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紀錄片《食材花園》-朋友 & 食物篇

2021-02-16 自由的魚生活筆記

 

《食材花園》的第二篇,本想叫做美食篇,又怕引起誤導,改為食物篇。因為片中出現的都是主人公就地取材,使用從花園中或野外採摘的食材,簡單尋常的方法做出的家常食物,可能和多數人概念裡的精緻繁複美食會有差異,但在我看來,用這些取自大自然的新鮮天然食材做出來的食物就是最美味可口、最富有營養的食物,是真正的美食。

片中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也令人羨慕和嚮往,阿莉絲·福勒,園藝家兼作家,想來是自由職業者,工作和生活沒有明顯界限,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呆在家裡照顧花園。或許和她的職業、工作領域有關吧,在她的圈子裡,朋友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享受簡單、自然的事物,追求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一個園子,種植、採摘、製作食物,儘可能自己動手解決各種需求。

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熱愛簡單、自然,享受田園生活,不乏主動遠離城市,在郊區、山中租房種田的人,只是沒有拍出這樣系列的紀錄片,但在微博、在抖音這類平臺上都能找到許多記錄分享田園生活日常的文字、視頻,我非常喜歡看。

最喜歡的是「快樂農婦」,也是上班族,利用休息時間打理自己的花園、菜園,和先生二人夫唱婦隨,一個做園藝,一個做木工,自己養花種菜,自己打造家具,一切自給自足,真是神仙眷侶,美好愜意的生活。也喜歡李子柒,曾經追看了她所有的視頻,更多的是佩服。

只是,山中、田園有些遙不可及,李子柒的視頻很美好,但這樣的美好僅屬於拍攝的那一刻,並非日復一日真實的生活,我們看到的所有美好無不來自於背後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能力有限,大片的田地也無法駕馭,閒來無事欣賞下、愉悅下就好,對我來說,擁有城市、近郊的一方小院更為實際。

說回阿莉絲·福勒,她和她的朋友們,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手工,各有所長,園子裡的豆類需要支架,阿莉絲·福勒請朋友帶她一起採摘柳條,教她編出自己喜歡的有雕塑感的、奇巧的、嬉皮式的架子,使用天然原料,環保又好看。

英國的夏天,枯萎病蔓延,為保護好她的番茄,阿莉絲·福勒請朋友希德幫忙為番茄搭建溫室。遺憾的是,小心呵護在溫室裡的番茄仍然沒有逃過枯萎病的侵襲,不過沒關係,同樣熱愛種植的朋友喬治種在大棚裡的番茄沒有染病,個個長得又大又紅,任她採摘。阿莉絲·福勒種下的大黃第二年才能有收穫,想為丈夫(美國人)做大黃派的時候,可以去不吃大黃卻愛種大黃的喬治園裡採摘。當然,她會帶去自己園子裡的產出作交換。

她和朋友們一起去野外採摘,用採摘的食材做美食,釀美酒;和朋友們互相饋贈花園裡的收穫作為禮物,一起製作果醬、果酒,製作葉子裝飾物;跟朋友們學做泡菜,學習儲存食材的方法;豐收季,舉辦慶豐收派對,朋友們帶來自己園中收穫的食物做賀禮,帶來用自己種的菜做的美食共同享用。

·香草雞蛋餅·

夏天,最喜歡的食物就是新鮮的雞蛋餅配上家種的香草。自己種植的樂趣之一在於,能吃到很多商店裡買不到的東西。主要用東方香草,把日式蔥剁碎,加上紫蘇、鴨兒芹、荷蘭芹,最後加點辣椒,和雞蛋混合在一起,用平底鍋煎熟,就是一份完全在花園裡自種的夏日午餐。「沒有食物裡程,沒有化學物質,只有兩隻快樂的母雞,和一把香草。」

這道雞蛋餅是我最喜歡的早餐食物,不一定是香草,各種蔬菜都可以,茭瓜、蘿蔔、芹菜葉、小白菜、油菜、紫蘇、薄荷、辣椒、西紅柿……

如果想自己種菜,有院子有地固然好,若沒有,用花盆、種菜盆也可以種出蔬菜,不管是什麼,只要有收穫,採摘下來,洗淨切碎,打入兩個雞蛋,加一小碗麵粉,加鹽、白胡椒粉調味,混合均勻,放入平底鍋兩面煎熟。對我來說,就是最完美的早餐。

