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昨晚,郎朗彈出了巴赫的七情六慾

2020-12-13 澎湃新聞

兩個多月前,我從上海遠赴長沙寧鄉灰湯鎮一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溫泉度假酒店,想在即將到來的,也是我極為熱愛的密集的音樂攻勢前暫別音樂,享受幾天寧靜的鄉村生活,冷不防一下車就看到酒店門口的郎朗巨幅海報、路邊飄展的刀旗和印著他英俊相貌的SUV,原來是一家他所代言的醬香型白酒在我住下的酒店舉辦一級經銷商年會。

不日我離開灰湯鎮前赴長沙,卻又在市裡的公交車站看到他年度盛典的燈箱廣告,在汽車站的床墊廣告上出現了他的籤名和玉照,在機場的立柱上他化身為全屋整裝的代言人,在高樓電梯的液晶屏裡他端著牛奶向你微笑。

有理由認為,即使暫別音樂的主意不是天真的,想要離開郎朗半步的想法卻是多餘的。由郎朗代言的廣告鋪天蓋地,他有著連成龍或王菲這樣的老牌巨星都不曾擁有過的帶貨能力 ,這印證了他如日中天的國際影響力,自然也可以與他無與倫比的吸睛能力劃等號,因為市場是無情的。

不過,市場無情,巴赫有情,甚至在郎朗眼裡是有血有肉的。

2020年12月9日,郎朗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獻演巴赫巨作《哥德堡變奏曲》。主辦方供圖

那次長沙及近郊之行,郎朗的出現並不意外,只是早了幾天。數日後我飛赴深圳,郎朗音樂巴士十月末在深圳首發。首發儀式上,郎朗坐在一輛BYD雙層大紅巴士的二層車頭,面對著長槍短炮、一眾乘客和百萬級收看在線直播的網民,就像傳說中的王羲之用掃帚筆一樣,隨著搖搖晃晃的巴士在一架噪音多過拾音的紅色電鋼上閉起雙眼陶醉地彈奏起與這番火熱並不太應景的曲子:巴赫《哥德堡變奏曲》中的第一變奏,並笑稱自己彈出了「巴士style(風格)」。曲畢,他張大眼睛對著聽得一頭霧水的主持人勤勉地說:「真的,這首曲子說的就是『我媽做的酸菜不夠酸』 」。

這一看似戲謔的調侃並不是空穴來風。《哥德堡變奏曲》的第三十變奏據考證就是由兩首德國民歌拼寫改編而成,一首是《我離開你很久了》,一首是《桌上只有白菜和蘿蔔,我要走人了》。顯然郎朗抓住了這兩條線索,正如12月9日晚他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獨奏音樂會所呈現的,彈出了浪漫的《哥德堡變奏曲》,彈出了巴赫的大喜大悲,把素味淡泊的白菜彈成了口感脆生的酸菜,不管這是東北酸菜還是德國酸菜。

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臺音樂會從頭至尾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潛質。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的LED屏並沒有按照慣例全場打出音樂會的標題和劇場的標識,而是呈現關閉狀態,可能是想把聽眾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舞臺上那臺孤零零的施坦威大三角鋼琴上。音樂會一開始郎朗並沒有單刀直入演奏時長一個半小時,包含三十段變奏和一頭一尾兩首詠嘆調的變奏曲,而是點綴以舒曼的《阿拉伯風格曲》,用這首舒曼向克拉拉傳遞愛意的短小音樂情書照顧遲到的聽眾,更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為整場音樂會的風格定調。

浪漫貫穿於這套素來與浪漫相距甚遠的大曲中。鋼琴家展現一如既往的生動形象,用誇張的節奏和兩極化的力度帶動音樂的起伏,試圖把賦格和卡農轉變成夜曲或船歌,在高度節制的音樂裡斧鑿出巴赫的七情六慾。開頭的「詠嘆調」,郎朗就用輕盈的觸鍵和平緩的節奏,仿佛為在座的愛麗絲們開啟通往夢遊奇境的冥想之門,並且在慢板樂章如第九和第十三變奏中保持住幻境特質。

這一做法在在第二十五變奏中達到極致。因為受到手機鈴聲幹擾,鋼琴家作了稍久的停頓進入樂章。如果無視右手的快速裝飾音,郎朗簡直彈出了蕭邦的憂傷,或會被人誤以為是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縮混版。緩慢的音樂行進,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被拉扯到原子與原子引起核裂變的極限,仿佛時間凝固了一樣。在十五變奏中,他如法炮製,以更甚於錄音的速度彈出了少有的悲涼,並且在緊接著的第十六變奏開始猛力砸琴,就像海頓的交響曲《驚愕》似乎是在把深陷幻境而沉睡的人們喚醒。

