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時代的人生哲學

2020-12-21 經之緯度

清代是滿族人入主中原的時代。宋亡於元,明亡於清,都是華夏漢族遭受外族侵擾的例證。元朝對華夏漢文化的影響不大,因為它迫害士大夫,因而它的政權很快就結束了;清朝在這方面聰明得多,它不但不迫害讀書人,反而以養士的方式,討好士大夫。士大夫階級在清朝所享受的豐功厚祿,不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可以比擬的。為了討好念書人,叫他們不要造反,不要革命,因而特別投士大夫所好,採取的辦法是尊孔與尊崇儒家思想。這點,清朝政府做得非常漂亮,也就因此,清代的統治時期也特別的長。

清朝統治中國期間,世界文化已經發展到各大文化互相交流的時代,清朝末年和西方的接觸,西方的船堅炮利,迫使中國和西方列強締造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各種城下之盟,漸漸打斷了士大夫對功名利祿的迷夢,而開始探討救國救民的大計;其中尤其在中西交往中,展示了清朝的無能,因而引發了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國。

本來,明末清初時期,中西已經開始了文化的交流,不過,那時的西方傳教士東來的情形是:一隻手提著天文儀器,另一隻手捧著《聖經》,是科學與宗教的交流;這交流因雙方的多重誤會而告結束。清朝末年的洋人來華,則是一隻手提著鴉片,另一隻手扶著大炮,是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入侵。中國的思想家,這時的覺醒,直覺地認為自己軟弱,無法與強權的船堅炮利對抗;而在自強的設計中,把科技文明的進步看成首要的任務,並因此懷疑自己傳統文化的功能。到民國初年,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而主張全盤西化了。

清朝末年開始的恐洋崇洋心態,開始了中國人生觀轉化成崇尚西方的人生態度:不但在物質文化上多學習西方,就是人文社會的制度上,以及生活習慣上也開始了西化。在好的一面看,這是世界文化的起點,往壞的一面看,則是中華文化遭受到續存的危機。

有關清代的人生哲學,我們分成三個方面來探討:首先是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態度,再來是復古的人生觀,最後述及維新思想家的思想。