·豆子沙拉丸子·

蠶豆是做沙拉丸子的好材料,把蠶豆煮熟,加點鷹嘴豆、大蒜、小茴香和大量的新鮮香草,歐芹、薄荷和香菜,把它們攪拌在一起,除了小茴香和鷹嘴豆,都來自自己的花園。攪拌均勻,團成丸子,放鍋裡煎熟。

沒有吃過新鮮的蠶豆呢,好象現在只有南方種植,是獨屬於南方春天的味道,也曾在早市上見過,但經過長途運輸,已經不算是新鮮的了,或許可以嘗試種種看。

·豆提尼·

加入了豆苗的「馬提尼」雞尾酒,把豆苗加入濃湯中,加上杜松子酒、糖漿和少量檸檬汁,是和朋友們聚會時花園派對上的飲品。

·蒲公英煎餅·

蒲公英來自野外採摘,要採蒲公英的花冠,因為煎起來味道像蜂蜜,很香。做法很簡單,蒲公英蘸上薄餅糊糊,放到黃油裡煎。

第一次知道,蒲公英的花也是可以吃的!

·蕁麻啤酒·

蕁麻來自野外採摘。蕁麻放在鍋裡煮,把湯汁過濾到釀酒桶裡邊,加上一些糖和酒石,再撒上檸檬汁和檸檬皮,加入酵母,讓酒發酵,然後耐心等待幾個月。

外國人好象很喜歡野外採摘(當然也許只是阿莉絲·福勒和她的朋友們喜歡),片中有位女朋友,米娜·塔希爾,居住在郊區,經常去家附近搜尋各種野生漿果,做成各種果泥幹,也會採摘到蘑菇和蔬菜,有時,連續幾周的一日三餐都是野生食物。感覺她的生活真是好悠閒啊!


·薰衣草餅乾·

沒有什麼比薰衣草餅乾更有夏天的味道了,把薰衣草葉剁碎放進餅乾面內,再點綴些薰衣草花,是漫長雨季裡的療愈美食。

這款餅乾可以用蔓越莓餅乾的配方嘗試做一下,只是沒有薰衣草。去年種過幾棵,可能因為下雨太多,消失不見了。

·蘋果乾圈·

多餘蘋果的儲存方法之一。把蘋果中間的果核去掉,切成薄片,在鹽水中浸過,這樣可以保持蘋果顏色;在掛蘋果圈的棍子上塗些橄欖油,防止蘋果圈粘在棍上;把這些圈掛在乾燥的地方,晾2-3天就可以了。在密封的容器中,蘋果圈可以保存好幾個月。

英國的秋天想來也有很好的陽光,所以,用了最自然的方法晾曬蘋果乾,我們在秋天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如果陽光不夠,可以使用專用的水果烘乾機;北方的冬天,室內有暖氣,更加方便,直接放在暖氣片上烘乾即可,若是地暖,在地板上鋪張紙,蘋果片放在紙上烘乾。吃不完的水果都可以這樣操作。

·接骨木花香檳·

在釀酒桶中放入適量開水,糖放進開水中溶解,再加滿水,放入接骨木花,採摘時注意只要花朵,因為莖和葉子上帶有氰化物,是有毒的。接骨木花自己帶有酵母,不需要另外加酵母,但為了加速發酵,可以加入一些檸檬和青檸汁,再加上幾湯勺白酒醋。最快兩周就能喝到香檳,時間越長越好。

·即日泡菜·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保存綠皮南瓜(西葫蘆)?

泡菜汁1:紫蘇葉切碎,加蘋果酒醋、濃縮蘋果汁、蒜末。

泡菜汁2:用蘋果醋和更多的濃縮果汁,再加上肉桂皮、頁蒿子、杜松子,放入自己的調味料(不知道是啥,看個人喜好吧。),加上園子裡採的新鮮香草,月桂葉和迷迭香,都放進泡菜汁。

切蔬菜時,沿著蔬菜的生長線,從頂部至底部切割,更能保持蔬菜的原味。

瓶子裡先放入泡菜汁1,再放進綠皮南瓜和辣椒,最後加上泡菜汁2。泡菜,可以立刻吃,也可以存放幾個月。

·德式泡菜·

一種發酵捲心菜,發酵能夠促進蔬菜中所含有益菌的生長,並抑制易使蔬菜腐爛的細菌生長。發酵很簡單,只需要一個罐子和一些鹽。關鍵是要把菜切得很細,因為需要用鹽把細胞中的汁液榨取出來,切得越細越容易榨出更多汁液。 

