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不僅讓姐姐們火了,也讓一個自稱「貴婦品牌」的「梵蜜琳」走進了大眾的視線。
*《乘風破浪的姐姐》視頻截圖
這個貴婦品牌究竟有多「貴婦」?根據品牌的官網數據顯示,40g的「貴婦膏」價格為1200元,120ml的「貴婦潤膚水」價格為890元,30ml的「貴婦精華液」價格為1700元…
*梵蜜琳天貓官網截圖
這定價,不是在叫板一線美妝大牌嗎?
在精華屆,不得不提的是雅詩蘭黛的小棕瓶精華露,在全網的火爆程度及口碑都不錯。而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在京東官網的官方指導價是50ml/850元。並且,根據慢慢買大數據監測,近期雅詩蘭黛還進行了促銷活動,到手價在700元左右。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至於貴婦爽膚水和面霜,也幾乎每個女生都能脫口而出:SK-II和La MER海藍之謎。SK-II的230ml神仙水價格是1540元;曾被時代周刊評為「奢華中的奢華」的品牌La MER,其30ml面霜的售價也才1500元。這麼對比下來,梵蜜琳的價格比一線大牌還高。
*京東官網截圖
能夠定出如此高價,又能豪擲千萬去贊助一個大型綜藝節目,驚人的底氣讓人忍不住想要深扒一下它的發家史。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梵蜜琳算是比較陌生的品牌,但實際上它一直活躍在微商們的朋友圈之中。
它的早期產品「俏十歲科技面膜」在2013年就已經佔領了微信高地,在朋友圈賣得風生水起。但是,隨著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這個最初靠著代工廠加工產品的微商品牌卻已經不滿足於此。
梵蜜琳想要摒棄此前的做法,成為被大眾所接受的高端化妝品。所以,它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品牌營銷路數,冠名各種綜藝、在電視劇中插廣告、入駐抖音開始鋪天蓋地的推廣等等。其實在梵蜜琳之前,還有像麥吉麗、TST、姬存希等眾多微商品牌都用過同樣的套路。
但是,鋪天蓋地的廣告燒錢到底有沒有給這些品牌帶來實質性收益?
我們以梵蜜琳為例來分析。
根據慢慢買大數據監測,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巨大的流量推動下,梵蜜琳勉強擠進了京東平臺乳液/面霜品類的7月銷量前50品牌榜,以月銷量3553位居46位。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雖然在「31—50」名品牌榜單中也出現了SK-II、雅詩蘭黛、妮維雅等知名品牌,但對於它們來說,乳液/面霜僅屬於業務線中的較小一支分流,而對於梵蜜琳來說卻是整個品牌的主要銷售大頭。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結合梵蜜琳品牌在整個線上的銷售情況,其最暢銷的產品,就是節目中頻頻出現的「姐姐同款貴婦膏」,目前有8g/290、40g/1200、三部曲旅行裝和三部曲正裝共四種規格。根據慢慢買大數據對官網的監測結果顯示,該商品在京東官網的月銷量在825,而整個店鋪在7月份的總銷量僅1080。也就是說,除了「貴婦膏」以外,店內其他所有產品的總計銷量未到300。
*京東官網截圖
除此之外,我們監測到梵蜜琳在線上也有幾十家經銷商店鋪。我們特別統計了在京東平臺的部分店鋪數據,從各店鋪銷售情況來看,店內產品的價格均做過統一的調控,每家店鋪的商品價格都與官方旗艦店保持一致。同時,與官網情況類似,幾乎所有銷量都集中在「貴婦霜」這一款產品上。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
對於一個品牌而言,如此單一的產品線本就無法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但還有人爆出,梵蜜琳的全線產品全部由代工廠生產。其他代工廠就在1688開出了店鋪。梵蜜琳的產品價格高昂,40g貴婦膏賣1200元,賣得比國際奢侈品大牌海藍之謎lamer還要貴。而這些代工廠在1688上的成品半成品,價格卻相當親民。
不到10塊卻賣了上千塊,事情曝光後,一度使「230元買兩斤貴婦膏」成了熱門話題。
*阿里巴巴代工廠
但是,4千萬隻換回一兩千的銷量,梵蜜琳不虧嗎?為什麼它還要執著於綜藝冠名?因為微商品牌的廣告牌不是直接打給消費者的,而是為了創造素材,繼續在微商模式中圈錢。簡單來說,它們不是依靠賣貨賺錢,而是靠經銷代理的囤貨賺錢。
就連梵蜜琳的創始人都曾對外表示,梵蜜琳是微商,也是「非典型微商」,冠名各檔節目都只是為了「買素材、放煙花」。
所以,不管它們把自己包裝得多高大上,從本質上來看,它們依然是微商,它們的消費群也依然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它們也依然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