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來了!浙江這六部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進行了修改!

2020-12-2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期,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對我省生態環境領域的《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浙江省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浙江省水汙染防治條例》《浙江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浙江省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浙江省溫瑞塘河保護管理條例》等六部地方性法規進行了修改。 

這次地方性法規修改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法制統一、有效管用原則,堅持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及時回應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垂直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改革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使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更好適應我省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的需要。

現對本次地方性法規修改中涉及全省的主要問題做簡要解讀

一、《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

(一)優化建設項目公眾參與規定條款內容第十五條第一款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向建設項目所在地周邊居民、單位及其他可能受影響的公眾說明情況,充分徵求意見。建設單位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附具對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意見。 

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門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後,除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外,應當在其門戶網站全文公開;發現建設項目未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的,應當責成建設單位徵求公眾意見。條款解讀

將大氣汙染防治建設項目開展公眾參與的範圍明確為「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與《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保持一致。

(二)明確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責任體系條款內容

第十九條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統一負責組織開展全省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調查評價和考核工作,實行大氣環境質量省級監測、考核。

設區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按照職責組織做好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相關工作。

開發區(園區)的管理機構應當按照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要求設置大氣環境質量和特徵汙染物監測設施,並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測設備聯網,保證監測設施正常運行。

條款解讀

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垂直改革的規定,明確省、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責任。

(三)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管理制度條款內容

第三十八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本省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管理制度。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所有人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送編碼登記信息,並按照規範固定管理標牌。作業單位應當使用報送編碼登記信息且符合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未報送編碼登記信息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未按照規範固定管理標牌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每臺非道路移動機械一百元罰款。使用未報送編碼登記信息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由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每臺非道路移動機械一千元罰款。」

條款解讀

在我省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管理制度,非道路移動機械所有人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送編碼登記信息、固定管理標牌,作業單位應當使用報送編碼登記信息且符合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

(四)實施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制度條款內容

第三十九條 市、縣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大氣汙染防治的需要,可以規定限制、禁止機動車通行的類型、區域、時間和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的區域,並向社會公告。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在禁止區域內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由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條款解讀

在我省實施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制度,市、縣人民政府可以規定禁止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的區域,並向社會公告,違反上述規定,由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

(五)嚴格船舶使用岸電規定條款內容

第四十一條第一款 新建碼頭應當規劃、設計和建設岸基供電設施;已建成的碼頭應當逐步實施岸基供電設施改造。船舶在港靠泊期間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使用岸電。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船舶在港靠泊期間未按照規定使用岸電的,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條款解讀

船舶靠港後使用岸電的規定由原來的「應當優先適用」改為「在港靠泊期間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使用岸電」,違反上述規定的,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並處罰款。

(六)取消有關排汙收費的規定條款內容

第十三條第二款 排汙許可證應當載明排汙單位排放大氣汙染物的標準、種類、數量、濃度、方式以及排汙口設置、汙染防治工藝和設施、監測方式等內容。排汙許可證載明的內容作為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汙權交易、執法檢查、排汙收費等監督管理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通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的網站或者其他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及時公開下列信息,為公眾參與和監督大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一)大氣環境質量;(二)對大氣汙染源和重點排汙單位的監測情況;(三)重點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排放控制和削減情況;(四)突發大氣汙染環境事件及應對情況;(五)大氣環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排汙費徵收情況;

(六)其他依法應當公開的大氣環境信息。

條款解讀

刪除原條款中「排汙收費」「排汙費徵收」的表述。

二、《浙江省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

(一)明確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部門職責條款內容

第五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的相關工作。

條款解讀

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垂直改革的規定,原縣級環保局調整為設區市生態環境局的派出分局,原法規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表述統一修改為「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二)提高新增或者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車中清潔能源汽車的比例條款內容

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一條第二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逐年提高新增或者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車、出租汽車、公務用車等車輛中清潔能源汽車的比例。其中,國家和省確定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每年新增或者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車中清潔能源汽車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條款解讀

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車中清潔能源汽車的比例,與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保持一致。

(三)細化機動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車載排放系統管理規定條款內容

將第十五條改為第十四條在本省註冊登記的重型柴油車、重型燃氣車應當按照規定配置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並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具體規定由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應當保持機動車配置的車載排放診斷系統、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排氣汙染控制裝置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禁止擅自拆除、閒置、破壞機動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排氣汙染控制裝置,或者刪除、修改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的數據。

