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病會不會遺傳?如何自測?很多人憂慮的問題這位專家給出...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老年疾病之一,堪稱慢性「絕症」,患病後記憶和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甚至憂鬱、暴躁、喪失基本生活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1000萬,按照目前26.9%的就診率和21.3%的規範治療率來算,未來至少有500萬家庭暴露在疾病的高風險之下。

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坦然接受它?如何在患病後依舊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今天,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李霞圍繞阿爾茨海默症相關問題進行講解。

活動現場,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出席活動並為李霞頒發「上海科壇講座專家聘書」。市精神衛生中心副書記蔡軍出席活動並為社區代表贈送《幫我記住這世界》科普書籍。

早期篩查是重點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是一項世界難題,人類至今無法攻克,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還無法治癒。迄今為止,FDA只批准了兩類、4款阿爾茨海默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譬如改善認知功能,但這些藥物的平均藥效不超過半年。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病就束手無策。李霞認為,關鍵在於早期篩查。首先,人們對這一疾病的觀念要改變。老年痴呆症中,除了阿爾茨海默病,還有神經逆轉、缺乏維生素導致痴呆、老年抑鬱導致的假性痴呆等情況,這些痴呆症是完全可以逆轉、甚至治癒的。有研究顯示,如果全球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發病時間能夠延緩5年,那麼病人數將會減少一半。

自2003年研究生畢業起就在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的李霞坦言:「以前很多醫生同學在選擇研究方向時,很少人會選擇老年科,因為老年患者往往是最『麻煩』的。」但經過這些年和老人的相處,她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也非常有成就感」。「大家都年輕過,但沒有人老過,無法切身理解老人的心理。」李霞說,這也導致老年人的心理和記憶問題,常常被家人、社會、甚至他們自己忽略。但實際上,由阿爾茨海默病帶來的老年人的心理和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阿爾茲海默病會不會遺傳?如何自測?

家中有老人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很多家屬也擔心自己老了是否也會患同樣的病。阿爾茨海默病真的會遺傳嗎?李霞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遺傳不是絕對的,但是相較於普通人,患者的子女患病的風險確實會增大。如果子女擔心遺傳的可能性,可以選擇在40歲以後,針對該病進行精準診斷,通過CT、腦脊液等的檢測,可以提早15-20年進行精確的診斷。

相較於擔心遺傳,更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李霞建議,記憶力衰退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症狀,可以通過每年做相關的自測題來驗證自己的記憶力,根據得分變化作出初步判斷。「如果每年得分大幅下降,那就要注意了。除了自測,對生活細節的觀察也非常重要。這種疾病75歲以上的患者佔比超過75%,年紀越大得這種病的機率越高。如果發現老人記性變差、做飯經常放錯調料、說話做事變得古怪,那麼就得警惕了。」

「但即使是老人病情已經入重症階段,也完全沒必要絕望。雖然老人已經不記得很多事情,但在接受專業治療和護理的情況下,可以避免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保障好病人的生活質量。」李霞認為。

