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越南餐廳有什麼必點菜?上次去越南旅行,坐著大巴從南寧到河內,然後一路向南,峴港-會安-大叻-美奈-西貢,雖然沒什麼預算,但回想起來這一路真的好吃好玩。
天一冷又想吃越南菜,好像能從一碗粉中能吃到一點熱帶城市的放鬆感。下面推薦幾家我在北京喜歡的越南餐館,以及 7 道經典不踩雷的越南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嘗嘗看!
Pho 火車頭河粉
米粉界神仙打架也不是一天兩天,但真的紅遍全球的只有越南粉。
一碗 Pho,成敗在湯頭,用的牛骨高湯濾掉層層牛油和湯渣後,湯色清澈,風味深邃。埋入飛薄生牛肉片,汆燙15秒,最後用新鮮薄荷香草增加清爽。
我最愛的北京Pho店關門後,這家ROLLBOX也可以試下,米粉爽滑,牛肉筋道,有滋有味,卻也清清爽爽。
冬天吃一碗,舌頭到腳趾都是暖暖的。
Banh mi 越南三明治
Bánh Mì就是用法棍做的越式三明治,在越南通常是阿嬤推著小車在街邊賣。
法國人將法棍帶到越南,越南人試著用鬆脆的麵包搭配風味濃鬱的亞洲餡料,用魚露和美乃滋混合塗抹,我最喜歡Bánh Mì的一點就是,它根本沒有固定配方,任何肉食都可以塞進去,肉丸子、豬耳朵、滷肉、泡菜……大概法國人永遠想不出法棍可以這樣吃。
配上一杯香濃醇正的越南咖啡,就是我最懷念的西貢街頭味道。
Qua Cam 青木瓜沙拉
去東南亞,每個國家都能吃到青木瓜沙拉,泰國的版本重酸重辣,越南走酸甜路線,少油多素,相比之下適口自然許多。
未成熟的青木瓜去皮切絲,漂洗過後拌入胡蘿蔔、九層塔和小米辣,頂部撒上大把花生碎;嚼起來韌勁十足,檸檬汁與魚露的香氣層次多樣,口感卻非常溫柔。
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青木瓜之味》,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Cha Gio 春卷
五道營這家店開了好幾年,依然時不時會來吃,除了河粉,春卷和小吃拼盤也做得不錯——甘蔗蝦、炸豬肉春卷、香蕉蝦卷和烤雞翅。
春卷在越南語中,被稱為「裹起來的沙拉」,豐富餡料透過半透的米皮,擁有粘糯爽脆的雙重口感,點睛之筆在於琥珀色的魚露蘸料,味道甜鹹又帶鮮味,搭配著一起吃,作為健身餐也完全OK。
Bo Kho 越式燉牛肉
Bo Kho就是越南改良版的勃艮第燉牛肉!加入了檸檬草、茴香、八角和肉桂,做出來的五香肉湯融合著東南亞的異域風情,喝起來不油膩,回甘裡還有一絲清甜。
越式燉牛肉也搭配抹了黃油法棍,吃的時候用麵包吸飽湯汁,如果你喜歡這道菜,我也在家做一遍把食譜發上來。
Banh pudding 越南布丁
SUSU還開在胡同裡的時代,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有印象,那時候我還在當實習生,第一次去吃老闆請客,飯後大家說吃點甜品,才嘗過這種越式布丁。
越南的甜品受法式影響很大,再從當地特產和熱帶水果中尋得更多靈感,比如法式焦糖布丁,會加入班蘭葉和越南咖啡,Q彈滑嫩的蛋奶布丁,裡面有甜苦平衡的咖啡風味。
Ca-phe 越南咖啡
#越享濃香醇 一杯G7好#
G7進口3合1速溶咖啡,嚴選咖啡種植地,手工採摘篩選咖啡豆,使用古老的烘焙秘訣保留完整的咖啡本真香。熱水衝泡即刻呈現一杯香濃柔滑、回味悠長的純正越南咖啡。
喜歡濃厚口感,每份就加 75ml 水;喜愛喝微甜一點,可以加 120ml 水,儘快享用,保證最佳口感!
後來回想起在西貢河內的那段時間,那种放松感,來自城市、人、還有喝咖啡的方式。
不需要網紅店,就在路邊開張,一輛小推車,一張塑料凳,一杯咖啡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