將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本省註冊登記的重型柴油車、重型燃氣車未按照規定配置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擅自拆除、閒置、破壞車載排放診斷系統、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機動車排氣汙染控制裝置,或者刪除、修改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數據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機動車所有人處五千元的罰款;對機動車維修單位處每輛機動車五千元罰款。

條款解讀

明確重型柴油車、重型燃氣車安裝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增加對機動車安裝車載排放診斷系統、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的要求;規定擅自拆除、閒置、破壞有關裝置或者刪除、修改終端數據的為違法行為;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

(四)細化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管理規定條款內容

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五條 在用機動車應當按照國家、省的有關規定,由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機構定期對其進行排氣汙染檢測。經檢測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駛。未經檢測合格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得核發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誌。

將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二十六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通過現場檢測、在線監控、攝影攝像、遙感監測、車載診斷系統檢查等方式對在用機動車進行排氣監督抽測。

經排氣監督抽測,機動車不符合排放限值標準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限期維修並重新進行排氣汙染檢測。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對排氣監督抽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要求到排氣汙染檢測機構進行復檢。

機動車逾期後未重新檢測合格的,不得上道路行駛。

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駕駛定期排氣汙染檢測不合格的機動車上道路行使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機動車逾期後未重新檢測合格,上道路行駛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柴油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對其他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處二百元罰款。

條款解讀

取消「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周期應當與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周期一致」的規定,為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改革,延長免檢年限掃除法規障礙。

明確定期排氣汙染檢測不合格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明確現場檢測、在線監控、攝影攝像、遙感監測、車載診斷系統檢查等技術手段可以用於機動車排氣監督抽測;機動車排氣監督抽測不符合標準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維修並重新進行排氣汙染檢測,逾期後未重新檢測合格的,不得上道路行駛;逾期未重新檢測合格,上道路行駛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罰款。

(五)明確排氣監督抽測的重點對象條款內容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七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對下列場所、單位、機動車進行重點抽查:

(一)物流園、工業園、貨物集散地、公交場站等機動車集中停放場所;

(二)機動車維修地;

(三)物流貨運、工礦企業、長途客運、環衛、郵政、旅遊等用車單位;

(四)柴油車、排放黑煙明顯的機動車、被投訴舉報的機動車等。

條款解讀

明確排氣監督抽測的重點對象,強化入園、入場、入企業監督抽測手段,加大對重點車輛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

(六)調整與上位法不一致、與地方性法規之間不銜接的規定

1取消省級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限值標準

條款內容

刪去第九條 省標準化主管部門會同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在用機動車制定分階段、逐步嚴格的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限值標準(以下簡稱排放限值標準),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條款解讀

機動車汙染排放執行國家統一的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限值標準。

2取消非本省籍機動車在本省的排氣汙染檢測 

條款內容

刪去第二十八條非本省籍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本省進行排氣汙染檢測:

(一)在本省有固定營運線路的;

(二)在本省營運三個月以上的;

(三)本省常住人員使用的。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對非本省籍機動車排氣汙染的監督管理。

條款解讀

放開在用機動車排放檢驗的異地檢測。

3取消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的政府定價 

條款內容

刪去第三十條省價格主管部門應當科學測算、合理核定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收費標準,並向社會公布。

條款解讀

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取消政府定價。

4取消非道路移動機械規定 

條款內容

刪去第三十八條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瀝青攤鋪機、非公路用卡車、挖掘機、叉車等非道路移動機械,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氣汙染物排放限值標準。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交通運輸、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採取備案管理、排氣監督抽測等措施,加強對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汙染的監督管理。

