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環渤海百年內建成這四條跨海大橋或隧道,將成為世界級灣區

2020-12-23 一起旅行去呀

#大連頭條# 再過一百年沿渤海灣或許會修建4條跨海大橋或海底通道!

第一條為山東蓬萊到大連旅順的跨海大橋,一半海底隧道超級工程,總長度在110公裡!如果建成將成為全球最長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這個項目也多次被探討過可行性,近年最有可能實現的項目。

第二條為大連的瓦房店到葫蘆島綏中這條線路,長度大約98公裡,這條路將至少縮短了兩地2/3的距離,一小時了可達。

第三條河北唐山到山東東營的海底隧道,也近98公裡!

第四條就是山東東營到龍口的跨海大橋,總長度為90公裡。

這四條線路如果建成,渤海周邊省市完全盤活,一百年後,環渤海經濟圈會成為僅次於粵港澳第二世界級經濟區!倘若中國GDP再翻一翻,這些設想一百年能實現嗎?#我要上頭條#

相關焦點

  • 渤海海峽應該修建跨海大橋,還是應該挖掘海底隧道
    渤海海峽位於中國這隻雄雞的咽喉處,北面是遼東半島,南面是山東半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渤海海峽寬109公裡,其實不算太寬,可一直以來從山東到東北都需要繞道河北,沒有把渤海海峽這個戰略要道利用起來。渤海海峽可以仿照杭州灣,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從蓬萊到旅順,中間可以造幾個人工島嶼,降低點難度。以中國目前的基建能力,渤海海峽跨海大橋並不難修建,還可以建成公路鐵路兩用橋。渤海海峽也可以效仿英吉利海峽,挖掘海底隧道,可以從煙臺大連兩頭同時開挖,挖成寬10米,高5米的大通道。
  • 杭州灣新區是一座對標世界級灣區的城市,韜光養晦多年,已呼之欲出
    寧波杭州灣新區,一座對標國際灣區的城市 在百年前,誰都無法想到上海會成為東方明珠,東亞中心;幾十年前,誰都不敢預測深圳將崛起為超大型「人造城市」,擁有超200家上市公司!如今,傳奇再續:杭州灣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區域的內灣,將崛起中國第一大核心城市群。灣區時代,呼之欲出!
  • 海鹽又一座跨海大橋!「通蘇嘉甬」鐵路跨海大橋鑽探工程啟動!
    海鹽人期盼的蘇嘉甬鐵路終於又用了新的進展這條鐵路在海鹽縣城設立西站那麼具體線路呢?站點到底設在哪兒呢?是不是有點激動陸地和海上同時動工蘇嘉甬鐵路的建成指日可待效果圖也隨之曝光據了解,通蘇嘉甬鐵路線路起自南通市南通西站,與鹽通鐵路(連接江蘇省鹽城市與南通市的高速鐵路)正線貫通,向南跨過長江後,經過蘇州市、
  • 山東和遼寧間只有100多公裡,如果修建大壩,渤海能變成淡水湖嗎
    當然,不僅如此,海上的跨海大橋也是越來越多,包括膠州灣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港珠澳跨海大橋,都是在海上建設的巨無霸通道。就標題的意思,如果在山東和遼寧間建設一個超級的大壩,也就是把渤海和黃海通過大壩的形式分割開來,這樣渤海就成為了中國的一個大湖。
  • ...開工設計專家:金塘海底隧道為何是世界級工程,它的建設難在哪裡
    說到金塘海底隧道,陳小全表示,金塘鐵路單洞隧道全長16.2公裡,海底盾構段長11.21公裡。無論從水下盾構隧道長度還是盾構橫斷面規模,都屬世界鐵路之最,開挖的每一米,幾乎都伴隨著世界級難題的技術攻關。其作業難度具體表現在以下五方面——地質條件差。
  • 剛剛,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青島迎來「雙隧時代」!
    確切來講,世界範圍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始於上世紀的 40年代——1942年,日本在關門海峽修建了第一條海底隧道。此後的近八十年裡,全世界範圍內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儘管難度係數很大,但作為一種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的非常安全的全天候海峽通道,海底隧道幾乎成為被水系阻隔的國家或城市的首選陸陸接駁方式。對於這個「大膽嘗試」,青島走在了前列。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總長度達到55千米,剛開通就成為「網紅橋」
    世界上有許多道路和橋梁,過去,橋梁被用來橫跨河岸,但現在橋梁可以建在河上、山谷之間或海上,近年來,中國建造了許多世界著名的橋梁,比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橋在中國,即蘇南的丹昆特大橋;世界上最高的橋梁也位於中國,即雲貴交界的北盤江大橋,事實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總長度達到55千米,剛開通就成為
  • 杭州灣將建一座跨海鐵路大橋!通蘇嘉甬鐵路海上鑽探工程正式啟動
    而今,通蘇嘉甬鐵路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再次向這片神秘深藍發起挑戰,建設世界最長、設計時速最快的跨海高鐵,大大縮短滬、蘇、嘉、甬城市間的時空距離,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注入強大活力,這又將是一項載入史冊的世界級工程。
  • 中國首條時速350高鐵海底隧道,連接了這條名字「最有趣」的高鐵
    渡海不僅需要建設海底隧道,還需要建設很多跨海大橋,因此,僅建設海底隧道就有17座,新海大橋有33座,其中,從北侖到金塘段的這條超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最大埋設深度78米,預計整個鐵路將於2025年開通,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速鐵路隧道。
  • 挑戰世界難題 浙江同日開建三座世界級大橋均為「武漢設計」
