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

2020-12-26 全球紡織網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是做還是不做?

2020-11-30 08:37:12 來源:綢都網

曾經股市裡有一句話叫只要不買股票,收益率就可以超過80%的股民,今年的紡織市場似乎也遇到了類似的窘境。

王總是一家織造企業的負責人,據他所說,進入11月以後,市場上已經接不到幾個訂單了,10月份行情雖然不錯,但是這樣的「好日子」僅僅只持續了一個月時間。倉庫裡的庫存去掉了一半,但現在接到的訂單一個個快做完了,卻沒有新的訂單接上。

伴隨著歐美疫情日漸嚴重,歐洲開始二次封城,明年春夏季節的備貨行情被直接打亂,佔據歐美市場主流的沃爾瑪、COSTCO等大型商超對服裝訂單大量取消,11月的市場行情直接被「腰斬」。看著倉庫裡的庫存又重新累積起來,紡織人心中萬分惆悵。‍

但是接到訂單的企業就一定能幸福嗎?

李總是一家紡織企業外貿部的經理,據他所說,雖然最近接到了一些外貿訂單,著急趕工地把單子做出來了,最後一算成本竟然虧本了。

這主要是因為四個原因:

首先,是大家現在手頭上庫存不少,而且都缺單子,屬於賣方市場,外貿商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就會壓價;

第二,是因為往年下大單的客戶因為疫情不敢備貨了,最後買服裝面料的都是一些又快又急的小單,做過紡織的人應該都知道,單子越小,要得越急,往往意味著成本越高;

第三,因為RCEP的籤署及中國國內經濟的穩定向好,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但這短期來看對紡織外貿企業不是好事,匯率重回6.5時代以後,紡織企業的壓力更大了;

最後,由於歐美等國經濟還未恢復,目前中國經濟又表現良好,這就導致出口遠大於進口,運出去3.5個貨櫃只能回來1個,最後國內貨櫃越來越缺,國外港口貨櫃卻堆不下了,航運成本就大大增加。比如東南亞航線,從9月初的10元/公斤左右,現在已經漲到18元-20元/公斤。‍

接不到訂單的企業在為接不到訂單庫存消化不掉而煩惱,接到了訂單的企業在為成本增加所導致的虧損而煩惱,但相對於國外連正常開工都受到影響的情況來看,國內企業能夠正常開工甚至已經算不錯了。

由於產業鏈發展不完全,新冠疫情控制不力,東南亞等新興紡織集群在2020年完成訂單方面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約,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據越南《工貿電子報》11月2日報導,前10個月越南紡織服裝出口預計為247.6億美元,同比下降9.3%。預計全年出口330-350億美元,同比下降10%。

佩特拉通訊社近日報導,約旦工業協會表示,今年前9個月約旦服裝和皮革出口額8.99億約第(約合12.7億美元),同比下降15%。預計今年第4季度行業出口還將惡化,降幅可能達到25%。

緬甸全球星光報報導,依據緬甸商務部統計顯示,2019/20財政年度成衣業出口達4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46億美元衰退6.95%‍

……

中國乃至全球的紡織企業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處於了產能過剩的狀況,尤其是一些工藝相對簡單的常規品種這方面的問題更是嚴重。

當然這是大部分傳統產業發展到一定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問題,利潤高了,大家一窩蜂投資,最後供大於求,但擴充的產能卻很難縮減了,屬於客觀方面的某種必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行情最差不過也就是2019年這樣了,市場會自己進行調整,然後形成3-4年一個景氣周期。

但是今年的疫情卻給這種正常的周期變化來了一次「降維打擊」,說好的行情像一個彈簧一樣松兩年然後再緊兩年,突然疫情就像外面來了一個熊孩子把彈簧一直往下拖,具體什麼時候才能彈回去,就看這個熊孩子造成的影響什麼時候才能消除了。

不過,隨著近期新冠疫苗陸續傳出利好消息,戰勝新冠的曙光即將出現。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11月28日舉辦的一次論壇中表示,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全球的老百姓都會迎來世界各國的疫苗上市的一個高潮,疫情一定會慢慢被控制住。

