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滿族人入主中原的時代。宋亡於元,明亡於清,都是華夏漢族遭受外族侵擾的例證。元朝對華夏漢文化的影響不大,因為它迫害士大夫,因而它的政權很快就結束了;清朝在這方面聰明得多,它不但不迫害讀書人,反而以養士的方式,討好士大夫。士大夫階級在清朝所享受的豐功厚祿,不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可以比擬的。為了討好念書人,叫他們不要造反,不要革命,因而特別投士大夫所好,採取的辦法是尊孔與尊崇儒家思想。這點,清朝政府做得非常漂亮,也就因此,清代的統治時期也特別的長。
清朝統治中國期間,世界文化已經發展到各大文化互相交流的時代,清朝末年和西方的接觸,西方的船堅炮利,迫使中國和西方列強締造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各種城下之盟,漸漸打斷了士大夫對功名利祿的迷夢,而開始探討救國救民的大計;其中尤其在中西交往中,展示了清朝的無能,因而引發了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國。
本來,明末清初時期,中西已經開始了文化的交流,不過,那時的西方傳教士東來的情形是:一隻手提著天文儀器,另一隻手捧著《聖經》,是科學與宗教的交流;這交流因雙方的多重誤會而告結束。清朝末年的洋人來華,則是一隻手提著鴉片,另一隻手扶著大炮,是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入侵。中國的思想家,這時的覺醒,直覺地認為自己軟弱,無法與強權的船堅炮利對抗;而在自強的設計中,把科技文明的進步看成首要的任務,並因此懷疑自己傳統文化的功能。到民國初年,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而主張全盤西化了。
清朝末年開始的恐洋崇洋心態,開始了中國人生觀轉化成崇尚西方的人生態度:不但在物質文化上多學習西方,就是人文社會的制度上,以及生活習慣上也開始了西化。在好的一面看,這是世界文化的起點,往壞的一面看,則是中華文化遭受到續存的危機。
有關清代的人生哲學,我們分成三個方面來探討:首先是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態度,再來是復古的人生觀,最後述及維新思想家的思想。
#桂平歷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