在快速樂章,比如第二十六至二十八變奏,郎朗的左手無懈可擊,右手少有錯音,點綴以有規則的踏板,衝勁十足製造亢奮,兼作展示出類拔萃的炫技。最後的「詠嘆調」再度慢到驚人,演奏化繁為簡,音樂九九歸一。

整場音樂會給我的感覺與《留聲機》雜誌對郎朗此曲的唱片評論不約而同。雜誌中美國樂評人傑德·迪斯特勒如此評價:「聽莫瑞·佩萊西亞、安吉拉·休伊特或安德拉斯·席夫彈《哥德堡變奏曲》就好像閱讀一本文學著作,聽郎朗彈就好像在看一部羅伯特·阿特曼或者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大片。他的《 哥德堡變奏曲 》細節令人髮指,情感與表現力豐富,風格經過深思熟慮又獨具匠心,技巧高深莫測而非空洞無味。」

然而,郎朗為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說《哥德堡變奏曲》就像《平均律》一樣是巴赫音樂上的智力遊戲,那郎朗則用他標誌性的敘事方式讓這首燒腦的難題變得平易近人。中國人的賞樂習慣與西方渾然不同,後者注重結構和理性思維,前者重在把故事娓娓道來。幾乎所有中國的古曲或近現代創作的音樂,不管是《高山流水》還是《二泉映月》,從曲名就在嘗試呈現人在畫中。

藉助於誇張但又渾然天成的表現手法,郎朗讓《哥德堡變奏曲》躍然紙上,帶有冰冷術語的一至九度卡農化身為惟妙惟肖的音樂日記。「我媽做的酸菜不夠酸」並不是一句玩笑,而是郎朗理解巴赫的真實寫照。曾經的「表情帝」儼然成長為「真相帝」,他用雙手下的「帶貨」方式而非面部特徵將巴赫的畫面感一一呈現在聽眾的眼前和耳邊。在天王巨星般名氣的加持下,拜郎朗所賜,巴赫和《哥德堡變奏曲》在中國簡直成了家喻戶曉的符號。雖然有十多對家長和孩子在音樂進行到第二十變奏時開始紛紛離場,但75%上座率下爆滿的99%的聽眾都堅持到了最後郎朗演奏自己根據巴赫《聖誕清唱劇》BWV 248的第十樂章「小交響曲」改編的鋼琴曲。這些悄然無聲的聽眾,其中不乏JK服(穿著日本女子高中生制服的蘿莉)、二次元(打扮成動漫角色的學生),他們不僅聆聽了故事性的《哥德堡變奏曲》,也見證了郎朗從演奏者到創作者的華麗轉向。

返場時,郎朗與學生合奏。

在這場作曲和演奏互為成就的現場,巴赫扮演了什麼角色?

還是在長沙,一個寒冷的夜晚,友人開著一輛老舊的保時捷超跑帶我兜風,車行至大學區便收起敞篷,把巴赫《音樂的奉獻》開到震天響,我們在車裡凍得直哆嗦,路人紛紛張望,回頭率百分百。是什麼讓路人投來好奇的眼光?

