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的服飾為何都是青色?這和流行有關嗎?

2020-12-26 麗娜聊歷史

在很多清朝的電視劇裡,清朝官員或者貴族的官服顏色都很統一。無論是貝勒親王還是六九清,朝服的顏色都是藍色,就連各家的朝服也不例外。清朝入關前,官員和貴族的長袍色彩鮮豔,分為幾種顏色。但是清朝入關後,為什麼清朝的皇家官服要用石青色呢?這有什麼講究?認真來說,清代官員貴族的官服顏色與五行學說有關。

首先,我們需要講一下五行相等的說法。在中國古代社會,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五行屬性。春秋戰國時期,鄒衍把中國的土地劃分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的原理解釋朝代更替的規律,正式把五行放在政治領域的首位。按照鄒子的理論,夏屬母德,商屬金德,周屬火德,秦屬水德,五行相等。漢朝也屬於霍德,所以有一句話叫「天意不絕於傷害漢朝,昭烈皇帝承襲西川大制」。

此外,每個朝代的五行屬性也直接影響著每個朝代服飾的顏色。據記載:「歷代不同。夏青、商柏、周馳、秦黑、韓馳、唐裝黃。每個朝代的主流顏色基本上決定了長袍的顏色。比如秦朝統治時期,從官員的官服到士兵的制服,幾乎都是黑色的。在這個階段,各級官員和貴族的官服顏色等級還沒有出現,官員和貴族的官服顏色是一樣的。

三國以來,曹魏政權出現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為了適應不同等級的官員,出現了紫色、深紅色和綠色三種皇家長袍,供貴族和官員使用。但是各自顏色的長袍之間並沒有嚴格的限制。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隋唐時期,巢父的色彩等級制度完全形成。據記載:「以紫、藍、綠為命,居隋帝時制於唐朝。」

在《明史》和《文獻通考》中,都有關於服裝顏色的記載:「三武之上紫,金玉之帶。四衣深五衣淺,配金腰帶。六套是深綠色的,七套是淺綠色帶銀帶的。八品穿深綠,九品穿淺綠,覆石帶。庶人合併了銅帶和鐵帶。徐是綠的,是白的,屠夫是肥皂,士卒是黃的。」除了官員和貴族,就連農民、商人、軍官和軍隊的著裝顏色也受到嚴格管制。宋朝統治時期,雖然對長袍的等級做了一些改變,但總體上繼承了唐朝的模式。

《舊唐書》記錄:「4個以上產品為紫色,6個以上產品為深紅色,9個以上產品為綠色。」為了鼓勵文人科舉,宋朝還出現了「滿腹朱子貴,做學問」的詩句。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巢父的色彩體系已經完全成熟。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政權都採用了帶有色彩的中原模式。明朝建立後,貴族和官員的皇家長袍得到改善,紫色被廢除。按明代服飾制度規定:「一品至四品,袍服;五至七品,綠袍;八品九品,綠袍;無雜官,袍服腰帶同八品以下。」明代官服的顏色分為紅袍、綠袍和綠袍,其中紅袍是中高級官員的象徵。明朝統治時期,許願官員「儘早穿紅袍」是一句著名的吉祥話。皇帝上朝時,九清和科道嚴觀六部的朝服顏色完全不同,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景象。

但清朝入關後,紅袍綠袍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清朝官員貴族的官服以黑色或藍色為主,連後宮嬪妃和皇妃的官服也不例外。我們需要看看清朝入關前的歷史。清朝的前身是後金政權。後金政權是北方漁獵民族建立的。後金政權建立初期,沒有統一的顏色。從努爾哈赤等貴族的服飾記載來看,當時基本都是隨意穿衣服。

但是皇太極繼承了可汗的地位後,他不願意只做一個遊牧政權的可汗,而是渴望成為像中原王朝皇帝一樣的統一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在這種背景下,皇太極開始積極向明朝學習,比如官制、後宮制等等。甚至明代貴族和官員服飾中的補語文化也被後金政權充分借鑑。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為清朝。為什麼要用清?

