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楚越
從一月十八日起,就有益力礦泉水龍門工廠停止生產瓶裝礦泉水的消息傳出,至一月二十二日,益力礦泉水母公司,礦泉水行業的巨擘達能集團終於向中國進行了確認,證實了益力瓶裝水從中國撤退這個消息。
一月十八日上午,龍門縣和益力公司共同舉辦了一場招聘會,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原龍門縣益力礦泉水工廠的工人進行安置和再就業。這次招聘會,縣內外共有十五家工廠和企業出席了招聘會,為被遣散的工人們提供了三百多個工作機會。就在當天,有上百位工人來求職,而其中應聘成功的有近九十位!
那麼在中國已經有三十多年品牌史的益力礦泉水為什麼會在既沒有曝出醜聞也沒有出現水質問題的情況下忽然就停產了呢?說起來,這也並不是偶然。
益力這個品牌從一九八三年就成立了,到如今,也有了三十多年歷史。這三十多年間間,益力也有過輝煌,二零零三年和二零零六年,它曾獲得過中國品牌的榮譽,在其官網上,益力還介紹自己是中國前十的礦泉水品牌。然而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的礦泉水市場已經很難見到益力礦泉水的身影了。不管是在大中型超市還是小商店裡,都少有益力礦泉水的售賣,只有在電商平臺上,才能搜索購買到益力礦泉水。由此看來,益力礦泉水停止生產瓶裝水並不是突然之舉。
近年來,我國礦泉水行業競爭激烈,高端品牌出現了百歲山、恆大等,中端礦泉水有怡寶,低端礦泉水的競爭更加激勵,出現了冰露、農夫山泉、康師傅等礦泉水。在這樣的情況下,益力礦泉水佔據的市場份額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近些年來,益力礦泉水在中國的發展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沒有廣告的宣傳,也沒有口碑的支持,益力這個品牌本身的品牌效應又小的可憐。因此,益力瓶裝水的停產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了。我們可以看到,益力瓶裝水在中國市場的撤退是悄無聲息的,網頁上關於這個的消息寥寥無幾,並未在礦泉水市場發生什麼大的波瀾。可見,益力瓶裝水停產這個決策的正確性。
益力瓶裝水停產的同時,還有消息稱,乳製品品牌伊利將接手益力在龍門的礦泉水工廠,進軍礦泉水行業。關於這個消息,龍門工廠的工作人員並未承認,稱並沒有聽說伊利接手龍門工廠的消息,也不清楚是否有新的公司進駐龍門工廠。關於龍門工廠的的處理,益力母公司達能集團表示,該廠仍然屬於達能,他們正在尋找買家接手工廠。
中國礦泉水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已經形成品牌效應並佔據市場份額的企業就有十幾位,乳製品企業伊利和可口可樂公司也有向礦泉水行業進軍的意向。可見,未來中國礦泉水市場上的礦泉水品牌會更加繁多,礦泉水企業的更迭也會更加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