是巴赫的光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郎朗全球首次雙版本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行
    《紐約時報》評價:「音樂確實是巴赫的,但這一次,郎朗讓它煥然一新。」樂評人還用了兩個詞:「成熟」和「想像力」。倫敦《泰晤士報》評價:「郎朗彈奏的巴赫是原汁原味的」。 郎朗的這一向最偉大的文化遺產致敬、尋求靈魂共鳴的旅程,緣起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巴赫鋼琴課。而後,郎朗在17歲背譜為艾申巴赫大師(Christoph Eschenbach)彈奏《哥德堡變奏曲》,這段經歷給兩位音樂家都留下了深深的回憶。 對於郎朗來說在任何音樂錄製項目之前音樂家必須感覺自己已經成為樂曲的一部分,幷且付諸作品內心的感受。
  • 巴赫的青年時代
    在這樣的安排下,巴赫決定留下。但是事情遠非 這樣簡單,人們對巴赫提出許多要求,他不僅要演奏 各種優美的形式多樣的管風琴樂曲,還要承擔學校的教學訓練任務,更過分的是,連清理教堂、照看鍋爐的活都落在了巴赫身上。巴赫終於發現,四處奔波並 沒有改變他做管風琴教師的命運。巴赫並不埋怨安斯 塔特人對他做的這些,他只是在思考繼續待在這裡還 有什麼意義。
  • 是否做虎爸,小孩是否要當鋼琴家,郎朗也開始育兒「焦慮」了
    鋼琴家郎朗說。 1月7日晚,郎朗將再登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再戰巴赫巨製《哥德堡變奏曲》。和去年12月時間緊湊的東藝首秀不同,這一回,郎朗留出時間和上海媒體面對面,做了一場長達50分鐘的採訪。 除了《哥德堡變奏曲》相關的專業問題,郎朗對各類話題來者不拒。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4日奏響蘭州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4日奏響金城每日甘肅網9月3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2日記者獲悉,曙光·楊錳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將於4日晚在甘肅大劇院上演。一直以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都被視為大提琴演奏家的試金石,而此次中國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楊錳便會在80分鐘無中場演出中,為到場觀眾傾情獻上這首經典名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幾乎所有學習大提琴演奏者必須演奏的、最重要的曲目之一,被譽為是大提琴界的「聖經」。
  • 巴赫,音樂家們都羨慕你
    當然,他也曾經一度險些複製海頓的悲劇:一七O五年十月,二十歲的巴赫,向任職的安斯達特聖職公會告假一個月,徒步前往距離370公裡外的德國北部盧北克鎮,欣賞當地聖瑪利亞教堂風琴師巴克斯泰烏德的演奏,深深被其高超風琴魅力所吸引,一個月的假期竟延長至四個月才回。接受巴克斯泰鳥德個人指導時,他已看出巴赫的音樂才能,有意提拔巴赫為自己的接班人。
  • 郎朗啊,這個音樂神童竟然結婚了???
    小愛看到熱搜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郎朗,那個超級有名的鋼琴家,他竟然結婚了?後來百度了一下年紀,發現郎朗竟然已經36歲,感覺他也是到了結婚的年紀了。(總有一種郎朗年齡還小的錯覺但是,當時看的有關郎朗教育的各種的文章,也有關於郎朗父母對他教育的各種分析,似乎在告訴大家「其實郎朗很普通,你只要照著我的做,也能培養出來一個天才!」
  • 郎朗6月14日生日將推出《鋼琴書》黑膠專輯
    為了給樂迷帶來更豐盈的古典音樂體驗,郎朗將在2020年6月14日生日當天推出《鋼琴書》黑膠專輯。環球音樂與嘿喲音樂強強攜手,呈現國內限量版黑膠唱片專輯,每張都有專屬唯一編碼。《郎朗·鋼琴書》濃縮了樂迷最喜愛的、陪伴幾代鋼琴愛好者成長的曲目。
  • 郎朗:追趕李雲迪的日子
    今天,郎朗在國際樂壇的地位已經趕超李雲迪。而這份成功的背後,是難以想像的代價。1982年6月14日,郎朗出生在遼寧瀋陽。他的父親郎國任會拉二胡,曾夢想著考入瀋陽音樂學院。特殊的年代裡,郎國任沒能實現這個願望,於是他把希望全部嫁接在了郎朗身上。還不到兩歲的時候,郎朗就得到了一架立式鋼琴。
  • 酷狗火熱發售世界頂尖鋼琴家郎朗最新獨奏專輯《鋼琴書》
    這是郎朗與環球音樂集團和旗下的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再續前緣,若論他與德意志留聲機廠牌的緣起可以遠追溯到2003年,時隔多年再度聯手選擇演繹陪伴無數樂迷成長的經典音樂,留下劃時代意義的作品。郎朗獨家演繹數首偉大音樂家的傳世經典收錄在CD1中,包括貝多芬《致愛麗絲》、德彪西《月光》、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C大調前奏曲」、蕭邦《雨滴》,還有影視劇中使用過的古典音樂如《天使愛美麗》的《愛美麗圓舞曲》、坂本龍一的鋼琴版《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等。此外CD2還收錄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曲目,包括瑞典民謠《利牧,利牧》,中國民歌《茉莉花》,英國民謠《綠袖子》,朝鮮族民謠《阿里郎》等。