因為根據五行的說法,明朝屬於五行中的火德,皇太極用清(含水)為國號,具有以水滅火的寓意。皇太極在建立清朝統治時,還規定了后妃、貴族、已婚婦女和官員的長袍顏色,這些顏色必須採用五行中與水的屬性有關的顏色。一段時間,清朝貴族和官員的朝服顏色主要是黑色和藍色,因為這些顏色在五行屬性中屬於水。

根據清初一系列貴族和官員的畫像,清初對長袍的顏色沒有統一的規定。比如康熙朝,九王公殷宓的畫像穿的是藍色的四爪龍袍。在第十四任尹稚王子的畫像中,他穿著黑色的四爪龍袍。康熙皇帝自己的袍子大多是藍色的。即使在《新唐書》的畫像中,官員的官服依然呈現出藍、黑、青色相互呼應的狀態。由此可見,此時的巢父的色彩仍然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

乾隆年間,為了解決皇袍的顏色問題,體現了清廷的威嚴。清朝頒布了《宋史》,對房屋規格、服裝顏色、食品規格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根據會議守則的要求,所有官員和貴族的皇家長袍都必須由石藍製成。後宮嬪妃和皇妃的官服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執行的。換句話說,從乾隆年間,清朝的官服就開始統一了。從清代中後期流傳下來的畫像來看,所有人的長袍都採用了石青色的標準。由於貝勒親王、六部九大臣、地方督撫和八九品的官員都採用了相同顏色的官服,清朝逐漸形成了以色看頂、辨官的傳統。每一層的澆頭顏色不一樣,卦上的圖案也不一樣。清朝滅亡後,石藍色的皇家長袍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歷史悠久,許多電視劇都有明顯的錯誤。比如一些影視劇裡,連紫色的巢父都出現了,這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清朝入關以後,清朝官員的朝服,為何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夏青、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飾黃」。每個朝代主流顏色基本上決定了朝服的顏色,例如秦朝統治時期,從官員的朝服到士兵們的軍服,幾乎清一色的黑色。在這一階段,各級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顏色等級制度還沒有出現,官員、貴族們的朝服顏色一樣。
  • 清朝入關以後,為何朝服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
  • 清朝入關以後,官員和貴族的朝服上,為何必須使用披肩?
    披肩上的樣式和圖案,也完全不一樣。那麼,到底什麼是披肩,清朝入關以後,為何要全面推行披肩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披肩屬於清朝服飾制度的一部分。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各國的貴婦們,已經開始流行披肩。截止明朝統治時期,從目前遺留下來的各種畫像來看,屢屢出現朝廷命婦佩戴披肩的畫像。但是,請注意,在清朝入關之前,中原王朝的男性們,並不佩戴披肩。無論是文武官員、皇親國戚、朝廷勳貴,都沒有佩戴披肩。清朝入關之前,前身是崛起於東北地區後金政權。公元1616年,後金政權在瀋陽城建立。 起初,後金各方面的制度都非常簡單。
  • 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引言:清朝對於官員的著裝有著嚴格規定,不同品秩的官吏,衣裝是不一樣的。官員上班的時候,不能自行更改的裝束。通過觀察一個官員的著裝,很明顯地分辨出其等級和社會地位,一目了然。具體來講,包括外衣圖案、帽子、帽子上的頂珠、珠子上的花翎、衣服上的補子,不同品階的官員,均不同。在清代,文武官員一共有9品18級(每一品包括正、從兩級)。而在服飾上,每一品級都有各自的特徵。
  • 道教服飾為什麼是青色的,竟然與我們的中華文化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電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道教的衣服顏色大多都是青色的,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沒想到是跟我們的中華文化有關,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青色,一般是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的顏色,當然他也可以指黑色。
  • 為何我國殭屍都穿著清朝官服?專家:不是迷信,這是有道理的
    但是這並不會阻擋看恐怖片的熱情。中國殭屍片也屬於恐怖片的一種,不過這裡面還摻雜著搞笑的元素在其中。中國的殭屍片起源於香港,拍了許多部成功的殭屍片,其中以林正英的系列題材最為出名。不過大家應該都會注意到,為何片子裡面的殭屍都會身穿著清朝的官服呢?為何不是其他朝代的官服呢?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講究不成嗎?
  • 為何電影裡的殭屍,都穿著清朝官服沒有其他朝代的?和一個人有關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電影中的殭屍形象並非編劇獨創的,我們知道林正英是香港殭屍電影的開山鼻祖,他在1985年所拍攝和主演的《殭屍先生》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界第一部殭屍片,後世所拍攝的殭屍電影都是以林正英的殭屍電影為模板的。
  • 西方眼中的中國服飾史:清朝的服飾藝術和手工業
    清朝實行九品官制,以服飾上的頂珠、玉墜牌子和腰帶區別官級大小。清朝官吏佩戴的頂珠分別是:一品官員用紅寶石;二品官員用磨製好的紅珊瑚;三品官員用透明的藍寶石;四品官員用不透明的青金石;五品官員用透明的白水晶;六品官員用不透明的白色貝殼(硨磲);七品和八品官員用其他裝飾;九品官員用鏤花金。皇帝有時也會賜予官員特殊裝飾,比如在他們的帽子上加花翎。」
