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聖誕節晚餐,多多用蔓越莓 (Cranberrry)做了一個果醬,配牛扒土豆吃。做法很簡單:橘子汁加適量紅糖白糖,小火煮開,洗乾淨的蔓越莓放進去不時攪拌,煮到莓裂開之後成醬,冷卻後就可以上桌,配牛扒(或者雞肉),特別開胃,因為酸酸甜甜的。
吃完之後我很感慨:這麼多年來,還是第一次在家裡以蔓越莓作為原材料做菜。雖然以前偶爾也在外面吃過蔓越莓醬(據說BU的飯堂就有), 因為還是比較常見的和雞肉或者火雞肉搭配在一起的配菜,在超市裡也看見過蔓越莓(從來沒有注意是不是季節性的),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買蔓越莓來在家裡做果醬吃。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盲點呢?為什麼多多就沒有這個盲點呢?他準備的聖誕晚餐的菜譜只有三道菜,有兩個我們從來沒有燒過的:蔓越莓醬和Beef Tenderloin (我一般都是烤ribeye或者New York Strip)。我想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長環境,可能還確實會造成不同的盲點。另外就是他在網上搜菜譜的時候,不排除搜尋引擎或者是網頁主動推送聖誕節的經典菜譜,而他也勇於嘗試簡單易做的菜譜。
Cranberry的中文名叫蔓越莓,也叫鶴莓,這也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看來應該虛心向多多學習,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