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音樂家們都羨慕你

2021-02-25 知樂古典音樂

巴赫,音樂家們都羨慕你——說說音樂家們的「婚姻」

不知何故,以海頓為首,能擁有幸福生活的大作曲家,實在是寥寥無幾。貝多芬步了老師海頓的後塵,以光棍之身終其一生。連他自己最熱烈崇拜的舒伯特也是始終得不到愛神的眷顧,未嘗幸福家家庭的滋味就早早壽終。

浪漫時期的蕭邦,初戀是與華沙音樂學校聲樂科的高材生葛拉高芙絲卡;第二次是與接受贈送《離別圓舞曲》(降A大調 NO.691)的芙晶絲卡、第三次更與有名的小說家喬治.桑戀愛同居,可是他還是一生未娶,未能感受真正的家庭幸福。

與纖細,孱弱多病的蕭邦相比,李斯特在戀愛方面大出風頭,他曾經是大眾情人,少婦殺手:先是邂逅法國的伯爵夫人、女文學家瑪麗.達戈爾。這位夫人放棄一切追隋李斯特而去。他們生有一男二女,倆人的關係維持了九年有餘,後勞燕分飛。三年後,李斯特在旅行演奏途中,又與波蘭的侯爵夫人卡羅琳.桑.威根斯坦萍水相逢,就雙宿雙歸。這位夫人是位知性極高的女性,文筆流暢,善於寫作,羅馬與教皇均有意批准兩人的美事。可惜因女方家族強烈反對,有情人最終沒能在一起……

布魯克納更是悽涼,四十歲才遲遲開始寫作第一號交響曲,以七十歲的高領開始創作的《第七號交響曲》也未完成,真真正正打了一輩子光棍兒。

布拉姆斯也是一生未娶。因為他對舒曼的未亡人克拉拉感情彌篤。當然,再專情的人也會另有追求者,一位少女就曾引起克拉拉的妒忌,她是哥丁根大學教授艾多爾特.凡.吉博特之女兒阿卡蝶。布拉姆斯不但尊敬克拉拉,感情方面也恐懼結婚的縛束,他信中這樣說:「……我一直愛著你,請讓我們能再次相會。不過我不能忍受婚姻枷鎖的束縛……」 對方是相當有教養的女子,所以對此事也是一副「悉聽尊便」的態度。

再談談柴可夫斯基,他在三十七歲時曾經歷過一次不幸的婚姻。當他在職莫斯科音樂院當教授,被一位二十八歲的學生追求,以不結婚就自殺為協迫。可是他們的婚姻真是曇花一現,短短兩個月就枯萎了。這次不幸的婚姻幾乎使他神精錯亂,差點兒自殺——九月,俄國已經很冷了,在一個降霜的夜晚,柴可夫斯基走到冰冷的河水裡,涉水至胸部,等待死神降臨。後來幸得富孀梅克夫人的資助和鼓勵,逐漸康復,才能再次專心作曲。

比較近代的光棍音樂家有拉威爾。所以「讓想結婚的人結婚去吧,讓想單身的人繼續單身吧,反正他們最後都有後悔的!!!」

其實,即使與海頓「悍妻」一樣的女人結合,照理亦有享受平安幸福婚姻生活的渴望,但事實總相反。海頓年輕時與維也納理髮師約翰·貝達·凱勒有過誠意親蜜的來往,他有兩個女兒。當時海頓過著貧困、苦學、刻苦勉勤的生活。日常生活略有改善時,他已二十八歲了。當他謙虛地向理髮師提親:有意娶其小女終身為伴時,已經遲了。心上人因等不及海頓的求婚,或是有一份虔誠的信仰,到修道院做修女了。她的父親對驚嘆又失望的海頓推薦了姐姐,"姐姐和妹妹都是我的親生女兒嗎,姐姐不過比妹妹大幾歲罷了」。海頓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娶了姐姐。新娘比他大三歲,一生的噩夢就此開始……

