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種沉澱的記憶,更是人類社會的進取和升華。談及文化,必首先提及中國的書法。
中國書法是漢字延續五千年中華文脈之根,漢字始終是中華民族最基礎、最根本的載體。
中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壤,而我們每個人,則是土壤裡生發的一粒種子,汲取有營養的空氣,吸吮土壤的福澤。
全民族文化的自信,也讓我們更加理解、認識、融合外來的文化,使中國文化穩步地走向世界。
怎麼學習書法?什麼年齡適合學習書法?成為近代書法人傳承的思考話題。
近年,在全國興起書法熱。軟筆書法展覽、硬筆書法展覽,都積極地如雨後春筍,鋪遍各大城市,鄉鎮。
河北霸州詩書畫的傳承,也同樣在經歷幾十年的斷流之後,湧現出一批熱愛詩詞書畫的傳承隊伍。如「霸州古風詩社」、「霸州翰林書畫院」、「霸州硬筆詩書畫協會」「霸州勝芳詩書畫協會」、「霸州市信安詩書畫協會」……
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前人創造歷史,後人就要接續歷史。
很多詩書畫協會裡的主力人物都已經在六十歲之上的居多。我老師霸州翰林院的楊振明老師總跟我說:「書法要寫好,必須從小寫。作為書法教學者,你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小手,讓他養成習慣性,來握筆,來喜歡上筆。
人的器官是有記憶的,你從小愛吃的菜,喜歡的玩具,家鄉在哪?都會讓你有很深刻的記憶。這種記憶會跟隨你一輩子。老輩人有句「三歲看老,」「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都有這個道理。
學習書法,同步於認字,我認為最好的年齡真的得從六歲,就可以開始了。對於寫字,我也有一些想法,運用到了書法教學中,並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現在分享給大家一點小心得。幾年前,我收了一批開始六歲以上的孩子,學習寫字。首先,他們來時,我沒有讓他們拿筆,而是先學習「打坐」!對!「打坐」!很多人會問?這是什麼意思?
不靜心,寫出來的筆畫會粗細不均勻,甚至東倒西歪,跟颳風的差不多,那筆很不不聽話呀!
古有高僧佛念經打坐。練家子會早打拳,晚練字,睡前打坐。瑜伽師會打坐靜靜心。修禪人會打坐,從內心發下菩提心,修得如意果。
道不是讓孩子們來打坐念經,能堅持靜坐,身不動,心穩,手自然會穩下來,筆也會聽話起來。老師說過:練字就是修行!老輩的書法人說的一定是有道理的。
賣油翁的一句「唯手熟爾」,告訴我們熟能生巧的規律。同時,「字全在流顧之間」沒有靜心,沒有意念的定力,很難做到堅持。
我老媽八十幾歲了,歲數大了,身體也越來越差。前兩年,小腦萎縮有點嚴重,會經常害怕,離不開人。大夫開的藥方只能是吃藥維持。
母親是個樂觀的人,從小讀過私塾,認得一些字《三字經》、《四字經》之類的。從小也學過毛筆字。時間久了,長大也沒再寫過。
我和姐商量,聽說寫書法的老前輩都歲數不小了,常寫字,心手合一,不僅陶冶情操,更是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絕佳妙方。
據說歷代書法人平均壽命約80歲,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文徵明89歲…
我們就給母親準備好了紙筆,開始學習練寫毛筆字。
練字之前,我們哄著母親一起放音樂,打坐!背《四字經》。過了幾天,我們就開始用毛筆描紅。漸漸地她每天堅持寫字,身體越來越好,她還經常督促我們要先讀書靜心、再寫字。
常練篆書可補腎養精,強筋健骨,增強記憶力。常練隸書端莊大方,神韻內斂,可益肺固表。常寫楷書筆法沉穩,可培育脾胃之中氣…
105歲高齡的馬老在病床上完成了《夜譚續記》。馬識途文學獎設立於2014年,是馬識途先生在百歲生日之際將書法義賣的230多萬元捐贈給川大教育基金會設立而成,用於資助和獎勵熱愛文學但家境貧寒的大學生。2019年1月,馬老再次舉辦書法義展,並將義賣款項105萬元再次捐贈。自獎項設立以來,已累計獎勵支持了96位川大學子,共支出獎金22萬多元…
這便是書法修行人的因因果果。今日練字,開始走起啦…
練字修心養性,同時也是一種修行。安然度今生,花開靜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