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生胸外按壓6分鐘,"教科書式"救人!

2020-12-26 健康界

據新民晚報消息,10月27日,上海63歲的王老伯在參加完同學聚會後突發疾病,倒在街邊失去意識,此時,上海格致中學高一學生盛曉涵迅速上前,對老伯進行持續的心肺復甦,正是救護車趕到前的這場救助,為老伯搶回了一條命。盛曉涵表示,當時「不敢停,真的不敢停!」當時少年怎麼也不肯告訴大家自己的姓名。事後,老人家們通過他的校服問到了學校,原來救人的少年是上海格致中學高一學生盛曉涵。不少網友表示這為少年的做法十分勇敢,運用專業知識挽救了一條生命,為他點讚!

網友還建議:把急救技巧寫進中小學教材!利國利民!

其實,不光是學生們需要學,我們也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識,關鍵時刻甚至能挽救自己或他人生命。

猝死可以通過急救也能挽回生命,但必須要速度快,方法準確,才能達到更好的急救效果。所以當發現猝死的患者時,要在背部墊一個硬板子,而且要把猝死者的頸部直接抬高,而且頭顱必須要往後仰,這樣可以使猝死者氣道比較暢通,然後對其胸部進行按壓,能喚醒停跳的心臟,如果救治時間比較早,方法得當,可以挽回猝死者的生命。

可以把雙手放在猝死者的胸前,兩手疊加,可以按每分鐘100次的這種速度,在選擇用力的時候,必須要力度適合,進行反反覆覆按壓,這樣可以使得猝死者胸部起伏在五釐米左右,把心臟內剩餘的氧氣,以及血液壓到動脈以及心腦,保持這些部位的供血,以及通過胸部的按壓,有助於通氣,但為了達到更好的急救效果,按壓必須要均勻而有力。

如果通過以上的兩種猝死急救,達不到效果,這次必須要果斷採取人工呼吸,因為猝死急救時間特別重要,如果在一分鐘左右,如果不通過人工呼吸,猝死患者的生命體徵會越來越差,就會失去急救最佳的時期。另外,在急救時必須要撥打急救電話120。