大音樂家中,婚姻生活最幸福的是巴赫。當然,他也曾經一度險些複製海頓的悲劇:一七O五年十月,二十歲的巴赫,向任職的安斯達特聖職公會告假一個月,徒步前往距離370公裡外的德國北部盧北克鎮,欣賞當地聖瑪利亞教堂風琴師巴克斯泰烏德的演奏,深深被其高超風琴魅力所吸引,一個月的假期竟延長至四個月才回。

接受巴克斯泰鳥德個人指導時,他已看出巴赫的音樂才能,有意提拔巴赫為自己的接班人。那時巴克斯泰烏德已經六十八歲,鎮上的人聽了巴赫的演奏,覺得這小夥子是最佳人選,但有「附加條件」。

所謂「條件」,就是按照當地貫例,「風琴師繼任者限於現任的兒子或女婿」。巴克斯泰烏德是在一六六七年與前任法郎茲·特溫達的長女結婚,才取這個職位的。他向巴赫提親:若答應,即可接班,同時又能成為自己的關門弟子,實在是一舉兩得的機會。巴克斯泰烏德有六個女兒。長女代理母職掌管家務,非美人型,且臉上浮現著長年操勞的痛苦狀,名叫安娜·瑪格麗特,三十歲,比巴赫大了十歲。

巴赫最終還是決定離開。當天,巴克斯泰烏德失望地送走了年青有為的明日之星——巴赫。

不久之後,巴赫結婚了。瑪麗雅·芭芭拉是巴赫的第一任妻子,是他的堂姐,早年失去雙親,投靠安斯達特叔父家,幼年即與巴赫青梅竹馬。

其實,巴克斯泰烏德的長女不一定是位「悍妻」。在巴赫還沒有被親的前兩年,同庚的韓德爾從漢堡來到盧北克向巴克斯泰烏德學習,也被其寄望為繼承者,附帶「條件」同樣是娶比自己年長十歲的巴克斯泰烏德的女兒——當然,韓德爾也是一口回絕。

韓德爾與巴赫同年,比其早一月出生,均為德國人。巴克斯泰烏德的長女同時被兩位年輕的德國樂聖拒絕,就算她不是「悍妻」,也必有「驚人之舉」吧!

文/孺子牛

知樂——古典音樂知識文庫

http://www.zhiyue001.com

以弘揚古典音樂文化為己任,為愛好古典音樂的朋友們提供一個新聞資訊、音樂鑑賞、獨立樂評、互動問答的平臺,更希望初識古典音樂的朋友們通過知樂網加速融進古典音樂殿堂,與大家共同分享古典音樂帶來的魅力。

感謝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平臺,如您喜歡我們真誠期望您能推薦給身邊更多的人,共同讓古典音樂悠久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點這裡有音樂!