(文章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許多AD藥物的目標是消除β-澱粉樣蛋白(Aβ)或澱粉樣蛋白斑塊,它們會阻止突觸中的細胞間信號傳導。但是,即使去除了澱粉樣斑塊,一些AD患者仍然表現出神經變性和認知能力下降。相反,即使在很高的Aβ水平下,許多人也沒有神經退化和認知障礙的跡象。同樣,關於星形非神經元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為何從AD發病初期就發生形狀變化和功能變化,並在整個AD進展過程中以這種反應性狀態繼續存在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 Hypertension:高血壓藥物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2019年7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尋找減緩阿爾茲海默病進展的新型療法時,來自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血壓藥物尼伐地平能夠增加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記憶和學習中心的血流量,同時還不會影響患者大腦其它部分的功能,相關研究刊登在國際雜誌Hypertension上。
  • 京小倉時光膠囊正式上線,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及家屬可免費存一年
    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京東物流旗下專門為個人和企業提供專業存儲服務的京小倉正式上線「時光膠囊」產品,並宣布推出「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及家屬免費存」活動,幫助那些需要的人留住美好的時光。
  • eLife:深入探究阿爾茲海默病發生的關聯基因 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
    2020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追蹤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病發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基因,這種名為BIN1的基因早在2009年就被發現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有關;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指出,BIN1能幫助調節大腦神經元的活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過度的神經活性
  • 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一夜好眠,讓「時光倒流」
    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一夜好眠,讓「時光倒流」 2020-10-11 0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何對付憂慮
    最後,我覺得憂慮並不能解決問題,便琢磨出一個辦法,結果非常有效,這個辦法我一用就是30年,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我面對的最壞的結局,如果失敗的話,老闆會損失二萬美元,我很可能會丟掉差事,但沒人會把我關起來或槍斃掉。這是肯定的。 「第二步,我鼓勵自己接受這個最壞的結果。
  • 阿爾茲海默病:我腦子裡…有塊…橡皮擦
    阿爾茨海默病(AD),最早由德國精神科醫師及神經病理學家,羅斯.阿爾茨海默於1906年描述記錄,之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變性導致的痴呆。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見的病因。
  • 25歲或得阿爾茨海默病 滬上專家建議公眾自測記憶力
    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昨天,由市科協、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常務委員李霞介紹,她治療過的最年輕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只有25歲。
  • 拒絕記憶橡皮擦,這個病要早篩查早預防
    阿爾茲海默病早期篩查,思明區進展如何?  為推進阿爾茨海默病的醫療防治,早篩項目由思明區衛健局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考核,並提供相應經費保障;第一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落實早期篩查工作;屬地街道配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宣傳發動、上門引導等工作。
  • 同性戀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這是很多人的疑惑,也是反對「性向由天生遺傳決定」的人經常提出的論點,前陣子甚至有報紙的投書表示同性戀的「遺傳說是不識字兼沒衛生」。今天我就從遺傳學的幾個觀點來談談同性戀有可能遺傳嗎?「性向是不是天生」為什麼會成為爭議點?主要的原因是假如性向能夠自己決定,那麼反對同性戀的一方,就能更深入討論性向有無「矯正」的可能,以及該不該「矯正」。
  • 專家建議每年自測記憶力
    來源:上觀新聞公眾可以通過每年做自測題來驗證自己的記憶力,根據得分變化作出初步判斷。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如何在患病後依舊對生活充滿希望?10日下午,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常務委員李霞介紹,她治療過的最年輕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只有25歲。她建議公眾自測記憶力,遇到異常要儘早就醫。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記憶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多發於老年期,患有這種病的人就好像上帝在他們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隨時會替他們擦掉一些記憶,甚至是所有的記憶。今天讀完的這本《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就是一本叫你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書籍。
  • 15日下午,阿爾茲海默病新藥GV-971、卵巢癌新藥則樂等開始談判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經濟觀察網獨家獲悉,12月15日下午,包括上海綠谷製藥的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再鼎醫藥(納斯達克代碼:ZLAB)的卵巢癌新藥尼拉帕利(商品名:則樂)等藥品開始談判。這是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第二天。
  • 了解你不知道的帕金森病的秘密,關愛身邊的老人
    導語:帕金森病,也被稱為「老年人的殺手」,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的一大疾病,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卻並不了解。據統計,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大約在1.8%左右,7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3%-6%,而且發病人數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 三甲專家答脫髮的10個問題
    1秒自測!》照顧沒有看那篇文章的粉絲,首先簡單回顧下什麼是拉發試驗:做完拉發試驗後大家提出了這些問題:周城主任:正常人每天會有大概50~100根頭髮進入生長期而長出,也有50~100跟頭髮因進入休止期而脫落。休止期的頭髮相當於已經死掉的頭髮,它們「沒有根」,「不牢固」,洗頭會把休止期的頭髮洗掉。
  • 抑鬱症會遺傳給孩子嗎?如何避免抑鬱症的遺傳!
    那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價值觀跟世界觀,比如不配感、自信不足、陌生人是靠不住、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等這些觀念,這些就像是遺傳基因一樣會影響一代又一代,所以從心理角度解讀抑鬱症的遺傳就是基於這裡,即便沒有顯化為疾病,成年後導致人格障礙的機率比正常家庭要高很多!
  • 快來自測:這四個異常步態,說明身體出問題了
    但像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喜歡把手背在身後走路;有些人更是喜歡墊著腳尖走路;還有些人則習慣拖著地走…… 其實,走路方式是反應身體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正常步態需要神經系統、關節系統以及肌肉組織都要保持在一個正常的狀態。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得步態發生改變。
  • 抑鬱症如何自測?自測表分數高於25分,暗示程度已不輕
    抑鬱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情緒,也不等於情緒低落,而是一種病。有了抑鬱的人,往往也不敢告訴別人自己抑鬱了,而是默默忍受。程度很深的人,開始產生了幻聽、幻視,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看到奇怪的畫面。直至有一天,再也難以忍受時,算是到了崩潰的邊緣,身邊人稍不留神,他們就會自我了斷。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有人說是因為想太多,有人說是因為太敏感,有人說就是閒出來的……實際上,抑鬱症不但與性格有關,與遺傳、環境、生物化學因素都有一定的關係。性格因素:研究表明,自卑、悲觀、敏感、偏執等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這些性格的人一般都不善表達,把壓力和負面情緒長期積壓在心裡,長期以往就會陷入嚴重的焦慮和絕望中。
  • 嬰兒患先天性遺傳代謝病 血液呈現乳白色(圖)
    鄭州幾家大型醫院都檢測不出孩子的血液狀況。  10月18日,何女士一家趕到上海新華醫院。27日,該院主治醫生說,這是一種先天性遺傳代謝病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酸酯和膽固醇等含量高於普通人數倍乃至數十倍,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會導致胰腺炎、黃色瘤等併發症。新華醫院還有一個有同樣症狀的患兒。9月,西安發現一例同樣病情的患兒,換血治療後,症狀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