捲心菜切細,往上面撒鹽,然後用擀麵杖搗碎,敲打可以破壞捲心菜的細胞結構,釋放出天然菜汁。大約敲打10分鐘後蓋起來,放一晚上以助於發酵。

下一個步驟是加上其他香料,以及你想放進去的任何其他蔬菜,比如唐萵苣,它可以使德式泡菜帶有樸實的堅果味。

不同蔬菜分層放進瓶子裡,輕輕壓實以排出空氣,保證蔬菜浸入加鹽的捲心菜汁中,以免罐中的有害細胞繁殖,用水壓緊蓋子,在接下來的24小時,它將會冒泡、發酵。


自由的魚生活筆記

相關焦點

  • BBC拍了部杜甫的紀錄片,「甘道夫」念的英文詩,翻譯的是杜甫的哪一...
    全世界都宅在家抗擊疫情的時候,英國出版業表示:「哎呀,一不小心線上銷量還上漲了?」大家紛紛表示:「終於有時間把傳說中的《尤利西斯》《卡拉馬佐夫兄弟》(等等名著)讀完了。」 這還不算完,BBC新推出的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也在他們那紅了。so,who is Dufu?
  • 英國BBC紀錄片《杜甫》海外爆紅,甘道夫用英文念杜甫詩
    英國BBC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熱播,將向西方世界介紹這位大唐詩聖。「最偉大詩人」搞事情?最怕飯圈爭C位。船長觀察了一圈,發現不少網友第一反應居然是在揪「最偉大」這個字眼,並且撕了起來。我們回到這部紀錄片本身,看它將如何呈現一代詩聖的精神世界。01旅行者探尋足跡+莎翁腔讀詩紀錄片採用旅行者走訪古蹟勝地的形式展開,而這位旅行者正是BBC主持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
  • 《食材花園》女主種花種菜又烹飪,有這樣的可食用花園就不能滿足於炸油條了
    BBC紀錄片《食材花園》(The Edible Garden)共三集,女主阿莉絲·福勒種花種菜又烹飪,她的花園好吃又好看,是個很成功的可食用花園。阿莉絲的食材花園滿足了其食用需求、審美需求、精神需求。利用四季自種果蔬烹飪成美食,自己享用並時常宴請好友,樂在其中。雖然只是個簡單的食材花園,其實已經包羅萬象了。追求生活品質,要康居,還要樂趣。
  • 每天生吃5公斤類人猿食物?這是我看過最沙雕的BBC高分紀錄片
    《揭秘食物真相》這部紀錄片一上線就吸引了超過三百萬英國網友的觀看因為它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講「吃」的紀錄片科研人員根據觀測實驗者吃下某種食物後的數據來記錄這種食物對於人體的作用第一個實驗就很清(sang)新(xin)脫(bing)俗(kuang)所有的實驗者每天都必須要吃類人猿的食物也就是說所有的東西都是生的是牛排不好吃麼
  • BBC 紀錄片《現代英國史》原著,從二戰結束到脫歐
    《現代英國史》內容簡介《現代英國史》是同名 BBC 歷史紀錄片原著,由紀錄片的主持人、英國政治新聞記者安德魯·瑪爾執筆,並於 2017 年經過全新修訂,新增了紀錄片播出之後 10 年英國發生的種種巨變。《現代英國史》講述了從 1945 年二戰勝利,到 2016 年脫歐公投期間的英國史。
  • 高分影單|BBC拍給孩子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第一部絕了!
    ,涉及到古希臘、古羅馬、阿茲臺克、印加、世界大戰以及英國歷史上各王朝等,內容豐富,寓教於樂。BCC在拍攝經典紀錄片「人類星球」的同時,也製作了一部兒童版的姊妹篇「瞬間認識世界 Little Human Planet」,又譯作「小小人類星球」。讓孩子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放眼世界,了解全球各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各色的家園和不一樣的願望。節目通過對不同地區孩子的探訪,了解他們民族的語言、食物、建築和節慶。
  • 不止《藍色星球2》,BBC高分紀錄片全收錄!全都是豆瓣9分以上!
    地球篇 《地球脈動2》第二季播出時間:2016年 豆瓣評分:9.9「混凝土堆積起來的只是原本世界的0.1%,這裡才是剩餘99.9%!」《地球脈動》系列和《藍色星球》系列一樣,是承載了無數美譽的紀錄片,2006年推出第一季時在就掀起軒然大波。
  • 英國BBC紀錄片 駐顏奧秘 帶你認清防曬真相
    英國BBC紀錄片《地平線系列》,有一篇講到了駐顏奧秘,其中就研究了三種讓皮膚變老的機制:1、紫外線2、氧化3、糖化光老化和內因老化
  • 原來英國人吃這些綠葉蔬菜~
    好不容易在中超發現豌豆苗,一看價格只能默默走人,想當年,在中國,豌豆苗才一元一斤……如果,同學們有類似的抱怨,那就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看完啦! 英國的奇葩蔬菜實在是不少,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以及分享它們的一些烹飪方法等。這個長得像蓮花一樣植物叫洋薊,大家是不是偶爾會在超市的蔬菜區看到它?
