方面:一個是離相,一個就是修行,二者缺一不可。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心無所住」,真正開悟,只是遲早的事。要想做到心無所住,就需要多讀此經,多理解此經中關於修行的經典名句。今天,就由本文為大家帶來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 佛教:真正的「開悟」人通常有這三個特點,你有嗎?
    介紹在的時代,有很多人崇拜和學習佛教,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得到教化。我們常說啟蒙其實是兩個概念。啟蒙就是啟蒙,啟蒙就是啟蒙,啟蒙是分開的。所謂道是自然法則。如果我們的身、口、心都能符合這一規律,而沒有違反,那就是道。明白法律,看到自己的心,叫做覺悟。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當你開悟後,你會發現,色與空,其實本來就是一體。因為在實際的事物,它始終會有消亡的時候。這句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被世間的任何表象所迷惑。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其實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開悟的人(指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