    12月22日,浙江省舉行「十四五」綜合交通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其中同時開工的西堠門、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和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等三座世界級大橋,均為在漢央企中鐵大橋院設計。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為主跨666米混合梁斜拉橋,和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一樣,公鐵平層布置。為適應地形,中跨採用鋼箱梁,邊跨採用混凝土梁,將成為世界上首座三箱分離式混合梁斜拉橋。
  •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杭州灣新區將成為閃耀新城!
    在建的國內首條杭紹甬智慧超級高速公路、新區一類通航機場以及正在規劃的滬嘉甬跨海鐵路、杭州灣跨海二通道、寧波至新區城際鐵路等大型交通設施,使新區與周邊城市群實現1小時「同城化」發展。
  • 三座跨海大橋,兩個城市經濟圈,其中一個將擠入世界頂級經濟圈
    膠州灣大橋其中,我國還有三座更高30公裡的跨海大橋, 這些跨海大橋的建設不僅改變了通過天險的道路,也改變了當地的生活水平,在經濟方面也發展得更快,兩座橋的建設成為了國際上最有競爭力的都市圈。杭州灣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從北到浙江嘉興海鹽,從南到寧波慈谿,全長36公裡,是除中國青島膠州灣大橋、珠港澳橋外的第三長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成立直接將上海到寧波的距離縮短了120公裡,在滬杭甬之間形成了兩個小時的「金三角」交通圈, 其中上海和溫臺地區的距離也大幅縮短
  • 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最大跨公鐵兩用橋,77公裡鐵路誕生兩個「世界之...
    長江網8月4日訊8月初,由在漢央企鐵四院總體設計、中鐵大橋院參與設計的一條世界級越海鐵路——甬(寧波)舟(舟山)鐵路接連傳來好消息。四天之內,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和西堠門及桃夭門跨海大橋初步設計方案,分別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陳政清領銜的專家組評審。
  •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名字常會被人誤會,修建難度並不輸於港珠澳
    就像是在近些年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在當時建造過程中,我們國家的基建人員也是解決了很多的世界級難題,畢竟這項工程的建設難度也是非常之大,不過這也只是近些年才修建完成的跨海大橋,那你們知道哪一座橋梁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嗎?
  • 世界最長、設計時速最快的跨海高鐵,今天在海鹽海域打下「第一鑽」!
    ,曾經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因其建設之難,被載入史冊,譽為「世界第一跨」。而今,通蘇嘉甬鐵路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再次向這片神秘深藍發起挑戰,建設世界最長、設計時速最快的跨海高鐵,大大縮短滬、蘇、嘉、甬城市間的時空距離,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注入強大活力,這又將是一項載入史冊的世界級工程。
  • 中國四大跨海大橋,三座位於南方,還有一座在山東!
    進入21世紀,中國對於跨海大橋的建設十分重視。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四大跨海大橋,看看你們是否都熟悉!第一條跨海大橋,可以說是被大家遺忘的大橋,它就是東海大橋。大家是不是很陌生,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過這個大橋!首先我們來講一下為什麼要建設東海大橋,它其實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跨海大橋!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在中國建成,全長55公裡,破金氏世界紀錄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一起來看看。世界上最長的大橋就是我們中國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還破了金氏世界紀錄。這座大橋花了6年的時間籌備,9年的時間建設好,在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行,建設難度非常的大,由33節巨型鋼鐵管道、每節有180米,重8萬噸,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高明大橋至富龍大橋段部分節點年內建成
    當日,調研組先後來到中山路隧道、下六川橋、躍華路隧道、三洲滄江橋和富龍西江特大橋等佛山一環西拓南環高明段的重要節點工程。在中山路隧道施工現場看到,幾臺壓路機正在來回壓實攤鋪平整路面,數名工人冒著酷暑炎熱加緊建設道路兩側的排水溝和電纜槽等附屬工程。目前該工程已完成95%以上,預計今年5月底實現隧道通車目標。
  • 從埔高速、南中特大橋有望年內開工
    具體來說,東曉南高架快速路上有一個沒有使用的接駁匝口,就是預留對接廣州環城高速東南環的。未來這條快速通道將從東曉南高架連通環城高速東南環,然後跨越珠江、洛溪島、南浦島,專線直達廣州南站,預計投資120億元。目前,從東曉南路到廣州南站,最快的路線是從三滘立交上廣州環城高速,然後在東沙立交轉東新高速,到廣州南站立交下到漢溪大道西。
  • 浙江投資百億建的跨海高鐵,創造了兩個世界之最,預計2025年通車
    這條隧道從山東煙臺蓬萊到遼寧大連旅順,全長123公裡,是現在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53.85公裡的青函隧道的兩倍長,最新消息是,這條海底隧道的初步方案已於本月向國務院報告,項目通過國務院立項後,最快將於明年開工。今天介紹的海底隧道也是世界第一,建設開始了,在介紹這條隧道之前,先了解甬舟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