  • 這才是清朝官員真實形象:個個官威十足,和珅真實容貌堪比四大美男
    現在有很多的影視作品內容多為清宮戲,而清代的服飾與唐、宋、明有很大的不同。清人穿馬褂,官員還要佩戴朝珠。那麼歷史上的清朝官員到底都是啥樣子呢?這裡來看下5張清廷的老照片,它們反映了當時官員的真實形象:與影視劇中差別大,圖5才是真正的和珅。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在官階這一塊,我國自古以來好像是約定俗成一般。普遍存在著一個觀點,那就是官員的地位會比平民百姓高。這種觀念的形成自然而然有許多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觀點就是:要麼升官發財,要麼匡扶社稷,一心為民。古代的官員,大多都是這兩種,並因此形成兩種鮮明的對立。
  • 道教服飾為什麼多是青色?竟然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關!
    青色,即指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也指黑色。形容湖水為青色時,青色指淡藍色;形容大山是青色時,青色指青綠色。關於青色,更有成語「滿頭青絲」形容滿頭黑髮。道教崇尚青色,黑色也是青色的一種,道士頭戴黑色(青色)的冠、巾,代表著頭頂青天。道士服飾,在道教早期無有定製。
  • 清朝皇帝和官員都帶什麼樣的佛珠?
    這種珠串在文玩圈中俗稱手持,其珠數為18-54顆不等,常配有雍容大氣的墜飾和流蘇;佩珠,即戴在手腕上的佛珠,也就是上面我們說後來發展成手串的念珠。佩珠在文玩界俗稱手串,珠數以18顆子珠最為常見,這也與當今文玩手串的珠數相差無幾,由佛教佩珠演變而來的手串在清代宮廷裡就已經開始流行了。掛珠,即掛在脖子上的佛珠,通常由108顆子珠穿成,並配以佛頭、隔珠、弟子珠。
  • 隱藏在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背後的秘密之青色
    於是,時間一長,我國也就逐漸形成了以青、赤、黃、白、黑這五種顏色為「正色」的色彩體系了,而這五種顏色也算得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五種「底色」。下面進入我們今日的正題,青色。青色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顏色,通常象徵著堅強、希望、古樸和莊重。但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它通常指的並不是單一的某種色彩,而是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 影片中,為何我國殭屍都穿著清朝官服?專家:並非是迷信
    導語:影片中,為何我國殭屍都穿著清朝官服?專家:並非是迷信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林正英主演的經典殭屍影片,裡面的殭屍無一不是穿著清朝的官服、留著清朝的小辮子、戴著清朝的官帽,一切都是清朝的打扮。再加上當時林正英主演的殭屍片也是比較出色,讓人看了意猶未盡,因此清朝樣式打扮的殭屍就成為了經典形象。為什麼殭屍都穿著清朝的官服呢?其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專家對此表示,並非是迷信。首先,殭屍最早起源於明清時期,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鬼怪。根據民間傳說,殭屍的穿著以及造型就只有明清時期的造型比較符合。
  • 清朝官員的帽子種類很多,形狀各異,用處不一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過古代的官員上朝時的樣子,但是不管在哪個朝代,他們上朝時的衣服,帽子似乎都是同一個款式的,其實,這就像我們現在的校服一樣,他們上朝也需要穿特定的衣服,這樣顯得比較正式一些,當然也是一種對皇帝的尊重。
  • 老照片裡的清朝官員,看起來與電視劇所演相差巨大
    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唯一一個留下照片的王朝,現在我們每天都在看清宮劇,電視劇中的清朝官員總是穿著華麗,也非常的威嚴,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是如此,看看這一組老照片,可能對當時清朝官員有真實的了解
  • 為何清朝官員都會選擇餓著肚子上朝,口裡還會含著一片人參?
    在各類古裝劇中,我們常常看到大臣們集體上朝的情景,場面有時候極其壯觀,但古代大臣上朝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參加早朝。根據史實記載,清朝官員必須三品以上才有資格面見聖上,除了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個時期必須每天早朝,其餘君主一般是十日一朝,每天上朝的人數也是隨時改變。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深度揭秘】中國服飾變化萬千,為什麼道教服飾卻酷愛青色?
    小虎這就疑惑了,服飾的不斷演變,色彩的不斷跳躍,為啥咱們道教服飾卻如此專一,千百年來依然酷愛青色?道教崇尚青色,青色,即指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也指黑色。《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木生火,火生丹。
  • 清朝服飾,旗袍文化,款式多變
    清兵入關時,清朝男子身穿長袍馬褂。婦女也是滿族服飾、漢族服飾都在穿,整體服飾風格以長袍為主。到清後期很多滿族人也效仿漢族的穿著,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記載。而在貴族中的漢人也效仿滿族的衣著風格,各種各樣的服飾,如裙子、圍巾、大衣、雲肩、腰帶等。在服裝概論這門課程裡,有對旗袍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