  • 英國花園文化——花花世界之英國花園
    英國被稱為「園藝之國」。英國人除了愛談論天氣之外,最愛談的話題就是花園了。如果說鄉村是英國的靈魂,那花園就是鄉村的精髓。在英國,「花園比詩歌更接近上帝親手的製造」。
  • 英國廚神傑米·奧利弗主持,《傑米》系列美食紀錄片上線歡喜首映...
    【2020年6月30日】由英國明星主廚傑米·奧利弗主持的紀錄片《傑米》烹飪系列登陸歡喜首映APP獨家熱播。從陽光普照的西西里島到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英國廚神傑米與義大利民間烹飪明星「過招」,帶領觀眾開啟義大利美食之旅。
  • BBC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減肥期間,如何聰明選擇食物?
    昨晚又刷了BBC的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我開始對低碳飲食產生了興趣。開始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1]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廣譜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的有機化合物。
  • BBC紀錄片,英國版「變形計」揭秘答案!
    但英國科學家通過70年的跟蹤調查,得出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結論。獲得人生成功的第一堂課:最好不要出生在貧窮落後的家庭,數據顯示那些出生不好的孩子,更有可能走上一條艱難的人生道路!紀錄片《學校交換 階層差異》也許能告訴我們一些答案!BBC全程跟拍了3個富孩子和3個窮孩子交換學校後,孩子們的反應,探討了一系列對教育的思考。教育真的是打破不平等的關鍵嗎?英國是一個很奇特的國家,他們的教育體制一分為2。
  • BBC推出紀錄片,中國「詩聖」走向世界
    BBC推出紀錄片,中國「詩聖」走向世界 小苗/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4-24 11: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國小夥請英國朋友吃飯,被嫌棄怠慢,結果被這種中餐食物徵服了
    最近有個中國小夥就在家裡面請自己的英國朋友前來吃飯,因為下課的比較早,所以來的時候家裡面還沒有進行燒菜環節。在餐桌上面就能看到今天中午會吃到的食物,可能是不同地方的飲食風格不一樣。英國朋友在看到餐桌上面的一些肉食之後,就感覺心情有點不太好。原來英國人是不喜歡吃豬蹄和內臟的。
  • 華高萊斯:英國花園文化——花花世界之英國花園(上篇)
    英國被稱為「園藝之國」。英國人除了愛談論天氣之外,最愛談的話題就是花園了。如果說鄉村是英國的靈魂,那花園就是鄉村的精髓。在英國,「花園比詩歌更接近上帝親手的製造」。毫不誇張的說,英國凡是有房子的地方幾乎就有花園,他們把花園當成是一種休閒娛樂場所,是展現房屋主人生活方式的途徑。
  • BBC紀錄片《唐頓莊園中的禮儀(2015)》高清中字
    導演:Louise Wardle主演: Alastair Bruce類型: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英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15-01-04(英國)片長:53分鐘又名:《唐頓莊園》的禮儀劇情簡介《唐頓莊園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這部紀錄片取名於英語世界第一本研究杜甫的同名專著,由洪業(洪煨蓮)《Du Fu:China’s Greatest Poet》撰寫,1952年出版,至今被海外推崇為研究杜甫最權威性的著作。該紀錄片便是以洪業的著作作為藍本。這是杜甫的生平與詩歌,第一次被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給西方世界。
  • 英國的特色食物
    如果哪天按照各國食物的全球影響力排一份榜單,英國的排名想必十分靠後,完全無法匹配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就食物而言,英國無疑是一片荒漠,這一點就連英國人也不得不承認。去年冬天的某天夜裡,我跟兩個英國朋友一起坐公交車去教堂,途中聊到了食物。我問他倆:「如果我想吃具有鮮明的英國特色的食物,你們有什麼好推薦?」
  • BBC在英國皇家菜園裡拍了部片兒,主演竟是植物和蔬菜(上)
    春節假期,四月看了BBC的「舌尖上的英國之植物篇」《盤中邱園》,對身邊熟悉不過的蔬菜們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