  • 巴赫的音樂宇宙——巴赫音樂作品特點簡析
    J.S.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管風琴家和市鎮樂師約翰.安布羅西烏斯.巴赫(Johan Ambrosius
  • 中國人民保險&郎朗《哥德堡變奏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西安啟幕
    2020年12月18日晚,中國人民保險&郎朗《哥德堡變奏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廳啟幕,中國人民保險傾情回饋俱樂部會員共同見證這場非同凡響的古典音樂盛典。
  • 巴赫把自己淹沒在一門細巧的手藝裡,直到爐火純青,直到沒有自我……
    從和聲角度理解拉威爾音樂的獨特之處拉威爾的《波萊羅》,獨特的法式氣息紀念拉威爾丨探索其音樂創作的和聲特點李斯特與拉威爾鋼琴音樂創作之比較研究拉威爾早期代表作《水之嬉戲》欣賞指南拉威爾創作成熟的代表丨《小奏鳴曲》研析為何拉威爾規定「整首曲子不得用一次踏板」拉威爾《水的嬉戲》與德彪西《水中倒影》郎朗就是狂練這首拉威爾協奏曲得了腱鞘炎
  • 職場精英/郎朗:追趕李雲迪的日子
    還不到兩歲的時候,郎朗就得到了一架立式鋼琴。他看著《貓和老鼠》,就能在鋼琴上彈出大致的旋律。郎國任驚訝兒子的天賦,想讓他趁早學琴。< 郎朗和小時候的鋼琴 >四歲那年,郎國任為他找了朱雅芬做啟蒙老師。她是瀋陽音樂學院的鋼琴系主任,也是城裡最好的老師。
  • 郎朗、石倚潔等「大咖」壓軸賀歲,東藝跨年演出檔期驚喜不斷
    面對即將迎來的傳統年末演出旺季,東藝2020/21演出季將迎來目前上海地區最熱鬧的劇院賀歲檔——郎朗、石倚潔、鄭小瑛、曹鵬將分別獻上震撼人心的鋼琴與交響音樂會,楊雪霏、張浩天等知名藝術家也將為冬季帶來不一樣的浪漫旋律,舞劇《白毛女》將帶領觀眾重溫經典歲月,黃盈工作室則會帶來兩部展現東方哲學與思辨的作品。
  • 連載丨我的巴赫先生:同居生活
    時尚與古典激烈碰撞,雞飛狗跳,笑料叢生,melody系列第二樂章,世間美妙的奇遇就是,我終於遇到了你,我的巴赫先生。特別番外,4張精美卡片,超值珍藏!「作為代號「巴赫」的頂級鋼琴調音師,他說:「我拒絕給她調音。「然而在愛上葉景瓷之後:作為設計師,他說:「從今往後,我只想給一個人設計時裝,只想讓一個人耀眼奪目。」作為調音師:他說: 「從今往後,我只想給一個人調試鋼琴,只想讓一臺鋼琴展現美妙音色。」
  • 溯源海洋 郎朗親自探秘王子海藻蘇打水的「喝護」奧秘
    對於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而言,海的味道就是王子海藻蘇打水帶來富盈清爽的健康滋味。11月27日,郎朗作為王子海藻蘇打水全球品牌大使,來到青島啤酒博物館參觀,並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管華詩共同探討海洋健康。直言深入了解方知,為什麼只有擁有117年底蘊青島啤酒,才能做出海洋健康好水。
  • 東藝賀歲檔:郎朗本周演《哥德堡變奏曲》,楊雪霏石倚潔接棒
    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的一首變奏曲,宛若一匹人人都想駕馭的「戰馬」,是鑑別鋼琴家演出實力的「試金石」。挑戰這部音樂上的「珠穆朗瑪峰」,鋼琴家郎朗實現了人生的一個夢想。今年9月,郎朗通過DG全球發行了專輯《哥德堡變奏曲》,12月9日,他將帶著這部巨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在上海樂迷面前一試身手。「這首曲子挑戰性太大,你要吃透純巴洛克的彈法,同時注意即興的成分。每個變奏都會進行反覆,每次反覆都是你人生的AB面,有你第二種人生的可能性。」郎朗說。
  • 七情六慾
    所謂七情六慾,無非人性之本;所謂成長,也許就是能夠直面自己的七情六慾;所謂成功,因為看透了他人的七情六慾;所謂四大皆空,那是一劑讓人看得到卻摸不著的止痛藥……   最後,願大家想得美,都成真!
  • 2020融創·國賓道X郎朗(貴陽) 音樂會圓滿落幕_手機網易網
    2020年12月6日晚,融創·國賓道X郎朗(貴陽)「和鳴時代的高度」音樂會,在貴陽大劇院盛大啟幕。融創領導、特邀嘉賓、媒體大V、至尊客戶等1000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場非同凡響的古典音樂盛典。
  • 賦格的藝術:巴赫與古爾德
    或許賦格的技巧在巴赫手中會比其他人顯得更容易些,然而即便如此,依然不會有人如巴赫這般通宵達旦地琢磨研習它的遊戲規則。我們見證了以下事實:巴赫最初開始創作賦格大約是二十歲左右,而那些託卡塔與賦格寫得彆扭笨拙——冗長的重複,低級的序列組合,這些樂譜亟須編輯手中那支紅色鉛筆圈點一番。這些賦格常常屈從於和聲的浮誇,而這都是年輕的巴赫需要奮力走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