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補益身體,宵夜補益靈魂。如果早點是都市快節奏裡難能可貴的儀式感,那麼宵夜則解放著一日辛勞過後的疲憊。慶幸的是,每個城市的深夜裡,總有幾家供人安心賞味的深夜食堂,在黑黢黢的角落亮起一盞暖燈。小館裡的老闆大多經歷些故事,回歸平淡後安心於鍋灶煙火間,等待街頭覓食的夜遊神,用鑊氣的食物撫慰其腸胃、安穩其心神,見證夜色裡的百味人生。
繼去年冬日的城市早點故事,鳳凰網旅遊賞味在這個夏夜推出「宵夜裡的中國」系列,當夜幕降臨,我們走進各個城市燈光搖曳、火焰飛騰的食肆排擋、街角小鋪,尋找有故事的美味掌門人,在深夜食堂裡暢享人間煙火,品味人生裡的千滋百味。
在人們心中,外來人口雲集的深圳總有些「不近人情」,這裡是人們的淘金地和追夢天堂,但似乎從來不是一個適合安放靈魂的家園。但若當你走過深圳深夜的市井巷落,品過沿途飄香的夜宵檔鋪,絕對會對這座「移民城市」產生新的溫情印象。
按照 1935 年北京宵禁的時間算,通常在晚 19 點以後,便是專屬於夜宵的時刻。但在美味不打烊的深圳,這個時間還得往後推。你且在 21 點後走上深圳街頭,所經之處多的是好吃的路邊食檔,老巷子裡的灶頭上升起的煙火味兒最是讓人難以抗拒。
而那些一直堅持至凌晨,依舊開檔營業的老闆們,也都是有故事的同學。他們或不善言辭或巧舌如簧,和熙來攘往的食客們聊一段家常、拌幾句嘴,舌尖的好滋味也釀成了心間的人情味。在這充滿著情調的七夕夜,鳳凰網旅遊帶你走進深圳的夜宵檔,於煙燻火燎汗流浹背中,感受飯桌下情感的暗流湧動。
通宵不打烊的雞煲,這個夜晚不孤單
太陽剛剛落山,嘉賓路 1010 號的雞煲之家便亮起了自家的霓虹燈招牌,在黑夜裡閃爍著很是顯眼。作為向西村第一家雞煲店,這間老店一開就是 24 年。「上世紀 90 年代初,向西村還是一灘爛泥,我們的店開在對面,客人比現在的還要多三到四成,香港客人最多。」餐廳負責人梁樹容介紹著,餐廳開張後不久就開始到店工作,熟客們習慣稱呼她「容姐姐」。
走進店裡,整個食肆被食客坐得滿滿當當,櫃檯前外賣電話的鈴聲此起彼伏。「我們家的客人來自五湖四海,北京的、臺灣的,他們每次到深圳都會來光顧,來不及到店裡也會點外賣。」容姐姐忙不迭地接電話記菜單,又在電話鈴聲的空隙露出標誌性的笑容,「熬夜開店再累,看見客人們吃得開心,自己就很滿足。」
從最早的街頭小鋪做起,如今的雞煲之家,憑著逼仄樓梯上下的三層小樓,最多能容納 200 位客人。餐廳每天中午 11 點開門營業,為了給深夜找食的夜遊神提供一處飽肚又暖心的去處,雞煲之家的招牌一亮就是一整夜,一直開到第二天的六、七點才打烊。
能聚集起諸多人氣,自然少不了過硬的味道。後廚裡的廚師無不是在店裡做了十幾年的老師傅,長久以來叱吒美味江湖,全憑一身心領神會、勤學苦練習得的好廚藝。
餐廳門口設了一間開放廚房,只見師傅們嫻熟地掌著勺,湯汁快見底時適時攪動一番。別看只幾個細微動作,卻暗藏著「高深莫測」的美味密碼。單一項烹飪的火候,便需數年功力方能把握一二,否則猛火急攻的雞肉不夠細嫩,文火慢焗又會消磨客人的耐心。
在深圳,人們講究「不鮮不食」,食材好不好,一口便知道。為了保證雞肉的新鮮度,店裡精心挑選皮薄肉嫩的清遠雞,每天凌晨三點在關外現宰之後再運到店裡。
有了高手把關和優質食材,下單後十分鐘左右的功夫,一鍋鮮鹹嫩滑的雞煲便被送上桌。只聽得熱油在鍋裡「嗞嗞」作響,顫悠悠的雞肉帶著尚未消散的熱力,騰出十足誘惑的鍋氣,刺激著眼耳口鼻。等不及讓它冷卻,就想一筷子夾住放進嘴裡。
除了好味道,對於食客來說,最難得還屬在雞煲之家裡吃出的「家的味道」。每次坐定店中,容姐姐親暱的問候、鄰裡間道一句別來無恙,伴隨雞煲熱氣一起騰起。正是這你我都戒不掉的人情味,無論一人獨食、雙人共賞,抑或是三五好友圍聚一堂,這裡的夜晚,總不會孤單。
| 雞煲之家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嘉賓路 1010 號
營業時間:11:00-07:00
招牌:清遠雞煲
一碗豆漿兩根油條,把家鄉味道帶到深圳
晚上十點,新洲村裡的行人比肩繼踵,十平米見方的豆漿油條店外,外賣小哥騎著電摩託,一口氣拎走 36 根油條。狹窄的豆漿店裡人手緊張,老闆娘這邊剛剛張羅好客人坐下,那邊又要趕緊地幫忙打包外賣。
潮汕甜湯豆漿油條,是一間在深圳小有名氣的夜宵檔,經營至今已兩年有餘,一口大鍋、一個平底鍋便撐起整間店的生意。每天下午 5 點,小店開檔,食客們絡繹到店,有趿拉著拖鞋的、有穿著睡衣的,還從南山專程趕來福田的……啜一口熱豆漿,一根油條掰成幾段泡進去,聞著香濃天然的黃豆香,一碗暖意下肚,暢快之感從心腸漫延到四肢。