相關焦點

  • 高一男生胸外按壓成功救人,他說自己是傻子,我卻被他「圈粉」
    #高一男生胸外按壓6分鐘成功救人#今年10月27日,家住上海的王老伯,今年63歲,原本高高興興地參加同學聚會,哪知道自己突發疾病,呼吸困難,漸漸的失去了意識。胸外按壓輔以人工呼吸。盛同學請老伯身邊的朋友,進行人工呼吸。動作不停,直到醫務工作人員喊「cut」。
  • 高中生「教科書式救人」背後的故事
    高中生「教科書式救人」背後的故事 2020/12/20 20:4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931
  • 跪在平車上1500多次胸外按壓,她溼透防護服將心臟驟停患者救回
    腦出血患者突發心臟驟停,穿著厚重防護服的她立馬把患者扶上平車,跪在移動的平車上不停歇地做胸外按壓15分鐘,贏得搶救時間,最終患者恢復心跳,這時汗水已溼透了她的防護服,跪到發麻的雙腿幾乎失去了知覺……這是3月25日上午,發生在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的驚險一幕,救人的醫生是首義院區ICU
  • 生死時刻,護士跳上平板車持續胸外按壓兩分鐘,78歲大伯被從死亡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吳婧住在浙江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中的王爺爺(化名)今年78歲,神志清晰,跟老伴輕鬆地交談著,絲毫看不出7月初,他曾經命懸一線。有時候,生命就是這麼神奇,生與死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
  • 男子心臟突然停跳,德州醫護千次胸外按壓挽回生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9月13日,48歲的市民張先生去醫院為妻子送飯,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幸得醫院急診科醫護迅速趕到,千次胸外按壓挽回了他的生命。馮靖涵立即對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邊按壓邊向護士下達口頭醫囑:清理呼吸道、建立靜脈通道、準備除顫儀、準備腎上腺素……一道道「救命的指示符」發出的瞬間,護士袁青林也已經將搶救措施實施到位!「除顫儀就位,準備除顫,選擇能量200焦耳!」
  • 熱評|教科書式救人背後是一座城市的英雄傳承
    繼格致中學高一學生盛曉涵後,又一位少年感動上海——就讀於金山區朱涇二小的9歲男孩麻文博。 18日晚,麻文博一家所住的居民樓發生火災。
  • 顧不上防護服會裂開,我給患者胸外按壓30分鐘
    2020-02-02 12:15 羊城派文本整理/羊城派記者 張華圖/通訊員 薛冰妮 朱健敘述者:廣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 易炳昆我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給患者做了胸外心臟按壓,30分鐘過去,穿著防護服的我滿身大汗。
  • 馳援日記|病區胸外按壓30分鐘,害怕!但這是我的職責!
    同時,我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給患者做胸外心臟按壓,30分鐘過去,穿著防護服的我滿身大汗。 下班後,同事問我:「你當時怎麼想的,不怕被感染嗎?」 其實事後想想,我也是怕的,不過當時真沒想這麼多,只知道這個患者必須馬上搶救,這是我的職責。
  • 2分鐘按壓200多次救下一命
    正是這兩分鐘的心肺復甦,為挽救患者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 10月10日上午,在通打工的徐州人老朱因劇烈胸痛,被120急救車送至通大附院,醫院迅速啟動救治程序。就在進行相關檢查過程中,老朱心跳呼吸驟停。搶救室護士周文朕二話沒說,跳上搶救病床火速進行心肺復甦,同時工勤人員緊急將病人拉回搶救室。
  • 300分鐘,3萬次心臟按壓,30名醫生輪流搶救8歲男孩
    △醫護人員輪流為小雨做胸外心臟按壓。病危,8歲男孩暴發性心肌炎9月20日晚,常州市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收治了一名患有暴發性心肌炎的8歲男孩小雨(化名),床邊心臟彩超提示,左心收縮功能下降,心臟跳動乏力,情況十分危急。經過一系列對症治療,孩子的情況有所改善。21日上午,小雨病情突發變化,心律紊亂、血壓下降、室顫,隨後出現抽搐、阿斯發作、心跳驟停。
  • 兩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心臟驟停黃金時間僅有4分鐘,牢記這5步
    儘管救人失敗了,但她們的善舉讓很多網友都紛紛點讚,稱其「醫者仁心」。心跳驟停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心臟驟停最佳的搶救時間就是立刻。心臟驟停的患者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每拖延一分鐘,患者的的生存機率就會下降10%。因此在心肺復甦的時候,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時間就是生命」。
  • 光明時評:15歲少年的「完美施救」彰顯教育評價改革的意義
    遇事不亂,沉著處置,有擔當,有膽氣,更有救人的能力和底氣,少年的勇敢、智慧和謙遜,讓多少成年人折服、感慨:「少年無畏,少年可畏」。  這一次「教科書式」的救人,更讓人們看到上海多年來推進素質教育的成效,折射的是教育評價改革指揮棒撬動的教育高質量發展——少年盛曉涵的成長不是憑空而來,正是有了不惟「育分」更重「育人」的肥沃土壤,讓少年有了全面的素質養成和個性發展。
  • 別嫌長輩囉嗦,轉給在外打工的孩子,也許會救人一命
    》》2016年6月23日,前阿里數據技術及產品部(DT)總監歐吉良猝死。》》2016年6月,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站臺上突發腦溢血去世。同事們都說他這幾年工作太拼,長期加班熬夜,表面看似強壯,實際已積勞成疾。》》2016年6月30日,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金丹被發現在醫院宿舍逝世,年僅45歲。
  • 05後少年「教科書式救人」:這一課上得好
    但這樣的事最近就發生在上海——今年10月末,63歲的王老伯參加完一場聚會,剛出飯店,突然因心臟不適倒地。危急時刻,15歲的上海市格致中學高一學生盛曉涵,從圍觀人群中挺身而出,幫助老人平臥、觀察老人脈搏,並進行體外按壓、指導旁人進行「鼻式人工呼吸」……一系列急救動作很是熟練。
  • 保安突然倒地抽搐,穿運動服女醫生跪地救人,贏得最佳黃金三分鐘
    近日,「運動服女孩」北京街頭跪地救人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在網絡上也受到了不少關注。北京某小區執勤保安突然心臟驟停倒地抽搐不止,遠處跑來一名身穿運動服的女孩,立即對倒地的病人展開施救。朱灝宇醫生抓住了搶救的最佳黃金三分鐘,為搶救這名男子的生命贏得了時間,將這名保安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朱灝宇醫生跪地救人的整個過程,也被監控視頻記錄了下來。從監控畫面來看,這名保安是突然全省後仰倒地抽搐,周圍並無一人,情況十分危急,一分鐘後朱灝宇立即從車內跑了出來,將保安從車底拉出。
  • 28歲男子心源性猝死 一群廣州醫生堅持1.5萬次胸外按壓
    1分鐘100次有效心臟按壓 這群醫護人員按了1.5萬次 在ICU醫生黃世芳趕到之前,陽華獨立支撐了快20分鐘。6點前後,正是交接班時間,剛剛上班沒多久的黃世芳,第一時間就趕來支援。在重症監護幹了10多年,對於監測、搶救等徒手心肺復甦的專業操作,自不在話下。緊接著,趕來會診的心臟外科李小輝醫生也加入到了救援團隊中來,專業的胸外按壓隊伍,龐大起來。陽華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休息。
  • 3歲妹妹墜河6歲哥哥眼看她消失,10歲男孩一個舉動扭轉結局!很暖……
    監控視頻拍下了全程↓↓3歲的妹妹不慎墜河後,一起玩耍的6歲哥哥一直在獨立施救,眼看著妹妹撲騰的小手逐漸消失,他呆住了……危急關頭,一位10歲小學生目睹這一幕,及時跑向大人求助,其家人和熱心村民及時出手相救。
  • 12歲女孩水中命懸一線 釣魚小夥跳入冰河救人
    2020年12月3日,在河南南陽白河中,一名12歲女孩不慎滑入河水中,27歲小夥跳河救人一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一家公益機構決定為救人者頒發5000元獎金。「多虧那個小夥子不顧危險跳水救孩子」事情已經過去10多天,12月16日,說起當時的經過,趙女士心中心存感恩。
  • 女醫生機場跪地20分鐘救人 1個月後目擊者找上門表揚她
    大坪醫院供圖5月18日,江北機場停機坪,一名乘客在擺渡車上突然倒地暈厥,危急時刻,正準備乘機飛往上海的女醫生放棄了登機,跪地20分鐘為其施救。遺憾的是,倒地的乘客未能被救回,但她沒有想到,這一幕被一位江蘇的乘客看到了眼裡。此後,1個多月裡,這位乘客四處託人打聽這名救人的女醫生,最終將其找到,他說,希望代表那趟航班上的所有乘客,親口給這位女醫生道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