相信到了那個時候,市場一定能夠回暖,紡織人盼望中的「報復性反彈」或許就會到來。


相關焦點

  • 紡織訂單「青黃不接」,市場行情將何去何從?
    紡織訂單「青黃不接」,市場行情將何去何從?但總體而言,好轉的企業也只是個別,多數企業依舊處於訂單缺失的狀態。「最近行情好一點,其實是挺奇怪的,原本就是8月淡季,卻迎來小陽春。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秋冬季節疫情存在二次爆發的可能,因此現在客戶都在抓緊備貨,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小部分忙碌的景象。」一位企業負責人談道。織造市場表現分化,但最近聚酯市場可謂是「風生水起」,其中,滌綸長絲市場就表現頗為亮眼。
  • ...批外貿訂單取消,客戶撤單集中爆發,紡織老闆太難了!企業如何止損?
    據今天(3月19日)的《證券日報》報導: 「受國外疫情影響,3月中旬開始,有客戶陸續取消了訂單。而那些量大的客戶,暫時決定延期出貨。這對外貿公司造成的影響和衝擊力確實不小。」3月18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朱女士頗為無奈地表示。
  • 紹興紡織外貿經理:查爾斯王子確診後 談好的英國客戶直接取消訂單
    在溫州,一位外貿鞋企老闆為了補充現金流,把杭州房子賣了,估摸著可以撐半年以上;在紹興,一位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說,和英國客戶一再確認無誤的訂單,在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肺炎陽性之後,訂單沒了;上海一家不鏽鋼公司外貿員說同事之間有了一個新的笑話:疫情發生前,要考慮客戶的信用問題,但疫情發生後,發貨後客戶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 外貿訂單銳減 紡織企業求變謀生機
    摘要 【外貿訂單銳減 紡織企業求變謀生機】剛迎來復工的紡織外貿企業,又開始經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衝擊。隨著海外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一些紡織服裝企業表示,其海外訂單持續銳減,有的企業甚至全部訂單被取消。
  • 紡織產業:海外訂單依舊是焦點
    >   2020年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不少外貿人在經歷了5、6月份「訂單荒
  • 春節將大幅提前放假,紡織企業終於繃不住了
    停產放假、降開工、去庫存......這都是絕大多數企業今年都經歷過的。到了七八月份,甚至有不少紡企借著天熱大幅地降低開工率,停產7天、10天的情況比比皆是。 臨近年底,紡織行情依舊不溫不火,提前放假去庫存的模式是否會再次上演?
  • 兩三件服裝的訂單也能接!青島這家企業靠工業網際網路打造全新供應鏈...
    得益於這樣的快速反應,疫情後貴華針織迅速走出低谷,自5月起便實現營業收入連續逆勢增長,國內外訂單已經排滿年底前的生產日程表。   智造車間打通全產業鏈   織布、印染、成衣剪裁縫紉,這是服裝生產端供應鏈上下遊的三個重要環節,從產業來說是一條產業鏈。然而,在貴華針織的生產車間,通過智能化改造,形成柔性智造,織、染、縫變成了一道道工序。
  • 2019紡織原料價格波動呈常態 2020年行情或轉暖
    」一詞,越來越多的紡織人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運營費用不斷攀升,銷量提升越來越難,競爭內容不斷細化……給錢就賣!訂單減少下的低價拋貨成中小紡企無奈之舉對於中小紡紗企業來說,訂單減少是普遍面臨的問題。「過去一年我們紗廠接單生產,有單即接。但臨近年底,庫存仍然累積下了不少。」河北一家紡紗廠負責人感慨道,很多廠家當前都在清庫存的階段,甚至表示棉紗給錢就賣,也是無奈之舉。
  • 疫情之下大批外貿訂單取消,紡織人如何止損?
    紡織服裝業的上中下遊各個環節,從原料、生產到銷售,日子可謂難過,經濟環境,產業轉型,社會綜合轉型,這一切,都倒逼紡織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同時進入洗牌的時代。一波三折,目前有不少紡織老闆處於這種心態,但是設備折舊、房租、人工、水電等各項成本又使他們不得不開工,只有開工才有產值,當然也有少部分老闆選擇維持低開工,甚至不開工。「目前廠裡就開了2成機器,現在原料暴跌,訂單又不多,庫存很容易貶值,佔用太多的資金在如今的行情是非常不明智的。」柯橋一紡織老闆陳總說道。
  • 某企業賣廠持續半年,依然無人問津!價格大跳水、訂單夾縫中生存...
    某企業賣廠持續半年,依然無人問津!價格大跳水、訂單夾縫中生存,數碼印花遭遇問世以來最大危機!但好在隨著疫情好壞反覆變化以及宏觀事件頻發,紡織訂單偶爾還是能夠從夾縫中達到一波小高峰,例如國慶之後的紡織市場基本就是一幅旺季的樣子。但是卻有一個紡織加工環節今年異常低調,似乎整個市場變化與自己關係不大,這個環節就是印花環節。與染色環節今年市場出現爆倉、滿開不同,各種印花種類今年的狀態一直都是與開工不足、訂單缺乏離不開。
  • 動輒100天以上的庫存、接近於0的利潤,磨滅了紡織人轉型信心
    可見這幾個月來,訂單基本沒有什麼好轉,產銷一直都是失衡的。當然失衡的不僅僅是產銷,還有已經跌無可跌的利潤。據另一家滌塔夫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他們訂單已經下滑了7成左右,全年下來肯定虧的。年前大量原料備貨遇上了年後原料大跌,光這一點就使他們損失慘重。並且原料價格還不斷的跌,他們的坯布只能跟著貶值,關鍵再便宜還沒人要。