老闆娘來自揭陽,二十歲出頭,穿著一件長白 T 恤,臉上掛滿了汗珠,偶爾抬頭看看店裡來來往往的食客,又認真專注地和面倒油。「在揭陽,人們都是晚上喝豆漿吃油條。」不善言辭的她對家鄉的味道爛熟於心,單靠聞豆香就能知道豆漿是否熬好。「每天開店前兩、三個小時,我們就開始熬煮豆漿,一鍋豆漿至少得熬上 1 個小時。」羞澀的她話語裡流露出幾分對自己手藝與食材的驕傲與自信。
姜薯豆漿,是店裡的招牌。爽滑粘稠的姜薯口感獨特,在潮汕常用來製作甜品,咀嚼起來十足脆爽。與姜薯豆漿齊名的頭牌,還有一份揭陽油條。這支油條與蓬鬆的北方油條截然不同,個頭更小,口感更加緊實。只見老闆娘兩手不停,擀好的麵團即刻整成形,待油溫恰好時滑進熱油,不到十秒就炸成好看的金黃色,一排排用竹簸箕盛著,煞是誘人。
小店每天營業至凌晨一點,要是遇到客人爆滿的情況,準備的豆漿油條賣完後也會提前打烊。夜深了,坐進這方小店,一位食客、一碗豆漿、兩根油條,在這簡單家常的美味小食裡,時間也慢了下來。這些食客因一口美味的情緣在深夜的路邊聚首,各自尋得一份難得的寧靜,口中食物便是他們慰藉鄉愁與疲憊的一劑良藥。
| 潮汕甜湯豆漿油條
地址:深圳市新洲一街新大洲酒店右邊巷子 49 棟
營業時間:17:00-01:00
招牌:油條、姜薯豆漿
開了八年的粥鋪,情懷比搵錢重要
走進冰村大叔粥店,甫一落座,你就能感受到深圳的「南腔北調」。細軟婉轉的粵語、幽默豪邁的東北腔、熱辣灑脫的川湘調……天南地北的人們圍坐一堂,等候一鍋文火慢燉的生滾粥。
冰村大叔的粥店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喝夜粥的去處,店裡談不上多少講究的裝潢或高級的食材,卻總能坐滿深夜覓食的賓客。在店裡食粥,常光顧粥店的熟客會勸你在粥裡多加料,要加足了鹹蛋、皮蛋、排骨、豬肚、鮮蝦、螃蟹才夠過癮。用嫋嫋暖意卸下白日的沉重,享受著生活裡恰到好處的幸福。
粥店老闆姓梁,是江門人,八年前來深圳開了這間粥店,搬到新址之前,粥店藏匿在梅林的深巷裡。正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那句話,因為粥的味道好,來吃夜宵的客人們總是從店裡坐到店外,狹窄的巷子裡,花花綠綠的塑料凳上坐滿了埋頭喝粥的人,充滿煙火氣的熱鬧景象一時無二。
開了一家如此火爆的粥店,是梁老闆始料未及的。穿著一身李寧運動衫,在粥店經營的間隙,梁老闆直言不諱地道出創辦粥店的因緣際會。作為一名羽毛球愛好者,初到深圳的梁老闆,一心想著經營一間羽毛球館,囿於資金短缺,陰差陽錯開了粥店,「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並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一開始也並沒想過開粥店,但後來做著做著就喜歡了。」而如今的店名「冰村大叔」,便是沿用了羽毛球館的名字。
粥店經營得風生水起,上了正軌後,梁老闆依舊雷打不動地日日守在店裡,看見客人們吃得開心,臉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做一件事,就得把一件事做好。」 客人們喝粥喜歡粘稠,梁老闆就耐心地把米粒文火燉熬至熟爛;為了保證食材新鮮,他要求各種配料都必須當天運輸到店;為了增加食粥時的口味口感,他還花著心思尋來脆爽的蘿蔔仔佐粥。正是倚靠這份匠心,粥店無論搬到哪裡,客人們也會跟到哪裡。
早前,冰村大叔粥店只賣單一配料的粥,隨著越來越多的客人要求在粥裡添加配料,這才把配料目錄明文寫在了菜單上。沒想到,這竟然成了粥店的賣點,不少客人慕名而來。
熙來攘往間,來店裡喝粥的客人,既有帶著孩子首次光顧的一大家,也不乏光顧了粥店八年之久的熟客。說不清是煲粥騰起的水汽,還是食客喝下熱粥後生出的熱情,整個粥店都充盈著一份暖意,慰藉著夜色裡的喝粥人。或許也正因了這份無形的暖意,粥店開了八年,便火了八年,成了許多夜遊人辛勞一天後得以安放身心與腸胃的地方。對於粥店而言,八年經營時間或許談不上長久,但也並不容易,正如老闆所說,有時候,要堅持下來,情懷比搵錢重要。
| 冰村大叔
地址:新洲一街新大洲酒店右邊巷子49棟
營業時間:17:00-02:00
招牌:海鮮粥、排骨豬肚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