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高血壓藥物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2021-01-16 生物谷

2019年7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尋找減緩阿爾茲海默病進展的新型療法時,來自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血壓藥物尼伐地平能夠增加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記憶和學習中心的血流量,同時還不會影響患者大腦其它部分的功能,相關研究刊登在國際雜誌Hypertension上。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血流量的下降或在某些區域能夠被逆轉,然而,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是否研究者所觀察到的大腦血流量的增加能夠轉化為有益的效應。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阿爾茲海默病是一種最常見的痴呆症,該病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具體的發病原因,此前研究結果表明,早期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的血流量會發生下降。藥物尼伐地平是一種用來治療高血壓的鈣通道阻滯劑,研究人員想通過研究確定是否這種藥物能幫助治療阿爾茲海默病。文章中,研究人員隨機指派44名參與者接受尼伐地平或安慰劑6個月時間,研究人員和參與者均不知道誰服用了安慰劑或藥物,在研究開始和研究後6個月,研究人員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測定了參與者大腦中特殊區域的血流量。

研究結果表明,相比安慰劑組而言,藥物尼伐地平組個體大腦海馬體中的血流量增加了20%,研究者並未在兩組參與者大腦中的其它區域發現血流量的改變。研究者Jurgen Claassen教授說道,這種高血壓療法非常有希望,因為其似乎並不會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流量,這可能會弊大於利。儘管沒有一種藥物是沒有風險的,但接受高血壓治療對於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維持大腦健康可能更加重要。

研究者指出,由於樣本量太少以及隨訪時間太短,因此他們無法可靠地研究大腦血流量增加對結構性的大腦測定和認知測定的影響。此前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療法能夠降低個體患痴呆症的風險,研究者認為這種對大腦血流量的有益效應或許能夠解釋上述部分結果。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追蹤了療法對參與者大腦血流量的效應,後期研究中,他們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來闡明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尤其是海馬體)中血流量的改善是否能作為一種支持性的療法來幫助減緩阿爾茲海默病的進展,尤其是早期阿爾茲海默病。(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Daan L.K. de Jong, Rianne A.A. de Heus, Anne Rijpma, et al. Effects of Nilvadipin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Hypertension (2019).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9.12892

