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肩倒立式 SALAMBA SARVANGASANA
做頭倒立式時,肩關節要前屈,而在肩倒立體式中,肩關節則要伸展——用雙手支撐背部,頸椎屈曲。輔助肩倒立式跟其他體式一樣,由幾個次要動作構成:倒立、肩伸、開胸。記住,身體重量不可落在脖子上。身體應稍微後傾,用雙手和手肘支撐背部,使重量均勻分布於肩膀及上臂,脖子完全不必承擔壓力。與此同時,還要啟動肱二頭肌,雙手壓向背部。該動作也能打開胸部,開胸動作雖然不明顯,卻是練習輔助肩倒立式的最大益處之一。前面提過,倒立體式對身體有諸多好處,肩倒立體式同樣兼有這些好處,包括:促進靜脈回流、提高心血輸出量、活躍副交感神經(有助降低心率和血壓)。
基本關節位置
· 肩關節伸展、外旋。
· 肘關節屈曲。
· 前臂旋後。
· 軀幹伸展。
· 頸椎屈曲。
· 髖關節伸展、內收。
· 膝關節伸展。
· 踝關節保持中立或蹠屈。
· 足外翻。
· 腳趾伸展(拇趾可屈曲)。
輔助肩倒立式準備動作
先以下圖的動作誘髮式伸展,來伸展胸、臂前側的肩部屈肌,注意在這準備過程中不要過度伸展腕關節。
接著,做本體式的支撐變化式,將一張椅子靠牆,肩膀下面墊塊毯子或瑜伽磚。一開始,腳掌平貼牆壁上,臂部落在椅邊上,雙手握住後椅腿,訓練開胸動作。然後試著將腳掌離開牆壁,大腿向上伸直。可將這幾個肩倒立變化式和其他恢復性體式結合起來,如橋式和靠牆倒箭式。
等到能夠離開牆壁或移開輔具時,你可以用滾背方式或從犁式開始,把膝蓋拉向胸口。大腿向上伸展,身體斜靠在手掌上。你也可以用瑜伽帶將雙腿綁在一起。腳趾伸展,踝關節外翻,腳底向上打開。
解開動作時,雙手要把身體撐穩。將身體翻下來,像把捲曲的身體攤開一樣,直到背部完全貼地,在此停留一會兒,讓心血管系統重新做以調整。
步驟一 大腿伸展,挺起下背。尾骨內卷,臀大肌用力收縮,將大腿稍微向後拉,使身體重量轉移到手上。收縮豎脊肌和腰方肌,令下背輕微內拱。以觀想的方式啟動骨盆外側的臀小肌,令股骨頭固定在髖臼內。
步驟二 肘關節屈曲,用掌心推壓後背。身體斜靠在手掌上,再啟動肱二頭肌和肱肌,以穩定支撐身體重量,令胸部向前擴展,這是整個體式最關鍵的動作。啟動三角肌後束,使上臂背面壓向地面,這一動作可幫助伸展前胸肌肉,並觸發交互抑制作用,令三角肌前束放鬆。小圓肌是協同肌,可協助三角肌後束將上臂壓向地面。啟動岡下肌和小圓肌(屬於肩袖肌群),令肩關節外旋,三角肌後束也可幫助外旋肩膀。接著,再啟動前臂旋後肌,用手掌外緣去按壓背部。由於肱二頭肌同樣是旋後肌,所以按壓的動作又會令胸部進一步擴展。
步驟三 啟動髖部屈肌和腹肌,以平衡臀大肌、腰方肌、豎脊肌的動作。啟動髖部屈肌的訣竅是,稍微把雙腿前移。接著,要拿捏如何讓大腿在屈曲和伸展之間取得平衡,在半空中維持挺立狀態。雙腿挺立,也會提升骨盆的穩定性。最後,觀察腹肌如何銜接骨盆與胸廓。稍微啟動腹直肌,以平衡背部伸肌,穩定脊椎。
步驟四 用力收縮股四頭肌,以伸直膝關節。接著啟動闊筋膜張肌,協助股四頭肌做伸膝動作,並增強膝關節的穩定度。收縮闊筋膜張肌還有一個好處,即內旋大腿,將膝蓋轉回中立位。因為我們在步驟一中啟動了臀大肌,這將致使膝蓋向外轉。啟動闊筋膜張肌的訣竅是,想像用腳掌外緣去側推一個固定物。雙腿不會真的分開,但推壓動作卻可刺激外展肌群,形成闊筋膜張肌的次要動作(內旋大腿)。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訓練啟動闊筋膜張肌:先用瑜伽繩將雙腿綁緊,再嘗試張開。
步驟五 啟動內收肌群,雙膝夾緊,使雙腿穩定地停留在半空中。內收肌群中靠近最後側的是大收肌,它也能夠協助臀大肌伸展股骨。
步驟六 收縮腓骨長、短肌,以外翻踝關節。接著再以脛骨後肌稍微內翻踝關節,以平衡剛才的外翻動作。結合這兩股反向的力量,便可創造收束,增強足部的穩定度。
啟動脛骨前肌,將足背拉向小腿。腳趾伸展。最後,啟動𧿹長、短屈肌和𧿹收肌,試著屈曲、內收大拇趾,以加深足弓的弧度。建議在進入體式前,先用拇趾的趾腹按壓地面,再試著朝第二根腳趾的方向拖過去,用這個拖曳的動作覺察𧿹長、短屈肌和𧿹收肌的運作。這三個動作結合起來,可活躍足底縱弓。脛骨後肌除了內翻足部與提升腳踝的穩定度之外,也可優化足弓的彈性。
總結 胸大肌、胸小肌、喙肱肌、三角肌前束、肩胛下肌,都在本體式中伸展開來。肱二頭肌也處於伸展狀態,不過在步驟二中會啟動這塊肌肉,也就是所謂的離心收縮。頸椎屈曲,也會拉長上豎脊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