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在網絡越來越透明化的今天,人們對於自己權利的保障也越發地重視。即使是剛進入社會的職員,也會問公司什麼時候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其中「一金」就是公積金。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我國公積金繳存單位超過322萬戶,從業人員近1.5億人。公積金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好的福利政策。很多人可以通過公積金貸款買房,與市場上的商業貸款相比,可以省下不少錢。
比如,同樣貸款50萬元買房,有的人每月要償還2900元,30年的利息加本金總額高達116萬元,但有的人每月只能償還1700元,即利息加本金的總和只有62萬。兩者的總金額相差高達54萬。這就是繳納公積金和不繳納公積金的區別(當然,公積金繳納比例金額的多少另算)。
但現在,不少專家大佬提出要廢除公積金,這又是為什麼呢?董明珠、黃奇帆「炮轟」公積金:完全沒有必要,建議取消。
一項制度的存在,它肯定會有積極的一面。它應該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特別是在衣食住行等民生問題上,公積金制度也是如此。董明珠和黃奇帆兩人同樣的話激起千層浪,並「炮轟」公積金是完全沒有必要存在的制度。
今年以來,經濟學家黃奇帆曾表示,建議取消公積金。在黃奇帆看來,如果取消公積金,將使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12%左右。此外,還有很多人選擇用商業貸款買房。這樣一來,公積金就沒發揮到作用,也沒必要留著。
雖然這一觀點遭到不少普通人的「駁斥」,但仍一些大佬也「附議」,格力的董明珠公開支持取消公積金,還表示公積金完全沒有必要。像格力這樣每個員工一套房,根本用不上公積金。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指出,目前的公積金繳存率在5%-12%之間,公司和個人合計最高達到24%。他建議將公積金繳存率降低到5%,甚至直接取消,以彌補社保減免繳費帶來的缺口。
而反對的一派則認為,公積金是1.5億職工的福利性收入。這也是個人所得稅抵扣的重要來源之一,還涉及公積金貸款的政策性優惠。因此,不能取消。如此一來,公積金會不會按下「暫停鍵」?
國家一紙定乾坤,新政策已經實施,將惠及1.5億人。
1、提高公積金繳存上限
截至目前,已有60多個城市相繼提高了地方公積金繳存基數。其中,漲幅最大的是上海市和海南的三沙市,漲幅超過4000元;其次是昆明、台州,漲幅近3500元;其他地區漲幅在2000元左右。
2020年,上海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也調整為28017元,比去年足足增加4500多元。也就是說,如果上海某公司按照公積金的最高基數給員工發工資,如果公司和員工分別繳納7%,員工每月可以拿到3922元,相當於多發了一份工資,還是值得的高興的。
2、公積金異地提取、互認互助
對於員工購房等問題。過去,公積金只能在繳存的城市提取和使用。現在我國已在全省各地實施公積金省內異地貸款政策。也就是說,在同一省份和某些城市之間,公積金可以用於異地購房。目前,濟南、青島、長春、瀋陽等10個城市已籤訂合作協議,公積金可異地提取、城市之間互認互貸。
3、公積金也可以用來加裝電梯
在「舊改」代替「棚改」的推行之下,越來越多的老社區都「安排上」了加裝電梯,上海等地規定電梯安裝可以使用公積金。
4、為重大疾病買單。
雖然員工一般都有醫療保險,但大病報銷後,他們通常要支付一大筆費用。此時,員工可申請提取公積金帳戶餘額,支付剩餘費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提取公積金的手續越來越簡單,公積金業務甚至可以在家辦理。不少城市相繼開通網上辦理渠道,一些城市也相繼加入網上辦理陣營。比如,江蘇省13個城市建成了「智慧公積金」網上服務平臺,員工可以在家裡辦理公積金提取服務和信息查詢。
目前,我國已繳納住房公積金的職工約有1.5億人,公積金改革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畢竟,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從這些調整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公積金與大多數職工的「錢袋子」有關。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從國家文件來看,住建部也作出了回應,「不會取消公積金」,上調的基本額度也能讓目前1.5億人的「錢袋子」升值。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