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景慕
對於影視公司來說,2019年可真是太難了。
和2018年相比,被st(退市風險)的公司由兩家增至4家,有的公司繼續惡化,有的公司由巔峰瞬間跌至谷底。不過,依舊有公司,靠著多條腿走路,不但平穩度過又一年的對賭業績,現金流也依然穩健。
在這過去的2019年,上市影視公司發生了什麼?娛樂資本論梳理了A股25家上市影視公司2019財報,想要看看藏著怎樣的資本故事。
2019年,公司的經營兩級分化依舊明顯,最高盈利和虧損之間相差62億,和上年相差57億相比略有增加。在2019年,完美世界、芒果超媒和中國電影居前三甲,淨利分別為15.02億、11.56億、10.61億;最高虧損則「花落」兩位「老大哥」和一個「爆款製造機」——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和北京文化,分別虧損47.28億、39.6億、23.05億。
很明顯感覺到,影視行業的「大洗牌」,仍在繼續。無論曾經名頭如何,依然要拿業績說話。
綜合25家公司的財報,我們發現,若想收穫一家基本面不錯的公司:
首先,請適當收縮業務,以保證現金流的穩定;
第二,比起大批量生產影視項目,注重項目質量和政策風向更加重要,減少計提壞帳的可能性;
第三,懂得及時止損,當業務遇到嚴重經營問題,選擇轉型,或許會有另一番景象。
近50%公司虧損,現金流卻普遍向好,慘澹之中仍有希望
這25家A股影視公司中,13家淨利潤虧損,8家仍盈利卻淨利下降,4家實現淨利潤同比上漲。在這些盈利的公司中,既有始終保持A班位置的芒果超媒、完美世界,也有憑藉《哪吒》等影視作品一波回血的光線傳媒、鹹魚大翻身的華錄百納等。
在財報中,小娛發現了這樣三個現象:
商譽仍在減值,現金流卻逐漸回暖。
在2018年,影視上市公司中,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多數因為有大量計提商譽減值。到了2019年,這種情況仍在持續。據統計,商譽金額所有減值的公司有12家,有一家公司甚至將商譽減至零。其他公司的商譽無變化。
這表明了,影視公司的高估值無法再維持,市場仍在為前幾年影視的「資本熱」買單。風險在持續出清。
雖然商譽的減值會在短期內影響公司利潤,但當減值過後,才能夠體現公司真實價值。畢竟,評判一家影視公司真正優劣,在於其經營管理策略,以及是否具有產出優質項目的能力。
不過,從現金流肖像來看,2019年的總體情況,要好過2018年。在2018年,在光線傳媒、慈文傳媒,包括芒果超媒等11家公司中,其經營活動流量淨額均為虧損狀態;而這些公司到了2019年,已有9家的經營活動流量淨額扭虧為盈。總的來看,2019年,有19家影視公司,其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其中不乏爆過雷的唐德影視,以及曾巨額虧損的慈文傳媒。
這說明了,在主營業務上,這些公司在經營性業務上可以盈利,項目也獲得了大量且積極的回款,並不再僅僅依靠理財、變賣資產,或者募資等方式獲利。
但是,仍有超過三分之一公司的現金流依然堪憂。雖然主營業務的經營狀況得到改善,帳面上的錢卻並不多,現金及等價物為負。說明這些影視公司依然處於過分擴張,並且不停償還借款的情況中。
質押風險並未減輕。
在影視股持續下跌的大環境下,控股股東的高比例質押,會使平倉、爆倉風險被無限放大。2019年10月,滬深交易所對質押風險以50%和80%進行分層信披制度,細化風險揭示和防控措施,並引入第三方核查機制。
在這樣的環境下,A股市場整體質押餘額已有所下降。影視股的質押率也有小幅下降。但除了華錄百納從100%股權凍結下降至70.8%、新文化從70%降至40.9%外,其餘質押率並無明顯變化,反而華策由2018年的44%的股權質押率,上升至60.5%。
這說明了,股東償還債務的能力依然普遍較弱,並尚未對增量業務的開展保持審慎心態。影視市場仍未完全回歸理性。
一家退市,st增加,出清還在繼續。
