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劇照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英雄,但一些巾幗英雄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固有的觀念,這些奇女子們都是有膽識、有才氣的傳奇女性,她們沒有被束縛於深閨之中,而是憑藉自己的力量戎馬一生,建功立業。這些閨中「奇女」,外出「拼事業」不輸男子。她們的事跡存在於正史中,或是被編作小說、戲劇廣為流傳。其中最為耳熟能詳的便是王昭君、花木蘭、秦良玉的故事。
大義凜然的奉獻精神
1、深明大義的品格
西漢與西域各國和親,向來是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嫁於外邦,而王昭君卻是以普通民女的身份擔任和親的任務,事情便格外受到民間的重視,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一件大事流傳至今。在《漢書》、《西京雜記》等眾多古籍當中,詳細的記載了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歷代文人墨客為王昭君寫的詩詞歌賦,就有五百多首。是怎樣的一位女子能夠格外吸引人們的目光,又是如何令人們對她極盡讚美之詞呢。
王昭君雖家境清貧,卻不缺少大家閨秀的風範,深明大義是她始終擁有的品格。當匈奴提出和親來維繫和平時,王昭君便毅然決然的從此開始了她為國奉獻的一生。自王昭君前往匈奴和親以後,每一個時代對王昭君出塞都議論紛紛。不同身份的人們對王昭君出塞和和親之事也眾說紛紜。因此王昭君的形象在無數人的描繪下變得更為生動。但無一例外的,人們對於她的看法都是敬佩與讚嘆。
在多文人們看來的王昭君確實是一位身不由己,命運掌控在別人手上的弱女子形象。但是她從不因此就放棄了希望,她的心中有使命感,即使她無法再回到自己的家鄉,但她帶著這種使命在異國他鄉換回了西漢與匈奴之間的數十年的和平。
2、無私奉獻的民族氣節
王昭君為何會在歷史長河中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不僅僅是她為了兩國之間的聯姻犧牲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上有「士」的精神。她明知畫師毛延壽是一個貪財之人,可她卻不同於常人,即使畫師將她畫的其貌不揚也拒絕行賄,這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
在匈奴虎視眈眈之際,她挺身而出,深諳民族氣節,她表現出來的是正直、剛強,為了國家利益、為了民族的團結,獨自一人前往荒蠻之地和親。在匈奴之時顧全大局,維護兩國間的友好關係,這正是中國傳統的士人形象。強烈的民族氣節、崇高的品質,都是王昭君被稱為「奇女」的重要因素。她不僅代表了眾多大義凜然離開故土和親的女性們,在她身上更體現出了無私奉獻、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忠孝兩全的精神寄託
1、國與家的雙重選擇
花木蘭因替父從軍而流傳千古,對於她的故事的流傳,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民歌,花木蘭徵戰沙場幾十年,這位驍勇善戰、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受到無數的敬仰與青睞。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是人生選擇的一大難題,簡而言之,「忠」是面對對國家,「孝」是面對父母。
然而當國家利益與家庭利益發生矛盾,比如為國效力必須遠離父母,而為父母盡忠卻未必能忠君愛國,這是那個時代的人普遍面臨的抉擇。而花木蘭的形象可以說是一個盡忠盡孝的完人形象,在功成名就後並不追求名利,而是請求回鄉陪伴父母,做到了忠義與盡孝的兩件人生大事。
花木蘭劇照
2、塑造了嶄新的女性形象
「忠孝不能兩全」的難題竟然在花木蘭的人生經歷中得以解決。唐代韋元甫的《木蘭歌》:「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以「忠孝」來看待花木蘭的行為正是整個社會追求的最理想狀態。滿足了人們在禮制社會中想要達到的美好願景。
花木蘭所建立的功績直接體現了身處那個時代的女子同樣也可以實現社會價值。詩文中描寫花木蘭為從軍所做的準備以及在戰場上的勇猛,打破了一直以來對於女性柔弱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一個勇敢無畏的女性形象。並且眾多詩詞都以尚武的女子作為女性的榜樣,甚至以此感嘆閨中不得志的焦慮。可見花木蘭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讓更多的女性對於未來有了自己的想法。
引導女性的自我抉擇