#桂平歷史人文#

相關焦點

  • 《哲學與人生》:在哲學沉思中安頓我們的人生
    人生在世,總要思考生命的意義,確認生活的價值。人生的根本問題只能訴諸哲學解答,愛智慧的哲學觀念也只能在成己成物、仰望星空的人生探索中凝結。因而,對哲學與人生的思考一直為哲學家所心儀,而如何以哲學的現實性把握從理想走向現實的人生之路,使之越來越通暢、寬廣,成為確認哲學在現代社會能否啟智益世的關鍵。
  • 胡適:哲學與人生
    講到「哲學與人生」,我們必先研究它的定義:什麼叫哲學?什麼叫人生?然後才知道他們的關係。我們先說人生。這六月來,國內思想界,不是有玄學與科學的筆戰麼?國內思想界的老將吳稚暉先生,就在《太平洋雜誌》上發表一篇《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其中下了一個人生定義。他說:「人是哺乳動物中的有二手二足用腦的動物。」人生即是這種動物所演的戲劇,這種動物在演時,就有人生;停演時就沒人生。
  • 哲學與人生:一種哲學學說就如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
    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人們的地位是按照出生定的,「君子」是指國君之嫡長子。孔子本人在家裡兄弟中排行第二,而且他還是父母野合而生的——這在當時是很被歧視的。從孔子的出生與時代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孔子為什麼認為才德兼備的人才是君子,提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之說了。
  • 關於人生哲學的圖書推薦
    這個時代的人都逃不過這些人生中的「迷茫時刻」,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愁到頭禿」了。為什麼你會那麼焦慮?你對現在的生活是否滿意?漫漫人生,我們應該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度過?等我們用一生的經歷來總結出人生的道理的同時,也已經要老去了。所以不如先從書裡偷學點兒大師們畢生的智慧,聆聽他們教給我們的那些人生哲學。「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 中國人生哲學:日常的生活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各思想體系,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生活的人生哲學。比如:講究陰陽平衡的周易思想,追求人生積極進取的儒學,有追求個性自由的道學,追求心靈慰藉的佛學,追求知行合一的心學。2.儒釋道的人生哲學:儒講仁義「仁」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儒家以「仁」為核心,義為準則,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
  • 哲學與人生2019爾雅答案100分
    √人生需要哲學智慧1下列關於哲學與人生關係的描述,錯誤的是DA、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B、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C、哲學與人生是不可分離的;D、哲學是書本上的知識,人生是實際的經驗,兩者屬於不同範疇。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人生·工作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
    稻盛和夫先生憑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成為了日本的經營之神,本期文章將和大家一起走進稻盛和夫先生的語錄,近距離感悟其充滿了敬天愛人情懷的人生哲學。1.稻盛哲學的精髓可以用「提高心性,拓展經營」這句話來表達。2.
  • 「新語聽書」《大清鹽商》解讀兩淮鹽業興衰歷史
    △點擊音頻,邊聽邊看《大清鹽商》以乾隆時期三大案之一的兩淮鹽引案為主題,涉獵多種元素:血雨腥風,刀光劍影,江淮民俗,人間情愛,哲學思辨,草根智慧,內幕解密,奇謀設局。情節跌宕起伏,推進環環相扣,故事引人入勝,語言老辣生動。全書有名有姓的人物達到78位之多,力圖探討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兩淮鹽商因何出現、緣何鼎盛、又為何衰弱的原因,還原兩淮鹽商歷史真相。
  • 人生哲學,斷舍離
    作者山下英子是一名雜物管理師,她從多年收拾家居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一套理論,並上升到行為哲學的高度。這一套理論也適合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2020-12-15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燈塔讀歷史5:西方入侵是延續了大清還是摧毀了大清
    接下去就輪到大清出場啦,在我們的認識中覺得女真人非常落後,其實他們在金國時代就建立了帝國,他們是有輝煌記憶的。而且他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滅亡過,只不過丟了大多數領土躲回東北了而已。現在再次輪到他們崛起了。要說滿清人怎麼統治天下的,有人會說都是漢奸吳三桂給他們開的門。那吳三桂不開門呢?
  • 書評影評 丨讀《哲學與人生》有感
    一道光,透過薄薄的一層紗窗,柔軟地灑在書臺上,風拂書動,扉頁間,它似乎在向我們招手,指引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哲學,意為「愛好智慧」,是一種溫和、持久而理性的追求,人需要不斷追求智慧,在追求的過程中,保持心靈的開放,對一切有益於自己心靈的事物抱持歡迎的態度,雙目所極具是風景。
  • 叔本華人生哲學
    #教育名師團##教育##教育那些事#《叔本華人生哲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在叔本華看來,每一個人作為意志的一種表現,又是整個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為主體又都有一個依賴於他自己的對象世界,這就是存在於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現象世界。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道體學引論》甫一面世,即引起思想界廣泛關注和討論,廣州的中山大學,北京的清華、北大、人大,上海的復旦、同濟等高校都曾打算召開讀書會、研討會,北京大學中國文化與哲學研究所率先於2019年12月6日舉行「當代中國哲學五人談」活動,以「生生:技術統治時代如何做哲學」為主題,圍繞丁耘教授新作和北京大學吳飛教授的《生命的深度》展開深度對話。
  • 三民主義的進化人生哲學
    這三大主義基本上承傳了中華道統的德治、王道、仁政的政治理想,但加上了民本精神,其哲學基礎是民生,首先是解釋民生問題,使民生樂利,能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必需與生活娛樂。因而這民生問題的解決是靠聰明才智高的人出來奉獻犧牲,以「仁愛」為基礎,來實施服務的人生觀,使全民享福。
  • 投資本質是一種人生哲學
    文/ 關善祥世間任何事物,研究到極處,都是一門高深的哲學。一買一賣之間看似簡單,在重複了千百萬次之後,買賣之間自有天地宇宙。投資在做減法,人生也是做減法。我是從一個農村出來的小夥子,曾經也被大城市的五光十色所誘惑。希望多認識幾個老闆,多結交幾個官員,多一點粉絲,多一點影響力,多一點財富地位。以為得到這些東西人生就獲得了加速器,就能夠坐上火箭一飛沖天。
  • 馮友蘭看待生死,哲學是人生意義的燈塔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提起中國的哲學研究,會想起馮友蘭,想起他寫的《中國哲學簡史》。圖片源於版權方02若說哲學的含義,我認為是對事物看法的歸納、提煉,這個「事物」,大到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期望;小到為人處事,待人接物,
  • 人生的50個關鍵詞,我的哲學聖經
    □文/範佳倩《周國平語錄——人生50個關鍵詞》周國平定價:32.00元上海人民出版社他,周國平,不玩複雜的文字遊戲,不追求華麗出挑的表達,不過是用最簡單的文字,表達他的人生態度。它,世紀文睿出品的《周國平語錄——人生50個關鍵詞》,不探索任何深奧的話題,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只是對人生中最普通的50個關鍵詞,承載一種感悟。我看這本《周國平語錄》時,並沒有一口氣讀完它,因為其中包含了太多對人生最真實的觀察和理解。這就如同你與一位智者的交談,即便他滿腹經綸,你也不會希望他一口氣說得太多。
  • 民國時期的人生哲學
    先是軍閥割據,然後有日本侵略,使得革命原則的三民主義始終難以施展中國當代的人生哲學,也就由於這兩種不同的政治體系,有相當不同的表現,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政治體制下的民間的人生如此,知識分子亦不能免俗,大多亦在環境的束縛下,提出他們的看法。這裡分別討論它們的觀點。
  • 《人類世的哲學》出版,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的新書《人類世的哲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圍繞這一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人類世的哲學》出版座談會《人類世的哲學》主題是「技術與未來」,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