連續暴雷的印記傳媒,於2019年10月宣布退市。這是第四家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跌破面值(1元)而被退市的股票,也是A股首家影視面值退市公司。此外,「st」家族新添驊威文化(已改名鼎龍文化),當代東方、中南文化依舊處於被退市邊緣。
但是,儘管鼎龍文化已被st,但其卻在積極向鈦礦業轉型,並在該業務上獲得了已經營收。審時度勢適時轉型,或許也是個選擇。
這樣看來,業務能力欠缺、生產作品能力有限的公司被淘汰的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泡沫持續被擠出。看起來一片蕭條,但長遠來看,此時才是考驗一家公司永續能力的時候。當「毒」排盡,推動低效產能的儘快出清,才會讓過分擴張的影視公司回到健康的經營狀態。
拍網大、開MCN、回歸製造業,對衝風險的一百種方式
在影視行業慘澹經營下,不少公司打起新開業務線的主意。短視頻、網絡電影、遊戲等,成了這些影視公司的熱門新產業;另一邊,一些原本由製造業轉型而來的影視公司,又在計劃著回到老本行。
華誼兄弟:MCN不是救命稻草,定增才是
連續兩年虧損的華誼兄弟,儘管在2019年,淨利潤虧損39億,同比下降262.32%,但在2020年一季報中也表示,已開始布局線上短視頻及MCN業務,進軍短視頻平臺。此外,財報表示,公司參投的英雄互娛遊戲公司,也在報告期內確認了相應收益。
但是,從現金流上看,華誼兄弟在經營上的危機愈發明顯。在2018年,尚可以通過主營業務來獲得營收,同時兼顧投資和分紅,然而到了2019年,華誼兄弟的經營活動淨額同比減少84.48%,現金及等價物淨額直接虧損16億。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活動淨額有所增長。
這說明,主營業務收入已無法覆蓋成本,公司開始依靠變賣資產過活。財報顯示,2019年,華誼已賣出3家子公司部分股權,共作價6.3億左右,並先後以8部影片的應收帳款作為質押,向銀行申請了9.5億授信貸款。
華誼的第二大主營業務——實景娛樂,也並不賺錢。2019年,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版塊營收3467萬元,同比下降76.81%。
再加上在2019年新增的20億短期借款,貨幣資金餘額卻只有5.54億元,完全無法覆蓋一年內的負債。遊戲和短視頻這股風,根本救不了華誼,頂多就是戰略投資。華誼需要的,還是實實在的大量現金流作為支撐。比如通過阿里、騰訊、陽光人壽等王牌「兄弟團」定增的23億。
萬達電影:43億建影院,籤李小璐做網紅,都是一次豪賭
主意打到MCN身上的,不止華誼一家。2020年2月,萬達宣布,將與願景娛樂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印特瑪特,孵化頭部網絡紅人,內容將涵蓋短視頻、電商、直播、廣告、遊戲五大業務版塊。據了解,李小璐就是該機構的獨家籤約藝人。
除了短視頻業務外,由於2019年萬達的廣告收入同比下降22.05%,萬達也將效仿分眾傳媒,在萬達商圈設立梯媒廣告。
作為另一位「老大哥」,萬達電影在2019年實現營收154.35億元,淨利潤虧損47億元,同比減少324.87%。其實,虧損的原因,主要由於公司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為59.09億元。實際上扣除商譽,萬達的淨利潤還是盈利了11.41億元。
從現金流來看,經營活動流量淨額同比下降13.56%,但現金及等價物淨額卻增長了122.76%,為2.75億。初步看來在經營、投資的成本上得到了控制,並收縮了投資規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萬達已經連續兩年,沒有給股東分紅了。
但是不要忘了,2019年萬達電影最大的任務,就是在重組以後,萬達影視完成相應業績承諾。然而財報顯示,萬達影視在2019年實現業績3.01億元,並未完成8.88億的業績承諾。對於地獄開局的2020年,10.69億元的業績或許更難完成。這樣算下來,承擔全部補償責任的萬達投資,或將賠償萬達電影超過14億元。