條款解讀

修改後的《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進行了規定。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介紹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有關情況等
    一是法律層面,涉及六部法律。配合立法機關制定出臺了《土壤汙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兩部新的法律,填補土壤汙染防治和核安全領域的立法空白,使我國的生態環境法律體系更趨於完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已報國務院審議通過後,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上個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已進行初次審議。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今天,在全國兩會結束約一個月的時候,這兩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中也涉及生態環境內容,以法規標準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正當其時。最近,生態環保法規標準領域有許多令人振奮的消息,與大家分享其中兩項:一是今年4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習近平主席籤發主席令予以頒布,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
  • 《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解讀解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立足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聚焦破除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了系列制度,健全了多項機制,完善了相關舉措,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 ...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等二十一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等二十一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20年6月12日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
  • 《常州市市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為規範和加強常州市市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江蘇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常州市市級政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 ...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
    慄戰書委員長,王晨、沈躍躍、丁仲禮副委員長在赴地方開展執法檢查期間,帶領調研組就《決議》落實情況與廣西、江西、福建、河北等12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政府及相關部門、人大代表進行了座談。結合議案建議辦理工作,調研組赴山西、浙江、湖北等7個省(區、市)進行了調研,並委託其他地方提供了書面報告。
  • 河北省立法治理和保護白洋澱生態環境
    高麗攝新華網石家莊11月28日電(高麗)11月27日下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有關情況做了介紹。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四次審議,並決定將《條例(草案)》提請河北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
  • 新法修訂後全國首個反不正當競爭地方性法規通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法修訂後全國首個反不正當競爭地方性法規通過!明年1月1日起施行!這次修訂是在上位法《反不正當競爭法》2017年和2019年修訂後,全國首個通過的反不正當競爭地方性法規,對於優化本市營商環境、鞏固提高本市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實效、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四部生態環保地方性法規獲批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一並審查批准了4部生態環保地方性法規,內容涉及水生態環境保護、大氣汙染防治和鄉村環境治理等方面。 4部生態環保地方性法規分別是《克拉瑪依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騰湖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鄉村環境治理條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克拉瑪依市石油石化產業比重大,大氣環境持續改善面臨嚴峻挑戰。
  • 粵將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
    《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條例》規定,廣東將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和標準體系,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推動上遊保護地區和下遊受益地區間建立生態補償關係。
  • 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籤署《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
    12月11日上午,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會上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會籤了《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下稱《協作意見》),提出探索推進全流域的跨省際區劃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
  • 關於公開徵求《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修改意見的通知
    關於公開徵求《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修改意見的通知吉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了《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第三十五條 建設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當避免與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相重複。
  •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立法明確責任主體涵蓋重點任務
    參與該《條例》起草審查的雲南省司法廳立法二處處長胡江天告訴記者,在地方立法方面,雲南省近年來陸續出臺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雲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及時修改完善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行法規規章開展多次清理,這些舉措對推進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制度化、法治化、規範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解讀三
    《條例》共7章、72條,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對「放管服」改革的關鍵環節確立了基本規範。同時,聚焦突出問題,重點圍繞強化市場主體保護、淨化市場環境、優化政務服務、規範監管執法、加強法治保障這5個方面,明確了一攬子制度性解決方案,推動各級政府深化改革、轉變職能。  第二,既有原則規定,又有具體要求。
  • 環保立體聲丨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1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
    嚴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問題開展法治建設工作。一是加強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的立改廢工作。《江西省土壤汙染防治條例》經過嚴格的審議論證程序,目前已基本通過審核,預計12月發布,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江西省贛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已經通過省司法廳審查並報省政府申請立項。
  • 為了這件大事,生態環境部與江蘇兩年三次「會面」
    就在去年3月,全國兩會剛一閉幕,婁勤儉、吳政隆在京帶隊前往生態環境部拜訪並進行工作會談。這次會談,最終促成江蘇和生態環境部籤下合作協議,江蘇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當年11月29日,生態環境部就與江蘇省政府召開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第一次聯席會議。
  • 連雲港首部旅遊地方性法規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筆者從12月8日連雲港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連雲港首部旅遊地方性法規《連雲港市旅遊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據了解,《條例》共有七章、五十四條,分為總則、旅遊規劃、產業促進、經營服務、保障支持、法律責任和附則。
  • 首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已完成專家呼籲適時啟動生態環境...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提出,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  繼民法典之後,哪個立法領域具備了法典編纂的成熟條件?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位參加「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的法學家及環境保護領域專家給出了一個答案——生態環境。
  • 啤酒、發酵酒精和白酒等2項汙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政策解讀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啤酒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9821-2005)修改單、《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 27631-2011)修改單(以下簡稱2項標準修改單)。
  •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指示,上海、浙江、江蘇三地檢察機關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紮實辦好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發揮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全流域、跨區劃治理中的制度效能,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到實處,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供更加有力、更高質量的服務保障。