過去對於社會性別的約束,意味著女性一直被要求做出合乎性別的行為,否則就會遭到譴責。許多女性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或許會使她們抱憾終身,這使女性長期處在被動的環境中,造成了不良的社會關係和風氣。女子上陣殺敵更是違背了儒家禮教的要求,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先例改變了社會對女性固有的觀念,這是一種新的嘗試,為女性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這能夠給女性一種鼓勵,她們不再是只能待在深閨之中虛度光陰的弱女子。她們也可以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花木蘭的「奇女」形象激勵著女性尋求自由,成為社會文明進步、性別平等的代表。《娘子軍連歌》中有:「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花木蘭的形象不僅激發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更是女性追尋自我的啟蒙。花木蘭的形象給予了女性勇氣與力量,讓女性擁有了獲得自由、對待不公的堅韌意志,可以自由自在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是從精神上改變了人們從前對於女性的定位。
花木蘭的故事令所有人感到驕傲自豪,並且了解了花木蘭故事的人都會被她遠超於眾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這也反映在歷朝歷代詩人們的筆下對花木蘭極盡稱讚的詩篇,讓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驚嘆於花木蘭的勇敢與毅力。花木蘭的形象改變了封建禮教對於女性的束縛,是真正的奇女子。
秦良玉劇照
巾幗英雄的擔當
1、放棄小我的灑脫
在歷史上除了花木蘭之外,還有一位同樣為了國家盡忠職守的女子。明朝末年的秦良玉是唯一一位被記載到正史列傳中的巾幗英雄。《明史》中記載:「為南川路戰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她是灑脫、大度、謙虛的,赫赫戰功於她而言不過是虛名,並不值一提。秦良玉展現給世人的形象就是大明的守護神。
在明朝軍隊面對敵人的進攻潰不成軍時,是秦良玉力挽狂瀾,將清軍擊退,還將自己的家產充公用來維持軍隊的供給。她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永遠是臨危不懼的樣子。在她的身上充滿了為民族大義捨棄小我的精神。
2、捨生取義的勇猛
明朝的傾頹之勢已不可挽回,但秦良玉仍然是在亂世飄零之際捨生忘死、堅貞不屈的英雄。即使她的丈夫和兄弟都是為國而犧牲,但她從來不會有怨言,這是一位真正忠肝義膽的女子。「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一代女將軍的氣魄,即使是男子又有多少人能比得上呢。秦良玉解救國之危難、奔赴道義的精神與那些寡廉鮮恥,只會誇誇其談的大臣相比,當真是明朝的奇女子。
秦良玉的「奇」在於明末亂世,文人愛財,武人怕死的世道,人人都在想著怎麼尋找下一個謀生的出路。而她依然堅持抗擊清軍,人們以為柔弱的女子只能每日待在家中虛度光陰,可她卻向所有人證明了女子也能成為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女將軍。她留在人們心裡的是英姿颯爽、勇敢無畏的她,這位巾幗將軍用自己的人生書寫著傳奇。
這三位與眾不同的女性,為何能被後世稱作「奇女」呢,她們的奇在於她們超脫於世的精神。王昭君以強大的使命感使漢朝人民擁有了十多年的和平生活;花木蘭用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忠孝兩全的難解之題;秦良玉用一生的戎馬保護著明朝的河山。她們所創造出的「奇女」形象是留給所有人的榜樣。
從「奇女」們的身上能夠看到她們在面對危機之時所作出的與她們所處的時代截然不同的解決方式。她們有著堅毅、勇敢、無私、灑脫等等美好的品質,她們的故事不僅帶給人無盡的想像,代表了人們對嚮往中世界的希冀,更是給人極大的鼓舞與力量。這些「奇女」們的形象深入人心,正是因為她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所散發出的光芒,吸引著後世的人們對她們產生了深深的敬仰。
總結
在王昭君、花木蘭、秦良玉的身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同樣是女子遠離故鄉和親人,都是為了國家安危和民族大義。秦良玉在年幼之時還以花木蘭為榜樣,認為花木蘭可以代父從軍,那麼她也可以帶兵打仗、為國效力。她們能夠被稱為奇女子,不僅是因為她們擁有了不同尋常的傳奇人生。更是因為她們打破了幾千年來世人對女性固有的看法,正直、無私、忠誠、勇敢是她們留下的最寶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