相關焦點

  • 巴赫的音樂宇宙——巴赫音樂作品特點簡析
    J.S.巴赫的音樂創作,基本可按他一生中活動的三個重要地點:魏瑪、克藤和萊比錫,分為三個階段。 魏瑪時期,作為一名聞名遐邇的管風琴師,J.S.巴赫的主要貢獻在於對管風琴改造的努力。
  • 紀念'音樂'之父--巴赫
    ·巴赫(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臺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六,僅次於第五偉大的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
  • 為什麼巴赫的音樂「不接地氣」
    不能怪罪普羅大眾的欣賞品位,因為巴赫的音樂(包括巴洛克時期的多數音樂作品)確實不太「接地氣」。這些音樂原是為上帝創造,與神對話,在教堂中演奏,追求的是肅穆莊嚴、理性的嚴謹,而儘量避免世間情感的過度表達。
  • 巴赫的青年時代
    默默無名、孤芳自 賞的巴赫犯下了大錯,他離開了四個月,卻僅獲準了 三十天的假期,更要命的是,他對僱主們居然連一聲 招呼都沒打。無怪乎安斯塔特的長老們要暴怒。他們 深感自尊受到了傷害,強烈的報復心使他們試圖阻撓巴赫的婚姻,並且要嚴厲地處罰他,讓他明白離開音 樂便衣食無著的音樂家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 衣食父母。1706年1月,聲討塞巴斯蒂安•巴赫「罪行」的宗教會議召開了。
  •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聖誕神曲》傾聽音樂是與神對話
    聖誕節不能缺少「西方音樂之父」巴赫的音符,尤其是在德國。德媒曾說,「缺少巴赫《聖誕神曲》(Christmas Oratorium)的聖誕節,是不可想像的。」作品從最開始的合唱《齊聲歌唱救贖之日來臨》到最後合唱《勝利已到來,死亡、魔鬼都已落空》,期間穿插有合唱、宣敘調、歌調、小交響曲。如今提到聖誕節,大家都會想到12月24日的平安夜和12月25日的聖誕日,其實在巴赫時代的德國,聖誕節是指從12月25日開始,到次年1月6日主顯節的13天期間(這期間也稱為十二夜)。
  • 音樂人Jinjing〖UZH〗推薦┃音樂不是信仰的裝飾品--巴赫與萊比錫
    作為託馬斯教堂主唱者的巴赫,要負責從創作指揮聖樂到訓練唱師班、給學校的學生教授音樂理論、拉丁語,直到參加各種世俗的音樂活動,幾乎相當於整座城市的音樂指導。而他最主要的 zong jiao 音樂演出則是每周星期天和 zong jiao 節日儀式上的表演,除此而外,還要經常在婚禮和葬禮上演出。託馬斯學校的學生們是從德國各地招來的孩子,水平參差不齊。
  • 巴赫之復調音樂:前無古人創奇蹟,後無來者留遺憾
    概述巴赫這個名字一般是指德國著名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685-1750),被稱之為:「西方音樂之父」。另外有兩位巴赫,都是他的兒子,也都是著名音樂家。巴赫的子女共有十人長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繼承父業,成為很有影響的音樂家。他的次子卡爾·菲利普·巴赫(C. P. E. Bach)長期居住於漢堡,被稱為「漢堡巴赫」或「柏林巴赫」;第十一個兒子約翰·克裡斯蒂安·巴赫(J. C. Bach)長期居住於倫敦,被稱為「倫敦巴赫」,他們在音樂史上都很有地位,對海頓、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響。
  • 在巴赫音樂中與最迷人的咖啡共舞
    對於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這種層次豐富、風味複雜的味覺體驗,也許藝術通感恰能發揮出神奇的作用——一幅畫的筆觸和色彩,一段音樂的節奏與和聲,或許比文字更能傳神地描述一款咖啡的風味與特質。那麼,就讓一位樂迷咖啡師用最美妙的音樂來介紹幾款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吧。讓每一款咖啡,都來與巴赫的音樂共舞。
  • 賦格的藝術:巴赫與古爾德
    生命的最後幾年,周遭儘是些先鋒概念,人們更多地追逐旋律性主導的音樂,而巴赫依然在寫老朽的賦格。直到19世紀初期,來自底層的、偉大的巴赫樂章才開始為人所關注。他的虔誠信徒們都是些心懷善意的浪漫主義者,發現了《聖馬太受難曲》中被雪藏的、數量龐大的合唱作品;《B小調彌撒》裡不能解決的謎題,音樂中所流淌出的信仰配得上「奉獻」二字,一股勢不可擋的勝利姿態。
