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80年代後,農村青年婚齡趨低,十七八歲既有訂婚、結婚者,城鎮青年一般結婚較晚。婚齡一般男大女小或男女同齡,偶有女大男小。
不論媒人撮合或自由相愛,大多遵從自願原則。經濟條件差或子女有生理缺陷之家仍有轉親、換親或變相買賣婚姻者。90年代,婚嫁觀念改變,再婚再嫁視為平常,招婿入贅大多不被歧視。由80年代經媒人撮合逐步趨向自由戀愛。少數相戀男女自定婚期,告知親朋,繁瑣婚禮應免盡免;大多數家庭遵循提親、相家、訂婚、定婚、送好、迎娶、待客、鬧洞房、回門、拜年等一系列禮儀。
(一)提親
媒人認為男女雙方條件相當,即上門與雙方父母通信,一般男方設酒宴款待媒人,有「成不成三兩瓶」之說。也有雙方或者一方有意託媒人出面說和的。
(二)相家
男女兩家不論熟悉與否,均有媒人從中聯繫,一般擇雙日,媒人帶女方家人到男家看家庭情況,中午男方設盛宴招待。有的相家分為幾次,大致為女方叔、兄首次,伯母、嬸2次,嫂子及女方本人3次。男女本人見面,談話投機者以信物相贈,稱換表記。不換信物預示告吹。80年代後為避免不必要的吃喝招待,大多男女先見面再相家,一方不如意便告終止。
(三)訂婚
俗稱傳契。男女雙方如願者,男方置豐盛酒席邀女方父兄或伯叔及媒人,男方將訂新衣、錢交給女方來客。80年代訂親禮數百元。90年代一般1001元,意誇女孩千裡挑一。訂婚後,春節、六月六、八月十五雙方互走親戚,一般男方先瞧女方,而後女方回禮。
(四)定婚
俗稱商量事、定好。男方叔兄攜雙份酒、煙、肉到女方家中商量結婚日子,有的攜魚、連根青菜。80年代後,迷信者提前掐生辰八字、算卦尋婚日,俗稱看好。
是日,雙方將掐算日子互告對方,明確婚日。有的因種種原因,一次商量不定需改日另商,但男方禮物照此不薄。一旦婚日商定,女方備嫁妝,親友贈物款做禮,謂之添箱;男方備婚禮,理庭院,準備迎娶。
(五)送好
婚期近日,男方將煙、酒、肉、錢等送到女家,供女方招待來客。有的男方置辦箱櫃、桌椅、家用電器等,入夜抬到女家,作為女方嫁妝。
(六)迎娶
為女兒出嫁忙碌稱「打發閨女」,男方迎娶稱「娶新媳婦」。婚期前一日,女方設宴招待親戚及村鄰「添箱」(送禮)之人。晚上嫂子把嫁衣裝入箱櫃,並在箱櫃四角放硬幣。男方在喜事當日晨嫂輩為新人鋪床。迎親車輛趕早到女家搶好。迎送隊伍中,除女方抬家具或乘車護送家具的人可多可少外,其他人數一般為:男方「撒號貼的」及女方「壓車孩」各一男性,女方「男送客」、「女送客」及男方「女接客」人數有七十年代的各兩人到八十年代的各四人,女方舅或表兄弟一二人提茶瓶、臉盆等行於其中,新娘上車前多有嫂梳妝打扮。現在多到美髮店盤頭扎花,租賃婚紗。紅蓋頭由蓋頭改為手拿。迎親車隊來回忌走同一條路。到男方家時,新娘下車,鞭炮、音響大放,眾人簇擁,在主持人組織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抱入洞房」。喜慶中親友向新郎父母臉上塗抹顏料「打花臉」引人發笑。
(七)待客
喜事當日中午,男方大擺酒宴招待送禮者及男女雙方來客。規模逐漸有幾桌、十幾桌發展到幾十桌,甚為鋪張。席上,女方舅家男客為上賓,做主桌上座,有號令開桌及開吃之權。席間,新郎新娘向來客逐桌逐人敬酒,先從上座主客讓起,依此下排。賓主讓湯時禁說「舀」(咬),應說「起」。喝酒猜拳忌單獨出小指、食指(意小人、錐子),忌食指、中指同出(剪子),忌食指、中指、無名指同出(叉子)。上魚時魚頭對準上座主客,勸主客喝魚頭酒。每上一道菜主客先動筷,陪客最後進食。席罷,商定回門時間。送親者不論遠近,當天務必離男家返回。現在辦酒席多到大酒店包桌,以圖方便。
(八)鬧洞房
新婚之夜,主人備煙、酒、糖、水果等供鬧洞房者享用。親友不分老少均可戲耍新郎新娘逗樂取笑,有「三天之內無老少」之說。若無人鬧洞房則譏為人緣差,不為人。鬧罷洞房,新郎族弟、表弟、侄兒與新郎新娘同眠一床,謂之壓床。夜間嫂、弟偷聽新郎新娘密語,俗稱「偷聽話兒」。
(九)回門
結婚數日,女方弟或兄到男方家請新娘回娘家,俗稱「請客」、「叫客」。中午男方設宴將媒人推為上賓,稱「謝大賓」、「酬大賓」。現在大多都沒有媒人了,自由戀愛的居多。酒飯後,新娘隨弟或兄回娘家。數日後,新郎去嶽父家接回新娘。
(十)拜年
新婚之春節,正月初四夫妻雙雙攜豬肉禮條等物到女方家拜年,主人將其他禮品收下,禮條讓客人捎回,來年再拜再買,至第三年主人將禮條收下食用。有的為節儉,第一年即將禮條收下,以後拜年不再置辦禮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