  • 訂單失血、減產加劇,價格戰已成紡織老闆的唯一籌碼
    說到底市場仍是供大於求,織造企業庫存壓身,都在想方設法去庫存,市場的競爭非常大。 價格戰是目前布老闆唯一的籌碼,貿易商在購買坯布也是擇低價購入。這樣的境況下,坯布價格自然也就失去了漲價的底氣。目前的紡織市場,不僅價格上不去,庫存壓力也沒有得到緩解。秋冬面料的放量無異於「杯水車薪」,織造企業的庫存像大山一樣巋然不動。據中國綢都網數據監測,目前盛澤地區噴水、噴氣的坯布庫存仍停留在45天左右。淡季終究是淡季,很難走出一條「逆勢上行」的道路。
  • 第二波紡織服裝訂單取消!停產裁員!越南工廠面臨生存危機!
    越南紡織服裝行業4月開始面臨訂單取消或延後的第二波衝擊,多家工廠停工裁員。近日,據《經濟日報》報導:越南臺商經過上一波中國大陸停工造成的斷料危機後,又因歐美疫情加劇、以外銷為主的臺商,4月開始面臨訂單取消或延後的第二波衝擊。
  • 常規面料百天以上的庫存、接近0的利潤,磨滅了紡織人轉型的信心
    四五月份的時候他們的庫存也就200萬米左右,短短幾個月幾乎翻了一倍。可見這幾個月來,訂單基本沒有什麼好轉,產銷一直都是失衡的。當然失衡的不僅僅是產銷,還有已經跌無可跌的利潤。據另一家滌塔夫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他們訂單已經下滑了7成左右,全年下來肯定虧的。
  • 溫州鞋廠老闆:近半年訂單被取消,我把杭州的房子賣了,我要活下來
    在溫州,一位外貿鞋企老闆為了補充現金流,把杭州房子賣了,估摸著可以撐半年以上;在紹興,一位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說,和英國客戶一再確認無誤的訂單,在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肺炎陽性之後,訂單沒了;上海一家不鏽鋼公司外貿員說同事之間有了一個新的笑話:疫情發生前,要考慮客戶的信用問題,但疫情發生後,發貨後客戶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 服裝外貿訂單暴漲卻賺不到錢,怎麼回事?
    臨近年底,國內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瘋狂開啟「爆單」模式,但多家工廠卻直言笑不出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上半年,部分企業因經營困難大面積遣散員工,如今員工回不來,訂單自是不敢接,即便加大力度加緊招工,依然難以確保規定時間內完成訂單。」 「訂單多到不敢接」的境況導致諸多外貿企業非常被動。上海意唯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嘉平頗感無奈道,由於生產商報價變更頻繁,而外貿企業對成品售價普遍偏低,利潤不高的出口訂單被迫採取放棄策略。
  • 服裝類訂單季節性要求高,廠家接單量稀少
    為了將庫存變現,虧2毛/米的單子忍痛接下 最近,某布老闆透露最近雖然接到了單子,但由於用的是高價位原料,並且布價漲不上去,這樣算下來,大概一米布虧2毛,但為了維持工廠的基本開銷,包括水電、工人工資、房租等,忍著痛接下了這筆單子。但他也表示虧2毛/米是他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 訂單爆滿!然而老闆們都叫苦不賺錢?
    市場需求激增,本應該是一片「繁榮」景象,但背後卻沒那麼「美好」。對於今年的紡織行業來說,大家最普遍的感受就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最後錢沒賺到」!羽絨服企業的困惑:滿負荷運轉,訂單來不及生產,但虧本做!主打國內市場的杭州阿思家家紡有限公司,企業線下有50餘家實體店,集中分布在華東華北一帶,實體銷售目前仍佔到總銷售收入的9成左右。
  • 外貿回暖的東莞鏡像:訂單回流國內,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凱勵電子廠副總經理易建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催生了對3C電子產品的旺盛需求,電子企業訂單普遍有所增長。易建軍說,「疫情對國外的產業鏈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我們一些競爭對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促使不少訂單轉移到了我們公司,東莞許多電子企業也遇到了同樣的利好。」
  • 印度訂單紛紛轉至國內,紡織服裝的高光時刻來了嗎
    圖片來自網絡近期,關於印度紡織訂單大量流回國內的消息廣泛傳播。上海證券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有棉紗出口、成衣出口等外貿企業確實收到回流訂單。整體來看,紡織服裝行業下半年回暖跡象明顯。服裝出口8月首現正增長業內人士表示,印度轉單到國內的需求,不會是長期的,且紡織行業整體還面臨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價格因素幹擾,全年的訂單總量可能還是會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近期紡織服裝出口迎來回暖跡象。不少紡織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7月份開始,外需訂單突然爆發,詢價和拿貨的數量都增加,有企業的訂單排到了明年1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