不知道這家新銳MCN印特瑪特,會不會給萬達電影完成2020年的業績承諾增添一點希望。而萬達在4月發布的,用於新建影院的43億定增預案,或許也是一次抄底豪賭。
華策影視:積極擁抱網絡電影,小紅唇計提減值準備1.7億元
2019年的華策影視,以「走量」取勝,且明顯增加了網絡電影的比重。小娛粗略算了一下,在2019年開機、後期的影視內容共30部,已播出34部。其中上映的網絡電影5部,另有8部在後期製作中。此外,在2020年的上映及開機計劃中,網絡電影有16部,是院線電影的一倍。在所有影視上市公司中,華策主投或參投的的網絡電影數量,是最多的。
2019年的眾多項目,讓前期投入過多,這也是淨利潤虧損14.67億元的主要原因。23.6億的應收帳款和21.3億的存貨,應該大部分都壓在了影視項目上。而網絡電影回款快、回報率高的特點,卻可以為公司減輕一部分現金流負擔。實際上,除華策外,慈文、華誼、光線等公司,均加大了投資、製作網絡電影的比重。
加重高投資回報率業務線的同時,華策也加速了經營不善業務的出清。華策曾4個億投資的視頻電商平臺小紅唇,由於2019下半年的業務轉型,公司對其進行了減值測試,投資計提減值準備1.7億元。
在財報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公司無論是投資還是募資活動,都處於收縮狀態,沒有過大的支出。到了2019年,放開了投資活動和股東分紅,並償還了一部分短期借款。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華策花了1.4億,在浙江購置了非流動資產,用來解決辦公需求和未來經營發展需要。看起來,公司仍有餘力繼續擴張,資金仍較為雄厚,對於未來發展也比較樂觀。在2020年一季度,華策影視也是疫情之下少有可以達到盈利的公司。季報表示,盈利的原因,主要由於報告期內有電影、電視劇確認收入,如《拾光裡的我們》《完美關係》《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以及藝人經紀、遊戲授權、廣告等衍生業務。
驊威文化、鹿港文化:實業你好,影視再見
影視行業的蕭條,也加速不少上市公司的逃離。從財報中的信息可知,一些上市公司正在轉移主營業務重心,收縮影視業務,以期轉型至實業。
由於實際控制人變更,而改名為鼎龍文化的驊威文化,由於已經連續虧損兩年,而在2019年被加上了st,存在退市風險。
財報顯示,2019年淨利潤虧損8.3億,主要由於遊戲、影視業務虧損,以及計提了第一波、夢幻星生園等影視娛樂分公司的商譽減值所致。財報顯示,鼎龍文化將公司5.3億的商譽全部計提減值。目前公司商譽價值為零。
影視業務很慘澹,但對製造業公司的收購和建設卻如火如荼進行著。2019年,鼎龍文化在醫療、旅遊等領域新設了三家子公司,另外增資5.4億元,對雲南中鈦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投資,持股比例為51%。
資料顯示,雲南省鈦礦資源豐富,預計未來十年,國內氯化法鈦白粉年產將達到150-200萬噸,屆時對鈦礦的需求將大量增加。
在鼎龍文化的主營業務表中可以見到,商品貿易的佔比已經超過了文化教育與娛樂業,達到65.43%。
無獨有偶,以紡織業起家的鹿港文化,在被影視資本市場狠狠上了一課之後,決定回歸到紡織業了。在財報中,鹿港文化對於淨利潤虧損9.66億元的解釋,是影視板塊的三家子公司天意影視、世紀長龍以及互聯影視共計虧損6.63億元所致。
其中部分影視項目出現了逾期拍攝或發行延期的情況,讓公司盈利能力急劇下降,應收未能及時收回。此外,公司對天意影視、世紀長龍分別進行完全計提商譽減值共3.4億元,目前這兩家公司商譽價值為零。
這一切似乎都在為鹿港文化專注紡織業,收縮影視業務做著準備。年報中,鹿港文化表示,公司在2020年將回歸紡織主業,收縮影視、酒店等業務,大幅度降低影視項目的投資。
帳面超有錢,他們為何成為「現金奶牛」?