相關焦點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3】PNAS & Cell Rep:科學家成功揭示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治療性靶點 有望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doi:10.1073/pnas.2008762117   doi:10.1016/j.celrep.2020.107530日前,發表在國際雜誌PNAS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一種新開發的方法對患者大腦進行研究識別出了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治療靶點
  • Hypertension:中強度鍛鍊可延緩高血壓發展
    最近,高血壓已經被世衛組織和美國心臟協會認為是常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不幸的是,只有不到45%的患者目前服用降壓藥物有良好的效果。現在迫切需要找到更有效的藥物治療高血壓病人。「當前美國高血壓治療指南推薦所有高血壓患者每天運動30分鐘。然而,目前還不清楚到底需要多少鍛鍊對由於疾病或年齡引起的心臟虛弱的患者來說是既安全又有效的。事實上,不同強度的運動對細胞的影響是未知的。
  • 高血壓急症管理,降壓藥物一覽表
    高血壓急症是指血壓過高並伴有急性器官損傷的情況,需要立即且謹慎地降低血壓。主要靶器官包括心臟、視網膜、腦、腎臟和大動脈。高血壓急症是一組具有異質性的急性高血壓疾病,需要快速診斷並給予恰當的治療方案,以避免或治療進展性器官功能障礙。
  • Hypertension:疫苗打三隻,血壓降半年
    這個研究最終可能提供一種新的高血壓替代治療方法,或許以後誰也不會需要靠吃藥維持日常血壓水平。 關於疫苗的研究範圍最近已經從傳染病擴大到慢性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血脂異常、高血壓。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DNA疫苗,靶向血管緊張素II(一種通過引起血管收縮使得血壓升高的激素,血管變窄可以增加血壓,並迫使心臟更加努力地工作)。
  • 英國一線藥物治療高血壓的降壓效果因年齡和種族而有所不同
    英國一線藥物治療高血壓的降壓效果因年齡和種族而有所不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2:58:55 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Sarah-Jo Sinnott團隊研究了根據年齡和種族分層採用一線藥物治療高血壓的降壓效果
  • eLife:深入探究阿爾茲海默病發生的關聯基因 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
    2020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追蹤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病發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基因,這種名為BIN1的基因早在2009年就被發現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有關;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指出,BIN1能幫助調節大腦神經元的活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過度的神經活性
  • 一文梳理:肺動脈高壓的靶向治療藥物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類以肺動脈壓力進行性增高,伴或不伴有小肺動脈病變為特徵的惡性肺血管疾病,通常會導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在靶向藥物應用前,PAH患者的預後極差,存活時間較短。靶向藥物的應用大大改善了這一狀況。今天,我們就來匯總一下治療PAH的靶向藥物。
  • 阿爾茲海默病:我腦子裡…有塊…橡皮擦
    阿爾茨海默病(AD),最早由德國精神科醫師及神經病理學家,羅斯.阿爾茨海默於1906年描述記錄,之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變性導致的痴呆。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見的病因。
  • 氫氣對高血壓有作用嗎?重點關注氫氣治療高血壓的研究
    這些研究也導致我們一般不推薦進行高血壓臨床試驗,但是高血壓在所有慢性病中發病率幾乎是最高的之一,如果氫氣對高血壓沒有作用,實在讓這種具有廣譜生物學效應的明星分子有點遺憾。不過從許多個案提供的信息表明,長期堅持飲用氫水和吸入氫氣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會逐漸降低,某些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同時服用藥物,甚至有出現低血壓的情況。當然也有一些情況發現,氫氣使用早期,血壓沒有降低反而升高的。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近日,Hypertension上刊登了一篇討論「腫瘤-高血壓(onco-hypertension)」這一新概念的文章。 全球老齡化進程使得高血壓和腫瘤較為流行,腫瘤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關抗癌治療而致高血壓者。
  • 頑固性高血壓是普通高血壓的「升級版」,治療較為困難,要多注意
    導語:頑固性高血壓(Refractory hypertension)也被醫生稱為難治性高血壓。該病也別醫生稱為普通高血壓的「加強版」其危險係數也遠遠大於普通的高血壓。許多的高血壓患者在經過治療以後,症狀會有所減輕,血壓也可以控制在正常的水平。
  • 重點關注氫氣治療高血壓的研究,看實驗
    這些研究也導致我們一般不推薦進行高血壓臨床試驗,但是高血壓在所有慢性病中發病率幾乎是最高的之一,如果氫氣對高血壓沒有作用,實在讓這種具有廣譜生物學效應的明星分子有點遺憾。不過從許多個案提供的信息表明,長期堅持飲用氫水和吸入氫氣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會逐漸降低,某些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同時服用藥物,甚至有出現低血壓的情況。
  • 為什麼這種高血壓不需要服用降壓藥治療?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如苯環丙胺、苯乙UU及異噁唑醯肼等本身並不具有升高血壓的作用,但若攝入過多的食物或合用擬交感類藥物則可引起高血壓反應,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出現抽動、臉紅與劇烈心跳等。
  • 腎血管性高血壓,由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的腎動脈狹窄所致的高血壓
    導語:腎血管高血壓是一種進展迅速地高血壓,它是由動脈粥要硬化等引起的腎動脈狹窄所致,屬於高血壓的一種,患病率約佔高血壓人群的1%-3%左右。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介入手術,外科手術或者是藥物進行治療。就目前來看,預後較好。
  • 京小倉時光膠囊正式上線,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及家屬可免費存一年
    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京東物流旗下專門為個人和企業提供專業存儲服務的京小倉正式上線「時光膠囊」產品,並宣布推出「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及家屬免費存」活動,幫助那些需要的人留住美好的時光。
  • 15日下午,阿爾茲海默病新藥GV-971、卵巢癌新藥則樂等開始談判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經濟觀察網獨家獲悉,12月15日下午,包括上海綠谷製藥的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再鼎醫藥(納斯達克代碼:ZLAB)的卵巢癌新藥尼拉帕利(商品名:則樂)等藥品開始談判。這是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第二天。
  • 仝小林院士:中醫治療高血壓病分「三期」「五態」
    高血壓病 是以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以造成全身細小動脈硬化為病理特點,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病變的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高血壓病的防治並不僅僅以降血壓為目標,減少靶器官損害更是高血壓病治療的重中之重。
  • 到底是誰阻擋了高血壓控制的腳步?這個研究真相了
    而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使用他汀類藥物則會使血壓控制不佳的風險降低,這可能與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診時積極地進行血壓監測和治療有關。在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各因素與血壓控制不佳的關係對於高血壓確診後的治療該採用單藥還是聯合多種藥物,患者常常疑惑不已。
  • Hypertension:科學家開發新工具以改進血壓測量
    危險的高血壓會導致嚴重問題,比如心臟病發作或腦卒中。血壓水平全天都在波動,而且很容易因壓力、體育運動,甚至是講話等活動而改變。在醫生門診測量的血壓數值常常與在家裡測量的結果不一致,而門診測量的結果被認為能夠更好地反映真實的基礎血壓水平。該研究領導者James Sheppard博士說:"存在被稱為'白大褂效應'的現象,門診中血壓測量的結果高於家中的測量結果。
  • 阿爾茲海默病會不會遺傳?如何自測?很多人憂慮的問題這位專家給出...
    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1000萬,按照目前26.9%的就診率和21.3%的規範治療率來算,未來至少有500萬家庭暴露在疾病的高風險之下。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坦然接受它?如何在患病後依舊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今天,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