  • 肺炎期間人民日報中的巴赫你是否了解?J.s·巴赫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一)音樂風格巴赫在繼承本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還富於創造性地汲取外民族的音樂。巴赫所處的年代,正是音樂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以對位、復調為主的手法正在與和聲、旋律佔優勢的音樂風格合併。巴赫創作的每一首作品無不展示了新穎的節奏、天才的旋律、精巧的對位、大膽豐富的和聲、有創意的主題及難以應付的技巧。
  • 【音樂欣賞】巴赫-第五法國組曲BWV.816
    音樂欣賞巴赫-第五法國組曲BWV.816演奏:
  • 巴赫:最親愛的耶穌,我們就在這兒
    之前有很多小夥伴都說喜歡巴赫,希望可以繼續多寫點巴赫的作品。而在晚上,聽著巴赫這樣的音樂,真的特別舒服、靜謐,讓人整個心都放緩,拋卻塵世間的煩惱……文章有點長,我儘量寫得不那麼枯燥咯,但大家實在看不下去的話也沒什麼,聽聽音樂就好,畢竟巴赫的這個曲子,辣麼的美!
  • 巴赫與古爾德——我喜歡的兩個男人
    一本古典音樂的鑑賞入門書籍,跟著作者的描述了解古典音樂巨匠的生平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品創作背景,可以搜索鑑賞一些書中提到的經典曲目,你會發現,其實這些經典音樂已經陪伴在我們身邊很久。非專業出身的我只能說從30歲之後,國內民謠已經淡出了我的歌單,取而代之的是巴赫,循環往復的巴赫,安靜莊嚴神聖的巴赫,使我獲得內心的規律秩序和平靜感。巴赫的音樂,讓我們懂得了規則和秩序。規則不是教條,秩序來自熱忱。我每次聽到《十二平均律》第一卷的第四首五聲部二重賦格,或《哥德堡變奏曲》的最後一曲,都為其繁複精美的技藝傾倒。
  • 樂評|昨晚,郎朗彈出了巴赫的七情六慾
    不日我離開灰湯鎮前赴長沙,卻又在市裡的公交車站看到他年度盛典的燈箱廣告,在汽車站的床墊廣告上出現了他的籤名和玉照,在機場的立柱上他化身為全屋整裝的代言人,在高樓電梯的液晶屏裡他端著牛奶向你微笑。有理由認為,即使暫別音樂的主意不是天真的,想要離開郎朗半步的想法卻是多餘的。
  • 【大提琴名曲】巴赫《無伴奏組曲》
    ;卻少有人會說:「這天多大!這地多大!」因為天地即是大的本身,它完全在「我們」的範圍之外,卻寬懷仁厚,綽綽有餘地包容和孕育著人類,人要做到,只有無私無畏,無欲無求者才能成功,那麼巴赫做得到嗎?       他生於一個音樂家族,是個虔誠的教徒,一生以「為上帝傳聲」為業,但一個人很難一生都為一個崇高的目的作曲,他子女眾多,有時為了餬口,有時則是王宮貴胄之命,他生活困頓,但未至潦倒。
  • 最後的飯菜|巴赫生日,喝一杯!
    巴赫是位咖啡狂人,這一點他和晚輩貝多芬有一拼,後者研磨每杯咖啡的咖啡豆數必須死磕:60顆。估計少一顆或者多一顆磨出來的咖啡「貝聖」喝了要脫髮?如果你覺得巴赫是個低欲望的苦行僧,演奏的他的音樂必須冷淡臉一張,當然不是。
  • 巴赫《耶穌,人類渴望的喜悅》的靈感泉源
    況且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現在有孕六個月了。因為,出於 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離開她去了。那時候,馬利亞起身,急忙往山地裡去,來到猶大的一座城;進了撒迦利亞的家,問伊利莎白安。伊利莎白一聽馬利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
  • 每晚古典音樂會丨馬友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丨「我從四歲起就不斷從這些音樂中擷取其知性、感性與性靈方面的各種力量.」
    史懷哲曾說,巴赫是一位「在音樂中放入繪畫功」的作曲者。他在這方面的啟發,讓我開始嘗試探索巴赫音樂中所可能具有的視覺特質,也激發了我開始這個「巴赫靈感」系列的工作。這套影片就是其成果。過去五年來,我很榮幸能夠與來自各界的藝術家們,一同探索巴赫這套組曲。
  • 巴赫的傳說故事,G弦上的詠嘆調
    一、在一次宮廷演出,巴赫的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其餘的弦都斷了。 二、演出開始,巴赫坐下來準備演奏,發現琴的四根弦只剩下G弦還是好的。 三、他很鎮定地開始了演奏,用僅有的G弦,即興演奏了一首優美動聽詠嘆調。
  • 巴赫把自己淹沒在一門細巧的手藝裡,直到爐火純青,直到沒有自我……
    你且好好聽,做白日夢,就象我。既然我們都痴情若此,讓我跟看不見的你握握手吧。 就這樣,我每次去,都傻裡傻氣地在CD堆裡翻,巴望再次獲得它,卻不肯提出「保留」要求。   就這樣,幾個月後,它才 「順其自然」地回到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