現金奶牛,在二級市場中,指代那些經營情況佳,現金流良好的成熟型公司。蕭條的影視市場中,這樣的公司已經鮮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光線傳媒:中二拯救世界,哪吒拯救光線
2019年最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莫屬。製作成本只有6000萬,卻撬動了50億票房。作為影片的出品方、發行方、主投方,光線傳媒成為最大的贏家。
2019年,光線總營收收入達到28.29億,同比大增89.7%,扣非淨利潤達8.6億,同比上升404.54%。看得出來,扣除了出售新麗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光線的經營性業績大幅增長。
在光線傳媒財報中,影視劇收入前五名的項目收入總額為23.15億,佔總收入81%,分別是《哪吒》《瘋狂的外星人》《聽雪樓》《千與千尋》和《天氣之子》。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若按照以光線投資比例70%來算,光線單在這部影片上的收益就有10-12億元。
收入的確認,也直接拉高了光線的現金流。2019期末,經營活動流量淨額達16.19億,同比增長439.92%。同時現金及等價物淨額也在6.4億。此外,光線傳媒2019期末長、短期借款均為零,商譽也無變化,帳面現金非常充裕,在經營上也趨於穩定。
在項目儲備上,光線預計2020上映的儲備影片有《姜子牙》《八佰》《妙先生》《蕎麥瘋長》等13部,預計製作的電影項目有《大魚海棠2》《鳳凰》《魁拔》《深海》等41部,其中《哪吒2》也在前期策劃中。光線多年苦心布局的動畫電影,看起來終於要迎來爆發期。
芒果超媒:不投資不分紅只賺錢,芒果在憋什麼大招
芒果超媒自上市A股以來,一直是「績優生」,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一直在盈利。作為公司重組上市以來第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芒果的2019年成績單很漂亮。
依靠OTT/IPTV牌照、眾多新媒體平臺渠道,以及業務線龐大,自有生態內即可成本相抵等優勢,讓芒果又一年保持了盈利。2019年總營收125億,淨利潤11.5億,同比增長33.59%。
通讀財報不難發現,在這25家上市公司中,芒果超媒也是帳面上現金最多的公司,現金及等價物淨額高達25.2億,同比增長338.02%。
其實,2019年芒果的現金流要比上年健康一些。儘管18年也在盈利,但帳面上只有投資活動現金為正。到2019年,在經營活動上也有了現金收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高的現金儲備,背後其實是公司對於對外投資、募資的收縮,以及借款的減少,導致了投資和募資活動現金流出的大幅降低,才出現了經營活動、投資、募資活動現金淨額均為正的情況。
芒果超媒應收一項中,較期初增加16.5億元,財報中解釋稱,大幅增加主要來源於新媒體平臺運營和內容製作發行的收入。另外,在2019年,芒果超媒也並沒有重大股權併購事件,只是用5000萬投資了一家廣告公司。
綜合以上信息,普遍來說,可以有這兩種解釋:1、上市公司可能即將進行大規模內部業務擴張;2、資金將隨時轉做他用,甚至現金流是通過關聯交易而達成。
2019年,芒果超媒得到一筆19.8億元募資,這同時也是芒果現金流大幅增加的主要來源。根據財報,募資的主要用項,主要是針對快樂購電商平臺服務、呼叫中心擴建、信息技術系統平臺升級、交互系統、芒果TV雲存儲等新媒體平臺服務項目的建設。
這樣看來,真相或許只有一個:芒果超媒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內部業務投資。不過,也別忘了,當年芒果超媒借殼重組上市的四年業績承諾,2020年是最後一年了。儘管在在前三年,5家打包上市標的全部超額完成,但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能否完成業績,還是個未知數。
( 下期預告:變「賭徒」的北京文化,被前高管舉報後,還能順利等到下一個爆款嗎?唐德終於甩掉了《巴清傳》,可輕裝上陣。而疫情之下,那些上市院線公司,又該如何自救?想繼續聽財報裡的故事,請明天繼續關注娛樂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